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已是目前中国创新设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当下地域文化传统延续和发展的新使命。本文从地域文化在景观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入手,随之分析国内外新农村景观设计的现状并做出思考,探讨了基于中国特色的地域文化新农村景观建设的问题,并深入到景观设计的具体元素中阐述如何传承发展属于自身特色的新农村景观。
【关键词】:地域文化;新农村;景观设计;传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景观建设紧随城市化的进程而盲目模仿城市,形成了传统的乡村景观向现代景观的畸形发展,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缺少地域文化特征而面临断层的局面。
一.地域文化在新农村景观规划中的重要原因
新农村景观是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受人文社会因素而形成的新型农村,而中国的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中国地区特色印记,即本土特质、人文情怀、历史传统等地域文化。如安徽宏村兼具江南水乡的特质和传统文化的底蕴。
农业是中国的第一大产业,而农村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对我国整体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合理的新农村景观规划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起着积极的作用,继而对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综合生产能力都有极大的促进动力,同时,为当下推动有民俗特色的旅游业和新景观的再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了农业作为第一大产业的基础性地位。
二.特定地域新农村景观设计现状
国外诸多发达国家早已开展了新农村景观规划的相关研究,许多先进国家对于新农村景观设计已有成型的理论和优秀的成果,特别对于不同地域文化的景观有成熟的表现。
北大教授俞孔坚曾对优秀的环境模式有完整的认知,他解释到,合理的环境设计需要满足人体生理及心理两方面的需求,对于生理需求的解决办法通过现代的先进科技手段得以实现,而心理需求需要设计师对于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个体的差异性与共通性融合,找到理想环境模式的平衡点实现社会和谐,这是最深层的设计焦点。基于中国人的理想环境模式,是与地域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也只有符合中国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才是中国人所追求的设计。我国自2005年提出建设新农村后,国家对新农村规划有极大的热情,但鉴于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尚处于空白探索阶段,而实际操作中常常盲目借鉴西方模式,认为城市即现代,忽视城乡间的差异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一味追随西方现代表现手法,导致景观规划中对特定地域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发生断层现象。
三.地域文化角度下新农村景观设计
由于自然生态系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而文化传统同样受地域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多样化,中国新农村的景观规划需要以中国特色文化为基点,结合特定地区地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环境、观念习俗及宗教信仰等因素的考量,发展适合当地新农村文化的特定风貌。
中国的地域文化受自身环境、审美、文化的影响,与国外形成鲜明的对比[1]。同一事物在不同国度会产生较大差异,如中国在园林设计中喜爱曲径通幽的意境,而西方则偏爱直来直去的几何规则,这就是文化背景所带来的結果。中国地大物博,同一国度却依然存在诸多别样的景观,这是由于特定地域和文化习俗的差别形成了景观的多样化。我们需要在新农村的景观建设中更多的把握特定地域的自然人文差异,将属于自身的文化特质运用于当地景观设计中,树立地方品牌,同时有效继承和发展了特定地域的文化传统。因此,对于新农村的景观规划思路,需要立足于当地,从生活中汲取元素,探寻地域设计的根系,灵活使用元素,打造出既扎根风土人情又传承文化的地域新农村。
四.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首先,新农村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规划元素是建筑景观,建筑的形态与布局直接影响景观建设成功与否。在设计中不能固步自封,以现代与传统结合为切入点,保护历史悠久的景观建筑,树立新农村景观活化石;拆建不和谐建筑,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与老建筑连接形成完整风格的建筑群体。
其次,绿色空间规划是新农村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地空间存在能够平衡整个景观的整体,营造出属于当地独特的文化气息,是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的润滑剂。在设计中多采用当地适应生长的植被,设置符合当地文化特点的长廊、绿道和节点元素,将建筑自然过渡在整个系统设计中,提高居住者的生理及心理满意度。
再次,新农村景观小品是整体设计中的点睛之笔[2]。从整体到细节,面到点,建筑到小品,是景观设计完整思路的体现。小品中包含指向标、雕塑、水流、广场及服务设施等[3]。在材料使用上尽量做到就地取材,不仅需要思考小品在景观中的联系和引导作用,且最重要的是小品给群体的心理感触,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传统美学思想尽可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结语
在未来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需要我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传统地域文化背景上,思考人文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以文化为切入点,深层挖掘,形成特定地域和而不同的风貌,推崇自然、和谐、虚静、舒适的中国式新农村景观特点。
参考文献:
[1]付军,蒋树林.乡村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2.
[2]汪晓敏,汪庆玲.现代村镇规划与建筑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100-101.
[3]赵群,刘加平.地域建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J].新建筑,2003(2):11-12.
【关键词】:地域文化;新农村;景观设计;传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景观建设紧随城市化的进程而盲目模仿城市,形成了传统的乡村景观向现代景观的畸形发展,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缺少地域文化特征而面临断层的局面。
一.地域文化在新农村景观规划中的重要原因
新农村景观是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受人文社会因素而形成的新型农村,而中国的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中国地区特色印记,即本土特质、人文情怀、历史传统等地域文化。如安徽宏村兼具江南水乡的特质和传统文化的底蕴。
农业是中国的第一大产业,而农村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对我国整体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合理的新农村景观规划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起着积极的作用,继而对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综合生产能力都有极大的促进动力,同时,为当下推动有民俗特色的旅游业和新景观的再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了农业作为第一大产业的基础性地位。
二.特定地域新农村景观设计现状
国外诸多发达国家早已开展了新农村景观规划的相关研究,许多先进国家对于新农村景观设计已有成型的理论和优秀的成果,特别对于不同地域文化的景观有成熟的表现。
北大教授俞孔坚曾对优秀的环境模式有完整的认知,他解释到,合理的环境设计需要满足人体生理及心理两方面的需求,对于生理需求的解决办法通过现代的先进科技手段得以实现,而心理需求需要设计师对于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个体的差异性与共通性融合,找到理想环境模式的平衡点实现社会和谐,这是最深层的设计焦点。基于中国人的理想环境模式,是与地域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也只有符合中国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才是中国人所追求的设计。我国自2005年提出建设新农村后,国家对新农村规划有极大的热情,但鉴于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尚处于空白探索阶段,而实际操作中常常盲目借鉴西方模式,认为城市即现代,忽视城乡间的差异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一味追随西方现代表现手法,导致景观规划中对特定地域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发生断层现象。
三.地域文化角度下新农村景观设计
由于自然生态系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而文化传统同样受地域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多样化,中国新农村的景观规划需要以中国特色文化为基点,结合特定地区地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环境、观念习俗及宗教信仰等因素的考量,发展适合当地新农村文化的特定风貌。
中国的地域文化受自身环境、审美、文化的影响,与国外形成鲜明的对比[1]。同一事物在不同国度会产生较大差异,如中国在园林设计中喜爱曲径通幽的意境,而西方则偏爱直来直去的几何规则,这就是文化背景所带来的結果。中国地大物博,同一国度却依然存在诸多别样的景观,这是由于特定地域和文化习俗的差别形成了景观的多样化。我们需要在新农村的景观建设中更多的把握特定地域的自然人文差异,将属于自身的文化特质运用于当地景观设计中,树立地方品牌,同时有效继承和发展了特定地域的文化传统。因此,对于新农村的景观规划思路,需要立足于当地,从生活中汲取元素,探寻地域设计的根系,灵活使用元素,打造出既扎根风土人情又传承文化的地域新农村。
四.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首先,新农村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规划元素是建筑景观,建筑的形态与布局直接影响景观建设成功与否。在设计中不能固步自封,以现代与传统结合为切入点,保护历史悠久的景观建筑,树立新农村景观活化石;拆建不和谐建筑,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与老建筑连接形成完整风格的建筑群体。
其次,绿色空间规划是新农村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地空间存在能够平衡整个景观的整体,营造出属于当地独特的文化气息,是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的润滑剂。在设计中多采用当地适应生长的植被,设置符合当地文化特点的长廊、绿道和节点元素,将建筑自然过渡在整个系统设计中,提高居住者的生理及心理满意度。
再次,新农村景观小品是整体设计中的点睛之笔[2]。从整体到细节,面到点,建筑到小品,是景观设计完整思路的体现。小品中包含指向标、雕塑、水流、广场及服务设施等[3]。在材料使用上尽量做到就地取材,不仅需要思考小品在景观中的联系和引导作用,且最重要的是小品给群体的心理感触,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传统美学思想尽可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结语
在未来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需要我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传统地域文化背景上,思考人文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以文化为切入点,深层挖掘,形成特定地域和而不同的风貌,推崇自然、和谐、虚静、舒适的中国式新农村景观特点。
参考文献:
[1]付军,蒋树林.乡村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2.
[2]汪晓敏,汪庆玲.现代村镇规划与建筑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100-101.
[3]赵群,刘加平.地域建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J].新建筑,2003(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