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雷雨大风、冰雹、短时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是漯河地区常见气象灾害之一,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9月,其来势猛、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小,破坏力强,预报难度大。因此,要充分认识汛期天气气候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做好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做好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的应急响应工作,加强基层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服务,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切实做好汛期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工作。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服务;漯河市
中图分类号:P458.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1.056
强对流天气是指突发的强烈恶劣对流天气,破坏性强大,产生严重的危害。强对流天气的背景系统一般是空间尺度小,距离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的中小型天气系统,天气的极端规模较小,只有几十米到几十千米。强对流天气持续时间在1~10 h,而极端天气的时间尺度较短,只有几分钟。强对流天气常伴有风暴、大雨、冰雹、雷电等强烈天气现象,瞬间带来极大的破坏,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闪电有时会引起火灾,短风可毁坏建筑物,冰雹和大雨可能对作物造成严重破坏和短期暴雨,引发泥石流等严重的地质灾害,对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
漯河市地处河南省中南部,位于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总地势西高东低,有少量黄土岗分布,水系发达,漯河市位于暖温带南部边缘,属于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4.7 ℃,7月最热,累年平均气温为27.5 ℃;1月最冷,平均气温为0.5 ℃,年日照时间2 181 h,全年无霜期216~225 d,年平均降雨量为786 mm。漯河市夏季强对流天气频发,具有突发性强、势力猛、历时短、影响范围小、危害严重等特点[1],雷雨大风、冰雹和短时强降雨常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冰雹灾害危害更为严重,这种类型的天气是天气预报服务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漯河市大风、冰雹、暴雨强对流天气特征,以及如何做好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预警,提高短期天气预报精细化程度。
1 漯河地区强对流天气特点
针对漯河地区气象台站近10年5—9月观测资料及历年灾情资料,统计得出漯河地区强对流天气主要表现为雷雨大风、冰雹、短时暴雨及混合类天气现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主要出现在5—8月。
1.1 短时暴雨
根据河南省暴雨气候特点,规定某测站最大1 h雨量≥15 mm或连续2 h雨量≥40 mm或者是连续3 h雨量≥60 mm时,该测站出现一次短时暴雨,该日为短时暴雨日。短时暴雨与强对流天气系统活动有关,降水迅猛、强度变化大,且暴雨落去复杂多变。漯河市短时暴雨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9月,其中5月短时暴雨多出现在地势相对平坦地区,山区出现次数较少;7月为短时暴雨发生高峰期,这是受7月副热带高压系统北抬,水汽条件充足等影响所致;8月较7月相比,短时暴雨出现次数减少;9月短时暴雨介于5—6月[2]。总的看来,漯河地区短时暴雨集中出现在7—8月,6月次之,5月最少,这种分布特征是由于夏季风活动最盛,温暖、湿润偏南气流为暴雨形成提供了丰沛的水汽条件,且大气经向环流较强,乌拉尔山附近存在这一深厚的冷槽,110°E以东地区为阻塞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高压脊线通常会稳定在35°N及以北地区,这种有利的大气环流背景为短时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2 雷雨大风
受大气环流系统调整变化以及局部地形条件影响,漯河地区每年都会出现雷雨大风灾害性天气,雷雨大风天气也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地理特征将某测站一日出现的风力≥8级(17.0 m/s)的风定为1个大风日。据统计,漯河地区雷雨大风天气主要出现在6—7月,其次是5月、8月、9月出现相对较少。夏季是漯河地区强对流天气高发期,常出现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大风以雷暴、龙卷居多、雷雨大风的出现和一定的大气环流背景及天气系统活动密切相关,这种天气常由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影响形成,通常影响范围为几千米到几十千米,持续时间较短,风力大,有时可达到12级以上,破坏性强。
1.3 冰雹
冰雹是漯河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通常发展迅猛,历时短,局地性强,常伴随暴雨狂风出现,对农业生产危害最大。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冰雹天气的预报难度最大,冰雹天气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冰雹多出现在5—8月,主要出现在6—8月,5月次之,9月最少。一日中降雹多集中在午后至傍晚,以13:00—22:00出现频率最高,集中在16:00—20:00,23:00至次日12:00期间很少出现降雹。出现这种时间分布特征的原因是午后下墊面被太阳辐射增温,强对流极易形成并发展。不稳定大气层结、充足的低层水汽和必要的触发条件是形成降雹的基本条件,漯河地区5—9月常常受华北冷涡、西风短波槽、下滑冷槽等天气系统影响,有利于冰雹天气发生发展。
2 漯河地区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工作优化
强对流天气来势猛、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小,但破坏力强、预报难度大,因此要充分认识汛期天气气候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切实做好汛期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工作。
2.1 全力做好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
要强化针对强对流天气的多手段监测和多种气象观测资料、预报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依托短时临近预警报业务系统,严密监视并做好突发性气象灾害天气的监测分析和预报预警。要进一步强化天气会商研判和区域联防,加强对下级台站的业务指导,天气系统上游台站要及时向下游台站通报强对流天气的实况监测分析和预报预警信息。要紧密结合当地地形地貌和防汛工作实际,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做好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通过多种手段及时将预报预警信息传递给重点区域和单位、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受灾害天气影响地区的公众手中;对于预警级别高、时效性强的预警信息,必须通过一定手段得到地方党政负责人的响应。
2.2 做好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的应急响应工作
在接到气象部门发布的强对流灾害预警信息后,根据灾害等级及时启动“三个叫应”,认真做好内部叫应和外部叫应,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要密切关注汛期气象业务服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要做好各项业务服务的应急准备工作。降雹、降水过程中与市委市政府及应急、防汛、国土等部门、各乡镇政府等多次联系,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做好防灾减灾服务工作。
2.3 加强基层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服务
通过电视台、大喇叭、显示屏、微博、微信公众号(群)、电话和短信等方式服务积极拓展气象覆盖面,依托建成的乡镇气象站,强化预警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各乡镇、村组的乡镇应急负责人、村(组)信息员微信服务群、QQ群等服务途径,第一时间推送预警信息,切实推进灾害天气预警信息进农村、牧区、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进工地,拓展预警信息覆盖面。
2.4 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加强人影作业,做好防灾减灾服务。强对流天气系统进入境内后,具有发展快、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应根据天气发生发展情况,抓住有利天气时机,及时规范组织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和增雨工作。
2.5 做好灾情统计评估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进入主汛期,正值暴雨、冰雹、龙卷、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多发季节,当地各级气象台、县气象局要高度重视,强化值班制度和责任意识,主要负责同志要坚守防汛工作一线,靠前指挥;做好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发生前后的预期研判分析、需求调研和服务总结工作,强化强对流天气灾情收集和上报,遇有重大灾情要及时上报省气象局。
参考文献
[1]张一平,吴蓁,苏爱芳,等.基于流型识别和物理量要素分析年河南强对流天气特征[J].高原气象,2013,32(5):1492-1502..
[2]郑媛媛,姚晨,郝莹,等.不同类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研究[J].气象,2011,37(7):795-801.
(责任编辑:刘昀)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服务;漯河市
中图分类号:P458.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1.056
强对流天气是指突发的强烈恶劣对流天气,破坏性强大,产生严重的危害。强对流天气的背景系统一般是空间尺度小,距离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的中小型天气系统,天气的极端规模较小,只有几十米到几十千米。强对流天气持续时间在1~10 h,而极端天气的时间尺度较短,只有几分钟。强对流天气常伴有风暴、大雨、冰雹、雷电等强烈天气现象,瞬间带来极大的破坏,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闪电有时会引起火灾,短风可毁坏建筑物,冰雹和大雨可能对作物造成严重破坏和短期暴雨,引发泥石流等严重的地质灾害,对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
漯河市地处河南省中南部,位于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总地势西高东低,有少量黄土岗分布,水系发达,漯河市位于暖温带南部边缘,属于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4.7 ℃,7月最热,累年平均气温为27.5 ℃;1月最冷,平均气温为0.5 ℃,年日照时间2 181 h,全年无霜期216~225 d,年平均降雨量为786 mm。漯河市夏季强对流天气频发,具有突发性强、势力猛、历时短、影响范围小、危害严重等特点[1],雷雨大风、冰雹和短时强降雨常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冰雹灾害危害更为严重,这种类型的天气是天气预报服务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漯河市大风、冰雹、暴雨强对流天气特征,以及如何做好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预警,提高短期天气预报精细化程度。
1 漯河地区强对流天气特点
针对漯河地区气象台站近10年5—9月观测资料及历年灾情资料,统计得出漯河地区强对流天气主要表现为雷雨大风、冰雹、短时暴雨及混合类天气现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主要出现在5—8月。
1.1 短时暴雨
根据河南省暴雨气候特点,规定某测站最大1 h雨量≥15 mm或连续2 h雨量≥40 mm或者是连续3 h雨量≥60 mm时,该测站出现一次短时暴雨,该日为短时暴雨日。短时暴雨与强对流天气系统活动有关,降水迅猛、强度变化大,且暴雨落去复杂多变。漯河市短时暴雨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9月,其中5月短时暴雨多出现在地势相对平坦地区,山区出现次数较少;7月为短时暴雨发生高峰期,这是受7月副热带高压系统北抬,水汽条件充足等影响所致;8月较7月相比,短时暴雨出现次数减少;9月短时暴雨介于5—6月[2]。总的看来,漯河地区短时暴雨集中出现在7—8月,6月次之,5月最少,这种分布特征是由于夏季风活动最盛,温暖、湿润偏南气流为暴雨形成提供了丰沛的水汽条件,且大气经向环流较强,乌拉尔山附近存在这一深厚的冷槽,110°E以东地区为阻塞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高压脊线通常会稳定在35°N及以北地区,这种有利的大气环流背景为短时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2 雷雨大风
受大气环流系统调整变化以及局部地形条件影响,漯河地区每年都会出现雷雨大风灾害性天气,雷雨大风天气也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地理特征将某测站一日出现的风力≥8级(17.0 m/s)的风定为1个大风日。据统计,漯河地区雷雨大风天气主要出现在6—7月,其次是5月、8月、9月出现相对较少。夏季是漯河地区强对流天气高发期,常出现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大风以雷暴、龙卷居多、雷雨大风的出现和一定的大气环流背景及天气系统活动密切相关,这种天气常由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影响形成,通常影响范围为几千米到几十千米,持续时间较短,风力大,有时可达到12级以上,破坏性强。
1.3 冰雹
冰雹是漯河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通常发展迅猛,历时短,局地性强,常伴随暴雨狂风出现,对农业生产危害最大。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冰雹天气的预报难度最大,冰雹天气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冰雹多出现在5—8月,主要出现在6—8月,5月次之,9月最少。一日中降雹多集中在午后至傍晚,以13:00—22:00出现频率最高,集中在16:00—20:00,23:00至次日12:00期间很少出现降雹。出现这种时间分布特征的原因是午后下墊面被太阳辐射增温,强对流极易形成并发展。不稳定大气层结、充足的低层水汽和必要的触发条件是形成降雹的基本条件,漯河地区5—9月常常受华北冷涡、西风短波槽、下滑冷槽等天气系统影响,有利于冰雹天气发生发展。
2 漯河地区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工作优化
强对流天气来势猛、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小,但破坏力强、预报难度大,因此要充分认识汛期天气气候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切实做好汛期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工作。
2.1 全力做好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
要强化针对强对流天气的多手段监测和多种气象观测资料、预报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依托短时临近预警报业务系统,严密监视并做好突发性气象灾害天气的监测分析和预报预警。要进一步强化天气会商研判和区域联防,加强对下级台站的业务指导,天气系统上游台站要及时向下游台站通报强对流天气的实况监测分析和预报预警信息。要紧密结合当地地形地貌和防汛工作实际,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做好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通过多种手段及时将预报预警信息传递给重点区域和单位、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受灾害天气影响地区的公众手中;对于预警级别高、时效性强的预警信息,必须通过一定手段得到地方党政负责人的响应。
2.2 做好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的应急响应工作
在接到气象部门发布的强对流灾害预警信息后,根据灾害等级及时启动“三个叫应”,认真做好内部叫应和外部叫应,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要密切关注汛期气象业务服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要做好各项业务服务的应急准备工作。降雹、降水过程中与市委市政府及应急、防汛、国土等部门、各乡镇政府等多次联系,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做好防灾减灾服务工作。
2.3 加强基层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服务
通过电视台、大喇叭、显示屏、微博、微信公众号(群)、电话和短信等方式服务积极拓展气象覆盖面,依托建成的乡镇气象站,强化预警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各乡镇、村组的乡镇应急负责人、村(组)信息员微信服务群、QQ群等服务途径,第一时间推送预警信息,切实推进灾害天气预警信息进农村、牧区、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进工地,拓展预警信息覆盖面。
2.4 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加强人影作业,做好防灾减灾服务。强对流天气系统进入境内后,具有发展快、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应根据天气发生发展情况,抓住有利天气时机,及时规范组织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和增雨工作。
2.5 做好灾情统计评估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进入主汛期,正值暴雨、冰雹、龙卷、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多发季节,当地各级气象台、县气象局要高度重视,强化值班制度和责任意识,主要负责同志要坚守防汛工作一线,靠前指挥;做好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发生前后的预期研判分析、需求调研和服务总结工作,强化强对流天气灾情收集和上报,遇有重大灾情要及时上报省气象局。
参考文献
[1]张一平,吴蓁,苏爱芳,等.基于流型识别和物理量要素分析年河南强对流天气特征[J].高原气象,2013,32(5):1492-1502..
[2]郑媛媛,姚晨,郝莹,等.不同类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研究[J].气象,2011,37(7):795-801.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