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先学后教就是调动资源的简单易行的办法。当教师把一个任务交给学生,就是对他极大的信任,这本身就会带来开拓感和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学生资源并不是我们荣封的称号,而是实实在在地由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经验、既有知识等等构成的。学生自己是这一资源的主人。只有他自己在一种充分自由的状态下,才能通过他自己的“思维的感觉”或无意识和有意识的安排,把资源发挥和利用得最合理。“先导后学”,恰好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
【关键词】 导入法 主动性 小学数学
克莱恩认为:“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辩论,或是一边做一边辩认”“只有学习而没有参与其中的和没有实际演练的对象,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但是,许多教师仍坚持在黑板上写上‘名词’这个字,再解释说:‘孩子们,名词就是一个名字、一个地方、一件事情或是一个想法’”。他甚至认为,现今的学校教育只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如何做;仅仅告诉人们如何去做,就会束缚学生的积极性,要知道,先导后学是由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的。
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是活泼好动,对知识充满好奇。我们看到儿童与成人的学习行为有很大区别。一般来说,成人具有了许多知识,他们在生活中或在教学上的活动,主要是以知御行。他们会更重视得到了知识条文之后的运用、训练和评价,其认识规律是知行律。而儿童的认识规律则相反,是先行后知的行知律;他们对人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
“先导后学”,反映了儿童的合理的脑神经活动过程。一般来说,在儿童没有运用机体和全部感知器官去接触学习对象的时候,他们的头脑是空洞的;而空洞的頭脑不能思维,对所学缺乏感知和表象就不可能形成属于主体自己的知识,不能理解对事物的抽象,即使他们可以形式地记住一些东西,也只是假性的、短暂的。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先学后导”教学模式,设计好“先学后导”的教学方案,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具体有以下做法:①出示尝试题。也就是给学生尝试活动提出要求,让学生进入问题的情境之中。处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先让学生思考,同桌的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如何解决尝试题。②尝试自学教材。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要。自学前教师可以提一些思考题作指导。同桌学生可以相互商量。③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便于有针对性的引导知识的迁移。④学生合作讨论。通过尝试练习的检验,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不同看法可以争论,使正迁移得到强化,负迁移得到消除。学生互相讨论后迫切需要知道自己尝试的结果是否正确,听老师讲解已成为他们的迫切要求。⑤教师讲解引导。这一步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教师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教材关键的地方重点进行讲解,也就是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进行讲解。⑥巩固练习。经过学生讨论和老师讲解后,得到了反馈矫正。
我在教学中围绕“如何让学生先学,教师怎样指导,学生怎样当堂练习,教师如何及时进行补救”来设计课堂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
进行教学时,我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比如:创设某个人搬新家,需要购置新的家具,来到商场购置书柜,桌子和椅子引入,让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由学生自己理解所给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待学生提出了合适的数学问题之后,我设计了这几点自学提纲:①你用什么方法来计算这道题?②你会用竖式计算吗?③竖式计算的每一步的数表示什么?④竖式计算的步骤和过程是怎样的?对以上几个问题,通过看书自学以及在小组内交流看法,让学生先学,对所学知识做到心中有底。
在解决学生提出的4把椅子多少钱的时候,学生出现了多种算法:①12+12+12+12=48,②12+12=24,24×2=48,③通过列竖式进行计算12×4=48。根据学生的3种解答,我先鼓励学生的做法,让学生体会哪种算法既简单又不会出现错误,由学生交流后最后得出列竖式,并结合教具来理解竖式计算的算法,让学生了解算理。在此基础上解决剩下的问题。最后进行算法的优化,因为并不是每一种计算方法都要求学生掌握,而在平时以及以后的计算学习中,乘法竖式的计算是最重要的,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要求转变灌输式教学为体验式、合作式、自主式教学,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先学后导",就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重教材、学生等教学资源的利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互动,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同时发挥评价对学习的激励功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促进学生快乐、主动地发展。
总之,通过推行"先导后学有效教学模式"的课改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由于也是初次探讨,因此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清楚让学生获得什么,还要明确获得多少,学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教学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在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整个课堂变得活跃生动,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导入法 主动性 小学数学
克莱恩认为:“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辩论,或是一边做一边辩认”“只有学习而没有参与其中的和没有实际演练的对象,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但是,许多教师仍坚持在黑板上写上‘名词’这个字,再解释说:‘孩子们,名词就是一个名字、一个地方、一件事情或是一个想法’”。他甚至认为,现今的学校教育只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如何做;仅仅告诉人们如何去做,就会束缚学生的积极性,要知道,先导后学是由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的。
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是活泼好动,对知识充满好奇。我们看到儿童与成人的学习行为有很大区别。一般来说,成人具有了许多知识,他们在生活中或在教学上的活动,主要是以知御行。他们会更重视得到了知识条文之后的运用、训练和评价,其认识规律是知行律。而儿童的认识规律则相反,是先行后知的行知律;他们对人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
“先导后学”,反映了儿童的合理的脑神经活动过程。一般来说,在儿童没有运用机体和全部感知器官去接触学习对象的时候,他们的头脑是空洞的;而空洞的頭脑不能思维,对所学缺乏感知和表象就不可能形成属于主体自己的知识,不能理解对事物的抽象,即使他们可以形式地记住一些东西,也只是假性的、短暂的。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先学后导”教学模式,设计好“先学后导”的教学方案,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具体有以下做法:①出示尝试题。也就是给学生尝试活动提出要求,让学生进入问题的情境之中。处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先让学生思考,同桌的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如何解决尝试题。②尝试自学教材。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要。自学前教师可以提一些思考题作指导。同桌学生可以相互商量。③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便于有针对性的引导知识的迁移。④学生合作讨论。通过尝试练习的检验,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不同看法可以争论,使正迁移得到强化,负迁移得到消除。学生互相讨论后迫切需要知道自己尝试的结果是否正确,听老师讲解已成为他们的迫切要求。⑤教师讲解引导。这一步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教师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教材关键的地方重点进行讲解,也就是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进行讲解。⑥巩固练习。经过学生讨论和老师讲解后,得到了反馈矫正。
我在教学中围绕“如何让学生先学,教师怎样指导,学生怎样当堂练习,教师如何及时进行补救”来设计课堂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
进行教学时,我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比如:创设某个人搬新家,需要购置新的家具,来到商场购置书柜,桌子和椅子引入,让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由学生自己理解所给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待学生提出了合适的数学问题之后,我设计了这几点自学提纲:①你用什么方法来计算这道题?②你会用竖式计算吗?③竖式计算的每一步的数表示什么?④竖式计算的步骤和过程是怎样的?对以上几个问题,通过看书自学以及在小组内交流看法,让学生先学,对所学知识做到心中有底。
在解决学生提出的4把椅子多少钱的时候,学生出现了多种算法:①12+12+12+12=48,②12+12=24,24×2=48,③通过列竖式进行计算12×4=48。根据学生的3种解答,我先鼓励学生的做法,让学生体会哪种算法既简单又不会出现错误,由学生交流后最后得出列竖式,并结合教具来理解竖式计算的算法,让学生了解算理。在此基础上解决剩下的问题。最后进行算法的优化,因为并不是每一种计算方法都要求学生掌握,而在平时以及以后的计算学习中,乘法竖式的计算是最重要的,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要求转变灌输式教学为体验式、合作式、自主式教学,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先学后导",就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重教材、学生等教学资源的利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互动,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同时发挥评价对学习的激励功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促进学生快乐、主动地发展。
总之,通过推行"先导后学有效教学模式"的课改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由于也是初次探讨,因此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清楚让学生获得什么,还要明确获得多少,学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教学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在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整个课堂变得活跃生动,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