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最烦写作文,作文作文,作得头疼,学生怕写,老师难改。这句话客观地反映了我们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小学生在习作时不是无话可写,就是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语言干巴,层次不清,缺乏联想。我认为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没内容写”的问题,其次还要帮助他们解决“有内容不会写”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观察——积累——表达”的问题。
一、融入生活,指导观察
鲁迅曾经说过:学习作文,第一须观察。这就明确地指出学会观察对写作的决定性作用,因而在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掌握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是培养作文兴趣的基本手段。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小学生观察事物只有一个粗略的印象,往往是看了之后,无法用评议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观察的一般方法是要求学生观察事物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进而进行深入的观察,使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2、设置一定情境,集中让学生观察描述
著名作文教学专家贾志敏说过:“为学生设置一定情境,集中让学生观察描写是提高学生快速作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小学生抑制力较差,在观察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因此,每周写周记时我想办法为学生设置一定情境,如跳绳、打扫教室等,让学生带着写作的要求去参加、去观察,注意力就会集中。之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具体情节描述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完成了一次习作,提高了写作的兴趣。
二、课内课外,积累素材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
1、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课标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必须教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帮他们建立起自己的“作文材料库”。我的具体做法是坚持让学生写周记,内容不限,字数不限,但必须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件事。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如钉纽扣、洗衣服、生炉子、整理房间等。有了这些生活的体验,他们就能把劳动过程写清楚、写具体。还经常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学校组织的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放风筝,向地震灾区人民献爱心、和灾区小朋友手拉手、阳光体育活动、读书活动、看电视、听校园广播等等,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通过周记的训练和课堂教学的有益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视野不断的开阔,对生活的感受不断的深刻,作文素材苦的内容不断地丰富起来。
2、从书本中积累素材
书本中的材料也是反映着生活实际,这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除了课内阅读,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我在班上建立了图书角,开展“捐一本读十本”的活动,在阅读内容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一个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也许一时半会不会产生效果,但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一篇好的文章,要有一定思路和写作顺序,如果文章思路不清或没有顺序,那么,尽管你的文章中有华丽的词藻,优美的语句,也还是一篇不成功的作文。因此,在作文时,一定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安排,写作顺序及写作特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明白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写作特色,在习作时加以模仿,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联系课文,适当模仿
写作基于阅读,读写结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仿写。例如:在教学《灰雀》一课时,我抓住写灰雀样子、声音、动作的段落,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写作《参观大漠公园》时,一开头就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电脑棋手》中的第一自然段,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点题,什么时候,我和谁高高兴兴地去什么地方。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学会,为本次作文开了个好头。学生通过这样的仿写积累写作的方法,并用学到的方法写身边熟悉的事物,从而获得肯定后心灵上的满足,我也在学生的仿写中找到了习作教学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对班里部分一写作文就抓耳挠腮的学生是行之有效的。
搞好习作教学,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在指导习作的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一、融入生活,指导观察
鲁迅曾经说过:学习作文,第一须观察。这就明确地指出学会观察对写作的决定性作用,因而在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掌握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是培养作文兴趣的基本手段。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小学生观察事物只有一个粗略的印象,往往是看了之后,无法用评议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观察的一般方法是要求学生观察事物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进而进行深入的观察,使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2、设置一定情境,集中让学生观察描述
著名作文教学专家贾志敏说过:“为学生设置一定情境,集中让学生观察描写是提高学生快速作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小学生抑制力较差,在观察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因此,每周写周记时我想办法为学生设置一定情境,如跳绳、打扫教室等,让学生带着写作的要求去参加、去观察,注意力就会集中。之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具体情节描述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完成了一次习作,提高了写作的兴趣。
二、课内课外,积累素材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
1、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课标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必须教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帮他们建立起自己的“作文材料库”。我的具体做法是坚持让学生写周记,内容不限,字数不限,但必须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件事。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如钉纽扣、洗衣服、生炉子、整理房间等。有了这些生活的体验,他们就能把劳动过程写清楚、写具体。还经常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学校组织的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放风筝,向地震灾区人民献爱心、和灾区小朋友手拉手、阳光体育活动、读书活动、看电视、听校园广播等等,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通过周记的训练和课堂教学的有益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视野不断的开阔,对生活的感受不断的深刻,作文素材苦的内容不断地丰富起来。
2、从书本中积累素材
书本中的材料也是反映着生活实际,这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除了课内阅读,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我在班上建立了图书角,开展“捐一本读十本”的活动,在阅读内容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一个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也许一时半会不会产生效果,但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一篇好的文章,要有一定思路和写作顺序,如果文章思路不清或没有顺序,那么,尽管你的文章中有华丽的词藻,优美的语句,也还是一篇不成功的作文。因此,在作文时,一定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安排,写作顺序及写作特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明白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写作特色,在习作时加以模仿,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联系课文,适当模仿
写作基于阅读,读写结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仿写。例如:在教学《灰雀》一课时,我抓住写灰雀样子、声音、动作的段落,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写作《参观大漠公园》时,一开头就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电脑棋手》中的第一自然段,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点题,什么时候,我和谁高高兴兴地去什么地方。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学会,为本次作文开了个好头。学生通过这样的仿写积累写作的方法,并用学到的方法写身边熟悉的事物,从而获得肯定后心灵上的满足,我也在学生的仿写中找到了习作教学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对班里部分一写作文就抓耳挠腮的学生是行之有效的。
搞好习作教学,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在指导习作的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