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除名著《本草纲目》外,还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
十余种著作。尤其是《本草纲目》,更被外国人称为“东方药学巨典” “中国的百科全书”。
然而,后人很少知道,在此之前,李时珍的人生目标却是在仕途上大展宏图。
李家世代行医,李时珍的祖父是游走江湖的“铃医”,虽然常年奔走于乡间,栖宿寺庙,他却始终恪守“扬仁义之德,怀济世之志”的宗旨,妙术施治,求取薄利,屡化沉疴恶疾,深受乡民的信赖。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继承其父衣钵,也是当地的名医。那时,民间医生的地位很低,李家也因此常受官绅欺侮。到了李时珍这辈,父亲决定让他弃医从文,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
李时珍从小耳闻目睹了父辈们遭受的欺凌,他对父亲的决定打心眼里拥护,言之凿凿地发誓道:“孩儿一定刻苦用功,有朝一日功成名就,一定让所有‘铃医’扬眉吐气!”
在开始的童生考试中,李时珍倒是没费什么劲就顺利过关,接下来的秀才考试,他依然如愿以偿,这使他对走上仕途信心倍增。
然而,命运好像故意捉弄他似的,在此后的3次乡试中,他均榜上无名。
17岁那年,李时珍参加了第一次乡试,考场设在武昌。随着考试日期的临近,他完全没有了当年参加童生和秀才考试的从容,而是变得焦躁不安。他整夜整夜失眠,越是想静下心复习功课,就越胡思乱想。更要命的是,在上考场的前两天,他竟紧张得患上了眼疾,两眼肿得眯成了一条缝,视线仅不到10米。但他还是硬撑着上了考场,结果可想而知。
李时珍很是不服气,之后拼命复习功课,决心在下次考试中一举成功。为缓解他的紧张情绪,也为有人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父亲为他娶了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吴氏作妻子。贤惠的妻子经常鼓励李时珍不要气馁,并全心全意支持他考取功名。然而,到了公元1537年在武昌举行的第二次乡试中,李时珍又旧病复发,虽然他不断给自己打气,但心情却比第一次还要糟。他抱着侥幸的心理上了考场,结果更是一塌糊涂。
第三次备考,巨大的心理压力让李时珍依然喘不过气来,好在有妻子吴氏的悉心照料,才没有让他趴下。1540年秋,李时珍雄心勃勃地再次去武昌参加了第三次乡试,然而,他又一次名落孙山。
三次的乡试失败,让李时珍对科举考试产生了极度恐惧的心理,也彻底对仕途失去了兴趣。他决定和父亲摊牌,表明自己专心学医的决心他对父亲说:“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功德无量,我虽身如逆流船,心却比铁石还要坚。望父亲成全孩儿的志向,再大的苦难我都不怕。”经过对李时珍几次考试失败的冷静思考,父亲最终同意了儿子专心学医的要求。
父亲的精心传授,加上自己的刻苦钻研,使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或缺。于是,他穿上草鞋,背起药筐,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在徒弟庞宪、儿子李建元的陪同下,他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收集药物标本,历时30余年,最终成就了流传千古的《本草纲目》,奠定了他在医学、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极其崇高的历史地位。
可见,每个人在成功之前,都无一例外要经历创伤甚至是磨难。
十余种著作。尤其是《本草纲目》,更被外国人称为“东方药学巨典” “中国的百科全书”。
然而,后人很少知道,在此之前,李时珍的人生目标却是在仕途上大展宏图。
李家世代行医,李时珍的祖父是游走江湖的“铃医”,虽然常年奔走于乡间,栖宿寺庙,他却始终恪守“扬仁义之德,怀济世之志”的宗旨,妙术施治,求取薄利,屡化沉疴恶疾,深受乡民的信赖。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继承其父衣钵,也是当地的名医。那时,民间医生的地位很低,李家也因此常受官绅欺侮。到了李时珍这辈,父亲决定让他弃医从文,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
李时珍从小耳闻目睹了父辈们遭受的欺凌,他对父亲的决定打心眼里拥护,言之凿凿地发誓道:“孩儿一定刻苦用功,有朝一日功成名就,一定让所有‘铃医’扬眉吐气!”
在开始的童生考试中,李时珍倒是没费什么劲就顺利过关,接下来的秀才考试,他依然如愿以偿,这使他对走上仕途信心倍增。
然而,命运好像故意捉弄他似的,在此后的3次乡试中,他均榜上无名。
17岁那年,李时珍参加了第一次乡试,考场设在武昌。随着考试日期的临近,他完全没有了当年参加童生和秀才考试的从容,而是变得焦躁不安。他整夜整夜失眠,越是想静下心复习功课,就越胡思乱想。更要命的是,在上考场的前两天,他竟紧张得患上了眼疾,两眼肿得眯成了一条缝,视线仅不到10米。但他还是硬撑着上了考场,结果可想而知。
李时珍很是不服气,之后拼命复习功课,决心在下次考试中一举成功。为缓解他的紧张情绪,也为有人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父亲为他娶了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吴氏作妻子。贤惠的妻子经常鼓励李时珍不要气馁,并全心全意支持他考取功名。然而,到了公元1537年在武昌举行的第二次乡试中,李时珍又旧病复发,虽然他不断给自己打气,但心情却比第一次还要糟。他抱着侥幸的心理上了考场,结果更是一塌糊涂。
第三次备考,巨大的心理压力让李时珍依然喘不过气来,好在有妻子吴氏的悉心照料,才没有让他趴下。1540年秋,李时珍雄心勃勃地再次去武昌参加了第三次乡试,然而,他又一次名落孙山。
三次的乡试失败,让李时珍对科举考试产生了极度恐惧的心理,也彻底对仕途失去了兴趣。他决定和父亲摊牌,表明自己专心学医的决心他对父亲说:“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功德无量,我虽身如逆流船,心却比铁石还要坚。望父亲成全孩儿的志向,再大的苦难我都不怕。”经过对李时珍几次考试失败的冷静思考,父亲最终同意了儿子专心学医的要求。
父亲的精心传授,加上自己的刻苦钻研,使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或缺。于是,他穿上草鞋,背起药筐,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在徒弟庞宪、儿子李建元的陪同下,他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收集药物标本,历时30余年,最终成就了流传千古的《本草纲目》,奠定了他在医学、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极其崇高的历史地位。
可见,每个人在成功之前,都无一例外要经历创伤甚至是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