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中之官”的困境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多人眼里,组织部长是“管官的官”,是“官中之官”,上可以直接担任党的书记或者行政主官,下可以“号令百官,莫敢不从”。组织部掌握着最为重要的选人用人的权力,处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据人民论坛杂志社调查结果显示,47%的受调查者认同组织部长的岗位风险高,位排第五。
  
  组织人事权的强大吸引力
  
  权力越大,关注的人就越多,需要处理的关系就越复杂,工作的难度就越大,面临的各种诱惑也更多。對上要向党委负责,协助书记选好人才。对下要同各个部门的领导人协调好关系,了解掌握各级各部门官员的基本情况,为用人决策提供参考。对外,组织部是经受“糖衣炮弹”攻击最多的部门,不仅要抵制来自公共权力体系外的考验,更重要的是要面对体系内部“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侵扰。
  这种侵蚀无孔不入,有时简直难以抵挡。在巨大的利益,有时甚至是亲情的攻势下,意志不坚者腐化堕落,正直清廉者不胜其扰。前者如韩桂芝之流,利用职务之便,卖官鬻爵。从担任组织部副部长起,十年间先后为63人或其亲属在职务晋升、职务调整等方面谋取利益,以权换钱,受贿金额高达700余万元。后者像组织部长中的“老实官”,在工作中不得不时时小心,事事提防。
  笔者采访的几位在基层工作的组织部长感叹“组织工作很难做,组织部长不好当。”一位组织部长甚至告诉记者,过年的时候不敢回家,躲在县中学的教室里。老朋友想来看看他,经过家人的层层通报才在简陋的校舍里见了一面。他说“送礼的送卡的实在太多了,招架不住啊。”由此可见,当好组织部长之难。
  选不好干部是失职,更大的考验是腐败的侵袭,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犯国法。公共权力系统是一个巨大的“磁场”,而组织人事权在这个磁场里具有最强大的吸引力,那些落马官员,都是掉进这个权力的漩涡,无法自拔,最终身败名裂的。韩桂芝,1996年担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涉及“新中国以来最大卖官案”,被判处死缓。徐国建,在担任江苏省委组织部长及盐城市委书记期间,收受贿赂640余万元,死缓。段义和,1976年齐河县委组织部干事,1990年省委组织部处长。1998年济南市委组织部长,2007年7月制造惊世骇俗的“济南汽车爆炸案”炸死情妇,2007年9月伏法。曾经的前呼后拥,曾经的一言九鼎,在宣判的那一刻都成为遥远的迷梦,炙手可热的权力在那一刻化为冰凉的手铐。个中滋味,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清楚。
  
  难以抵挡的诱惑
  
  我们现在的体制还存在漏洞,违法违规的事有时比较隐蔽难以查处。可就是这一两次的伸手,很可能就成为腐败的开端。有许多人在组织部长的位子上,没有把握住自己,滑入犯罪的深渊。家人的请托、朋友的介绍、甚至是侥幸心理使得他们走上帮人升官,替己敛财的邪路,
  一个好制度可以造就一批好官员,一项不完善的制度,使得不少好官员“疲于奔命”,很多庸官贪官“飞黄腾达”。有时我们的制度规定是好的,可是恰恰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把经念歪了”,使制度空转。 任命一个干部一般要经过下面的程序:某个位置出现空缺后,由“相关方面”提名,然后进行组织考核。可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些程序被大大简化。安徽的周光全案就是典型的例子。作为市委书记,上述的组织程序在他那里简化为“买官者送钱——周光全授意——组织部考察——周光全在市委常委会上任命”。在这里组织部就成为了执行书记授意的机关,一切的考察程序成为了走过场。组织部长当然难辞其咎。
  如何让“组织部长”不再成为高危岗位?首先,发挥集体决策的智慧,为组织部长减压。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其次,让权力的运行更加“阳光”。 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实实在在地“还权于民”。另外,强化干部信息公开制度也是为组织部长减压的重要举措。近几年,党和国家一直在大力提倡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这必然带来组织工作的新气象。(执笔:人民论坛见习记者 刘新圣)
其他文献
评述话题  “灰色收入”与学术潜规则    评述由头  学者王小鲁及其研究团队前不久发表研究报告,认为中国游离于统计数据之外的隐性收入正高速增长,与钱权交易和垄断利益等相关的“灰色收入”已高达5.4万亿。研究报告一出,便引发一片争论。网上有人称自己是“负灰色收入”一族,因为要给人塞红包、送礼、请客吃饭,也有人给“正灰色收入”群体排榜,而教师位列“正灰色收入”群体排行榜的靠前位次。新华社近期有报道指
期刊
他算是死过三次的人:第一次是在大瑶山误入虎阱,第二次是在昆明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暗杀,第三次是“文革”期间想过自杀。他有过两次传奇的爱情经历,20年的压抑与沉默,70年的学术生涯。他的人生值得阅读,他的思想保存着一个时代的记忆和智慧。他就是当代中国战略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费孝通    出生于1910年的费孝通,自称算是前清遗民,生长在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正规学校教育,又幸运地师从吴文藻、史绿国、
期刊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主任 孙宪忠:开启土地市场以后,政府热衷于土地开发的原因就在于法律明确规定,只有在土地耕地征收的时候,农民耕地征收30%的出让金交给中央政府,70%留给市县一级政府。但是如果本来就是建设用地,而不是耕地,这30%是不交给中央政府的。如果是城市中间的拆迁土地,这个出让金也不交给中央政府。这种情况下,一下子从原来一般的建设用地、农民土
期刊
永康市党政领导干部“正职海推、副职比选”机制在目前现有的制度框架内,不仅提升了干部选任制度的民主化程度,在政治公开、加强社会监督、用人公平以及规范基层组织党政一把手的权力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作为一种制度形式,民主的本质属性,就是公共权力属于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我国的特定社会历史背景,决定了我国社会以社会主义民主为目标的政治建设,将是一个有序的社会历史进程。以行政管理体制为先导的我国政治体制
期刊
十年了,作为对实名制有着切身感受的老百姓,到底对这一本意是维护社会公平秩序的管理举措如何看待?人民论坛记者采访了103位民众,听听他们对实名制怎么说。  调查显示,52%的受调查者认可“实名制对保障社会秩序功不可没”。如今,实名制已介入多个领域。为了惩治腐败,实行了“储蓄实名制”;为了避免恶意炒作,实行了“股票交易实名制”;为了杜绝垃圾、黄色短信,实行了“手机实名制”……每项实名制的提出和实行,都
期刊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 李雅云:我们搞市场经济,就要有一个诚信社会,诚信社会首当其冲的就是政府带头讲诚信,因为政府是决策者,就是要落实行政信赖保护原则。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地方党政机关一定要做到不干涉具体案件。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地方党政机关支持司法机关独立公正来办案,现在需要把这个案件拉回到法治的框架内来解决纠纷,在体制内来解决各方面的法律诉求。是村民的诉求,还是企业的诉求,还是什么利益
期刊
近年来,交通厅长落马事件屡见不鲜,“交通腐败”问题日趋严重。2005年,河南省交通厅原厅长石发亮东窗事发,值得注意的是,他是河南省连续第三任因经济问题落马的交通厅厅长。2009年12月28日,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交通局原局长雷建民因犯贪污罪、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渭南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在审判庭上,雷建民追悔莫及,“我最终栽倒在自己铺设的‘腐败路’上”!  上述案例
期刊
近年来,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典型人群因不断出事而见诸报端。一类是煤矿工人、矿井工人;另一类为落马贪官、问题官员,这两类不同的群体原本没有多少可比性,但人们却冠之以一个同样的词汇——“高危”。  当官也高危,是不是个伪命题呢? 据人民论坛杂志调查结果显示,44%的受调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并认为官场十大高风险岗位分别为国土局长、交通厅长、县委书记、公安局长、组织部长、建委主任、安监局长、市
期刊
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父亲是作家,母亲是画家,我很幸运地接触到很多文艺界名人。因为人和人确实不太一样,有的人一生庸庸碌碌,而有的人却能在时时处处都大放光彩。他们在读书方面虽然没有明确的指导,但是接触到他们,那益处就太大了。比如看齐白石老人画画,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    我觉得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水和空气一样,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我觉得读书是一个不需要谈论的问
期刊
近年来不少地方国土官员纷纷落马。据人民论坛杂志调查结果显示,62%受调查者认为“国土局长”风险最高,排位第一 。    潜规则面前国土局长纷纷倒下    “为什么大家都叫‘拿地’,而不用‘拍地’,这说明里面有门道,‘拿地’条件政府可以设置,规划政府可以改变,一切主管部门说了算。”温州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说到。他甚至直言,土地市场操作基本上潜规则先行。  权力大,监管不到位,潜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