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创新促发展,已成为各行业的共识,但创新却要以正确的思想与相应的学识为基础,否则创新可能毫无价值甚至具有反面效应……
关键词:名师; 创新; 潜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9(2011)4-077-001
许多教师都会感到这样一种需求,需要一种强有力的道德情感教育来化解社会文化中的消极影响,许多教师正是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而成为名师的,他们的创新对教学是一种推进与发展,对教育理论也是一种丰富与提升。下面,就从名师的创新谈学生的潜能发展。
一、创新之源
名师们的创新多是缘起于学生潜能的发展,他们以净化社会改善人文环境为追求,将错误的文化导向、不良的教育现象作为改良自己教学行为的起因,他们教学创新的第一步往往是对教育目标的重新思考与定位,真善美的教育理想是他们持之以恒的动力,在此基础上,他们不盲从、不媚俗,以学生为载体,成为这个社會精神家园的积极构建者、阳光思想的虔诚布道者。就是他们,为在应试教育中惨烈搏杀的孩子们带来了素质教育、快乐教育,也是他们,在英语过热母语过弱之时喊出了亲近母语静心读经的声音。
二、创新准备
1.体验准备: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是创新,她能想孩子们所想疑孩子们所疑,她能以一个孩童的眼光和思维来设计教学,感同身受是她创设情景的基本原则,为了让孩子们写好看日出的作文,她在凌晨4点骑自行车到野外看日出,看到太阳的每一点变化,她都会想孩子们看到这情景会怎么说怎么想?课余的许多时间,她更是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观察,她在夜晚和孩子们数星星看月亮,她在野外给孩子编花环编故事,在与学生们的密切交往中,她了解了孩子们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方式,知道了他们的真实感受,也掌握了接通他们心灵之路的最佳途径,因此她为孩子们创设的教学情景总是能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地唤醒学生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真与爱的浸染中享受语文。
2.素养准备: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是一种创新,她总是能站在文本之上旁征博引将学生的目光引向民族文化与民族情感的根本,她以拓展求发展,总能将文本指向一个文化主题,她的学生视野开阔,知识储备丰厚,极容易催开创新之花。在上《牛郎织女》这一课时,她采用聊天的方式,师生在一种闲适的心境下聊着故事内容:有学生问“为什么故事里牵线搭桥的是牛,而不是马或其他的动物?”窦老师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的潜在价值,放手让学生们讨论,有学生回答因为故事的主角叫牛郎,所以选牛,其实到此为止完全可行,但窦老师没有叫停,她追问“还有没有更重要的依据,请结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来说”。于是就有学生想到了:“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男耕女织,牛的作用太大了,它在老百姓的心里不仅仅是动物,还是半神半动物这么一个形象,选牛更有意义”……(人民教育2007年第18期)一次追问,收获了一个精彩的答案,让这一堂课有了与众不同的文化意味,从师生的问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老师深厚的语文素养。许多创新的契机就是在这种无意或是无力中流失的。我们说一些人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实是因为他们缺少足够的知识储备,因为达不到相应的高度而看不到创新的苗头,抓不住创新的机会。
三、创新方式
1.由点及面,缘起于一种做法,铺展成一种思想:名师们教育创新的起点往往是教学中的一次尝试,并将这种尝试通过进一步的调试和推进越做越大,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印证中完成一种思想。
2.关联着生活,关联着情感,从提炼生活到回归生活,名师们熟知孩子们眼中的生活,能将成人心目中的文化信息与情感信息进行儿童化的转译,使其顺畅地去理解,贴近了去感受。
3.关联着文化,培养孩子们正确的文化感应和良好的文化习惯。道德素养的真实体现就是具体的文化习惯,教学的立意要新但首先要正,曾经有一位青岛的中学教师因为挑出了《荷塘月色》等美文的所谓语病与败笔而受到热捧,也曾经因为公开课上孩子们另类的回答却得到了笑声与掌声,一些教师的创新之路便开始走偏了,他们以不着边际不求实际的奇谈怪论来“创新”,一味地引着孩子们标新立异,却忘记了教师求真求实的基本责任,这种做法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害的,孩子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很容易被引上邪路,养成一种无视庄重娱乐文化的错误心态,难以想象,带着这样的文化习惯去生活,孩子们还能感应到真善美吗?阅读是对文本的二次创作,但创作也要合情合理,任何时候,发展文本都要以发展学生为前提。
四、名师之明
大师们的教学风格多有不同,但在他们登临峰顶的途中却也有许多相同点。
1.喜欢跟学生们在一起,共同成长共同感受,在言传之前已有身教,我想,带着书本带着真爱与学生们一起感受一起研读比坐拥书屋的凭空预设一定更为精彩与真实,所以请有志于教学创新的老师们先到学生中间去吧,去寻找创新的源点,在磨合中寻找我们与学生的心有灵犀。
2.自身综合素质较高,除了扎实的语文功底,他们还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多了解一二,甚至有所精通。当你想唱而不成曲,想画而不成型,想诵而词不达意时你就会感到,教学创新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但如果你的情感足够丰富,底蕴足够深厚,创新也许就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所以对于有些教师来说,目前最要紧的不是忙着去创新,而是静心地积累,虚心地学习。
3.自身的道德修养较高,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有一种道德感染力,就算是面对陌生的学生,也能以较强的亲和力在短时间内获得认同。诗人臧克家曾为斯霞老师写过一首诗:“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斯霞老师的童心母爱式教育让我们感怀至今,而她之后的许多名师大家们也都拥有一颗纯净而真诚的童心,他们以精致典雅的眼光看待人生和社会,并将这样一种品位传达给学生,以真善美的态度来品读文章感受生活。
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停止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反思与提升,刻苦学习,总能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创新之路,以创新发展学生的潜能,让我们为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巨大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名师; 创新; 潜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9(2011)4-077-001
许多教师都会感到这样一种需求,需要一种强有力的道德情感教育来化解社会文化中的消极影响,许多教师正是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而成为名师的,他们的创新对教学是一种推进与发展,对教育理论也是一种丰富与提升。下面,就从名师的创新谈学生的潜能发展。
一、创新之源
名师们的创新多是缘起于学生潜能的发展,他们以净化社会改善人文环境为追求,将错误的文化导向、不良的教育现象作为改良自己教学行为的起因,他们教学创新的第一步往往是对教育目标的重新思考与定位,真善美的教育理想是他们持之以恒的动力,在此基础上,他们不盲从、不媚俗,以学生为载体,成为这个社會精神家园的积极构建者、阳光思想的虔诚布道者。就是他们,为在应试教育中惨烈搏杀的孩子们带来了素质教育、快乐教育,也是他们,在英语过热母语过弱之时喊出了亲近母语静心读经的声音。
二、创新准备
1.体验准备: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是创新,她能想孩子们所想疑孩子们所疑,她能以一个孩童的眼光和思维来设计教学,感同身受是她创设情景的基本原则,为了让孩子们写好看日出的作文,她在凌晨4点骑自行车到野外看日出,看到太阳的每一点变化,她都会想孩子们看到这情景会怎么说怎么想?课余的许多时间,她更是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观察,她在夜晚和孩子们数星星看月亮,她在野外给孩子编花环编故事,在与学生们的密切交往中,她了解了孩子们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方式,知道了他们的真实感受,也掌握了接通他们心灵之路的最佳途径,因此她为孩子们创设的教学情景总是能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地唤醒学生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真与爱的浸染中享受语文。
2.素养准备: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是一种创新,她总是能站在文本之上旁征博引将学生的目光引向民族文化与民族情感的根本,她以拓展求发展,总能将文本指向一个文化主题,她的学生视野开阔,知识储备丰厚,极容易催开创新之花。在上《牛郎织女》这一课时,她采用聊天的方式,师生在一种闲适的心境下聊着故事内容:有学生问“为什么故事里牵线搭桥的是牛,而不是马或其他的动物?”窦老师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的潜在价值,放手让学生们讨论,有学生回答因为故事的主角叫牛郎,所以选牛,其实到此为止完全可行,但窦老师没有叫停,她追问“还有没有更重要的依据,请结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来说”。于是就有学生想到了:“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男耕女织,牛的作用太大了,它在老百姓的心里不仅仅是动物,还是半神半动物这么一个形象,选牛更有意义”……(人民教育2007年第18期)一次追问,收获了一个精彩的答案,让这一堂课有了与众不同的文化意味,从师生的问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老师深厚的语文素养。许多创新的契机就是在这种无意或是无力中流失的。我们说一些人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实是因为他们缺少足够的知识储备,因为达不到相应的高度而看不到创新的苗头,抓不住创新的机会。
三、创新方式
1.由点及面,缘起于一种做法,铺展成一种思想:名师们教育创新的起点往往是教学中的一次尝试,并将这种尝试通过进一步的调试和推进越做越大,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印证中完成一种思想。
2.关联着生活,关联着情感,从提炼生活到回归生活,名师们熟知孩子们眼中的生活,能将成人心目中的文化信息与情感信息进行儿童化的转译,使其顺畅地去理解,贴近了去感受。
3.关联着文化,培养孩子们正确的文化感应和良好的文化习惯。道德素养的真实体现就是具体的文化习惯,教学的立意要新但首先要正,曾经有一位青岛的中学教师因为挑出了《荷塘月色》等美文的所谓语病与败笔而受到热捧,也曾经因为公开课上孩子们另类的回答却得到了笑声与掌声,一些教师的创新之路便开始走偏了,他们以不着边际不求实际的奇谈怪论来“创新”,一味地引着孩子们标新立异,却忘记了教师求真求实的基本责任,这种做法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害的,孩子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很容易被引上邪路,养成一种无视庄重娱乐文化的错误心态,难以想象,带着这样的文化习惯去生活,孩子们还能感应到真善美吗?阅读是对文本的二次创作,但创作也要合情合理,任何时候,发展文本都要以发展学生为前提。
四、名师之明
大师们的教学风格多有不同,但在他们登临峰顶的途中却也有许多相同点。
1.喜欢跟学生们在一起,共同成长共同感受,在言传之前已有身教,我想,带着书本带着真爱与学生们一起感受一起研读比坐拥书屋的凭空预设一定更为精彩与真实,所以请有志于教学创新的老师们先到学生中间去吧,去寻找创新的源点,在磨合中寻找我们与学生的心有灵犀。
2.自身综合素质较高,除了扎实的语文功底,他们还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多了解一二,甚至有所精通。当你想唱而不成曲,想画而不成型,想诵而词不达意时你就会感到,教学创新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但如果你的情感足够丰富,底蕴足够深厚,创新也许就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所以对于有些教师来说,目前最要紧的不是忙着去创新,而是静心地积累,虚心地学习。
3.自身的道德修养较高,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有一种道德感染力,就算是面对陌生的学生,也能以较强的亲和力在短时间内获得认同。诗人臧克家曾为斯霞老师写过一首诗:“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斯霞老师的童心母爱式教育让我们感怀至今,而她之后的许多名师大家们也都拥有一颗纯净而真诚的童心,他们以精致典雅的眼光看待人生和社会,并将这样一种品位传达给学生,以真善美的态度来品读文章感受生活。
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停止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反思与提升,刻苦学习,总能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创新之路,以创新发展学生的潜能,让我们为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巨大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