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上有很大困难,主要是:基础太薄弱、缺乏学习兴趣、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心、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的自制力差等,但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针对这些教师在授课时运用有吸引力的“导语”就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目的听课,有的放矢;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提高效率。导语的设计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深刻,而且经过很长的时间都不会忘记。
关键词:导语;设计;吸引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上有很大困难,主要是:基础太薄弱、缺乏学习兴趣、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心、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的自制力差等,但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针对这些,教师在授课时运用有吸引力的“导语”就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目的听课,有的放矢;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提高效率。导语的设计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深刻,而且经过很长的时间都不会忘记。
导语是否精彩在于教师的灵活运用和精心设计。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好的导言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提高教师的自信心。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几种常用的化学课导入方法。
一、趣味故事法
故事对人们有着特殊的吸引力,而中职学生尚处于少年时期,他们好奇、好问、富于想象力,对于引人入胜的故事更是喜闻乐道。课堂上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都会使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千百年来,与化学有关的故事浩如烟海,有的妙趣横生,有的惊险离奇。运用故事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到具体、亲切、生动、有趣,还可以造成悬念,使学生心理处于惊奇、猜想、期待的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众多导语中最受学生的“开场白”。
例如,在“离子反应”这节课中,教师可以用“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引入。诸葛亮第四次将孟获释放后,孟获逃到秃龙洞,秃龙洞中秃龙大王夸口要借助四眼毒泉来消灭刘备的蜀军,在四眼毒泉中有一个是“哑泉”,人如果喝了“哑泉”中的水,就不能讲话,过不了几天就会自然死去。这时蜀军的几百名将士在山中探路,当时天气炎热,探路人马都口渴难忍,刚好碰到“哑泉”,将士们就争先恐后地抢喝“哑泉”中的泉水,结果将士们个个说不出话来。这时幸好遇见一位老者,他指引将士们喝万安泉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
“哑泉”能使人中毒,安乐泉能解毒的神秘原因是什么呢?此时教师告诉学生原来“哑泉”的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这是重金属盐,人喝了之后就会中毒,导致说话不清,呕吐,最后虚脱而死。为什么喝了安乐泉水又转危为安呢?原来该泉水中有较多的碱,碱先中和胃酸,多余的碱又与肠胃的硫酸铜反应,Cu2 2OH-==Cu(OH)2,离子反应使铜离子变成不溶的氢氧化铜,具有解毒的作用。离子反应使故事更显得神奇,这时学生最希望知道什么是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这样一则小故事之后使学生对所要求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有什么更深奥的理论让他们学不会呢?
二、化学实验法
化学实验对学生来说有相当强的吸引力,在他们的眼里一次成功的实验不亚于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其中的化学理论就像是戴着神秘面纱的姑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渴求就不言而喻了。
例如在很多魔术表演中,有的魔术师就是利用了某些物质的化学反应,在化学课堂上如果一名教师对学生说“我要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可想而知,学生们会多么期待和渴望,于是我利用氨气的极易溶于水的性质为他们做了一个喷泉实验,美丽的红色喷泉使学生们大呼神奇,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们的神情都凝聚在一起,这时我告诉他们其中的原理,这样的知识我想他们这一生都不会忘记了,而且他们要迫不及待地学,之后,整节课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你就可以猜到。
三、问题导入法
新课一开始,如果老师提出一个新奇的问题,学生既感兴趣,又回答不完整,这时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学习新知识不再是闯迷宫,而变成了猜谜语,微妙的化学世界不再令他们头疼,反而使他们感到新奇和振奋,学生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分子间有距离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了“1 1=?”,学生都笑了,“等于2,这我们3岁时就知道。”有位同学性急地说,其他同学都笑了,然后我又写“1 1≠2”,学生都疑惑不解,心想:老师又给我们讲什么新奇的。接着我问他们:“一升大豆和一升小米放在一起是不是两升?”学生回答:“不是,小于两升。”我又问:“一升酒精和一升水混合,总体积是不是两升?”学生们摇摇头,表示不知道,我演示了该实验,学生们发现量筒中混合溶液的体积小于两升,我追问:“这是什么原因呢?”带着悬念学生进入了该节课的学习。
四、生活趣闻法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如果你留心收集,并适时地运用到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次听一位化学老师的课,他讲的是卤族元素,一上课他就开始设疑,刑事侦破案中刑警最希望作案现场留下犯罪嫌疑人的指纹,因为全国十几亿人中没有相同的指纹,因此指纹显示是重要的破案手段,大家想不想知道怎样显示指纹?于是他拿了一张白纸让一个学生在上面印一指纹,然后他把白纸放在正加热碘的烧瓶上部,这时白纸上显示了指纹。毫无疑问,此时学生对白纸上会出现指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谜语导入法
教师如果要吸引学生注意力,用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密心理,在课堂上引入谜语的导语,学生们会在不断猜谜的吸引力中走进知识,教师在备课中设计一些物质名称的谜题,让学生猜,如“左侧是半圆,右侧是圆圈,两者放一起,产生火和热”,猜一种气体,同学会马上猜测是CO,于是本节课的讲授题目就出来了,学习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六、一针见血法
任何一节课都有其重点和难点,而这些又是授课的关键,如果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能从重点和难点入手设计导语,无疑能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例如,在讲述氧气时开门见山地说:“氧气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一提到氧气,马上就会联想到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生产中它都是不可缺少的,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这就将课题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全盘托出,既有利于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又便于教师的讲述,起到一统全课的作用。
七、热点追踪法
把教学内容与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新闻联系起来,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充分利用当代学生社会责任心强、关心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的优点,利用当今社会焦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当今的食品安全事件,就是同学们热议和追踪的焦点。
如在讲“合成材料”时,可结合目前热点新闻“三聚氰氨”事件;在讲食品添加剂时,结合“肯德基苏丹红事件”;讲硫化氢结合“重庆开县气矿发生天然气井喷事件”……用热点新闻话题导入新课,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在与社会、生产、生活结合中学习化学知识。
八、温故知新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节课的导语设计上并不都是能用上以上各法,大部分还是使用温故知新导入法。温故知新法,要求教师在组织完教学环节后要把上节课所讲授的知识向同学们再讲解一下,当然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顺本节课与上节课知识上的联系。温故知新法要求教师要交代好本节课知识点与本章、本书各内容的链接,教师要熟悉教材的知识结构。尤其是在讲授一些内容较多较细的章节,如在讲授“强酸”知识中,教师需三到四节时间方可完成,所以教师要在上课开始时把前后知识贯穿一线。
九、互动交流法
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采取互动交流法,可在课前布置一些问题,由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在课堂上指导他们转变角色,由学者改变成教者,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个很好的导入法。
在教学过程中,再好的导入方法,如果反反复复,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不但起不到启思激趣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导语的设计再新鲜、再吸引人也只是导语,它的作用只是武术套路中的起式,它必须为课堂教学服务,为知识点的讲授服务,不能喧宾夺主,设计不能与内容脱节,无论导语设计得多用心思,教师授课的重点还应在讲授新知上,不可离题万里,风马中不相及。在导语设计时还要依据学生学习的情绪,面对求知强烈、知识基础好的学习团体,尽量用少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引入新课,带着问题和思路进入课堂,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需要;对于学生基础较差,还未掌握本学科学习规律的学习团体来说,采用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揭示矛盾等方法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求知欲,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总之,正确适时地运用导语,确实是一种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它能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况下愉快地学习化学知识,真正感到“不学不知道,化学真奇妙”,进而真正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作者简介:卢山(1973-),男,1995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学院化学系,现在吉林工贸学校任教,化学教师。
关键词:导语;设计;吸引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上有很大困难,主要是:基础太薄弱、缺乏学习兴趣、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心、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的自制力差等,但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针对这些,教师在授课时运用有吸引力的“导语”就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目的听课,有的放矢;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提高效率。导语的设计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深刻,而且经过很长的时间都不会忘记。
导语是否精彩在于教师的灵活运用和精心设计。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好的导言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提高教师的自信心。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几种常用的化学课导入方法。
一、趣味故事法
故事对人们有着特殊的吸引力,而中职学生尚处于少年时期,他们好奇、好问、富于想象力,对于引人入胜的故事更是喜闻乐道。课堂上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都会使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千百年来,与化学有关的故事浩如烟海,有的妙趣横生,有的惊险离奇。运用故事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到具体、亲切、生动、有趣,还可以造成悬念,使学生心理处于惊奇、猜想、期待的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众多导语中最受学生的“开场白”。
例如,在“离子反应”这节课中,教师可以用“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引入。诸葛亮第四次将孟获释放后,孟获逃到秃龙洞,秃龙洞中秃龙大王夸口要借助四眼毒泉来消灭刘备的蜀军,在四眼毒泉中有一个是“哑泉”,人如果喝了“哑泉”中的水,就不能讲话,过不了几天就会自然死去。这时蜀军的几百名将士在山中探路,当时天气炎热,探路人马都口渴难忍,刚好碰到“哑泉”,将士们就争先恐后地抢喝“哑泉”中的泉水,结果将士们个个说不出话来。这时幸好遇见一位老者,他指引将士们喝万安泉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
“哑泉”能使人中毒,安乐泉能解毒的神秘原因是什么呢?此时教师告诉学生原来“哑泉”的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这是重金属盐,人喝了之后就会中毒,导致说话不清,呕吐,最后虚脱而死。为什么喝了安乐泉水又转危为安呢?原来该泉水中有较多的碱,碱先中和胃酸,多余的碱又与肠胃的硫酸铜反应,Cu2 2OH-==Cu(OH)2,离子反应使铜离子变成不溶的氢氧化铜,具有解毒的作用。离子反应使故事更显得神奇,这时学生最希望知道什么是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这样一则小故事之后使学生对所要求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有什么更深奥的理论让他们学不会呢?
二、化学实验法
化学实验对学生来说有相当强的吸引力,在他们的眼里一次成功的实验不亚于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其中的化学理论就像是戴着神秘面纱的姑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渴求就不言而喻了。
例如在很多魔术表演中,有的魔术师就是利用了某些物质的化学反应,在化学课堂上如果一名教师对学生说“我要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可想而知,学生们会多么期待和渴望,于是我利用氨气的极易溶于水的性质为他们做了一个喷泉实验,美丽的红色喷泉使学生们大呼神奇,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们的神情都凝聚在一起,这时我告诉他们其中的原理,这样的知识我想他们这一生都不会忘记了,而且他们要迫不及待地学,之后,整节课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你就可以猜到。
三、问题导入法
新课一开始,如果老师提出一个新奇的问题,学生既感兴趣,又回答不完整,这时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学习新知识不再是闯迷宫,而变成了猜谜语,微妙的化学世界不再令他们头疼,反而使他们感到新奇和振奋,学生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分子间有距离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了“1 1=?”,学生都笑了,“等于2,这我们3岁时就知道。”有位同学性急地说,其他同学都笑了,然后我又写“1 1≠2”,学生都疑惑不解,心想:老师又给我们讲什么新奇的。接着我问他们:“一升大豆和一升小米放在一起是不是两升?”学生回答:“不是,小于两升。”我又问:“一升酒精和一升水混合,总体积是不是两升?”学生们摇摇头,表示不知道,我演示了该实验,学生们发现量筒中混合溶液的体积小于两升,我追问:“这是什么原因呢?”带着悬念学生进入了该节课的学习。
四、生活趣闻法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如果你留心收集,并适时地运用到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次听一位化学老师的课,他讲的是卤族元素,一上课他就开始设疑,刑事侦破案中刑警最希望作案现场留下犯罪嫌疑人的指纹,因为全国十几亿人中没有相同的指纹,因此指纹显示是重要的破案手段,大家想不想知道怎样显示指纹?于是他拿了一张白纸让一个学生在上面印一指纹,然后他把白纸放在正加热碘的烧瓶上部,这时白纸上显示了指纹。毫无疑问,此时学生对白纸上会出现指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谜语导入法
教师如果要吸引学生注意力,用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密心理,在课堂上引入谜语的导语,学生们会在不断猜谜的吸引力中走进知识,教师在备课中设计一些物质名称的谜题,让学生猜,如“左侧是半圆,右侧是圆圈,两者放一起,产生火和热”,猜一种气体,同学会马上猜测是CO,于是本节课的讲授题目就出来了,学习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六、一针见血法
任何一节课都有其重点和难点,而这些又是授课的关键,如果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能从重点和难点入手设计导语,无疑能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例如,在讲述氧气时开门见山地说:“氧气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一提到氧气,马上就会联想到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生产中它都是不可缺少的,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这就将课题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全盘托出,既有利于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又便于教师的讲述,起到一统全课的作用。
七、热点追踪法
把教学内容与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新闻联系起来,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充分利用当代学生社会责任心强、关心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的优点,利用当今社会焦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当今的食品安全事件,就是同学们热议和追踪的焦点。
如在讲“合成材料”时,可结合目前热点新闻“三聚氰氨”事件;在讲食品添加剂时,结合“肯德基苏丹红事件”;讲硫化氢结合“重庆开县气矿发生天然气井喷事件”……用热点新闻话题导入新课,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在与社会、生产、生活结合中学习化学知识。
八、温故知新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节课的导语设计上并不都是能用上以上各法,大部分还是使用温故知新导入法。温故知新法,要求教师在组织完教学环节后要把上节课所讲授的知识向同学们再讲解一下,当然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顺本节课与上节课知识上的联系。温故知新法要求教师要交代好本节课知识点与本章、本书各内容的链接,教师要熟悉教材的知识结构。尤其是在讲授一些内容较多较细的章节,如在讲授“强酸”知识中,教师需三到四节时间方可完成,所以教师要在上课开始时把前后知识贯穿一线。
九、互动交流法
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采取互动交流法,可在课前布置一些问题,由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在课堂上指导他们转变角色,由学者改变成教者,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个很好的导入法。
在教学过程中,再好的导入方法,如果反反复复,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不但起不到启思激趣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导语的设计再新鲜、再吸引人也只是导语,它的作用只是武术套路中的起式,它必须为课堂教学服务,为知识点的讲授服务,不能喧宾夺主,设计不能与内容脱节,无论导语设计得多用心思,教师授课的重点还应在讲授新知上,不可离题万里,风马中不相及。在导语设计时还要依据学生学习的情绪,面对求知强烈、知识基础好的学习团体,尽量用少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引入新课,带着问题和思路进入课堂,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需要;对于学生基础较差,还未掌握本学科学习规律的学习团体来说,采用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揭示矛盾等方法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求知欲,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总之,正确适时地运用导语,确实是一种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它能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况下愉快地学习化学知识,真正感到“不学不知道,化学真奇妙”,进而真正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作者简介:卢山(1973-),男,1995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学院化学系,现在吉林工贸学校任教,化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