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晚清维新思想实践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yu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突出考查了晚清时期维新思想家的维新思想和维新思想的实践,尤其是2014年的高考中,对维新思想家的主张、百日维新的措施、戊戌变法的失败等等都有考查,选择题、主观题都有涉略。本文精选例题,深入剖析,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厘清这一知识难点。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2高二\文综图标.tif>[百日维新的背景:晚清维新思想家和光绪帝的推动]
  例1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背景,关注了戊戌变法前维新思想家的维新思想。题中材料,应关注三点信息,第一,时间:1892年;第二,维新思想家:宋恕、康有为;第三,主张:“必自易西方始”“不止一次提及易服”,可见,在戊戌变法前,维新思想家们非常重视易服。此题最终的落脚点是维新派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故A、C和D选项有一定道理,但都与材料无直接联系。最主要原因是维新思想家从小处着眼,酝酿大的社会变革,故选B项
  答案  B
  点拨  此题题型为最佳型材料选择题,此题的考点是戊戌变法的背景。最佳型材料选择题做题的最大原则是依据材料选择最佳选项。同学们务必清楚地知道,最佳型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中,会有几个选项都有一定道理,并且无知识性错误,但只有一个选项是最合适的。
  例2  材料  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法令。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帝颁布了变法诏书。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
  解析  (1)根据两则材料中提示的信息,“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法令”可知采取的措施是重视和采纳维新派的改革建议;“于是,光绪帝颁布了变法诏书”可知采取的措施是颁布变法诏书; “光绪帝下令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可知采取措施是抵制顽固势力的阻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采取了重用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的措施。
  (2)评价人物,应该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的评价,故应结合光绪帝的相关史实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加以评价即可。
  答案  (1)措施:重视和采纳维新派的改革建议;颁布变法诏书;重用维新派人士;抵制顽固势力对变法的阻挠。
  (2)评价:变法的最高领导者,推动变法实施;争取慈禧太后支持并有所抗争;无力保证变法持续进行。
  点拨  材料题做好的第一要素是审题准确,关键词要明确;第二是注意限定条件,特别是“根据材料”或“结合所学知识”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等等。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2高二\文综图标.tif>[百日维新措施的不足]
  例3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措施——废八股。注意审题,明确材料表达的“这一事件”是指“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遭到了“近万名举人”的强烈反对。A选项是近万名举人反对废八股的原因,故错误。梁启超等百余名举人上书废除八股是政治进步的表现,故C项错误。D选项过于绝对。百余举人上书废除八股,结果遭到了近万名举人的反对,说明,梁启超等人的废八股的主张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B项正确。
  答案  B
  点拨  此题为最佳型材料选择题,此题的考点是戊戌变法的措施的不足。百日维新中措施全面,包含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等等,但贪大求全、缺乏循序渐进,不分轻重缓急,触及了多方面的利益。而百日维新的措施在人教版三本必修教材中并没有涉略,而在人教版选修二第九单元有详细介绍,故同学们在高考复习中务必注意将选修和必修结合考点加以重视。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2高二\文综图标.tif>[戊戌变法的失败和遗产]
  例4  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解析  “1900~1901年间”,革命派已经在革命团体的领导下进行爱国救亡运动,故A项错误。上海是全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故社会风气相对保守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故废除帝制还尚未成为社会的共识,故C项错误。材料中“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说明革命思潮影响不大,改良仍然是主流思想,故D项正确。
  答案  D
  点拨  材料型选择题,必须注意时间、地点、现象,三者结合理解,才能将历史事件作出准确的判断。在对维新思想的知识整合上,特别要注重维新思想留给后世的遗产,如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等。
  练习
  1. 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   )
  A.“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
  B.晚晴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没有实质性变化
  C.救亡图存是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
  D.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制度
  2. 鉴于“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康有为提出“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其“改易服饰”的主要目的是(   )
  A.推动社会近代化
  B.增强民族自我意识
  C.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社会生活近代化
  参考答案1~2 CA
其他文献
唐高宗上元二年,王勃南下交趾省亲,途经洪州,适逢洪州都督严公大宴宾朋于滕王阁。《滕王阁序》就是宴席上的即兴之作。只有26岁的王勃,明知“都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在“遍请宾客,莫敢当”时,仍亢然不辞,当书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被都督赞为“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王勃仅仅只是因为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吗?不尽然。文中流露出来的怀才不遇的感情
期刊
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中的“测度”只与大小有关,而与形状和位置无关. 在解题时,要掌握“测度”为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等常见的几何概型的求解方法.  考点1 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  例1 在半径为1的圆内一条直径上任取一点,过这个点作垂直于直径的弦,则弦长超过圆内接的等边三角形边长的概率是 .  解析 记事件[A]为“弦长超过圆内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 如图.  不妨在过等边三角形BCD的顶点B的直径
期刊
庄子《逍遥游》中“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其主旨、中心和结论。由此,我们可以了解所谓的逍遥游,必然是无所凭藉依附的,是悠游于自然之中的。简言之,“无所待”即《逍遥游》主旨。  那么,庄子的《逍遥游》是如何说明这主旨的呢?  借助夸张描述“有所待”。“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
期刊
随机抽样与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一大热点,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到与概率等其它知识的交汇考查,都体现了新课标高考对该内容的重视.新课标高考对随机抽样与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考查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覆盖面广,几乎所有的考点都有所涉及,说明该内容的任何环节都不能遗漏;二是强化应用意识,试题一般以应用题的形式呈现,重在考查应用数学的能力,而且背景熟悉,切入点实际,注重概念
期刊
古代中国的科技辉煌灿烂、世界领先,文学艺术独具一格、异彩纷呈。古老的中国是一座文化的富矿,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这个专题讲的就是这座文化的富矿。这个专题的知识点多而琐碎,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多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在命题上,直接考查基础知识记忆的题目较少,通常是融合文化史、经济史甚至还有政治史的内容,以材料型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而且所用材料多是文言文和图片,试题难度较
期刊
序是一种重要的文体,是写在诗文或书籍前的特定文字,其主要作用是对诗文或书籍进行介绍、评述或发表一些感慨、议论。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固然是一篇感情真挚、语言朴素、音韵和谐、质朴天成的美文,欧阳修曾赞其“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可谓推崇备至了。然而,此文前面100多字的小序,也是我们鉴赏时不容忽视的内容。它对我们理解全文,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弄清其辞官归隐的原因有着重要的价值。
期刊
一、流域综合开发的条件  例1 读赞比西河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赞比西河是非洲第四大河流,下列有关赞比西河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游支流短小急促,峡谷险滩广布  B.中游地势低洼,河网密布  C.上游西南部降雨量小且变率大  D.该河的汛期出现在7、8月份  (2)赞比西河干流上现有4座大水电站,有关卡布拉巴萨水坝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確的是( )  A.建设大坝最
期刊
在英语中,有时两个部分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词,表达的是一种意思;两个部分分开,各成一个词时,表达另一种意思,有另外的用法。现将中学英语课本中出现的这类“分合有别、用法各异”的词语归纳分析如下:   [1. sometime与some time]  sometime意为“在某一时刻”,与一般过去时或将来时谓语动词连用:some time 则表示“一段时间”,常与持续性谓语动词的一般过去时、一般将
期刊
英语动词的语态分为两种: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强调主语是谓语动作的执行者,二者为主动关系。被动语态强调主语是谓语动作的承受者,二者为被动关系。如:  I have done the job. (主动关系)  The job has been done. (被动关系)  为了在面对被动语态时不”被动”,让我们从以下三大方面来掌握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的构成]  被动语态由助动词be
期刊
我们在研究某些解析几何中的定点、定线的问题时,往往不是着眼于问题的各个组成部分,而是有意识地放大考查问题的“视角”,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问题的一部分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整体分析、变形或转换,以达到简洁明快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设而不求  例1 已知抛物线[C]的顶点为原点,其焦点[F0,cc>0]到直线[l]:[x-y-2=0]的距离为[322].设[P]为直线[l]上的点,过点[P]作抛物线[C]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