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亏损的情形很多,原因很多,不一而足。以下就从比较常见的五大现象和原因出发,和大家一起看看,哪些行为、哪些心态导致了我们投资上的亏损。
谁也不愿意投资失败,但似乎谁也无法保证自己的投资可以万无一失。哪怕是“股神”巴菲特老先生,近日也在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的一封公开信中,告诉股东在2008年的投资中他做了一些“愚蠢”的事情。
“我至少做出一个重大的投资错误,还有几个小一些的。但也造成了伤害。”巴菲特在信中坦陈。他还自我调侃地说:“当市场需要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决策并迅速采取行动的时候,我还在啃自己的拇指。”。
那么,回首他的、你的、我的,我们每一个人曾经遭遇到的“倒霉”的投资经历,到底为什么我们没有顺利完成自己的投资目标,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遭遇了亏损呢?
仔细分析下来,大概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是最常见、最普遍的。到底都是怎么回事,以后的投资过程中该如何避免这些因素的破坏呢?
原因1:投资了不了解的产品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兵法》
“虽然银行在销售环节上有比较明显的‘误导’。但话说回来,如果不是我自己不十分了解这样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肯定不至于亏得这么惨烈呀!”
原来,王先生在2007年1月份用9万美元投资了某外资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这款产品具体名为“聚通天下”代客境外理财计划ODII200710。
“当时客户经理介绍说,这款产品具备攻守双重策略。在预期上涨环境下会放大投资、增加收益;而在市况不佳时会卖出指数组合,获得收益。”王先生表示。正是这个所谓的涨跌不惧的宣传让他十分心动,觉得该产品十分稳健,于是做出了投资决定。
然而,事与愿违。该产品是要到2012年12月13日到期的,截至2009年2月19日的数据显示。这款宣称“涨跌无惧”的理财产品账面价值已经只剩下了40%,当初投资的9万美元现在账面价值只有3.6万美元了。而且由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下降的不利影响,实际上这次投资账面亏损已经超过6万美元,亏损程度不可以说不严重。
但王先生也在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他向记者表示,虽然自己觉得银行方面当时销售产品时有误导的嫌疑,但不管将来监管部门给出怎样的说法,或是其他政府部门怎么处理。但自己的确也有不小的问题。当初,对于该产品的挂钩海外投资工具的风险认识不足,而对产品的具体结构设计,比如什么情况下银行方面会启动做空机制,自己不懂也没有详细询问过。
“哎,吃一堑,长一智,这次碰上了这么大的亏损,也没有好办法弥补了,以后自己不熟悉的投资产品肯定不会再买了。”王先生无奈地感叹道。
记者点评:谈起投资亏损,很多消费者都有不少怨言:“我根本不知道这个理财产品是做什么的,销售人员介绍我买也就买了。”
的确,和王先生的经历相似,不少人都曾购买过自己不熟悉的银行理财产品,而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负收益”的新闻也不绝于耳。
同时,不仅仅是各类本外币银行理财产品。包括一些投资型保险,甚至还有一些黄金、外汇的交易,很多个人投资者都不十分了解自己即将投资的产品,却盲目地进行购买和交易。这样一来,不亏损才怪呢。
对于投资而言,首要的一条当然是“不选特别能赚钱的,只投自己熟悉的”。投资品毕竟不是小菜不是酱油。很多投资产品和工具还是有一定的知识门槛的。
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如果不想在投资中“哑巴吃黄连”。就必须事先积累一定的金融投资专业知识,至少能向推销人员多提几个问题。想明白了,看明白了,才能出手,才不会让那些金融产品的说明书、条款成为自己眼中的“天书”,自然也就心态更平和,投资行为更理性了。“亏损”两字,至少不会无缘无故地欺负你!
原因2:盲目“跟风”投资要吃亏
投资行为不是一场时尚秀。如果盲目跟风投资,不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去投资,那么,亏损很快就会来找你了。
涨停、暴涨、黑马……2007年,在牛市疯狂的赚钱效应下,全国各地迷失在股海里的股民总是能“幸运”邂逅神奇的点金人。
湖北的张女士那时候是新股民。2007年9月13日。她上网寻找“黑马”信息,无意中发现常州圣券投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号称是国内最早从事证券专业投资信息服务的机构,为国内外知名上市公司服务,研究推荐的都是“黑马”,可确保大幅获利甚至翻番。看着网上列举的成功推荐的暴涨股,以及“超跌反弹,连续涨停黑马”、“明日暴涨牛股免费获取”等煽情字眼,有些心动的张女士在该公司网站上留下了手机号码。
第二天,张女士接到了圣券公司小薛的电话,鼓动她割肉抛掉手中股票,跟他们做,一周内包赚50%。9月18日,在小薛的极力推荐下,张女士以17.40元买入16000股新中基,不料买后就一路下跌。小薛安慰她此股“十一”前肯定会涨,让她补仓。深信不疑的张女士于是又在16.6元买入4000股,结果越套越深,到了9月25日,收盘价跌到了15.17元,张女士一星期亏损4万多元。
后来,经过公安机关和江苏省证监会的调查、证实,这个“圣券”公司并无证券从业资格。其老板和员工随后被警方抓获。但不管怎样,张女士的损失却没有能够追回。
记者点评:这样的案例我们大概不止一遍听到过。这样上当的人一波又一波。这些骗子固然黑心,但不明底细的投资者却总是喜欢“跟别人买”。请“专家”指点。
还有2007年火爆一时的股市“带头大哥”,有多少人“追随”他去炒股,大部分不仅没有赚到钱还亏了不少。
更多的人。特别是股票投资爱好者们,往往会形成自己的一个“小道消息源”,有“办公室炒股群”,还有很多专门的QQ群、论坛等等,大家跟随某一个“股神”买卖某一只股票,但鲜有“拷贝”成功者。牛市里跟风买卖股票还能赚一点。到了熊市这样的投资劣习就只能让你的资产缩水了。
股市里有句老话说:当卖菜的大娘都在谈论股票的时候,我们也就该赶快撤离股市了。道理显而易见,不论是股票还是基金、房地产等任何一种投资工具,过度依赖它们过去的绩效与别人的经验而盲目跟风,无疑是最冒险的行为。
原因3:投资过于冲动欠考虑
随着国内房产投资的种种限制政策出台,不少企业和个人开始把投资的视角转向了国外。
“150万元人民币可以买一套带花园的美式House,真是太美妙了。而且这点预算在上海根本买不到什么房子。不如赶快抄底美国楼市吧?!”这一两年来,随着美国房产市场的决堤,以及美元的不断贬值,不少国人都有去美国投资房产的念头。同时,美国也允许非美籍人士自由购买房产。
不过,大部分人忽视了一点,在海外买 楼的成本结构事实上与国内房地产投资有很大区别。
比如。欧、美、澳的房地产投资成本其实分为起始成本和持有成本两个部分。尤其在持有物业之后,即买完楼盘之后,税费成本会相当高。例如在美国投资房地产,物业投资门槛并不高,但持有房产的成本却可能是购买房子成本的2-3倍。因此,就有人提醒说,海外置业前一定要多方咨询。在异地置业时。除了考虑购房的成本之外,还应考虑交通成本、人力成本、交际成本等,如果房屋空置还要被政府收税。特别是如果产生纠纷,要对当地的政府、法院、律师、诉讼等政策层面有所了解,可能产生的诉讼成本也要计算在内。只有未雨绸缪,才能更准确地估算出投资收益率,而不要凭一时高兴就去美国买套房子。匆忙投资的结果是很悲惨的。
记者点评:“冲动是魔鬼”。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中,战功显赫、智勇兼备的将军奥赛罗在情绪失控之下,让冲动战胜了理智,亲手掐死了自己无辜的妻子,犯下了不可挽回的过错,一个英雄美人的爱情故事以彻底的悲剧收场。
对于投资理财而言。情绪的控制同样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曾说过:“无法控制情绪的人不会从投资中获利。”作为1929年大崩盘和经济危机的亲历者,格雷厄姆深谙情绪对投资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他的这句话可谓至理名言。
比如,在证券投资中,我们应该不以涨狂,不以跌惧,而要注重长期价值分析判断,让理性成熟的投资理念而非人性欲望的贪婪恐惧来控制你的情绪,杜绝一切非理智的买卖冲动,你的投资理财才会拥有一个美好稳健的未来。
同时,对于每一项投资的预期收益、潜在风险、机会成本等都应该有所考量,并将其放置在整个家庭的投资理财计划中,那就可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原因4: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小罗今年34岁,尽管性格比较内向,可在投资方面很是激进。平时应用的投资工具除了股票就是期货、外汇,甚至一度还玩过外汇保证金,几乎是什么刺激就投资什么。好在拳打脚踢,再加几分好运气,也算小有成就,家庭金融资产在2007年达到了50万元。一高兴。他还给了妻子10万元去买基金。
然而,2008年以来股市情况一直不好,小罗的运气也没那么好了。他妻子给记者简单列了一个家庭资产配置情况图,结果除了一套尚在还贷的房子,以及必需的生活费用,几乎全部的资金都集中在小罗买的股票和她买的基金上,但两者相加如今已只有35万元了。
“因为我们的钱全部在股票和基金上,而且今年年终奖发得也少,这股票资产一缩水。最近明显感觉手头紧了。我百货公司都不敢去逛了,老公心情也不好,希望以后别影响我们还房贷才好啊。2007年就开始计划购买车子的我们自然也不敢买了,只能再拖拖看了。”小罗的妻子有几分担忧。
记者点评:看看我们的周围,很多家庭都会有小罗一样的问题——他们的家庭资产配置高度集中,要么都是定期存款收益率很低,要么都投资在股票和股票型基金上了,风险很高。
其实,相信我们每个投资人都知道一句名言,那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在家庭资产安排上,真正能很好地执行这个“资产配置”概念的人还不是很多,因为人们总想追求更低的风险、更高的收益。
也正因为家庭资产的类型过于单一和集中,类似小罗夫妇这样,股票市场一好,家庭资产就升水;大盘大跌。家里的基本生活都受了影响。这正是因为家庭的财务风险几乎都被关联在某一投资市场的波动上。风险无形之中被加倍放大。损失也在不经意间就扩大了。
为了避免较大程度的损失,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我们必须分散风险。比如,一个分散化的资产组合配置应该包括一些债券,因为债券和股票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投资品种。一般情况下,这两者的相关度很小,哪怕是在原股票组合上加入一点债券,整个组合的风险收益状况都会有较大改善。
我们也可借鉴“哑铃式”的投资组合方式。就是利用不同金融工具的特性进行优势互补。比如,大盘股和小盘股都投资一点:长期的债券和短期的债券做一下组合:或者一边是配置股票和基金,一边是安排保险。投资大师索罗斯的做法也有借鉴意义,他看好某个行业时,买一个行业最好的,再买一个行业最差的,所以他既取得了稳健的上涨,又得到超额的回报。
当然,分散投资说的不仅仅是不同投资工具上的分散,也可以是投资时点的分散,还可以是投资区域的分散,其目的都是进行风险抵消,享受更安全的平均收益。
原因5:定投在熊市中半途而废
“这大盘跌跌不休,我参加定投的那两只基金净值也在不断下降,我还是停止这份定投计划吧,免得越投越亏。”
2008年9月,施先生与记者这样聊起来。原来,他从2006年7月开始做了一份基金的定期定额投资计划,每月分别投资500元于两只基金。本想坚持投资10年左右。但眼看2008年以后股市单边下滑,他的基金净值也在不断下跌,他有些摇摆不定,甚至偏向于中止这两份定投计划。
但是经过专业人士分析,指出施先生中断定投的想法并不合理,而且会在经济上产生损失。原来,在市场下跌过程中,尽管先前的投资会产生亏损,但此时如果继续买入相同的基金或是基本面较好的证券,则能有效摊低整体投资的成本,待其上涨后获利。
记者点评:其实,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能在市场下跌的时候,购买更多数量的基金单位。使用这种方法,不需理会市场短期的波动。无论涨跌那一份定额的资金都必须用于购买基金。而在下跌趋势中,同样数额的资金可以买到更多基金份额,为投资人积累更多的“炮弹”,以等待市场上涨后更多获利。
其二,定期定额投资可以降低风险。基金净值下跌的时候,即使你所持有的基金单位数量不变。你的投资资产净值也是下跌的。定期定额投资由于是分段吸纳,不仅在净值下跌的时候可以让你以较低的价格买入更多数量的基金,还可以减少已持有投资的损失。
因此,如果在基金定投开始没有多久后中途退出,特别是在熊市中害怕出现亏损而中断定投计划,反而是不明智的。这样一来,之前的投资损失就成为了既定事实,且丧失了今后“翻盘”的机会。
当然,基金定期定额投资也不是万能的,基金定投计划也不能很教科书地说坚持3年好还是坚持8年好或是坚持更长的时间才好。具体的投资计划,不妨根据自己的理财目标、预期收益、资本市场大势、宏观经济基本面等因素进行合理的更改,而并非要完全很僵化地一成不变。
如何避免巨额亏损
招数一:忌“贪”。贪婪的背后站着一位魔鬼,但投资者往往都有“贪”的心理。一旦贪欲作怪,就无法正确判断自己的能力与投资品的风险。“保赚不赔”、“百分百获利”,这些诱人的承诺可能最终让你血本无归。比如本刊曾经报道的“原始股上市骗局”,投资者就是因为向往巨额的利润而不断被骗。还有股票投资中,投资者往往因为贪心而最终陷入亏损中不能自拔。摒除了自己的贪心,即使有亏损,也不可能出现巨额亏损了,可以说是投资的第一道“防火墙”。
招数二:忌“盲目”。去年有多少香港人“倒在”雷曼迷你债投资案中?!上至明星大腕,下至残疾老人,他们都属于同一类人,根本不了解自己的投资标的,就匆忙买下了这个投资品,巨额亏损者好多。还有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身边一些炒股者,他们往往对整个股票买卖操作几乎一无所知,基本面、技术面、政策面就更别说,买卖股票一般是熟人介绍,朋友推荐,或者是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的介绍,有的是看什么涨得好就买什么,这样显然不行。投资不是请客吃饭。至少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品种和工具,就算没法“无往而不胜”,至少也不会招来巨额亏损这个倒霉鬼。
招数三:忌杂乱无章,各种投资品一盘散沙。我们强调分散投资,但不是让大家看到什么品种就买什么品种。如果仅仅是为了“分散”而“分散”。不从整体上进行恰当的配置,那么最终也会完全不得要领。比如,有个年轻人听说投资要分散风险,就把自己的20万元资金分别买了10只个股,殊不知这样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投资的成本和风险。非但无法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甚至还可能一无所获。无论是股票投资内部的分散投资,还是家庭不动产与动产的分散配置;无论中长期投资工具与短期投资工具的区别安排。还是激进型投资工具与保守型理财工具互相辅助使用,甚至是夫妻俩职业特性上的规划,归根到底就是一个道理:在投资安排上必须作综合考量,有所目的地去配置,才能达到良好效果。否则,随便胡乱搭配一下,只能适得其反。
谁也不愿意投资失败,但似乎谁也无法保证自己的投资可以万无一失。哪怕是“股神”巴菲特老先生,近日也在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的一封公开信中,告诉股东在2008年的投资中他做了一些“愚蠢”的事情。
“我至少做出一个重大的投资错误,还有几个小一些的。但也造成了伤害。”巴菲特在信中坦陈。他还自我调侃地说:“当市场需要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决策并迅速采取行动的时候,我还在啃自己的拇指。”。
那么,回首他的、你的、我的,我们每一个人曾经遭遇到的“倒霉”的投资经历,到底为什么我们没有顺利完成自己的投资目标,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遭遇了亏损呢?
仔细分析下来,大概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是最常见、最普遍的。到底都是怎么回事,以后的投资过程中该如何避免这些因素的破坏呢?
原因1:投资了不了解的产品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兵法》
“虽然银行在销售环节上有比较明显的‘误导’。但话说回来,如果不是我自己不十分了解这样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肯定不至于亏得这么惨烈呀!”
原来,王先生在2007年1月份用9万美元投资了某外资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这款产品具体名为“聚通天下”代客境外理财计划ODII200710。
“当时客户经理介绍说,这款产品具备攻守双重策略。在预期上涨环境下会放大投资、增加收益;而在市况不佳时会卖出指数组合,获得收益。”王先生表示。正是这个所谓的涨跌不惧的宣传让他十分心动,觉得该产品十分稳健,于是做出了投资决定。
然而,事与愿违。该产品是要到2012年12月13日到期的,截至2009年2月19日的数据显示。这款宣称“涨跌无惧”的理财产品账面价值已经只剩下了40%,当初投资的9万美元现在账面价值只有3.6万美元了。而且由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下降的不利影响,实际上这次投资账面亏损已经超过6万美元,亏损程度不可以说不严重。
但王先生也在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他向记者表示,虽然自己觉得银行方面当时销售产品时有误导的嫌疑,但不管将来监管部门给出怎样的说法,或是其他政府部门怎么处理。但自己的确也有不小的问题。当初,对于该产品的挂钩海外投资工具的风险认识不足,而对产品的具体结构设计,比如什么情况下银行方面会启动做空机制,自己不懂也没有详细询问过。
“哎,吃一堑,长一智,这次碰上了这么大的亏损,也没有好办法弥补了,以后自己不熟悉的投资产品肯定不会再买了。”王先生无奈地感叹道。
记者点评:谈起投资亏损,很多消费者都有不少怨言:“我根本不知道这个理财产品是做什么的,销售人员介绍我买也就买了。”
的确,和王先生的经历相似,不少人都曾购买过自己不熟悉的银行理财产品,而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负收益”的新闻也不绝于耳。
同时,不仅仅是各类本外币银行理财产品。包括一些投资型保险,甚至还有一些黄金、外汇的交易,很多个人投资者都不十分了解自己即将投资的产品,却盲目地进行购买和交易。这样一来,不亏损才怪呢。
对于投资而言,首要的一条当然是“不选特别能赚钱的,只投自己熟悉的”。投资品毕竟不是小菜不是酱油。很多投资产品和工具还是有一定的知识门槛的。
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如果不想在投资中“哑巴吃黄连”。就必须事先积累一定的金融投资专业知识,至少能向推销人员多提几个问题。想明白了,看明白了,才能出手,才不会让那些金融产品的说明书、条款成为自己眼中的“天书”,自然也就心态更平和,投资行为更理性了。“亏损”两字,至少不会无缘无故地欺负你!
原因2:盲目“跟风”投资要吃亏
投资行为不是一场时尚秀。如果盲目跟风投资,不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去投资,那么,亏损很快就会来找你了。
涨停、暴涨、黑马……2007年,在牛市疯狂的赚钱效应下,全国各地迷失在股海里的股民总是能“幸运”邂逅神奇的点金人。
湖北的张女士那时候是新股民。2007年9月13日。她上网寻找“黑马”信息,无意中发现常州圣券投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号称是国内最早从事证券专业投资信息服务的机构,为国内外知名上市公司服务,研究推荐的都是“黑马”,可确保大幅获利甚至翻番。看着网上列举的成功推荐的暴涨股,以及“超跌反弹,连续涨停黑马”、“明日暴涨牛股免费获取”等煽情字眼,有些心动的张女士在该公司网站上留下了手机号码。
第二天,张女士接到了圣券公司小薛的电话,鼓动她割肉抛掉手中股票,跟他们做,一周内包赚50%。9月18日,在小薛的极力推荐下,张女士以17.40元买入16000股新中基,不料买后就一路下跌。小薛安慰她此股“十一”前肯定会涨,让她补仓。深信不疑的张女士于是又在16.6元买入4000股,结果越套越深,到了9月25日,收盘价跌到了15.17元,张女士一星期亏损4万多元。
后来,经过公安机关和江苏省证监会的调查、证实,这个“圣券”公司并无证券从业资格。其老板和员工随后被警方抓获。但不管怎样,张女士的损失却没有能够追回。
记者点评:这样的案例我们大概不止一遍听到过。这样上当的人一波又一波。这些骗子固然黑心,但不明底细的投资者却总是喜欢“跟别人买”。请“专家”指点。
还有2007年火爆一时的股市“带头大哥”,有多少人“追随”他去炒股,大部分不仅没有赚到钱还亏了不少。
更多的人。特别是股票投资爱好者们,往往会形成自己的一个“小道消息源”,有“办公室炒股群”,还有很多专门的QQ群、论坛等等,大家跟随某一个“股神”买卖某一只股票,但鲜有“拷贝”成功者。牛市里跟风买卖股票还能赚一点。到了熊市这样的投资劣习就只能让你的资产缩水了。
股市里有句老话说:当卖菜的大娘都在谈论股票的时候,我们也就该赶快撤离股市了。道理显而易见,不论是股票还是基金、房地产等任何一种投资工具,过度依赖它们过去的绩效与别人的经验而盲目跟风,无疑是最冒险的行为。
原因3:投资过于冲动欠考虑
随着国内房产投资的种种限制政策出台,不少企业和个人开始把投资的视角转向了国外。
“150万元人民币可以买一套带花园的美式House,真是太美妙了。而且这点预算在上海根本买不到什么房子。不如赶快抄底美国楼市吧?!”这一两年来,随着美国房产市场的决堤,以及美元的不断贬值,不少国人都有去美国投资房产的念头。同时,美国也允许非美籍人士自由购买房产。
不过,大部分人忽视了一点,在海外买 楼的成本结构事实上与国内房地产投资有很大区别。
比如。欧、美、澳的房地产投资成本其实分为起始成本和持有成本两个部分。尤其在持有物业之后,即买完楼盘之后,税费成本会相当高。例如在美国投资房地产,物业投资门槛并不高,但持有房产的成本却可能是购买房子成本的2-3倍。因此,就有人提醒说,海外置业前一定要多方咨询。在异地置业时。除了考虑购房的成本之外,还应考虑交通成本、人力成本、交际成本等,如果房屋空置还要被政府收税。特别是如果产生纠纷,要对当地的政府、法院、律师、诉讼等政策层面有所了解,可能产生的诉讼成本也要计算在内。只有未雨绸缪,才能更准确地估算出投资收益率,而不要凭一时高兴就去美国买套房子。匆忙投资的结果是很悲惨的。
记者点评:“冲动是魔鬼”。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中,战功显赫、智勇兼备的将军奥赛罗在情绪失控之下,让冲动战胜了理智,亲手掐死了自己无辜的妻子,犯下了不可挽回的过错,一个英雄美人的爱情故事以彻底的悲剧收场。
对于投资理财而言。情绪的控制同样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曾说过:“无法控制情绪的人不会从投资中获利。”作为1929年大崩盘和经济危机的亲历者,格雷厄姆深谙情绪对投资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他的这句话可谓至理名言。
比如,在证券投资中,我们应该不以涨狂,不以跌惧,而要注重长期价值分析判断,让理性成熟的投资理念而非人性欲望的贪婪恐惧来控制你的情绪,杜绝一切非理智的买卖冲动,你的投资理财才会拥有一个美好稳健的未来。
同时,对于每一项投资的预期收益、潜在风险、机会成本等都应该有所考量,并将其放置在整个家庭的投资理财计划中,那就可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原因4: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小罗今年34岁,尽管性格比较内向,可在投资方面很是激进。平时应用的投资工具除了股票就是期货、外汇,甚至一度还玩过外汇保证金,几乎是什么刺激就投资什么。好在拳打脚踢,再加几分好运气,也算小有成就,家庭金融资产在2007年达到了50万元。一高兴。他还给了妻子10万元去买基金。
然而,2008年以来股市情况一直不好,小罗的运气也没那么好了。他妻子给记者简单列了一个家庭资产配置情况图,结果除了一套尚在还贷的房子,以及必需的生活费用,几乎全部的资金都集中在小罗买的股票和她买的基金上,但两者相加如今已只有35万元了。
“因为我们的钱全部在股票和基金上,而且今年年终奖发得也少,这股票资产一缩水。最近明显感觉手头紧了。我百货公司都不敢去逛了,老公心情也不好,希望以后别影响我们还房贷才好啊。2007年就开始计划购买车子的我们自然也不敢买了,只能再拖拖看了。”小罗的妻子有几分担忧。
记者点评:看看我们的周围,很多家庭都会有小罗一样的问题——他们的家庭资产配置高度集中,要么都是定期存款收益率很低,要么都投资在股票和股票型基金上了,风险很高。
其实,相信我们每个投资人都知道一句名言,那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在家庭资产安排上,真正能很好地执行这个“资产配置”概念的人还不是很多,因为人们总想追求更低的风险、更高的收益。
也正因为家庭资产的类型过于单一和集中,类似小罗夫妇这样,股票市场一好,家庭资产就升水;大盘大跌。家里的基本生活都受了影响。这正是因为家庭的财务风险几乎都被关联在某一投资市场的波动上。风险无形之中被加倍放大。损失也在不经意间就扩大了。
为了避免较大程度的损失,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我们必须分散风险。比如,一个分散化的资产组合配置应该包括一些债券,因为债券和股票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投资品种。一般情况下,这两者的相关度很小,哪怕是在原股票组合上加入一点债券,整个组合的风险收益状况都会有较大改善。
我们也可借鉴“哑铃式”的投资组合方式。就是利用不同金融工具的特性进行优势互补。比如,大盘股和小盘股都投资一点:长期的债券和短期的债券做一下组合:或者一边是配置股票和基金,一边是安排保险。投资大师索罗斯的做法也有借鉴意义,他看好某个行业时,买一个行业最好的,再买一个行业最差的,所以他既取得了稳健的上涨,又得到超额的回报。
当然,分散投资说的不仅仅是不同投资工具上的分散,也可以是投资时点的分散,还可以是投资区域的分散,其目的都是进行风险抵消,享受更安全的平均收益。
原因5:定投在熊市中半途而废
“这大盘跌跌不休,我参加定投的那两只基金净值也在不断下降,我还是停止这份定投计划吧,免得越投越亏。”
2008年9月,施先生与记者这样聊起来。原来,他从2006年7月开始做了一份基金的定期定额投资计划,每月分别投资500元于两只基金。本想坚持投资10年左右。但眼看2008年以后股市单边下滑,他的基金净值也在不断下跌,他有些摇摆不定,甚至偏向于中止这两份定投计划。
但是经过专业人士分析,指出施先生中断定投的想法并不合理,而且会在经济上产生损失。原来,在市场下跌过程中,尽管先前的投资会产生亏损,但此时如果继续买入相同的基金或是基本面较好的证券,则能有效摊低整体投资的成本,待其上涨后获利。
记者点评:其实,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能在市场下跌的时候,购买更多数量的基金单位。使用这种方法,不需理会市场短期的波动。无论涨跌那一份定额的资金都必须用于购买基金。而在下跌趋势中,同样数额的资金可以买到更多基金份额,为投资人积累更多的“炮弹”,以等待市场上涨后更多获利。
其二,定期定额投资可以降低风险。基金净值下跌的时候,即使你所持有的基金单位数量不变。你的投资资产净值也是下跌的。定期定额投资由于是分段吸纳,不仅在净值下跌的时候可以让你以较低的价格买入更多数量的基金,还可以减少已持有投资的损失。
因此,如果在基金定投开始没有多久后中途退出,特别是在熊市中害怕出现亏损而中断定投计划,反而是不明智的。这样一来,之前的投资损失就成为了既定事实,且丧失了今后“翻盘”的机会。
当然,基金定期定额投资也不是万能的,基金定投计划也不能很教科书地说坚持3年好还是坚持8年好或是坚持更长的时间才好。具体的投资计划,不妨根据自己的理财目标、预期收益、资本市场大势、宏观经济基本面等因素进行合理的更改,而并非要完全很僵化地一成不变。
如何避免巨额亏损
招数一:忌“贪”。贪婪的背后站着一位魔鬼,但投资者往往都有“贪”的心理。一旦贪欲作怪,就无法正确判断自己的能力与投资品的风险。“保赚不赔”、“百分百获利”,这些诱人的承诺可能最终让你血本无归。比如本刊曾经报道的“原始股上市骗局”,投资者就是因为向往巨额的利润而不断被骗。还有股票投资中,投资者往往因为贪心而最终陷入亏损中不能自拔。摒除了自己的贪心,即使有亏损,也不可能出现巨额亏损了,可以说是投资的第一道“防火墙”。
招数二:忌“盲目”。去年有多少香港人“倒在”雷曼迷你债投资案中?!上至明星大腕,下至残疾老人,他们都属于同一类人,根本不了解自己的投资标的,就匆忙买下了这个投资品,巨额亏损者好多。还有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身边一些炒股者,他们往往对整个股票买卖操作几乎一无所知,基本面、技术面、政策面就更别说,买卖股票一般是熟人介绍,朋友推荐,或者是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的介绍,有的是看什么涨得好就买什么,这样显然不行。投资不是请客吃饭。至少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品种和工具,就算没法“无往而不胜”,至少也不会招来巨额亏损这个倒霉鬼。
招数三:忌杂乱无章,各种投资品一盘散沙。我们强调分散投资,但不是让大家看到什么品种就买什么品种。如果仅仅是为了“分散”而“分散”。不从整体上进行恰当的配置,那么最终也会完全不得要领。比如,有个年轻人听说投资要分散风险,就把自己的20万元资金分别买了10只个股,殊不知这样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投资的成本和风险。非但无法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甚至还可能一无所获。无论是股票投资内部的分散投资,还是家庭不动产与动产的分散配置;无论中长期投资工具与短期投资工具的区别安排。还是激进型投资工具与保守型理财工具互相辅助使用,甚至是夫妻俩职业特性上的规划,归根到底就是一个道理:在投资安排上必须作综合考量,有所目的地去配置,才能达到良好效果。否则,随便胡乱搭配一下,只能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