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居环境水景的文化性初探

来源 :跨世纪·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yq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年来,水体景观在城市的各种环境中普遍发展起来,尤其是在人居环境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但是现代城市居住环境的水景设计大多只流于形式,缺乏文化性。将文化注入水景很有必要,当居住与文化链接后,人文价值则得以体现,整个城市的文明也会向一个新台阶迈进。
  
  一、居住区水环境文化性的表达与意义
  
  当居住的物质层面已不再能满足人们对生活的更高要求时,纯粹的精神享受和与环境的心灵感应成为景观发展的趋势。景观的文化性表达,带来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心理归属感。人文关怀的投入,使以“生”为本位的生存、生活、生态属性,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人性、人情与人道属性,以“民”为主体的民生、民俗与民族属性。
  (一)水景的艺术性
  艺术的概念,可以理解为“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它具有社会精神性、载体形象性、主体情感性、形式美感性等系列本质特征。
  所谓“无园不水”,这几乎是自园林产生以来,发展至今的一个共同特征。以中国传统园林为例,其水环境艺术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广引水源,挖地为池;自然为上,山水相依;“一池三山”,巧于因借;诗情画意,水为灵魂。从借天然水景,到人工造景,其本质都是对自然的一种折射或是一种浓缩。水之形态、水之声音、水之意境都千变万化,且深邃而富有哲理。由于水的这种可塑性与流动性,决定了它也是变化最大的景观设计元素,我们可以通过艺术的设计手法,一方面从水的寓意、水的理念入手。另一方面,从形、声、色、光,以及与依水景观之间的搭配、构图等多方面出发,综合运用达到相对完美的效果。如光影因借、倒影成双、逆光剪影、动静相随等。增强人居环境的艺术感,给人们以美的体会。
  (二)水景的审美价值
  人类聚落环境“以水为先”,造园“水为先着”,山水画家“画山先懂水”。从水的真实状态向虚拟的抽象状态转化,使水具有了物质属性、生态属性、生命属性和精神属性。而水的审美意味是其中最具感染力的成分。
  水的审美特征具有普遍意义,包括人居环境中的水景观。水的审美意义在于:第一,水是血脉,具有流动之美,生气发越,精神美观。第二,水的界分空间,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与和谐的环境围合。第三,水体形象多变,流动、平静、弯曲、飞泻,灵动洒脱,水之声、水之色、水之味,晶莹清透。通过理解分析水的审美价值,有利于创造更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人居环境水体景观,营造出美的意境。
  (三)水景的风水学意义
  风水是一门独特的中国景观文化,是中国人数千年追求理想环境的代名词。“风水之法,得水为上”,“吉地不可无水”等等这些,足以表明水在风水学中的重要地位。风水学所讲究的吉凶多是有一定依据的,比如,相地重水是出于交通和防御目的,故宫金水河、民宅前的半月形风水池多由此而生;讲究水口乃为聚气生财,因水口多为水之汇合或活水之源头,水口之地多为土地湿润,水草肥美的生产居住宝地;注重水质,水质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空气是否清新,居住环境是否优质。从这些层面上来说,依据风水学的理论规划、设计人居环境中的水景,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切合了中国人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要求。
  (四)水景的生态意义
  早在1990年,钱学森教授就提出来“山水城市”的概念,他把中国的山水诗词、山水画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城市营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山水城市”的内涵。除了提倡文化的延续性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求我们珍惜及合理利用“山水”这些自然要素。
  在强调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刻不容缓的今天,无论是建造人工环境,还是协调自然环境,水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从小范围来说,适当的水景设置可以调节周围环境的小气候,保持一定的湿度、温度,还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如喷泉可以一定程度地使水产生雾化,增加空气湿度,使人感到凉爽清新。
  
  二、居住区水环境文化性的实现方法
  
  (一)地域文化的引入
  人居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景观设计中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和地方美学,除了发挥居住区本身的文化品位之外,还有助于提高整个城市的人文价值。
  人居环境的水景设计与规划,首先可以直接提取地域文化中与水相关的部分。如济南的泉印兰亭住宅小区,就是将济南的泉文化与居住环境融为一体。小区环境利用现代技艺,结合传统形式,打造精致的水景小品,巧妙地重现了自然泉景,使在这里人们可以重温泉城“户户有泉”的360度全水景、家家小桥流水的境界。
  另外,居住区水环境的设计与规划还可以提炼地域文化中与水没有直接关系的符号和形式含义,作为水景的设计语言加以概括和运用。
  (二)充分尊重基地原貌
  每个人都必须轻柔的触摸大地——西方建筑界流传的名言,体现了建造者对场地的一种尊重态度。中国哲学的基本理念 “天人合一”,也是希望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厦门瑞景新村选址大山脚下,基地内沟壑纵横、怪石嶙峋、泉水溶溶、大树参天。面对复杂的地形地貌,设计时对排洪沟进行疏理,使之成为贯穿小区的水景溪流,随着丰水期的更迭,可形成不同的水景景观。可贵的是,在水流通过的地方,为了不破坏原有地貌,住宅底层被架空,让水流从其中穿过,形成楼中有水,水边有楼的巧妙格局。人居环境的水景观在布局及技术上应充分尊重基地的特征,把对基地的影响降至最小,并且通过合理的设计与规划,变不利为有利,变凌乱为神奇,把原有基地的各种利弊因素,设计成具有小区特色的水体景观。
  (三)场所的精神回归
  景观传递的信息都有特定的接收者,即具有特定文化品位的群体。这种作用通过景观场所创造的环境氛围实现。面对现代生活的高速运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承受着冷漠、淡化的无奈。空间的缺乏,特别是宜人的滞留空间的缺乏,更激起人们沟通与交流的渴望。单纯的物质环境的增加或美化不可能解决居民生活意义与价值的问题。
  古今中外,水环境作为承载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场所,扮演着着不容忽视的角色。居住区水环境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利用形态,主题及地形处理手法等排列组合形成风格迥异的开敞空间。运用这些特点,结合周围环境,设计出符合不同文化品位人群的水体景观,注重水景设计中的人性化部分,真正的“以人为本”,从人的活动特点与行为规律出发,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亲情文化”与“邻里文化”相融的归属感。
  (四)风格与主题的契合
  现今,众多小区景观千篇一律,看不出明确的文化方向和主张,尤其是水景,经常是东拼西凑,文不对题。另外,居住区为了体现其人文价值,往往冠以一个好听的名字和优雅的主题:南国水乡、阳光威尼斯、亚德里亚湾等等。这些名字和主题中都体现了水景在其居住区环境中的地位,比如南国水乡,需要的是江南园林式的水景,温婉、细腻、含蓄,在规划和设计上应借鉴江南私家园林的“理水”理念,体现出“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主义艺术特色;而欧式风格住宅区的水景设计,则可以适当采用广场式喷泉景观、几何状的水池、人工雕琢感强,能体现浓厚西方文化的水景雕塑等。使居住者置身其中,能感受到环境的完整性,体会别样的文化情趣和意境,满足了那些有文化偏爱的人群。
  
  三、结语
  
  居住区水景的设计,基于对地域文化及历史文化的延续,对基地原貌的尊重,对唤起居住场所的精神回归,对风格与主题的完美契合。以文化为底蕴,以文化为基点,并以文化为终极目标,更充分地体现了水环境的文化性,有利于引发人们从艺术到审美,从哲学到科学等各个层面的共鸣。它也将引导现代生活方式向更加健康和谐,具有艺术品位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日益凸显。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构成状况复杂, 规模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并且已经成了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深入研究新时期我国的弱势群体问题,构建弱势群体的社会政策支持网络,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弱势群体就是社会生活中的困难人群,这些困难人群的出现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失调
期刊
所谓利益集团,是指具有共同利益和目标的社会成员为了一定目的而结成的采取共同行动以影响政府政策的有组织的集团。但基于我国国情,笔者认为我国的“利益集团”是指客观上具有共同利益,主观上意识到这种共同利益的存在,现实中能够为着这种共同利益,有意识组织起来联合行动的相关社会群体。    一、美国社会利益集团影响政府决策的手段和途径    美国利益集团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游说、法院诉讼
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户籍制度和人事制度都相继进行了改革,与之“单位人”的“自由流动”、“自由活动空间”和管理体制的变化,打破了封闭、狭隘的社会生活空间,冲击着与此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过去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对现行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因此,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者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积极探索创新档案管理工作。    一、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
期刊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各项事业都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均衡,不同阶层、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收入差距已经拉大到国际警戒线的边缘。人民内部矛盾也逐步呈现复杂态势,群体性事件趋于增多。这些情况都表明我国处于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发展与滞后同在、和谐与矛盾相持这样一个阶段。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历经这一阶段时都非常的谨慎
期刊
一、适法无因管理的构成    适法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构成无因管理的要件,即管理人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而为他人管理事务;另一方面,是适法性的要件,即要求管理事务利于本人,并不违反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的意思。  但是,有时管理人虽然违反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的意思而为事务管理,但其管理是为本人尽公益上的义务,或为其履行法定扶养义务,或本人之意思违反公共秩序善良风俗的,管理人的管理
期刊
摘要:文化资源的丰富与资源开发整合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文化资源开发整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搞好调研分析、构筑产业集群等具体对策。  关键词:文化资源 开发 整合    一、存在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文化资源优势非常明显,但由于对资源的开发、整合不足,致使资源优势难以彰显,文化产业优势并不突出,具体表现在:  (一)资源开发严重不足  在文化资源开发方面,
期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境法基本原则的体现,是对传统发展模式和决策方式的重大变革,是保持经济、社会及生态持续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是现代环境法的重要制度。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况    环境影响评价,又称环境质量的预断评价,是指在进行某项人为活动之前,对实施该活动可能给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估价,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对策。环境影响
期刊
教育事业历来中央重视、百姓关心、社会关注,牵动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涉及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百年大计。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关注国民素质的提高,把教育放到关系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高度,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
期刊
一、道德与法的关系    道德是人们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光荣与耻辱等观念以及同这些观念相适应的由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具有经济制约性、历史性和继承性。  (一)道德与法的联系  道德与法作为社会规范,在功能上相辅相成,共同调整社会关系,既从合法又从合理,既从国家又从社会,既从外在又从内在,既从低层次又从高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立体性地调整人的行为
期刊
科研是高等教育实现其直接服务社会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增强我国的科技原创力,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承担培养科技创新主体的高等教育,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科研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普及,高校向更多的学子敞开了大门。同时,也带来了师资力量的短缺。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优秀的青年学子从课堂直接走上讲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