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斗士闻一多》有感

来源 :雨露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g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闻一多
  第一次认识闻一多先生是在初中一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本上,一篇闻先生的学生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初读时,这位先生便吸引了我,特别在老师一番极尽赞誉之词然后所推荐的闻先生写的《最后一次演讲》中,阅之数遍,每一次沉浸其中,泪水总要流淌下来,心心念念于闻一多先生的情怀魅力和无限敬仰崇敬之情!
  多年之久,囿于种种原因,对闻一多先生的认识还是浅显且局限。直到上了大学,有幸遇到了梁晓声先生写的《斗士闻一多》,才发现闻先生一直活在心中,那个我脑海中心心念念的闻一多一如初生,突然鲜活了起来。
  那我该如何形容闻一多先生呢?他首先是一个深沉热烈的爱国者;然后是一位卓越伟大的中国现代第一诗人;之后是一位贡献卓著的著名学者,中国文化的继承者和研究者;再者就是一位正气凛然的民主斗士,为祖国献出最后一滴鲜血的不朽的民族英雄!
  1899年11月24日,闻一多先生出生在湖北蕲水县的书香门第,父亲是前清秀才。1912年入清华学习,1922年毕业赴美国留学,专攻美术。作为一个无比深沉的爱国者,自五四运动起,这位具有中国进步思想的新青年,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殚精竭虑,以先锋的魄力向封建思想发起了挑战。首先,作为家中的长子,他极力反对与表妹的包办婚姻,从思想和行动上与父亲作斗争;之后,在清华的母校,更敢于冒着被开除的威胁,带领着二十八位进步青年参与学潮,为中国之教育声援相告;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几经波折西南联合大学成立,闻一多先生随校迁往昆明,从此,他毅然决然地抛弃文化救亡的幻想,积极投入了抗日救亡和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当中;最后,于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闻一多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随后,闻先生在回家的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年仅46岁。至此,闻一多先生结束了他为之斗争的一生。
  1925年3月,闻一多留学美国期间,深感弱国子民在强国所遭遇到的无处不在的歧视和欺凌,令他痛苦万分,身在纽约的他写下了《七子之歌》,尽述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岛、旅顺和大连七处“失地”被列强欺凌掳掠的惨痛历史。1925年5月,刚刚踏上祖国土地的闻一多经历了五卅运动的爆发,被失望甚至绝望笼罩着的闻一多愤然北上,将《七子之歌》投稿给《现代评论》正式发表,引起了广大国人的强烈共鸣。
  闻先生曾经说,他永远都不会碰政治,永远都不会搅入党派之争,之前是这样,之后也一定会是这样。可闻先生首先是一个无比深沉的爱国者,时值国难当头,正义被践踏,尊严被侮辱,人民的生活水深火热!闻先生看不得、瞧不得、心愤慨、情忧然。他于是拿起一支笔,苦闷的心情,压抑的泪水,祖国看不见的前途,忧郁焦急的如火似烧的渴望……爆出诗人声嘶力竭的疾呼和心声,他想告诉国人,这《死水》需要《红烛》的光来认清,来照亮祖国看不见的未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三罢运动爆发了,五卅运动爆发了,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响了,抗日战争来了,白色恐怖,国共内战……闻一多先生深爱着的眼前的中国越来越黑暗,越来越看不见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了。他愁、他忧、他痛、他迷惘,“我还能再为我的祖国做些什么呢?”于是闻先生留起了长长的浓密的胡须,他发誓,中国一天不解放,一天看不到希望,他的胡须就一天不剪!他开始以学者的身份潜心钻研,从唐诗、楚辞到庄子、诗经、周易、神话,进而金石、甲骨,在中国古代文化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先后有《天问疏证》《离骚解诂》《诗经新义》等孕育而生,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但先生终究是一个骨子里的彻头彻尾的爱国主义者!梁晓声先生曾说:任何一个诗人成为斗士的年代都是不堪回首的,对于斗士之死,我们需要怀着继承和敬仰的心态。于是先生面对国民党的腐朽反动和残忍无能,面对李公朴同志惨遭暗杀的消息,他再也忍不住了,他爆发了,首先冲了出去,气冲斗牛,威慑震天。先生说,我前脚踏进来,后脚就没准备再踏出去!
  闻先生不是党派人士,亦不是政治家,他只是万千有良心的中国人之一,他和所有普通人一样,渴望和平,渴望解放和民主,渴望自救和被救,他本寄希望于组织,潜心研学,以笔为矛。但国难维艰,祖国黑暗,在这动荡的年代,良心不允许他坐以待毙。于是,闻一多先生站了出来,代表中国文人的气节站了出来,他说,气冲斗牛;他做,义无反顾。既然真理被浇灭,他便以生命之魂再次高高燃起这真理,他不畏生死,誓要做屈子,他不惧威胁,要留取这一颗丹心为真理发声。
  闻先生正是这样一个人,于国,殚精竭虑,挚爱深沉;于家,尽职尽责,两头奔顾;于友,慷慨解囊,视如兄弟;于学子同仁,帮持扶助,亦兄亦子……这是我极爱闻一多先生的一面,以前是,现在是,未来更是!
  作者简介:王超,笔名原州,95后青年作家,河南省周口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渌水诗社社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曾任第一届河南省校园文学艺术委员会理事会理事,《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报》主编。一个平凡的记錄者,现世不易,唯愿执笔相伴。
其他文献
一、话说秦朝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这是《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中对秦的祖先来历的记载。  秦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艰苦奋斗了数百年,先后获得周王赏识、建立国家、变法图强、称王,一步一步地向着大秦王朝的建立而努力前行着。  在周王朝的分封下,秦这个经济、文化都落后的部族,对于中原地区的华夏诸国来说,是无异于戎狄的。直到周平王元年,秦襄公率兵护送平王东迁
期刊
摘要:“初唐四杰”处于唐诗从初唐向盛唐过度的重要转折时期。作为下层文士的代表,“初唐四杰”的诗歌多表现创作主体的个人生活情景,故而情感真挚、内容丰富,拓宽了唐诗的表现领域,提高了唐诗的审美品格,并以诗歌内在的感情基调为依据,通过情感的不断变化构成了诗歌格律上的跌宕起伏,使诗歌富有节奏变换之美。这些创作中的革新意识和努力,为唐诗中盛唐气象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初唐四杰;诗歌;革新  “初唐四
期刊
父亲把麦地又翻了一遍,因为麦地偏远,所有的农用机械都上不去山,走不了弯路,能上去的只有烧油的三轮小车,就这样,每次去田里干活,都会背着长长的锄头,走好长的路,也因为这样,山里农村人大都习惯了走长路。麦子在收割之后,要重新翻地,这样来年种下去的才会有力的生长起来,等地里长出新芽,田里的野草一样长了很多,和谷物争取养分,这时,家家户户都开始了灭草行动,锄草是个细活,我本以为父亲生性粗鲁会做得一塌糊涂,
期刊
黑夜里的诗  抚平火焰  拉开斜阳后的帷幕  拥抱潜藏在黑夜的诗  拾起坠入河流的小纸船  皱褶的诗行泛起思恋  弥漫着一丝温柔  指尖从字符间划过  穿越在人海  小巷的尽头缓缓燃起一盏岁月的灯  淬炼着每一个音符  寻找黎明  在古老的田野上  等待南去鸿雁  它将载着我的思恋离去  画  我想在这张雪白的纸上画下我对你的思念  每一刻  都像彩色铅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在心里在泛白的纸上画
期刊
落叶上的爱  我想把爱情缝补在  残破的落叶上,然后把双手  合拢成深秋的茅屋  为一段瑟瑟发抖的相思  严冬来临之前,沙棘像歪曲的牙齿  参差不齐的,还有几粒寒星  那些四处漂流的云  紧紧咬住日渐消瘦的月牙  一些寒霜,为落叶披上柔纱  在高举手臂的枝丫后面  远山向世界昭示赤裸的爱  拒绝封闭,已成为万物的共识  秋虫卧在洞口,无数次念叨  迟来的爱,与其相似的  还有风,仿佛自言自语  我
期刊
那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那是我生活了十八年的地方。  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  这也是我第一次,让我的家乡成为我的故乡。  说想念,是我自己放弃了在她的怀抱中成长,放弃了在那里上大学的机会,而选择了远方;说不想念,我的故乡在每一夜都会在我的梦里徜徉,用它若有若无的气息牵连着我,让我午夜梦回。故乡,对我来说,大概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想要远离,却又令人牵肠挂肚的地方。  我的故乡,是洛阳。她是历史悠久的十
期刊
一只黑鸟的独述  别诅咒我了。我已在火炉中  悲哀不是来自蛇山  真的,我奉献的黑暗可以供光明驱使,比如  食肉者在菜谱上狂欢  哀求成了泪  成了血  愤怒无可言状,无法匿藏在岩洞之中  从一个弯曲的窗口飞过  像撕裂了的丝绢  或,漏下风声  在长江,我洗不尽黑斑与污秽  猜着塞满青瓷的画  我只不过是一只黑鸟  我长不出羽毛,我无法歌唱,我  裸在悲伤之上  黑夜继续咒念  当时光奉献出妖艳
期刊
远山苍翠,雨后的雾气笼罩着远处的青山,蒙蒙薄雾天给人以深深的思索,但它也有不足之处,我看不到山后面村子里升起来的炊烟了。我静静思索,我们活在这世间,不过短暂的一瞬。或许时光慷慨,赠我以炊烟,因为那是我儿时最喜欢遇见且最容易遇见的东西了。我坐在院子里的石坎上,托腮望向远处,远处的房子若隐若现,油菜花青青的草茎裸露在外面,阳光下刚刚下过雨的绿草还被露珠压弯了身子,采月季的小女孩儿们声音渐渐退去,簌簌的
期刊
摘要:楚人崇凤,期望借由凤鸟指引其羽化升天,凤鸟作为楚地最为重要与显著的母体文化,在楚地出土的许多艺术品中均大量出现。楚地凤鸟形象轻盈活泼,身姿卷曲优雅,从符号与图式的角度来说,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楚地的艺术文化背景展开论述,具体分析楚地凤鸟文化的形成与起源,楚凤鸟的不同形式,构成法则,承载的楚地人民的精神寄托等。对楚凤鸟纹饰图案的研究,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楚文化的精神内核。现代艺术创作,亦
期刊
冈坡上的宋词  长日欣喜,云朵安静…  我和我的影子坐在湖边  坐在一把木椅上  想象着宋代的卿卿  如何把歌曲凿成诗句  印在东湖的冈坡  洒在雨点盛开的湖面  像篆刻在石壁上  隐去的宋词  每一句,都是我愿意…  洞头的夏天  想去海边走走,  可以偶尔学繁星  感应时光的吹拂  想去海边走走,  可以偶尔学飞鸟  掠过如翡的山花  想去海边走走,  等鱼躲进了云朵  去寻找  那一面被彩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