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牧民定居点政务管理与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

来源 :天津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yi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榆树沟镇牧民定居点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上,针对牧民定居点生产、生活分散,政务管理效率低,畜牧业生产资源缺乏管理,牧民定居点内外信息流通不畅等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将牧民定居点的政务管理、人员管理、畜牧业生产管理相结合,通过构建政务管理和畜牧业信息服务两大主要功能模块,规范各类管理和生产数据,建立了适用于牧民定居点的政务管理与畜牧业信息服务平台。服务平台的使用对提高政务管理效率、加大政务公开透明度、发挥畜牧业信息服务能力和加快牧区信息化建设进程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牧民定居点;政务管理信息化;畜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6.006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Yushu town,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blems, such as herders' scattered settlements and production, low efficiency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deficiency of livestock production resources, poor flow of information within and outside the settlements. It is used to combine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of herders' settlements, personnel and livestock production. Through building two main functional modules—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and livestock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through standardizing various types of data of management and production, a service platform applicable to pastoral settlements management and animal husbandry information is set up. The service platform is helpful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increasing transparency in government affairs, strengthening the ability to provide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accelerating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Key words: herders' settlements; govern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nimal husbandry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牧民定居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该工程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畜牧业的生产生活方式,使游牧的粗放经营变为半集约化的经营,进而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农牧业实现现代化[1]。新疆昌吉地区牧民定居工程投资10.93亿元,截至2013年底,已完成6 990户,近7万牧民定居[2]。本文以昌吉市榆树沟镇牧业村为例,利用信息和管理技术探索构建适应于牧民定居点的政务管理与畜牧业生产服务的系统平台,这为提高牧民对信息化的认识,推广畜牧业相关技术知识,调动牧民自治和参政议政积极性,扩充定居点与外界信息渠道有积极的作用[3-4]。
  1 榆树沟镇牧民定居点信息化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昌吉市榆树沟镇所辖牧业村分为两个小组,有两个相距30多km的牧民定居点,草场10.8万hm2,耕地833.3 hm2,有牧民262户,人口1 145人,其中哈萨克族占94.6%,现已全部完成定居。牧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畜牧业,2014年人均年收入已达到10 600元。
  1.1 榆树沟镇牧民定居点信息化现状
  昌吉市榆树沟镇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示范乡镇,已具备一些信息化基础。榆树沟镇建立了广播电视站,有专业的采编和播音人员,电信宽带已覆盖全镇6个行政村21个牧民小组,依托中国移动已建成移动通信基站6个,为牧民群众提供实用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和农业生产指导服务,利用远程教育设备,长期接收农广校教育培训[5-6]。牧业村与镇政府相距20多km,已有网络光纤接入,两个所属小组的牧民定居点已设立信息室并配置了相应的设备,牧民家庭固定电话网络和手机终端也具备上网能力。
  牧民定居点的各类管理制度健全,但未使用任何信息化管理软件,基础信息库尚未建立,各项政务的信息发布、传递和原始数据的收集,仍采取传统的“纸质”方式。
  1.2 榆树沟镇牧民定居点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1 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利于信息化建设 牧民季节性游牧,存在无通讯信号的区域,完全与外界隔离,不利于信息化知识的普及和各类信息的快速传递,政务信息和畜牧业指导信息在管理者与牧民之间流通不畅[8]。
  1.2.2 基础数据不完整、缺乏规范 由于牧民定居点长期以来没有任何一款管理和服务的软件产品,大量原始数据均为纸质,且格式不一,字迹难以辨认,采集的材料不易存档、查询,长期随用随采集。不同的上级文件对应不同格式的上报材料,形成大量数据孤岛。各类基础数据分散、不完整,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和流动,导致基层工作重复,效率不高[9]。   1.2.3 语言文字问题突出,信息交换困难 由于语言文化差异,信息记录速度慢,准确率低,部分手写信息难以辨认,当地牧民汉语水平较低,与非本民族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沟通困难。
  1.2.4 管理者及牧民计算机应用水平较低、基础建设欠缺 牧民和部分管理者自身缺乏对信息化的了解和认识,对自身的信息化需求不了解,计算机应用水平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公共基础信息建设的投入不够,仅有的信息化设备不易调动牧民使用积极性,影响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效果。
  1.3 榆树沟镇牧民定居点信息化需求分析
  牧民定居点存在各类信息书写记录困难,数据重复收集,各类信息传递缓慢或停滞,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参政议政互动效率低,畜牧业供需信息和新技术不能及时有效地发布、推广的问题。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需求是建立基础数据信息的快速流通平台,收集、规范和建立各类人员及畜牧业生产资料的信息库,减少数据重复采集,提高管理效率;在管理者和牧民之间高效传递信息,加大政务透明度,为牧民参政议政提供便利;建立科技桥梁,将养殖技术信息提供给牧民,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拓宽对外沟通渠道,及时公布和了解牧民定居点内外的供需信息。
  通过梳理牧民、牧民定居点管理需求和畜牧业信息服务目标,明确牧民定居点综合管理平台各类使用者与系统的关系。管理者对软件平台中各个功能模块(除投票、考评等)有全局的使用、修改权限,乡镇各职能部门仅能够使用或查看与其管理工作对应的模块;牧民在管理平台中对财务、政务公开具有访问权限,对民主测评、干部绩效考评有参与权限。为便于基础生产资源数据收集、核对,牧民对其所属草场、牲畜信息等生产资源的相关管理模块有访问修改权限;牧民对供需模块有访问和发布权限。
  2 榆树沟镇牧民定居点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平台构建思路与原则
  2.1 构建思路
  在深入分析牧民定居点管理者、牧民、畜牧业生产资料和镇管理单位需求的基础上,围绕政务管理和牧业信息服务两大部分,建立8个功能模块,依托现有基础网络和移动网络,发挥网络数据传输及时、准确的优势,以政务管理、政务公开、畜牧业养殖、专家咨询等数据库为数据支撑,为牧民定居点的生产管理和畜牧业服务提供便于管理者和牧民使用的可视化服务平台。
  2.2 构建原则
  2.2.1 高效管理原则 充分发挥信息软件的高效、快捷、定位准确的优势,通过软件的即时发布功能,结合信息订阅功能和邮件方式传递信息,确保政务管理、政务公开、参政议政、畜牧业技术推广及信息服务环节的顺利进行。
  2.2.2 信息共享原则 规范政务管理相关信息和畜牧业生产相关信息数据,统一数据格式,确保数据在两大功能中能够流通。为便于软件后续功能的延续,应留有一定的数据接口。
  2.2.3 实用性原则 系统设计要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牧民定居点政务管理与畜牧业信息服务平台同时面向管理者和牧民,需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使用特点和技术水平,设计满足实际需求,便于操作应用软件。避免盲目追求新技术,造成资金浪费[10]。
  2.2.4 可靠性原则 系统设计应采用成熟、稳定、可靠的软件技术,软件开发过程中加强安全方面的设计,减少可能出现的系统漏洞,确保系统长期安全运行。
  3 榆树沟镇牧民定居点政务管理与信息服务平台设计
  牧民定居点政务管理与牧业信息服务平台的总体分析与设计主要是为系统建立一个基本的构架,并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软件平台的功能划分(子功能模块),依托的网络组成、软件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的选择以及数据的存储规律,软件平台最终实现的功能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组织。
  3.1 牧民定居点政务管理与信息服务平台组成
  牧民定居点政务管理与畜牧业信息服务平台由政务管理和畜牧业信息服务两大部分组成,政务管理主要包括管理部门下发的各项制度公示、财务管理与公开、民主投票、干部绩效考核、一事一议等牧民参政议政相关模块[11-12],通过建立与各个功能模块紧密联系的信息发布模块,采取操作人员发布信息与系统自动发布信息相结合的方式,便捷、快速地收集各类政务、生产和服务信息(图1)。
  畜牧业信息服务主要为畜牧业生产相关各项生产资源的管理,如草场、棚圈、养殖类型、养殖品种、供求信息、养殖技术指导和咨询等[13-14]。通过软件的实际使用,形成历史数据积累,生成各类相关对比图表。畜牧业信息服务功能核心流程图见图2。
  3.2 牧民定居点政务管理与信息服务平台数据库设计
  牧民定居点政务管理与畜牧业信息服务平台数据库的建设是软件平台的基础和核心。其主要数据构建依据功能划分为两个部分:(1)为政务管理服务的人员信息数据、财务管理数据、一事一议数据、干部考核数据、技术推广数据、信息发布数据等政务相关数据;(2)为畜牧业信息化服务的草场资源数据、棚圈信息数据、牲畜种类及品种数据、养殖技术数据、养殖情况数据、专家咨询数据、供需信息数据等。数据库组成见图3。
  3.3 牧民定居点政务管理与信息服务平台构建
  根据牧民定居点政务管理与畜牧业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思路与目标,将软件平台中政务管理部分构建为人力资源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政务管理模块、干部绩效考评模块;畜牧业信息服务部分构建为草场资源管理模块、牲畜信息管理模块、专家信息库模块和供需模块(图4)。
  4 榆树沟镇牧民定居点政务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对策
  4.1 加强制度建设
  通过逐步建立、完善信息化相关制度,要求牧民定居点管理人员掌握基本计算机技能,能够正常使用政务管理与畜牧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全面发挥软件政务管理功能,对指导畜牧业生产,利用相关数据统计功能做准备。引导和鼓励牧民使用服务平台,优先选择一部分人员参与到软件的设计中,不但能够起到桥梁作用,也能为后续软件的使用及人员培训起到重要作用。   4.2 进一步加强硬件建设
  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基本保障条件之一,主要依托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环境和各类辅助设施。依托现有的村镇网络,借助电信、广电等移动网络,购置用于支撑软件平台使用的服务器,增加牧民定居点信息室电脑数量,配备户外电子显示屏和电子触摸屏等输入、输出终端便于牧民与软件平台的交互。
  4.3 重视牧民信息化培训工作
  分层次、分批组织人员培训,将软件平台的使用纳入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上岗培训内容。组织开展计算机应用、软件平台应用等相关技术培训,逐步提高牧民计算机应用水平。指导、协助部分计算机应用水平较好的牧民完成一个生产周期的信息收集和养殖指导的反馈工作,逐步带动多数牧民使用此系统。
  5 小 结
  在昌吉市榆树沟镇所辖牧民定居点,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昌吉地区牧民定居点政务管理与牧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实现过程中,分别以政务管理、政务公开、发布信息的订阅和畜牧业生产环节中各类生产资源的需求、养殖技术的指导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服务平台的构建和使用,将牧民定居点的政务管理、人员管理、畜牧业生产资源管理相结合。牧民定居点政务管理与牧业信息服务平台的使用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务管理效率,充分发挥科学养殖的指导作用,对提高牧民信息化意识,推进信息化发展进程,加大人力资源和畜牧业生产资源的管理力度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甫鲁加甫,高维明,李晓敏,等.新疆牧民定居发展潜力探讨[J].草食家畜,2014(4):8-11.
  [2] 赵铮,解洪图.新疆牧民定居点空间布局规划研究[J].建筑与预算,2014(6):38-41.
  [3] 杜少林.现代畜牧业信息化建设浅议[J].石河子科技,2009(3):12.
  [4] 李天斗,陈新文,薛晓波.新疆畜牧业信息化共享的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11(8):116-117.
  [5] 牛建克,马新伟.新疆畜牧业信息管理综合平台昌吉州试点建设初探[J].新疆畜牧业,2011(12):14-17.
  [6] 刘泽昊,刘维忠.新疆昌吉市榆树沟镇种植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0,33(6):531-534.
  [7] 吴文斗,刘勇,周兵.畜牧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探索[J].云南畜牧兽医,2009(2):33-34.
  [8] 王琼,金映红.新疆畜牧业网络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农业网络信息,2010(4):51-53,60.
  [9] 欧阳艳,许小成.加快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0(2):3-6.
  [10] 毛静雷.新疆畜牧业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J].新疆畜牧业,2013(6):53-54.
  [11] 王延功.牧业旗县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2.
  [12] 李宁.完善内蒙古鄂托克旗农村牧区财务管理模式的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
  [13] 石欣鹭.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畜牧业宏观管理和服务能力[J].农民致富之友,2014(8):260-261.
  [14] 苏桐,何国莲,黄晓霞.甘肃甘南藏区特色畜牧业信息化发展及对策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11):111-113.
其他文献
摘 要:设施菜田土壤质量下降制约着蔬菜产业持续发展。采用不同调理剂对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及氮磷环境效应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试验材料的表层土壤容重均低于对照,田间持水量均高于对照,其中木本调理剂改土作用优于腐植酸钾和草本源调理剂处理;施用试验材料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上升,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均有所提高,全氮含量有所下降,土壤C/N比有所增加;施用木本源和草本源调理剂对减缓土壤氮下移有一定作用。另外,
期刊
摘 要:系统研究了典型碳源、 氮源、金属离子、磷酸盐以及初始pH值等因素对重组大肠杆菌产酮基还原酶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甘油、酵母浸粉FM888、酵母蛋白胨FP101、MgSO4· 7H2O以及离子浓度为0.1 mol·L-1 pH 值为T7 的磷酸缓冲液对菌体生长以及酶活的表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均匀设计试验及分析得到培养基的最优配方:甘油 6.86 g·L-1, FM888 19.53
期刊
摘 要:烤烟种植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针对烤烟作物在特定地域种植的适宜程度作出的结论性评价。笔者以湖南省安仁县为研究区域,将GIS技术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进行烤烟种植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表明,区划结果与目前安仁县的植烟布局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该方法可作为县域尺度精准适宜性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  关键词:适宜性评价;GIS;模糊综合评判法;县域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
期刊
摘 要: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本研究分析了天津发展种业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提出了天津现代种业体系建设的“二三四五六”发展战略,即“两大产业、三大技术、四大平台、五大服务”的建设布局与建设重点,以及“六大保障措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种业;天津;现代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
期刊
摘 要:通过混合因子设计,以粉状毕赤酵母最大生物量为参照,比较了在以灵芝菌糠悬浊液为主要成分的液体培养基中,菌糠浓度、菌糠处理方式、玉米粉添加量三者对粉状毕赤酵母生长的影响,初步考察了经膨化处理的菌糠和未经处理的菌糠之间的区别,得到了经优化的灵芝菌糠悬浊液培养基,其最优配方为膨化灵芝菌糠0.100 g·mL-1,玉米粉0.010 g·mL-1,经由52 h培养后,粉状毕赤酵母的最大生物量为4.52
期刊
摘 要:以黑豆皮为原料、黑豆红色素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双酶法提取黑豆红色素的最佳工艺为酶用量(果胶酶+纤维素酶)(2+1) mg、酶解pH值3.6、酶解温度55 ℃、料液比1∶25、酶解时间120 min、提取2次,提取率高达26.60%。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双酶法提取黑豆红色素简单高效、提取条件温和且无溶剂残留问题,适用于食品工业规模化生产。  关键词:黑豆红色素;
期刊
摘 要:采用杀菌剂处理哈密瓜,通过对果实在贮藏期间相关品质指标的测定确定适宜的杀菌剂处理。以新疆哈密瓜—西州密17号为试材,采用嘧菌酯、咪鲜胺、草酸杀菌剂溶液分别浸泡1min和5 min处理哈密瓜,常温贮藏,贮藏期间对果实硬度、电导率、色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失重率、腐烂率进行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西州密17号常温贮藏,采用草酸溶液浸泡1 min处理,能减缓哈密瓜贮藏品质的衰变,延长货架期。  关键
期刊
摘 要:为了确定杂交青虾“太湖一号”充氧打包运输适宜的运输密度,通过试验观察杂交青虾“太湖一号”充氧打包运输13 h的过程,研究每袋装虾质量分别为0.25,0.50,0.75,1 kg时的成活率情况。结果显示:在水温为8.8~9.6 ℃,运输6 h时,0.75 kg以下密度组成活率为100%,1 kg密度组青虾成活率为75%;运输13 h时,0.25 kg和0.50 kg密度组青虾成活率分别为99
期刊
摘 要:城市可持续发展受社会、经济和环境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新疆地处干旱区,拥有独特的气候环境和地域环境,对新疆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将对西部干旱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参考作用。笔者以乌鲁木齐市各县区为研究区,整理搜集2011年社会经济环境指标,建立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区县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并针对区县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
期刊
摘 要:从患造血器官肿大病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肾脏中分离到菌株NY79,对该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等综合分析,鉴定NY79为迟缓爱德华氏菌。NY79菌株对健康大菱鲆进行人工感染的试验发现,感染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 每条鱼的LD50为2.4×104 cfu,表明迟缓爱德华氏菌为大菱鲆造血器官肿大病的病原。药敏试验发现,NY79对阿莫西林等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