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院校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近几年来的调查情况来看,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处于良好状态,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就业压力的急剧增加,生活压力变大等影响,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改善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及质量,本文将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
受到社会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影响,陆陆续续出现的心理疾病使得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来,面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在培养高素质、强技能、专职化人才的同时,也必须要更加关注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强技能、抗压型、心理健康的综合型人才。
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述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第二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给出的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指的是在身体、智能和情感上于他们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志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1.身体、智力以及情绪十分调和;2.能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能够做到彼此谦让;3.有足够的幸福感;4.在工作或者说职业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对于心理健康,我国的学者认为有两层定义:一是没有包括各种心理和行为异常情形等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其中没有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一个条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从而促使心理处于最佳的健康发展状态。我国对于心理健康的评价给出了十条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志,具体为:1.具有良好、充分的适应能力;2.能够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评价自己的能力;3.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4.不会脱离现实环境;5.能够保持人格的和谐于完整;6.能够在经验中学习;7.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够适当的发泄情绪并控制情绪;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个性;10.在不违反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总的来说,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是心理状态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还能够满足个人的生存及发展的需求。
2 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据有关专家和学者对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进行调查和分析后,总结出职业院校学生几大典型的心理特点,现做如下归纳和阐述。
第一职业院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从智力水平方面来看,职业院校的学生于普通院校学生并无差异,只不过在高考中失利导致大学只能选择目前尚不被社会大众认可的职业院校,因此会产生悲观、消极、自卑等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另外,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本身就存在青春期的心理困扰和问题,一旦这些困扰和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和疏导,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心理健康,导致心理上出现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心理障碍,据悉,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不同心理障碍主要包括学习心理障碍、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和毕业后就业心理障碍。
第二对未来一片迷茫,求知欲与上进心下降。大部分的职业院校学生对职业教育并不了解,甚至有不少学生并不是自主选择专业,对所学专业不仅不了解,还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这样一来,高职学生自然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求知欲和上进心显著下降。
第三无法进行自我认同,心理敏感脆弱。受到社会对职业院校认识存在偏差影响,很多高职学生自身会觉得职业院校比普通院校低人一等,对职业院校存在抵触,同时学生自身陷入高考的失利中难以走出心理阴影,从而无法进行自我认同。同时进入职业院校后,面对陌生的环境,也需要一个适应期,此时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都比较敏感脆弱。
3 进行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要想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就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的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職业院校相关领导和部门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好学生的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入学时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只要入学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的自我认同,那么,在后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就容易许多,因此,职业院校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纠正学生对职业院校的错误认知。
其次,在职业教育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要根据职业院校及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材编写,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仓根本上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典型的心理问题。
然后,提高院校心理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水平,心理教育教师与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水平与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和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职业院校在聘请心理教师时,要进行专业考核,并定期组织心理教师和咨询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心理疏导水平。
4 结语
总而言之,职业院校需要不断增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为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打下良好、强大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化途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02).
[2] 于芳荣,苗翠芝,李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索[J].现代交际,2019(19).
[3] 丁国华,王雪梅.浅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语文课内外,2018(16).
(作者单位:庆阳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
受到社会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影响,陆陆续续出现的心理疾病使得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来,面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在培养高素质、强技能、专职化人才的同时,也必须要更加关注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强技能、抗压型、心理健康的综合型人才。
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述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第二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给出的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指的是在身体、智能和情感上于他们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志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1.身体、智力以及情绪十分调和;2.能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能够做到彼此谦让;3.有足够的幸福感;4.在工作或者说职业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对于心理健康,我国的学者认为有两层定义:一是没有包括各种心理和行为异常情形等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其中没有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一个条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从而促使心理处于最佳的健康发展状态。我国对于心理健康的评价给出了十条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志,具体为:1.具有良好、充分的适应能力;2.能够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评价自己的能力;3.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4.不会脱离现实环境;5.能够保持人格的和谐于完整;6.能够在经验中学习;7.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够适当的发泄情绪并控制情绪;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个性;10.在不违反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总的来说,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是心理状态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还能够满足个人的生存及发展的需求。
2 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据有关专家和学者对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进行调查和分析后,总结出职业院校学生几大典型的心理特点,现做如下归纳和阐述。
第一职业院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从智力水平方面来看,职业院校的学生于普通院校学生并无差异,只不过在高考中失利导致大学只能选择目前尚不被社会大众认可的职业院校,因此会产生悲观、消极、自卑等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另外,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本身就存在青春期的心理困扰和问题,一旦这些困扰和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和疏导,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心理健康,导致心理上出现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心理障碍,据悉,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不同心理障碍主要包括学习心理障碍、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和毕业后就业心理障碍。
第二对未来一片迷茫,求知欲与上进心下降。大部分的职业院校学生对职业教育并不了解,甚至有不少学生并不是自主选择专业,对所学专业不仅不了解,还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这样一来,高职学生自然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求知欲和上进心显著下降。
第三无法进行自我认同,心理敏感脆弱。受到社会对职业院校认识存在偏差影响,很多高职学生自身会觉得职业院校比普通院校低人一等,对职业院校存在抵触,同时学生自身陷入高考的失利中难以走出心理阴影,从而无法进行自我认同。同时进入职业院校后,面对陌生的环境,也需要一个适应期,此时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都比较敏感脆弱。
3 进行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要想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就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的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職业院校相关领导和部门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好学生的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入学时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只要入学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的自我认同,那么,在后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就容易许多,因此,职业院校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纠正学生对职业院校的错误认知。
其次,在职业教育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要根据职业院校及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材编写,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仓根本上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典型的心理问题。
然后,提高院校心理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水平,心理教育教师与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水平与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和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职业院校在聘请心理教师时,要进行专业考核,并定期组织心理教师和咨询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心理疏导水平。
4 结语
总而言之,职业院校需要不断增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为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打下良好、强大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化途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02).
[2] 于芳荣,苗翠芝,李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索[J].现代交际,2019(19).
[3] 丁国华,王雪梅.浅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语文课内外,2018(16).
(作者单位:庆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