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激发课堂教学活力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xiao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师角色;
   教学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9(A)—0021—01
  
  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化的学习方式向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导致教师角色的转变,即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化为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平等、民主、理解、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学习的乐趣、增强参与合作的意识,进而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得到最佳结合与落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必须实现四个转变。
  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即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发展。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允许持不同观点者进行讨论、辩论、争论,最终达成共识;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即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思考学生会想什么,会说什么,从而把握住学生的“脉搏”,不仅会发现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且还能感受到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心智;“变教师指令”为“学生选择”,即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选择中最终掌握知识、形成个性、学会创新。例如,教学《打碗花花》一课时,可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学,通过读书、看图、提问、小组讨论达到理解、消化、吸收的目的,从而使学生不但读懂了课文,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变“传统灌输式教学”为“接受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并重”
  体验与实践是创新的前提,把感受告诉学生,不如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的活动中能迅速地走向成熟。因此,教师要把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活动内容,同时,也不能轻视接受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要把多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在教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时,我先让学生从释题入手,理解尺长寸短;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进一步理解题意;接下来,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整理问题,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并将讨论结果分组在全班进行汇报;最后,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尺长为正方,寸短为反方。学生的辩论紧张、激烈,他们都各不相让。在这个“释题—研读—讨论—交流—辩论”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全程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充分体验了多种学习方式并用的好处。
  变“以知识为中心”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基础知识,更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为有效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又要抓住情感、意志、道德、人格等非智力因素进行有效教育,把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当作教育的最终价值取向,让学生会学、会想、会用、善于创新。语文教学是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我常以文中的主人公为典范,用身边的事例引导、教育学生,让他们学会做人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茁壮成长。如,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时,我以叶圣陶先生帮助肖复兴修改作文的片段为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叶老平易近人的待人品格,学习他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文品如人品,精神比知识更重要。
  变“评教为主”为“评学为主”
  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已有的逻辑知识体系、固定的课堂模式和教师讲授为中心,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看重的是教师的“表演艺术”,评教师“导”的多,评学生“演”的少。评课者坐在教室后排,看到的是学生的背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视学生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我们所倡导的新的“评课模式”,就是要变“评教为主”为“评学为主”,这就要求评课者坐在学生的对面或侧面,仔细地观察学生,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思维是否得到放飞,个性是否张扬,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是否凸显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了三维目标。这样,才能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历史教学;学生主体性;   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   教学氛围;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10(B)—0053—01    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期刊
教育方法不能太“苍白”  近日,某论坛上出现一则“你上学时被老师这样罚过吗?”的帖子,引起近5000名网友浏览或参与评论。这是一名叫“风之龙”的网友发布的,其称女儿的老师,因班上部分做错作业的同学没有对错误进行改正,一怒之下,要求全班同学抄写“以后作业错的都要改正”这句话300遍。(据《南方日报》报道)  教师让学生对作业错误进行改正,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但这种明显带体罚性质的
期刊
〔关键词〕 主题教育;教育手记;  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9(A)—0017—01    “初夏的夜,还带着丝丝凉意,我和妹妹在写作业,妈妈躺在沙发上,一边陪我们,一边等父亲。突然一阵响亮的敲门声打破了沉静,门开了,喝醉的父亲摇摇晃晃地倒在了地上。我和妈妈吃力地扶起有些沉重的父亲,却也被带倒了……我凝视着
期刊
〔关键词〕 感恩教育;班会活动;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9(A)—0018—01    感恩教育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课。而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学生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因此,我们要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孝敬父母,听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学;新农村建设;  人文教育;实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9(A)—0025—01    现今农村存在的众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究其原因,首当其冲的就是农村文化教育不到位,导致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笔者认为,农村学校的语文教育要以强大的文化育人功能,勇挑新农村建设的
期刊
〔关键词〕 小学生;信息;获取途径;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9(A)—0024—0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小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已经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信息媒介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日渐渗透到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小学
期刊
〔关键词〕 新课程实验;考察学习;自主课堂;前期   准备;心得  〔中图分类号〕 G6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9(A)—0020—01    甘肃省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为了充分了解和全面掌握高中新课改的背景、目标、结构、内容及评价等基本理念,做好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平凉市教育局组织本市省市级示范性高中校长赴河北省
期刊
编者按:民者,国之基也。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和国家未来建设事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教育规划与改革更是关系到未来人才的存在模式,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未来。历经近两年修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7月29日正式公布。正式文本对征求意见稿400多处的细致修改,再度让人们读出了民意的力量、改革的决心。本刊对《教育规划纲要》体现出的关键词和热点问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学;教师;体态语   言;表情;手势;姿态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9(A)—0026—01    一、关于体态语言  语文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会用自己的表情、手势和姿态来补充教学,这些表情、手势就是教师在教学时的体态语言。  语文教师不仅要用思想和语言跟学生交流,还要用体态和感情
期刊
〔关键词〕 函数的单调性;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10(B)—0055—01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学习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