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中言语赏析题解答的几个不到位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其人文性(包括内容、主题)与形式(语法、逻辑)是相辅相成,难以分离的,是浑然一体的。
  中考散文阅读命题,阅读能力的考查落点也就应在:散文文本内容的感悟理解和言语形式的赏析。2012年泰州市中考语文散文阅读题的考查就体现了这一点:试题设计定位在人文性与言语形式的考查上,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是一道好题。
  第18题、第21题从人文性入手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主题的感悟理解;第19题、第20题从言语形式入手考查学生对言语的赏析。
  然而,由于当下语文课堂教学有很明显的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的倾向,那么对作为工具性表现的语法、逻辑、修辞等系统汉语基础知识的忽视就成为必然。这样,学生对言语赏析的能力就势必很难得到训练、提高,考生对散文阅读题中言语赏析解答不到位就不难理解了。
  2012年参加中考阅卷,并负责评阅第19、20题。阅卷过程中发现这两题的得分奇低,两题计8分,平均得分仅3.76分。于是,我对这两题学生的解答进行分析,发现得分低的原因,不是阅卷老师判卷从严的问题,而是学生对言语的赏析不到位,答案不能踩点,表述不够完整规范造成的。
  审视学生在散文阅读题中对言语赏析题的解答,我们看到学生言语赏析时在几个点上不是那么到位的,而这几个点又集中在中考最为容易考查的能力点上。笔者尝试着对这几个点进行分析,以期帮助考生提高言语赏析的能力。
  一.句意把握不到位
  有道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对句子的理解,也就要结合具体语境去理解去体味,突破句中的关键词,才能到位。如若架空语境,不紧扣原句中的意义要点,那答案定是空洞模糊的,有忽悠阅卷老师之嫌。
  如:20.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⑦段中的划线句子。(4分)
  这时,母亲会有些不好意思,我的动作也有些笨拙。
  大多数考生答:这一句运用了细节描写,体现了我与母亲的害羞心理,但这却恰恰体现了两人之间有着不言表达的爱。这些心理活动虽无声,但写出了作者与母亲的心意是相通的。作者在借以品味当年母亲为我做这些时的感受,也写出了母亲内心的喜悦与满足。温馨和谐的场面传达出浓浓的爱意。
  这样的解答具有普遍性,可是散文阅读中的语境义及句子含义的理解,考生解题过程中只能停留在语言的“表”而很难深入语言的“里”。只能评2分。
  理解语言,鉴赏语言:一要赏析出表达方法——怎么样,二要赏析出表达效果——为什么,重在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赏析表达效果,包括理解句子的省略之意、言外之意和深层内涵。因此,理解赏析这句话应突破“不好意思”“笨拙”这两个关键词,弄清母亲为什么“不好意思”,我为何显得“笨拙”,从而把握句子的深层内涵。理性而深层次的思考后,不难理解:“不好意思”这一神态描写,其深层内涵表达出母亲内心深处的幸福感、满足感;我的“笨拙”,那是与母亲为我所做一切的娴熟形成对比,其深层内涵表达出我的内疚和对母亲的爱、孝敬与感恩。
  从考生的解答中,考生对关键词的突破不能深入“里”,显然句意的理解赏析不到位。
  理解鉴赏句子含义,力求做到:关键词义,务必认准;向心求索,不失方寸;参照前后,启迪验证;手法效果,明白表述。
  二.要点筛选不到位
  筛选要点,是考查语言信息的筛选能力,中考常考的考点。阅读筛选时要对文章整体感知,理清层次,在此基础上扣住中心、根据题意筛选整合信息。这样要点才能概括全面而不遗漏。
  如:19.联系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2)一跨出家门,我就开始想家;一走出母亲的视线,我就想母亲。(2分)
  20.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⑦段中的划线句子。(4分)
  这时,母亲会有些不好意思,我的动作也有些笨拙。
  分析考生的解答,我们会看到:19(2)全句中有两个“一……就”这样的句式,而大多数考生紧扣主题只对后一句式作了赏析,前一句式未作赏析——对家乡的思念。显然,要点筛选不到位。
  20题大多数考生也未能踩点解答,从四个小点作全面准确的解答:①运用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或对比手法——表达方法;②生动地表达出母亲心中之情以及在被儿子照顾时怕给儿子带来麻烦的紧张不安之情,③我当时内心的情感——表达效果;④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指向主题。
  解答言语赏析类试题要树立要点意识。叶圣陶曾说“抓不住要点,掌握不住精神”,是“语文程度不够高”的一个重要方面。解答试题力求:文字简洁,兼顾表层深层含义,要点齐全。
  三.句式把握不到位
  “一……就……”,是一个紧缩复句,表示一种动作或情况出现后紧接着发生另一种动作或情况,但前后两个动作或情况在逻辑上没有必然联系,只有先后关系,句意关键落在“就”后的信息。“一”“就”这两个副词在这一格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起强调作用。
  如:19.联系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2)一跨出家门,我就开始想家;一走出母亲的视线,我就想母亲。(2分)
  大多数考生答: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的依依不舍之情。
  分析考生的解答,我们看到:“一……就……”,未能扣住这一句式的语用功能来做赏析。显然,对“一……就……”这一句式把握不到位。其实,这一句式苏教版七年级《往事依依》中就学过了。“家中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一……就……”的句式起强调作用,突出表现一幅幅插图富有吸引力,表明了我的入迷。
  此题完整的解答应是:“一……就”这一句式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家乡的眷念,对母亲的思念、依依不舍。
  四.技巧赏析不到位
  赏析句子技巧,主要注意两点:一是一般选择有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独特的句子来赏析,二是对句子中表现力强的词语或对整个句子中的亮点进行赏析。
  如:19.联系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1)母亲见到我,连忙站起来,双手在围裙上揩了又揩。(2分)
  大多数考生答:写出了母亲见到我时的动作,表现了母亲见到我时的兴奋和喜悦,透露出母亲对“我”的深深地爱和牵挂。
  就所有考生的解答而言,这样的解答还算是较好的。但仔细分析大多数考生这样的解答,只能给1分。上面的解答能从表达内容上,即句子的表达意义和情感意义,作了赏析,未分析加点词的手法之妙,即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考生的解答只停留在文字上——母亲动作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对手法技巧的赏析显然不到位。
  此题完整的解答应是:通过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了母亲情绪的细微波动,见到我时的激动和喜悦,表现出了母亲对我的爱与思念之深切。
  言语作品也有它的内容——说什么,形式——怎么说,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难解难分。理解和赏析语言,是语文教学的“行家本色”。语言的理解鉴赏问题,愈来愈受重视。近年来,考题有从侧重内容到内容和形式并重,甚至侧重形式的情况。对这类题的解答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其解答亦是有一定的规范性。无论是词,还是句子的理解赏析,其解答应从三方面入手思考作答:运用的手法,词句的表现力,透过纷繁复杂的文字表象揭示文字背后的思想情感内核,解答指向作品的主题。
  这类题的解答,在平时注重训练的基础上,解题时树立术语意识、语境意识、要点意识、规范意识,是完全可以解答到位的。
  殷德中,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兴化。责任编校:洪 鸣
其他文献
一天,我带着女儿出去逛街。在公交车上,女儿兴致盎然的半躺在座位上和我喋喋不休,时而抬起她的小脚丫凑到我脸上逗弄。正在这时不知从哪传来的一股恶臭飘进车来,车上的乘客顿
针对输电钢管塔采用传统锻造法兰和新型锻造法兰两种节点连接形式,在ANSYS软件中选取螺栓孔中心到法兰盘外缘和颈根的距离、螺栓个数为参数,建立输电钢管塔的法兰连接有限元
自然生态水域的水生植物配置,要在对其实际条件进行充分考虑基础上,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平衡,并要注重实现物种多样性。那么这也就对于如何在城市的水体景观中合理配置水生植
偶然读到为茅盾诞辰一百周年而出版的《茅盾和我》一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在这里面看到了对于同一件事的不同记载。 臧克家的《往事忆来多》一文中说: 我曾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 of ceramic-metal interpenetrating phase composite(IPC) under dynamic loading, uniaxial dynamic compression was
目的:观察肠淋巴管结扎或肠淋巴液引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失血性休克组(HS)、肠淋巴管结扎组(
由于工作原因,我每天早晨都要到外面的小摊上吃早餐,经常会和一对母子不期而遇,又因为经常坐在一张桌子上,虽然没有说过一句话,但也算是“熟人”了。她的儿子刚上小学,大约六
自由、快乐的暑假就要结束了,孩子又要开始规律、有序又有点紧张的幼儿园生活啦!不能再任性而为地熬夜、睡懒觉、想吃就吃、想玩就玩,也不再是亲朋好友注意力的焦点,更糟糕的
为了加强质量成本管理,我厂在企管办、财务科和有关车间、部门的共同协作下,成立了质量成本管理QC小组。小组成员按边学习、边工作的精神,接受40小时以上的QC教育,掌握有关
5月5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消防工作电话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传达全国消防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加强消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对贯彻实施《消防改革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