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环境因素的分析及优化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up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每个人出生后就生活在家庭中,无论这个家庭是完整还是残缺,是富有还是贫困,都会时刻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
  一、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环境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环境与其他环境的特征是不同的,人作为社会的个体,在个体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如外出求学、工作或成立另一个家庭,家庭环境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家庭环境的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不可避免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家庭成员尤其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各种家庭因素,如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的物质和经济条件、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其教育理念和态度等的总和。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环境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行。夫妻一经生育,成为父母,就不可避免地要承担起父母的责任,不容推卸地扮演好家庭教师的角色。父母不可避免地成为自己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而孩子从胎教到出生以后就不可避免、不可选择地成了自己父母的被教育者。
  (二)基始性
  家庭是生命之源,是生命的伊始,是儿童最初社会化的基本环境,家长是受教育者们的启蒙教师。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角度来讲,埃里克森主张将人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在婴儿期(0~1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信任问题,在幼儿期(1~3岁)解决的是意志问题,主动感和内疚感是儿童在游戏期(3~6岁)时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学龄期(6~12岁),受教育者们步入学校,家长们应当以鼓励为主,让受教育者们获得父母的认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能力。反之,则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青少年期(12~20岁左右)是性心理的发展与异性恋的开始。在这些阶段中,家庭环境在受教育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为人处世和思想品德形成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终身性
  家庭的生活习惯、家庭的氛围、家长的综合素质都会对受教育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最为直接和深刻,尤其是家长对于子女的影响。家长是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环境中受教育者天然的教师,由于血缘关系以及与受教育者的朝夕相处,家长能够随时结合事物和活动教育受教育者,而受教育者出于家长的权威性以及对世界的陌生性愿意接受家长的教诲,这种教诲不仅是一时的,更是终身伴随的,即使受教育者成立家庭或成为教育者,也避免不了家长的教育所产生的影响。
  (四)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的不同在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向所有学生,而家庭的思想政治教育却是针对个体受教育者,所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就是这个道理。家长陪伴着孩子成长,更了解受教育者,也能够发现受教育者各方面的变化,在家庭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更强。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环境受一定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成员间关系等一系列条件制约和影响,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能够更有效地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环境。
  (一)家庭结构
  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引用摩尔根的一段话:“家庭是一个能动的要素,它从来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社会从较低阶段向较高阶段的发展,从较低的形式进到较高的形式。”在计划生育条件下产生了一代独生子女,现在这批独生子女已经成为父母,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家庭结构——“四二一”家庭结构,即一个子女、两个父母以及双方的父母,在这种家庭结构中,子女占据家庭核心地位,六位家长可能会给予子女过多的关注,这种情况下,子女的性格很可能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纪律性差等问题。
  在现代家庭中,城镇化速度加快,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大量的子女留守老家或跟随流动,流动人口的家庭环境会给未成年子女带来自卑,导致其缺乏安全感、信赖等问题。
  当前社会,离婚人数逐年上升,家庭与婚姻的变迁对思想政治教育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离异家庭结构中,父母任何一方的缺少都会对子女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家庭经济状况
  2018年1月31日,我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在《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文中指出,2017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超过0.4,贫富差距仍较大。经济较富足的家庭会提供较好的物质条件,在经济富足的家庭中,子女会享受较好的居住条件、生活设施、教育机会;在经济贫困的家庭中,子女会感受到家庭的经济负担,没有较好的教育机会。有的子女为了接受教育需要走几十里山路,教室条件简陋,教师综合素质较低,甚至营养摄入不足。这些物质条件都会对子女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限制。经济富足条件下的子女创造力、综合素质、思维方式较好,经济贫困条件下则反之。
  (三)家庭文化氛围
  父母的文化水平、综合素质较高会对子女的思想道德产生潜移默化的正向影响作用。父母以身作则,通过自身言行举止影响子女。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化氛围对个体影响深远,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四)家庭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即关于教育方法的观念。家庭教育要强调以子女为本,把重视子女、理解子女、尊重子女、爱护子女贯穿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关注子女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子女自身的潜能,重视子女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应关注子女的全面发展,而非学习单方面的发展,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體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尊重子女个性,正视个性差异,鼓励个性发展,充分肯定并尊重子女的主体价值,而非以教育者自居,切忌单一灌输。   (五)家庭成员关系
  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祖孙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姑嫂关系等,其中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对子女产生的影响最大。现在大多数的亲子关系并不理想,父母为了给子女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忙于工作,与子女沟通较少,陪伴较少。夫妻关系融洽,在各方面共识较高,在爱的环境中,子女学会关心、爱护、尊重;夫妻关系紧张,共识较少,子女精神紧张,小心翼翼,容易逆反。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家庭环境的优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个体自身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够进一步发展,而个体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又与家庭环境息息相关,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环境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构建。
  (一)提高家庭教育者综合素质水平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育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家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 家庭教育者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才能有效教育和影响子女。首先,家庭教育者要注意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和影响子女,为子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家庭教育者要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丰富的文化底蕴不仅能够应对子女的十万个问什么,更能够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最后,家庭教育者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冷静沉着的应对方法、耐心细致的态度是教育子女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立足主体需求,树立理性教育观
  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被教育者的需求,以被教育者为主体,科学理性地进行教育。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一方面要关注、关心子女,提供适合子女的各方面书籍等精神食粮,注意受教育者的全方位发展,如文明的言行举止、健康的身体素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合理使用网络,有选择地筛选有效信息进行使用;另一方面又要防止过度关注、溺爱子女,沉迷于网络。教育者要尊重被教育者的想法,遇事要商议讨论,注意倾听和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地谈心交流,而不是单方面决策、听从,从而营造一种民主自由温馨的家庭环境。
  (三)政策扶持經济困难家庭
  在一些家庭中,由于经济方面的困难,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诸多困境,因此应该对这些家庭的经济方面进行重点帮困。一方面,利用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提供帮助。对于符合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范围内的一些家庭给予一定的政策保障和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提供一些合适的工作岗位、技术培训,扶持就业创业,有利于提高家庭收入,提升恩格尔系数,帮助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
  (责编
其他文献
分享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方式,从幼儿阶段开始就应该学会分享。但是,目前我国独生子女较多,且家长一般溺爱孩子,过度放纵孩子,使其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成为独享主义者,这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因此,培养幼儿分享行为是幼儿园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幼儿园中存在着一种奇特的现象,即“2>5”,意思是,幼儿园五天的教育成果被家长在两天内破坏殆尽。对此,本文从家园合作的视角研究了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路径,确保
期刊
自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在充分利用自媒体新颖的传播路径、运用丰富的教育素材融入课堂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同时,大学生思政教育也面临着主客体界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写作是极为重要的,写作对于学生语法的学习和流畅的语言组织等都起着重要作用。而在我们国家的英语课程教学中,又以高中时期最为关键,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写作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出一个学生在英语语境下的思维方式、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英语表达技能,教师需要正确运用“过程写作法”,有效解决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教学难点。  一、“过程写作法”的基本概念  过程写作法是教师
期刊
在小提琴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音乐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小提琴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知力、理解力和表现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表演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他们的乐感,使他们在进行小提琴演奏时能够保持手和心的一致性,把音乐中的情感和深意演奏出来,大大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  一、以学生为主体,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在小提
期刊
毋庸置疑,随着新课标的深化实施,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用于高中语文的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从教学方法上进行转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完善给教学方法的转变提供了契机。简单来说,自主合作探究主要就是指让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的方式进行知识建构的教学方法。当然,该教学模式中的自主性学习不是让学生各学各的,而是在充分调动起全体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进行自
期刊
兴趣衔接就是学习兴趣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延伸与拓展,基于英语学习的特殊性,教师必须考虑更好地处理中小学的英语学习兴趣的衔接策略。  一、中小学英语教学兴趣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忽视兴趣衔接的问题  中学教师普遍忽视学生英语兴趣的衔接,普遍觉得英语教学兴趣的引导与转化要在小学六年级阶段就完成,学生应该在六年级就适应机械记忆,形成良好的英语独立学习能力。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很多小学教师就一直以固有教法
期刊
追求幸福生活是人类的终极目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和引导人实现生命的幸福.思想政治教育是最具人文精神的教育,更应该关注人的幸福.高校应当把幸福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
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所以教师要将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合理应用到幼儿数学教学中,将生活与数学紧密结合起来,以此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点的认知。本文通过具体论述通过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幼儿快乐学数学的策略,旨在提升幼儿的数学认知水平,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幼儿园课程本身便具有浓郁的生活化气息,加之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同样指出幼儿生活经验是其知识来源,故针对幼儿的数学教
期刊
随着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教师提升学生习作能力水平和教学效率,促使学生的思维在习作过程中得以发散、提升,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属于自己的习作思维模式,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进行习作的信心,让学生今后有兴趣进行习作,给教师提升教学效率打下良好基础。具体该如何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呢?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
期刊
新时代青年生逢其时,与国家共同享有最好的发展机遇.但良好的成长环境使部分青年将国家的繁荣稳定视为理所当然,更关注自身发展而忽视了作为主人翁应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