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黑车”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接连发生,使人们对“黑车”这一社会现象再次报以特别关注
2005年2月17日,在浙江省绍兴县王坛镇某村级公路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面包车在行驶进程中将另一辆桑塔纳轿车撞翻,面包车上两人受重伤被送往医院。经有关部门调查.受伤乘客系租用他人车辆,该肇事面包车涉嫌无证经营,是一辆“黑车”。
此事发生后不久,国内有关新闻媒体连续传出因“黑车”引发的重大交通事故:2005年2月22日下午,《河源“失魂”面包车连撞7人,造成3死4伤》;2月26日,《面包车失控撞隔离栏,遇险避让不及五人受伤送医》……
由“黑车”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接连发生,使人们对“黑车”这一社会现象再次报以特别关注。
“黑车”又叫“白板车”、“黄鱼车”等,是指未获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经营活动的各类车辆。
乘坐“黑车”弊端多
笔者曾在柯桥某村口坐上一辆面包车,因村里的路况不太好,车子驶过一个大坑时剧烈颠簸,副驾驶室的车门一下子就开了,把笔者吓了一大跳,赶紧下车,再也不敢坐了。据绍兴市运管处有关人员分析,乘坐“黑车”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乘客的安全根本得不到保障。
一是“黑车”的车况普遍较差。据市运管处提供的一个统计数据,2005年1月份该处查获的162辆“黑车”中,宝来轿车1辆;桑塔纳轿车5辆;各种微型面包车共计156辆,占所有”黑车”比例的96.3%。这些面包车,大部分是车况更差的二手车,市值均价在二万元以内。用这样的车辆营运,对乘客的安全构成的威胁可想而知。
二是从业人员素质差。一辆正规出租车上配备的驾驶员,除了必须有驾驶证外,还必须接受营业性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接受有关运输安全、职业道德等各方面的培训,才能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但从事“黑车”经营的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绝不会有,甚至有些司机连驾驶资格都不一定有。笔者就曾听过一名“黑车”司机自我吹嘘说,他原来只会开“三卡”,后来花六百元钱找人从河南搞了一本小客驾驶证,根本就没有经过正规驾驶员培训和考试。另外,从人员构成看,从事这一行业的人,确实有一部分是文化素质较低的人。从绍兴市运管处打“黑”行动的结果看,还有一个个分重要的新情况:该处2005年1至2月份查获的470辆“黑车”中,外省籍驾驶员就超过了100例,包括到绍兴营运的安徽、河南等地外籍车辆。这些问题的存在更是增加了“黑车”司机群体的不稳定性。笔者在互联网上著名搜索引擎“GOOGLE',上打入“黑车”和“刑事犯罪”两段字符,得到的结果超过了63000条,这其中大部分都是与“黑车”有关的杀人、抢劫、强奸等严重刑事案件。
三是“黑车”司机驾车注意力不集中,参与无证营运的驾驶员一般都知道自己的经营行为属非法活动,在营运过程中,对运政部门的检查高度警惕,极易分散注意力,影响行车安全;在遇到现场执法人员后,更是不择手段逃避检查,违反交通规则高速行驶,容易发生车祸。2005年2月底,在北京就发生了一起“黑车”司机为了逃避检查,撞开五辆执法车,冲下三层台阶逃逸,并在途中将车上乘客推出车外的恶性事件。
四是乘客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笔者在运管处询问过在那里接受处理的“黑车”司机,问他们有没有为乘客缴过第三者责任险,得到的回答无一例外的都是否定答案。乘坐这样的车辆,一旦发生事故,乘客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当然无法向保险公司索赔。即使向司机要求赔偿,恐怕也无法达到目的。除此之外,乘客乘坐正规出租车,可以索要发票;如出现服务质量纠纷,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求得解决;如果在车上遗忘财物,也可以通过运政热线“96520”等途径寻找;如果乘坐的是“黑车”,这些权益都无法得到保障。“黑车”何以打而不绝?
绍兴市道路运管处从2005年初开始,在市区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打“黑”行动。出动全处的主要稽查力量,重点打击在各市郊结合部,利用自备客车从事出租汽车经营活动的违法、违章行为。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查获了各类无证“黑车”370余辆……打“黑”成果固然喜人,但经过这么多年的打击,绍兴仍然存在大量的“黑车”,也着实令有关部门担心。近年来,随着“黑车”的阵地逐渐由市中心向周边乡镇转移,绍兴到底还有多少“黑车”,已没有结论,也无法做出结论。但有一点似乎可以明确,即虽然阵地有了改变,但数量没有减少,甚至有日益增加的趋势。
首先,就业难题凸现,引发“黑车”经营潮。部分失去工作的劳动者由于职业技能的不足,再就业比较困难,转而从事相对较容易的“驾驶员”工作。不断涌现的失地农民,以及一些未接受过高等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又不愿意从事劳动强度大、经济报酬较低的工作的青年和外来务工者,构成了从事无证“黑车”经营活动的主力军。
其次,无证经营“进入”的条件日益简单。随着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客车的车价不断降低,无证“黑车”经营者花上一二万元即可获得最基本的工具。
其三,无证经营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与正规出租车相比,无证“黑车”往往具有购车款低、缴费少等优势;而在收费方面,他们却往往参照出租车的标准收取运费。巨大的反差,给无证“黑车”以较大的利润空间,使违法经营者趋之若骛。绍兴市运管处稽查支队曾从查获的一辆无证“黑车”上得到一本“账本”,显示该当事人仅在2005年2月中旬的某一个星期内,就收到了1500多元的运费。这也是无证“黑车”禁而不绝的一个经济原因。
第四,农村无证“黑车”查处难度大。农村无证“黑车”服务的对象往往只是本村农民,对“陌生脸孔”的生意要么绝对不做,要么慎之又慎。在绍兴县境内,曾有无证经营车要求陌生乘客提供身份证作抵押的事例。同时,“黑车”往往集中停泊在人员较密集的市场、车站、码头、政府机关等地。这些地方停放车辆一般较多,是否“黑车”较难认定,一旦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容易引起群众围观,冲击执法。另外,由于“黑车”的乘客多为本村熟人,在查获后,一般不愿意为执法机关作证。
最后,绍兴市民对“行”的要求的提高,也给无证“黑车”提供了生计。随着绍兴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出行需求不断增加,出行消费能力也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挤着公交车出行;另外,农民从绍兴市区回家时可以从市区打出租车回家,而想打出租车进城时,却往往无法办到。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证“黑车”的存在,刚好弥补了这一农村客运市场的空白。
总之,因为有“黑车”的营运市场,无证“黑车”即使被运管部门查获,由于不能对违法经营车辆进行没收,这些车主在罚了款出去以后,大部分还是要重操旧业。绍兴市运管处也多次查获一些“二进宫”的“黑车”,对于这部分车辆,虽然可以依法从重处罚,但车主缴了罚款后,还得把车放还。“查车——罚款”,这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只有市民们认识到乘坐“黑车”的危害,自觉抵制这些无证“黑车”,才能从根本上截断“黑车”车主的后路,彻底净化道路运输市场。
(编辑/宋艳玲、陈致成)
2005年2月17日,在浙江省绍兴县王坛镇某村级公路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面包车在行驶进程中将另一辆桑塔纳轿车撞翻,面包车上两人受重伤被送往医院。经有关部门调查.受伤乘客系租用他人车辆,该肇事面包车涉嫌无证经营,是一辆“黑车”。
此事发生后不久,国内有关新闻媒体连续传出因“黑车”引发的重大交通事故:2005年2月22日下午,《河源“失魂”面包车连撞7人,造成3死4伤》;2月26日,《面包车失控撞隔离栏,遇险避让不及五人受伤送医》……
由“黑车”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接连发生,使人们对“黑车”这一社会现象再次报以特别关注。
“黑车”又叫“白板车”、“黄鱼车”等,是指未获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经营活动的各类车辆。
乘坐“黑车”弊端多
笔者曾在柯桥某村口坐上一辆面包车,因村里的路况不太好,车子驶过一个大坑时剧烈颠簸,副驾驶室的车门一下子就开了,把笔者吓了一大跳,赶紧下车,再也不敢坐了。据绍兴市运管处有关人员分析,乘坐“黑车”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乘客的安全根本得不到保障。
一是“黑车”的车况普遍较差。据市运管处提供的一个统计数据,2005年1月份该处查获的162辆“黑车”中,宝来轿车1辆;桑塔纳轿车5辆;各种微型面包车共计156辆,占所有”黑车”比例的96.3%。这些面包车,大部分是车况更差的二手车,市值均价在二万元以内。用这样的车辆营运,对乘客的安全构成的威胁可想而知。
二是从业人员素质差。一辆正规出租车上配备的驾驶员,除了必须有驾驶证外,还必须接受营业性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接受有关运输安全、职业道德等各方面的培训,才能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但从事“黑车”经营的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绝不会有,甚至有些司机连驾驶资格都不一定有。笔者就曾听过一名“黑车”司机自我吹嘘说,他原来只会开“三卡”,后来花六百元钱找人从河南搞了一本小客驾驶证,根本就没有经过正规驾驶员培训和考试。另外,从人员构成看,从事这一行业的人,确实有一部分是文化素质较低的人。从绍兴市运管处打“黑”行动的结果看,还有一个个分重要的新情况:该处2005年1至2月份查获的470辆“黑车”中,外省籍驾驶员就超过了100例,包括到绍兴营运的安徽、河南等地外籍车辆。这些问题的存在更是增加了“黑车”司机群体的不稳定性。笔者在互联网上著名搜索引擎“GOOGLE',上打入“黑车”和“刑事犯罪”两段字符,得到的结果超过了63000条,这其中大部分都是与“黑车”有关的杀人、抢劫、强奸等严重刑事案件。
三是“黑车”司机驾车注意力不集中,参与无证营运的驾驶员一般都知道自己的经营行为属非法活动,在营运过程中,对运政部门的检查高度警惕,极易分散注意力,影响行车安全;在遇到现场执法人员后,更是不择手段逃避检查,违反交通规则高速行驶,容易发生车祸。2005年2月底,在北京就发生了一起“黑车”司机为了逃避检查,撞开五辆执法车,冲下三层台阶逃逸,并在途中将车上乘客推出车外的恶性事件。
四是乘客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笔者在运管处询问过在那里接受处理的“黑车”司机,问他们有没有为乘客缴过第三者责任险,得到的回答无一例外的都是否定答案。乘坐这样的车辆,一旦发生事故,乘客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当然无法向保险公司索赔。即使向司机要求赔偿,恐怕也无法达到目的。除此之外,乘客乘坐正规出租车,可以索要发票;如出现服务质量纠纷,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求得解决;如果在车上遗忘财物,也可以通过运政热线“96520”等途径寻找;如果乘坐的是“黑车”,这些权益都无法得到保障。“黑车”何以打而不绝?
绍兴市道路运管处从2005年初开始,在市区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打“黑”行动。出动全处的主要稽查力量,重点打击在各市郊结合部,利用自备客车从事出租汽车经营活动的违法、违章行为。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查获了各类无证“黑车”370余辆……打“黑”成果固然喜人,但经过这么多年的打击,绍兴仍然存在大量的“黑车”,也着实令有关部门担心。近年来,随着“黑车”的阵地逐渐由市中心向周边乡镇转移,绍兴到底还有多少“黑车”,已没有结论,也无法做出结论。但有一点似乎可以明确,即虽然阵地有了改变,但数量没有减少,甚至有日益增加的趋势。
首先,就业难题凸现,引发“黑车”经营潮。部分失去工作的劳动者由于职业技能的不足,再就业比较困难,转而从事相对较容易的“驾驶员”工作。不断涌现的失地农民,以及一些未接受过高等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又不愿意从事劳动强度大、经济报酬较低的工作的青年和外来务工者,构成了从事无证“黑车”经营活动的主力军。
其次,无证经营“进入”的条件日益简单。随着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客车的车价不断降低,无证“黑车”经营者花上一二万元即可获得最基本的工具。
其三,无证经营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与正规出租车相比,无证“黑车”往往具有购车款低、缴费少等优势;而在收费方面,他们却往往参照出租车的标准收取运费。巨大的反差,给无证“黑车”以较大的利润空间,使违法经营者趋之若骛。绍兴市运管处稽查支队曾从查获的一辆无证“黑车”上得到一本“账本”,显示该当事人仅在2005年2月中旬的某一个星期内,就收到了1500多元的运费。这也是无证“黑车”禁而不绝的一个经济原因。
第四,农村无证“黑车”查处难度大。农村无证“黑车”服务的对象往往只是本村农民,对“陌生脸孔”的生意要么绝对不做,要么慎之又慎。在绍兴县境内,曾有无证经营车要求陌生乘客提供身份证作抵押的事例。同时,“黑车”往往集中停泊在人员较密集的市场、车站、码头、政府机关等地。这些地方停放车辆一般较多,是否“黑车”较难认定,一旦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容易引起群众围观,冲击执法。另外,由于“黑车”的乘客多为本村熟人,在查获后,一般不愿意为执法机关作证。
最后,绍兴市民对“行”的要求的提高,也给无证“黑车”提供了生计。随着绍兴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出行需求不断增加,出行消费能力也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挤着公交车出行;另外,农民从绍兴市区回家时可以从市区打出租车回家,而想打出租车进城时,却往往无法办到。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证“黑车”的存在,刚好弥补了这一农村客运市场的空白。
总之,因为有“黑车”的营运市场,无证“黑车”即使被运管部门查获,由于不能对违法经营车辆进行没收,这些车主在罚了款出去以后,大部分还是要重操旧业。绍兴市运管处也多次查获一些“二进宫”的“黑车”,对于这部分车辆,虽然可以依法从重处罚,但车主缴了罚款后,还得把车放还。“查车——罚款”,这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只有市民们认识到乘坐“黑车”的危害,自觉抵制这些无证“黑车”,才能从根本上截断“黑车”车主的后路,彻底净化道路运输市场。
(编辑/宋艳玲、陈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