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年来,水体景观在城市的各种环境中普遍发展起来,尤其是在人居环境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但是现代城市居住环境的水景设计大多只流于形式,缺乏文化性。将文化注入水景很有必要,当居住与文化链接后,人文价值则得以体现,整个城市的文明也会向一个新台阶迈进。
一、居住区水环境文化性的表达与意义
当居住的物质层面已不再能满足人们对生活的更高要求时,纯粹的精神享受和与环境的心灵感应成为景观发展的趋势。景观的文化性表达,带来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心理归属感。人文关怀的投入,使以“生”为本位的生存、生活、生态属性,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人性、人情与人道属性,以“民”为主体的民生、民俗与民族属性。
(一)水景的艺术性
艺术的概念,可以理解为“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它具有社会精神性、载体形象性、主体情感性、形式美感性等系列本质特征。
所谓“无园不水”,这几乎是自园林产生以来,发展至今的一个共同特征。以中国传统园林为例,其水环境艺术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广引水源,挖地为池;自然为上,山水相依;“一池三山”,巧于因借;诗情画意,水为灵魂。从借天然水景,到人工造景,其本质都是对自然的一种折射或是一种浓缩。水之形态、水之声音、水之意境都千变万化,且深邃而富有哲理。由于水的这种可塑性与流动性,决定了它也是变化最大的景观设计元素,我们可以通过艺术的设计手法,一方面从水的寓意、水的理念入手。另一方面,从形、声、色、光,以及与依水景观之间的搭配、构图等多方面出发,综合运用达到相对完美的效果。如光影因借、倒影成双、逆光剪影、动静相随等。增强人居环境的艺术感,给人们以美的体会。
(二)水景的审美价值
人类聚落环境“以水为先”,造园“水为先着”,山水画家“画山先懂水”。从水的真实状态向虚拟的抽象状态转化,使水具有了物质属性、生态属性、生命属性和精神属性。而水的审美意味是其中最具感染力的成分。
水的审美特征具有普遍意义,包括人居环境中的水景观。水的审美意义在于:第一,水是血脉,具有流动之美,生气发越,精神美观。第二,水的界分空间,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与和谐的环境围合。第三,水体形象多变,流动、平静、弯曲、飞泻,灵动洒脱,水之声、水之色、水之味,晶莹清透。通过理解分析水的审美价值,有利于创造更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人居环境水体景观,营造出美的意境。
(三)水景的风水学意义
风水是一门独特的中国景观文化,是中国人数千年追求理想环境的代名词。“风水之法,得水为上”,“吉地不可无水”等等这些,足以表明水在风水学中的重要地位。风水学所讲究的吉凶多是有一定依据的,比如,相地重水是出于交通和防御目的,故宫金水河、民宅前的半月形风水池多由此而生;讲究水口乃为聚气生财,因水口多为水之汇合或活水之源头,水口之地多为土地湿润,水草肥美的生产居住宝地;注重水质,水质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空气是否清新,居住环境是否优质。从这些层面上来说,依据风水学的理论规划、设计人居环境中的水景,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切合了中国人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要求。
(四)水景的生态意义
早在1990年,钱学森教授就提出来“山水城市”的概念,他把中国的山水诗词、山水画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城市营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山水城市”的内涵。除了提倡文化的延续性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求我们珍惜及合理利用“山水”这些自然要素。
在强调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刻不容缓的今天,无论是建造人工环境,还是协调自然环境,水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从小范围来说,适当的水景设置可以调节周围环境的小气候,保持一定的湿度、温度,还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如喷泉可以一定程度地使水产生雾化,增加空气湿度,使人感到凉爽清新。
二、居住区水环境文化性的实现方法
(一)地域文化的引入
人居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景观设计中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和地方美学,除了发挥居住区本身的文化品位之外,还有助于提高整个城市的人文价值。
人居环境的水景设计与规划,首先可以直接提取地域文化中与水相关的部分。如济南的泉印兰亭住宅小区,就是将济南的泉文化与居住环境融为一体。小区环境利用现代技艺,结合传统形式,打造精致的水景小品,巧妙地重现了自然泉景,使在这里人们可以重温泉城“户户有泉”的360度全水景、家家小桥流水的境界。
另外,居住区水环境的设计与规划还可以提炼地域文化中与水没有直接关系的符号和形式含义,作为水景的设计语言加以概括和运用。
(二)充分尊重基地原貌
每个人都必须轻柔的触摸大地——西方建筑界流传的名言,体现了建造者对场地的一种尊重态度。中国哲学的基本理念 “天人合一”,也是希望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厦门瑞景新村选址大山脚下,基地内沟壑纵横、怪石嶙峋、泉水溶溶、大树参天。面对复杂的地形地貌,设计时对排洪沟进行疏理,使之成为贯穿小区的水景溪流,随着丰水期的更迭,可形成不同的水景景观。可贵的是,在水流通过的地方,为了不破坏原有地貌,住宅底层被架空,让水流从其中穿过,形成楼中有水,水边有楼的巧妙格局。人居环境的水景观在布局及技术上应充分尊重基地的特征,把对基地的影响降至最小,并且通过合理的设计与规划,变不利为有利,变凌乱为神奇,把原有基地的各种利弊因素,设计成具有小区特色的水体景观。
(三)场所的精神回归
景观传递的信息都有特定的接收者,即具有特定文化品位的群体。这种作用通过景观场所创造的环境氛围实现。面对现代生活的高速运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承受着冷漠、淡化的无奈。空间的缺乏,特别是宜人的滞留空间的缺乏,更激起人们沟通与交流的渴望。单纯的物质环境的增加或美化不可能解决居民生活意义与价值的问题。
古今中外,水环境作为承载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场所,扮演着着不容忽视的角色。居住区水环境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利用形态,主题及地形处理手法等排列组合形成风格迥异的开敞空间。运用这些特点,结合周围环境,设计出符合不同文化品位人群的水体景观,注重水景设计中的人性化部分,真正的“以人为本”,从人的活动特点与行为规律出发,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亲情文化”与“邻里文化”相融的归属感。
(四)风格与主题的契合
现今,众多小区景观千篇一律,看不出明确的文化方向和主张,尤其是水景,经常是东拼西凑,文不对题。另外,居住区为了体现其人文价值,往往冠以一个好听的名字和优雅的主题:南国水乡、阳光威尼斯、亚德里亚湾等等。这些名字和主题中都体现了水景在其居住区环境中的地位,比如南国水乡,需要的是江南园林式的水景,温婉、细腻、含蓄,在规划和设计上应借鉴江南私家园林的“理水”理念,体现出“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主义艺术特色;而欧式风格住宅区的水景设计,则可以适当采用广场式喷泉景观、几何状的水池、人工雕琢感强,能体现浓厚西方文化的水景雕塑等。使居住者置身其中,能感受到环境的完整性,体会别样的文化情趣和意境,满足了那些有文化偏爱的人群。
三、结语
居住区水景的设计,基于对地域文化及历史文化的延续,对基地原貌的尊重,对唤起居住场所的精神回归,对风格与主题的完美契合。以文化为底蕴,以文化为基点,并以文化为终极目标,更充分地体现了水环境的文化性,有利于引发人们从艺术到审美,从哲学到科学等各个层面的共鸣。它也将引导现代生活方式向更加健康和谐,具有艺术品位的方向发展。
一、居住区水环境文化性的表达与意义
当居住的物质层面已不再能满足人们对生活的更高要求时,纯粹的精神享受和与环境的心灵感应成为景观发展的趋势。景观的文化性表达,带来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心理归属感。人文关怀的投入,使以“生”为本位的生存、生活、生态属性,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人性、人情与人道属性,以“民”为主体的民生、民俗与民族属性。
(一)水景的艺术性
艺术的概念,可以理解为“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它具有社会精神性、载体形象性、主体情感性、形式美感性等系列本质特征。
所谓“无园不水”,这几乎是自园林产生以来,发展至今的一个共同特征。以中国传统园林为例,其水环境艺术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广引水源,挖地为池;自然为上,山水相依;“一池三山”,巧于因借;诗情画意,水为灵魂。从借天然水景,到人工造景,其本质都是对自然的一种折射或是一种浓缩。水之形态、水之声音、水之意境都千变万化,且深邃而富有哲理。由于水的这种可塑性与流动性,决定了它也是变化最大的景观设计元素,我们可以通过艺术的设计手法,一方面从水的寓意、水的理念入手。另一方面,从形、声、色、光,以及与依水景观之间的搭配、构图等多方面出发,综合运用达到相对完美的效果。如光影因借、倒影成双、逆光剪影、动静相随等。增强人居环境的艺术感,给人们以美的体会。
(二)水景的审美价值
人类聚落环境“以水为先”,造园“水为先着”,山水画家“画山先懂水”。从水的真实状态向虚拟的抽象状态转化,使水具有了物质属性、生态属性、生命属性和精神属性。而水的审美意味是其中最具感染力的成分。
水的审美特征具有普遍意义,包括人居环境中的水景观。水的审美意义在于:第一,水是血脉,具有流动之美,生气发越,精神美观。第二,水的界分空间,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与和谐的环境围合。第三,水体形象多变,流动、平静、弯曲、飞泻,灵动洒脱,水之声、水之色、水之味,晶莹清透。通过理解分析水的审美价值,有利于创造更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人居环境水体景观,营造出美的意境。
(三)水景的风水学意义
风水是一门独特的中国景观文化,是中国人数千年追求理想环境的代名词。“风水之法,得水为上”,“吉地不可无水”等等这些,足以表明水在风水学中的重要地位。风水学所讲究的吉凶多是有一定依据的,比如,相地重水是出于交通和防御目的,故宫金水河、民宅前的半月形风水池多由此而生;讲究水口乃为聚气生财,因水口多为水之汇合或活水之源头,水口之地多为土地湿润,水草肥美的生产居住宝地;注重水质,水质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空气是否清新,居住环境是否优质。从这些层面上来说,依据风水学的理论规划、设计人居环境中的水景,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切合了中国人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要求。
(四)水景的生态意义
早在1990年,钱学森教授就提出来“山水城市”的概念,他把中国的山水诗词、山水画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城市营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山水城市”的内涵。除了提倡文化的延续性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求我们珍惜及合理利用“山水”这些自然要素。
在强调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刻不容缓的今天,无论是建造人工环境,还是协调自然环境,水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从小范围来说,适当的水景设置可以调节周围环境的小气候,保持一定的湿度、温度,还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如喷泉可以一定程度地使水产生雾化,增加空气湿度,使人感到凉爽清新。
二、居住区水环境文化性的实现方法
(一)地域文化的引入
人居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景观设计中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和地方美学,除了发挥居住区本身的文化品位之外,还有助于提高整个城市的人文价值。
人居环境的水景设计与规划,首先可以直接提取地域文化中与水相关的部分。如济南的泉印兰亭住宅小区,就是将济南的泉文化与居住环境融为一体。小区环境利用现代技艺,结合传统形式,打造精致的水景小品,巧妙地重现了自然泉景,使在这里人们可以重温泉城“户户有泉”的360度全水景、家家小桥流水的境界。
另外,居住区水环境的设计与规划还可以提炼地域文化中与水没有直接关系的符号和形式含义,作为水景的设计语言加以概括和运用。
(二)充分尊重基地原貌
每个人都必须轻柔的触摸大地——西方建筑界流传的名言,体现了建造者对场地的一种尊重态度。中国哲学的基本理念 “天人合一”,也是希望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厦门瑞景新村选址大山脚下,基地内沟壑纵横、怪石嶙峋、泉水溶溶、大树参天。面对复杂的地形地貌,设计时对排洪沟进行疏理,使之成为贯穿小区的水景溪流,随着丰水期的更迭,可形成不同的水景景观。可贵的是,在水流通过的地方,为了不破坏原有地貌,住宅底层被架空,让水流从其中穿过,形成楼中有水,水边有楼的巧妙格局。人居环境的水景观在布局及技术上应充分尊重基地的特征,把对基地的影响降至最小,并且通过合理的设计与规划,变不利为有利,变凌乱为神奇,把原有基地的各种利弊因素,设计成具有小区特色的水体景观。
(三)场所的精神回归
景观传递的信息都有特定的接收者,即具有特定文化品位的群体。这种作用通过景观场所创造的环境氛围实现。面对现代生活的高速运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承受着冷漠、淡化的无奈。空间的缺乏,特别是宜人的滞留空间的缺乏,更激起人们沟通与交流的渴望。单纯的物质环境的增加或美化不可能解决居民生活意义与价值的问题。
古今中外,水环境作为承载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场所,扮演着着不容忽视的角色。居住区水环境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利用形态,主题及地形处理手法等排列组合形成风格迥异的开敞空间。运用这些特点,结合周围环境,设计出符合不同文化品位人群的水体景观,注重水景设计中的人性化部分,真正的“以人为本”,从人的活动特点与行为规律出发,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亲情文化”与“邻里文化”相融的归属感。
(四)风格与主题的契合
现今,众多小区景观千篇一律,看不出明确的文化方向和主张,尤其是水景,经常是东拼西凑,文不对题。另外,居住区为了体现其人文价值,往往冠以一个好听的名字和优雅的主题:南国水乡、阳光威尼斯、亚德里亚湾等等。这些名字和主题中都体现了水景在其居住区环境中的地位,比如南国水乡,需要的是江南园林式的水景,温婉、细腻、含蓄,在规划和设计上应借鉴江南私家园林的“理水”理念,体现出“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主义艺术特色;而欧式风格住宅区的水景设计,则可以适当采用广场式喷泉景观、几何状的水池、人工雕琢感强,能体现浓厚西方文化的水景雕塑等。使居住者置身其中,能感受到环境的完整性,体会别样的文化情趣和意境,满足了那些有文化偏爱的人群。
三、结语
居住区水景的设计,基于对地域文化及历史文化的延续,对基地原貌的尊重,对唤起居住场所的精神回归,对风格与主题的完美契合。以文化为底蕴,以文化为基点,并以文化为终极目标,更充分地体现了水环境的文化性,有利于引发人们从艺术到审美,从哲学到科学等各个层面的共鸣。它也将引导现代生活方式向更加健康和谐,具有艺术品位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