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媒体时代大副刊品牌

来源 :记者观察·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CHZHTX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媒体格局的快速变化,纸媒如何在融合创新的大环境下,保持提升影响力,并进一步拓展属于自己的超级用户。《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以活动为切入点,重点打造山东省中小学生作文大赛这一品牌,让文学走进校园,走进生活,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深化拓展,在为副刊注入活力和新内涵的同时,有效扩大了自身影响力。
  副刊作为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经过悠久的发展与积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品牌,成为报纸留人的拳头产品。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几年间,传统媒体人深刻感受到传媒形态在新兴媒介倒逼下面临的深刻变革。
  《齐鲁晚报》是山东省发行量最大、社会影响面最广的报纸,新形势下,《齐鲁晚报》坚持打造“青未了”副刊品牌,凭借“文化立报”的理念,做活做强“青未了”,策划组织两届山东省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为报纸的融合发展注入了活力,进一步反哺提升了副刊的影响力。
  擦亮副刊品牌,打造全媒体IP
  晚报副刊一向具有鲜明的文学性、文艺性。在出版業、互联网尚不发达之际,精彩纷呈的副刊版面,几乎成为作者与读者之间最为便利的交流平台。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诗歌《女神》、巴金的《家》等,最初均是在报纸副刊上发表的。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副刊不只是一面反映文化的镜子。更可以是、应该是文化的标杆。一大步跨在社会的前面。倒过来说,副刊有多么成熟深刻,社会就有多么成熟深刻。
  《齐鲁晚报》自1988年创刊至今,“青未了”副刊一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受版面限制,早期的“青未了”副刊为纯文学性质,此后报纸版面扩容,“青未了”副刊的内容日益丰富,但是纯文学的版面仍占据了很大比例。作为区域主流媒体,30多年里,《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得到了张炜、马瑞芳、孔孚等山东籍作家的大力支持,扩大了当代山东作家、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培育“文学鲁军”做出了贡献。
  回溯中国现代文学史不难发现,很多经典名篇,最初都是发表在各种报纸副刊之上。可以说,副刊成就了文学,文学也成就了副刊。
  著名文学评论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黄发有曾在《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开设散文专栏,跟《齐鲁晚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曾情深意重地感谢《齐鲁晚报》“青未了”多年来持之以恒的支持。
  随着新兴媒体进入日常生活,各种各样的传播方式开始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了阅读习惯。融合是新型主流媒体的内在特质和建成新型主流媒体的必由之路。
  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对纸媒的冲击尤为明显。首当其冲的就是纸媒长期以来引以为豪的新闻板块,影响力一度无法与鼎盛期同日而语。与之相反,副刊因其特殊的属性,刊发的文章新闻时效性相对弱,但文字优美、思想深度丰厚,反而在这个传播格局巨变的时代,留住了读者,成为纸媒留人的重要武器。正因如此,多年以来,副刊一直有着相对稳定的读者群体,汇聚起报纸最忠实的读者。
  近年来,《齐鲁晚报》加快了深度融合转型,实施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双品牌”战略,主阵地向移动端全面转移,实现了媒体影响力和经营力的同步提升。如今,齐鲁晚报全媒体矩阵覆盖用户8000万+。
  具体到“青未了”副刊方面,副刊的文学属性,使其天然地集聚了一大批忠实“粉丝”。每一个特色版面,对应着一个垂直领域,具有稳定的阅读受众。在守好报纸版面阵地的同时,“青未了”副刊亦积极向移动端转移,并根据移动互联网特点,加大了专题化、原创化力度,推出图文、短视频、音频、直播等全媒体产品,提振了副刊影响力,一个升级进化版的“青未了”IP品牌已经初见成效。
  深耕文学沃土,依托活动引流
  通过活动“拉客”,利用版面“留人”。“青未了”副刊根据移动互联网特点,在主阵地向移动端全面转移的同时,通过组织一系列线上线下的活动,例如作家新作分享会、读者俱乐部、心理专家讲座等进一步引导读者参与,增强与读者的互动,提升舆论的引导力。目前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泛的当属两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
  2019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在融合转型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用户意识,希望以活动带动用户,增加用户粘性,甚至培育一批超级用户。在这种背景下,“青未了”副刊不局限于报纸和客户端,运用全媒体思维做品牌做活动,策划推出了山东省中小学生作文大赛。
  《齐鲁晚报》策划的作文大赛宗旨是为全省中小学生搭建高水平写作平台,提升中小学生写作素养,发现文学新苗,助力发展素质教育。这与“青未了”副刊的版面定位高度切合,而且有助于吸引优质年轻用户。
  在策划组织作文大赛的过程中,《齐鲁晚报》充分利用“青未了”副刊的影响力,发挥其留人的功效。“青未了”副刊编辑部联系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文学杂志社、时代文学杂志社共同承办了这一公益性作文竞赛。为了彰显作文大赛的权威性,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齐鲁晚报邀请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以及多位副主席担任评委会主任、副主任,同时又组织了由省内知名作家、高校著名教授、中小学语文特高级教师以及资深编辑为主的评委队伍。
  比赛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三个组别,设有初赛、决赛两个阶段,实现了青少年写作群体的全覆盖。
  凭借《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多年来积累的广泛影响力,以及齐鲁晚报全媒体矩阵的传播力,2019年首届作文大赛启动的消息在报网端微一经发布,立即得到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家长、老师的咨询络绎不绝,学生自荐、家长代投稿,甚至多所学校集体组织全校学生应征。短短月余,就接收初赛投稿近万篇。经评委们认真评阅,初赛阶段选出1000余名学子入围现场决赛。现场决赛比拼得更加激烈,1000余名学子现场角逐,通过同题作文展示各自不同的文字水平和思想深度。评委会主任、副主任及诸位评委经过数周审阅、讨论,最终评选出一批优秀作品,发现和挖掘了一批文学新苗。
  首届作文大赛落幕后,许多家长、学生意犹未尽,希望《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能将这一赛事持续做下去。2020年山东省第二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如期举办,此次参赛人数再创新高。为此,《齐鲁晚报》在山东全省设置了济南、济宁、临沂、枣庄、聊城、滨州、烟台7个赛区。经过紧张有序地初赛、决赛角逐,最终评选出50名“齐鲁小作家”。
  在两届作文大赛进行过程中,《齐鲁晚报》集中展现了全媒体矩阵的传播力。初赛报名通过齐鲁壹点客户端进行,有效实现了用户线上转移。评委们评审出的初赛优秀作文在“青未了”副刊的版面上呈现。活动结束后,多位家长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未了”频道留言,回忆自己当年因热爱“青未了”副刊而爱上文学爱上写作,走上工作岗位后,又因出类拔萃的文字功底得到多于同龄人的发展机会。如今,通过两次作文大赛,自己的孩子也爱上了写作、爱上了阅读,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未了”频道的文章成了孩子每日必读的网文。一家两代人都与“青未了”结缘。
  借助两届作文大赛,《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成功实现了通过活动“拉客”、利用版面“留人”的目标,大赛得到广泛认可的同时,《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的影响力进一步得以提升。
  顺应时代潮流,打造全媒体产品
  依托山东省中小学生作文大赛这一平台,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策划实施了许多活动,全媒体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大赛的内涵,吸引了读者和用户,提升了媒体的影响力。
  在第二届大赛期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了线上写作公开课。活动邀请百家讲坛主讲嘉宾马瑞芳、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刘玉栋、中小学特级教师等重磅嘉宾担任主讲人,面向中小学生,推出十讲写作公开课。讲座围绕不同主题,与学生进行分享交流,借助名师大家的讲解,让来自全省的中小学生,找到通往写作世界大门的钥匙。
  马瑞芳教授是全国知名的明星学者。由她带来的首场线上授课,在近1个小时的直播时间里,齐鲁壹点客户端的线上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过6万,评论区互动留言180余条。此后举行的几场写作公开课,观看量和留言量同样表现不俗,体现出了活动的受欢迎程度。
  作为两届作文大赛的评委会主任,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黄发有感慨万千地表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策划组织的这次大赛不仅是给孩子们展示才华、发现自我的契机,也是一项全媒体合作的实践。
  《齐鲁晚报》策划推出的两届山东省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恰如其分地印证了:全媒体时代更需要用全媒体思维来做副刊,编辑记者需要转换角色意识,强化用户思维、产品思维,强化品牌意识、策划意识,唯此才能“四两拨千斤”,培育全媒体时代的大副刊品牌。
其他文献
摘要:党媒是党和政府政策宣传的重要阵地,建立健全全媒体传播体系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围绕党媒如何建立健全全媒体传播体系展开探究,在介绍党媒宣传的重要作用以及时代发展为党媒宣传带来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总结出增加记者站,丰富媒体内容来源;拓宽合作渠道,与自媒体大号有效互动;增加线下活动,传播人民群众基层声音等建立健全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
期刊
摘要:新闻媒体被赋予了捍卫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使命,但现实中,舆论监督、调查报道在穷尽真相的过程中,可谓道阻且长。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要认真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立起“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理念,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舆论监督工作,通过实事求是的报道和客观理性的分析,以揭露促整改,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舆论引导作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推动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期刊
摘要:新媒体主要是凭借着信息技术打破了媒介之间的壁垒,消融了信息传播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边界,在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方式、反馈途径上更加多样化、传播效率和传受互动更加高效化、传播内容更加个性化。将科学使用新媒体纳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体系,在教育教学理念、方式、手段能促进高校管理教学工作与时俱进的同时,实现深化改革和创新,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媒体视角;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一)媒介即
期刊
摘要:新形势下,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我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国际社会全方位立体地展现真实的中国。要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新闻媒体需要做好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的对外报道。本文以《中国日报》英文版抗疫新闻报道为例,说明新闻媒体在对外传播中,能够及时报道党和政府的各项应急策略以及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情况。向国际社会报道我国对疫情的有力防控并重视国际合作,有助于
期刊
2020年8月19日,东营市广播电视台策划组织的“讲述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山东省内沿黄采风活动授旗出征。本次采风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全国“讲述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积极践行新闻媒体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的要求,力求提高政治能力,培养优良作风。  策划初衷  首先,黄河是中华民族
期刊
2020跨年夜,线上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哔哩哔哩”首次举办线下跨年晚会,以自身特色强势出圈。晚会将主流文化与二次元文化元素融合,唤醒集体记忆,拓宽圈层范围,以亚文化的外壳完整地表现出了主流文化的精神内核,可以说是二次元文化和主流文化在新媒体场域融合的一次成功尝试。  哔哩哔哩平台以二次元文化起家,并逐渐成为国内主要的以二次元文化为核心的青年亚文化聚集社区,其与二次元群体和二次元亚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至今仍严重危及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冲击世界经济、影响社会稳定。不断增加的确诊病例、逐步升级的管控措施等,与疫情有关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人们的心。作为主流媒体之一的广播,是如何在抗疫宣传中发声“有度”,凸显广播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的呢?笔者结合江门电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具体做法展开论述。  让传播加速度,迅速传递权威  及时有效的抗疫信息  疫情突如
期刊
传统媒体背景下,受众参与程度较低,参与手段和渠道有限,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网络舆论。而在新媒体背景下,互联网网民获取信息的单位时间短,时间段分布零散,因此容易停留在信息的表层。在当今社交媒体语境下,他们不只是内容的接受者,更可能成为内容的直接生产者。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绪指情感,包括情感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状态以及情感的行动倾向。情感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监控过程,是对躯体正在做什么的体
期刊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传统媒介不断与新媒介结合,或者被新媒体取代。作为易解读的视觉语言,图片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文本,在摄影作品可数字化呈现的背景下,其传播优势变得十分显著。在人人都有了使用摄影设备的权利,摄影的门槛不断降低之时,摄影也在不断与新的媒介形式结合,产生新的主题和形式。  随着网络服务的发展和网络社会的繁荣,人们的交往越来越從现实世界转向网络世界,数字化、虚拟化空间重塑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存逻
期刊
短视频在当下发展迅速,并借助社交媒体等平台,逐渐成为大众的宠儿,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拍摄和制作个人短视频。而早在短视频流行以前,表情包文化、表情道具软件等就已经相当热潮。在短视频中,表情包文化、表情道具则通过另一种形式表达出来。本文以抖音APP中的Faceu激萌为例,分析大学生在短视频中使用表情道具的情况,并从使用与满足、社交需求等角度浅析大学生在短视频中使用表情道具的原因。  短视频中的“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