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主体的构建两方面出发,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态化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互动
新形势下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教学的研究既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强道德与法治课课堂魅力和生命力的必然要求。
一、制定多维的互动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指导着课堂教学的开展,也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为了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道德与法治课从加快培养和提高中学生道德素养、健康心理、法治观念以及公民意识等方面出发,综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多方面内容,形成了道德与法治这样一门集知识传递和价值理念熏陶的综合型课程。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目标要紧扣三维目标,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出发,重视引导学生对情感的感悟,生命价值的提高以及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作为教师要明白,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是一门学科,它其中所充斥的德育引子,使其成为了促进和熏陶学生人格养成的载体,那么教师除了要遵循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大纲来制定具体教学内容,更要深入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创设出真正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教学目标可以说是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对于教师来说教的目标,而对于学生来说则是学的目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表述的全面且具体,还要坚持三维的有机统一,始终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将关注点放在学生是否从课堂中收获到什么,而并不是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
二、生态和谐的教学主体构建
课堂生态是指包括教师、学生、课堂环境等一切教学活动关键因素在内的大环境,教师和学生均是其中的主体。根据生态课堂理念可以看出,单向的师生关系逐渐被舍弃,现今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师生、生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这里的互动不仅是知识的交流,还包括情感的传递和精神的共鸣。师生、生生互动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多方面品质得到良性成长和发展。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流不仅要体现在师生之间,还要体现在生生之间。教师作为学生求学过程中的指引者,要始终以一个参与者和同伴的身份自处,做到科学与思想相统一的原则,寓思想和教育于知识传递之中,使一个平等、和谐的生态课堂得以构建。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互尊互爱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看似叛逆的背后其实是希望能够得到师长的理解和信任,这是希望能够得到尊重的一种需求,这种满足为他们带来的一定会是一种促进其向上发展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隐私,维护学生的尊严和自尊心,在课堂上要多一点慈爱和信任,课下多一些信任、关爱和理解,少一些斥责和偏见。理解是交往的前提,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需要师生之间的精神交流和心灵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产生认同感,打从心底里尊重和信任教师,进而袒露心声。教师则要在把握每个学生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善用换位思考来尝试去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民主平等
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是提升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坚持民主平等的理念,公正地对待不同学情的每一个学生,允许学生有质疑和不同的观点,多走下讲台去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只有民主平等的氛围才能够使思维碰撞产生火花,从而全面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三)优势互补
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它不是一个封闭的、完全预设的活动,而是一个开放且具有生成性的活动。在互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单向教学变为双向的平等交流,创设出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利用自身教学智慧把握教学契机,使学生的“学”更加灵活多变,实现双赢。例如,在“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一课中,教师在课前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让学生从周边生活中搜集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留做课上对负责任的表现和不负责任的后果进行分析,展开辩论探究。经过事例分析,得出每一個人都无法脱离社会进行生活,而社会本身作为一个整体,也为每一个人安排了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也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只有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才能够使社会安定和谐发展,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是根据其课程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必须要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资源来丰富课堂互动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再加以自身的教学智慧为互动课堂增光添彩,真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习自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思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J].学周刊,2019(31):107.
[2]于翠芬.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85.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互动
新形势下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教学的研究既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强道德与法治课课堂魅力和生命力的必然要求。
一、制定多维的互动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指导着课堂教学的开展,也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为了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道德与法治课从加快培养和提高中学生道德素养、健康心理、法治观念以及公民意识等方面出发,综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多方面内容,形成了道德与法治这样一门集知识传递和价值理念熏陶的综合型课程。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目标要紧扣三维目标,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出发,重视引导学生对情感的感悟,生命价值的提高以及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作为教师要明白,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是一门学科,它其中所充斥的德育引子,使其成为了促进和熏陶学生人格养成的载体,那么教师除了要遵循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大纲来制定具体教学内容,更要深入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创设出真正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教学目标可以说是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对于教师来说教的目标,而对于学生来说则是学的目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表述的全面且具体,还要坚持三维的有机统一,始终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将关注点放在学生是否从课堂中收获到什么,而并不是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
二、生态和谐的教学主体构建
课堂生态是指包括教师、学生、课堂环境等一切教学活动关键因素在内的大环境,教师和学生均是其中的主体。根据生态课堂理念可以看出,单向的师生关系逐渐被舍弃,现今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师生、生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这里的互动不仅是知识的交流,还包括情感的传递和精神的共鸣。师生、生生互动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多方面品质得到良性成长和发展。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流不仅要体现在师生之间,还要体现在生生之间。教师作为学生求学过程中的指引者,要始终以一个参与者和同伴的身份自处,做到科学与思想相统一的原则,寓思想和教育于知识传递之中,使一个平等、和谐的生态课堂得以构建。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互尊互爱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看似叛逆的背后其实是希望能够得到师长的理解和信任,这是希望能够得到尊重的一种需求,这种满足为他们带来的一定会是一种促进其向上发展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隐私,维护学生的尊严和自尊心,在课堂上要多一点慈爱和信任,课下多一些信任、关爱和理解,少一些斥责和偏见。理解是交往的前提,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需要师生之间的精神交流和心灵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产生认同感,打从心底里尊重和信任教师,进而袒露心声。教师则要在把握每个学生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善用换位思考来尝试去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民主平等
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是提升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坚持民主平等的理念,公正地对待不同学情的每一个学生,允许学生有质疑和不同的观点,多走下讲台去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只有民主平等的氛围才能够使思维碰撞产生火花,从而全面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三)优势互补
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它不是一个封闭的、完全预设的活动,而是一个开放且具有生成性的活动。在互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单向教学变为双向的平等交流,创设出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利用自身教学智慧把握教学契机,使学生的“学”更加灵活多变,实现双赢。例如,在“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一课中,教师在课前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让学生从周边生活中搜集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留做课上对负责任的表现和不负责任的后果进行分析,展开辩论探究。经过事例分析,得出每一個人都无法脱离社会进行生活,而社会本身作为一个整体,也为每一个人安排了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也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只有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才能够使社会安定和谐发展,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是根据其课程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必须要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资源来丰富课堂互动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再加以自身的教学智慧为互动课堂增光添彩,真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习自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思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J].学周刊,2019(31):107.
[2]于翠芬.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