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墙的功能演变及其现代功能的有效发挥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mb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南京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六朝古都,这里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都是我国丰富的文化瑰宝。南京明城墙作为明朝建都之时修建的城墙,距今天已经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南京明城墙代表着明朝初期我国的建筑水平。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南京明城墙在我国历史上发挥的功能也在逐渐产生变化。通过对南京明城墙的功能演变和现代功能的发挥的探索,可以进一步加强我们对南京明城墙的历史了解。
  【关键词】 明城墙;功能演变;现代功能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7-0045-02
  一、前言
  南京明城墙是朱元璋在建国之初在都城南京修建的城墙,由于当时南京是都城,因此,明城墙的修建非常严格,全部采用的是当时的先进的建筑技术。南京明城墙的修建是结合当时南京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历史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南京明城墙的修建是在明朝定都南京以后,完成全国的统一,当时国力鼎盛,百姓生活富足,明朝具有修建城墙的实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城市开始逐渐去城墙化,城墙的修建不利于城市的全方位发展,现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已经不再考虑城墙的修建。社会环境的变化赋予着南京明城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作用,南京明城墙历经明朝、清朝、民国、新中国时期,在这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功能也在逐渐变化。南京明城墙功能的变化影响着人们对其保护方式的转变,如今应当被作为珍贵的历史遗迹重点保护起来,在保护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其历史作用。
  二、南京明城墙的功能演变
  (一)军事防御功能
  在古代时期,修建城墙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了保护免于受到敌人攻击,起到防御的作用。南京明城墙的修建最主要的作用是为了保护都城的安全,在古代社会时期战争一般都是冷兵器,城墙在战争时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明朝时期的火器开始在战争中逐渐运用起来,火枪、火箭甚至红衣大炮已经开始在战争中少量运用,这时候对于城墙的要求就比较严格,南京明城墙的修建就是建立在当时火药在战争中的运用背景下,修建之时运用的建筑技术相对比较发达。
  到了清朝时期,随着火药在战争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城墙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尤其是到了清朝末年时期,先进的火器可以较为容易的就打破城墙,城墙的防御作用在火器面前不堪一击。但是,南京明城墙作为曾经的明朝都城,其建造的技术比较发达,城墙高大,城体较厚,在火器面前可以坚持的比较久,比如,在太平天国时期,南京城由于建造的比较坚固,使得11年的时间里没有被太平天国攻陷。
  到了民国政府时期,由于各地的军阀混战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这时期使用的武器比较先进,南京明城墙的军事防御作用受到很大程度的弱化。为了保护南京明城墙的完整,民国政府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用来维护。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集团寄希望于南京明城墙的军事防御作用,希望可以利用其组织日军的侵略。但是,日军为了实现三个月内消灭中国的计划,调用了大量的军队用于中国正面战场,在进攻南京时,调动了大量的飞机、坦克、装甲车和大炮等现代重武器,在这些先进的武器面前,南京明城墙起到的军事防御作用微乎其微,南京城没有坚持多久就被日军攻陷。在日军进攻南京之时,南京明城墙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这些损害是不可修复的,有的地方的城墙被飞机大炮轰炸的已经倒塌。后来,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局势比较稳定,南京明城墙的防御作用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而且,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墙的存在对于城市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为了促进城市的发展,新中国曾经开始了一段声势浩大的拆城墙运动,在这次运动过程中,许多地方的古城墙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南京明城墙在这一时期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总而言之,南京明城墙的军事防御作用在修建之初是明显的,后来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这种军事防御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弱化,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不再需要城墙的防御作用。
  (二)政治功能
  南京明城墙的修建是为了彰显南京作为都城的权威,在这里由封建统治者赋予其政治功能。南京明城墙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主持修建的,在修建的过程中着重体现作为明朝都城的磅礴大气与皇家威严,在当时南京城是全國建造最好的城池。明成祖登基以后,将明朝的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城,并且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造了一座比南京城更加壮观宏伟的城池,在迁都北京以后,南京不再具有明朝都城的政治地位。随着北京政治中心作用的日益加强,南京作为曾经都城的政治光环逐渐褪去,这时的南京城已经不再具有过去的辉煌。南京城只是明朝的一个留都,政府对于南京城的守卫也开始逐渐削弱,在对南京城的维护和建设上拨付的费用开始逐渐降低。不过,南京城毕竟曾经作为明朝的首都,即使其政治地位已经不如北京城,不再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但是南京城相对其他的城市来说,依然具有更加重要的政治功能。
  到了清朝时期,满人在入关之后就将北京城作为清朝的京城,而且满人是最早从东北地区发展过来,南京相对来说比较偏南,在清朝的政治地位更加衰落。南京只是地方省份的一个府城,就如同今天的省会,这种政治功能已经与当初修建南京城的初衷是完全相反的。在清朝之时,中央政府不再对南京城墙的维护和修建拨付专门的费用,南京城墙的维护只能是依靠地方政府拨款和乡绅集资,这种资金来源远远不能满足南京城的正常修缮。
  三、南京明城墙现代功能的有效发挥
  (一)南京明城墙的合理开发
  南京明城墙作为近代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不应当将其与民众隔离开来,而是应当利用明城墙的历史优势,将其现代功能挖掘出来。南京明城墙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应当将其作为南京城对外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亮点,通过吸引游客前来游玩,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增加又反过来可以为南京明城墙的维护提供资金支持。通过对南京明城墙的合理开发,可以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激发起现代功能。南京本身就是著名的六朝古都,在这里有着无数的古代文化遗迹,在发展旅游过程中,一定要将这些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南京明城墙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失去了建造时的军事防御功能和政治功能,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不能仅仅将目光停留在过去,要将南京明城墙的现代功能进行最大限度地挖掘。做好南京明城墙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平衡,需要要做好保护规划,进一步完善保护城墙的规章条例,南京明城墙周边的宾馆、旅游设施都要遵循着这些规划规章制度来布局和规划,使得南京明城墙的旅游设施的配套完善,不至于造成南京明城墙上发生游客拥堵,甚至踩踏事件,这样不仅会使南京明城墙的旅游效益减弱,更有可能会使南京明城墙本体遭到破坏。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南京市政府要制定合理的景区规划保护政策才能使南京明城墙焕发更大的生机。   (二)南京明城墙的有效保护
  政府机构对保护、开发南京明城墙等相关创新举措的宣传仍有待加强,应针对有关南京明城墙功能更新与保护利用的政策制度作合理解释与科学普及,更加有效地向民众传法对南京明城墙保护和开发的动向及具体措施实施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让民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开发利用南京明城墙的各种措施,消除民众的疑虑。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加大对新增景点的宣传力度,并结合新媒体的形式,在网络营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普及范围。南京明城墙依山傍水而建,秦淮河等护城河的污染问题还需要加强治理,护城河是南京明城墙的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护城河存在水质污染的问题,影响到了南京明城墙的游览功能。城墙墙体缝中生长有不少的植被,会破坏墙体,城墙上的垃圾没有清理干净,有烟头等物品丢弃在城墙上、塑料袋挂在城墙上。若能够更加完善地治理其周围环境和生态、更加加强治理秦淮河等护城河的污染问题,更加重视城墙上的植物生长问题,更加加强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南京明城墙的现代功能会更加有效地发挥。
  四、总结
  南京明城墙在修建之后就具有历史赋予的特殊功能,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变化,这种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其作为文化遗产和旅游景区的功能,在保护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让南京明城墙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周行方.南京明城墙维护与空间探究——以前湖段明城墙缺口改造项目为例[J].城市地理,2016,(2).
  [2]张宁宁.南京城墙保护的有效途径:遗址公园建设致力于社会和谐的江苏博物馆事业——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10).
  [3]姚倩亚.治理视域下南京明城墙保护探究[J].管理观察,2016,(6).
  [4]單霁翔.从“文化景观”到“文化遗产”[J].东南文化,2010,(6).
  [5]陈薇,杨俊.“围”与“穿”——南京明城墙保护与相关城市交通发展的探讨[J].建筑学报,2009,(9).
  [6]蒋健省.论南京明城墙的保护[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9,(4).
  [7]李立,国莉.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演变[J].学理论,2009,(20).
  [8]荀平,王众.中国古代城池军事防御体系探析的[J].新建筑,2008,(3).
  [9]杨富巍,张秉坚等.传统糯米灰浆科学原理及其现代应用的探索性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2).
  [10]杨国庆.城墙的文化意义与当代城墙文化保护[J].中国文化遗产,2011,(1).
  作者简介:
  余梦菲,女,汉族,江苏南京人,本科。工作单位: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
其他文献
【摘要】 《乡土中国》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角度分析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解读,会感受到中国社会的乡土味,其中的文化,其中的礼仪,其中的道德无不折射着乡土光彩。正是这种乡土味增加了文章的吸引力,把社会变成了一个人们熟悉的社会,而不同于法理上的陌生社会。也是这种乡土味把社会以及不同阶层的人们团结起来,凝聚在一起。本文主要从《乡土中国》
期刊
【摘要】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村上春树凭借《且听风吟》开始进入日本文坛以来,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村上春树的很多作品都被翻译成他国文字进行传播,作为日本作家他也取得了世界性的讨论,受到全世界的普遍认可,作品中也会提及中国的部分。本文针对村上春树文章中的中国描述,深入分析当代日本作家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  【关键词】 村上春树;作品;中国观;转型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在旧时代,鄂尔多斯曾出现过难以计数的,诸如历史学家、赞颂人、音乐家、歌手和诗人等等贤才。但像近代的著名民主主义诗人贺希格巴图这样,能将美妙的诗歌艺术的广阔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杰出艺术家,还是不多的。本文简写了贺喜格巴图创作的部分民歌诗句。  【关键词】 贺喜格巴图;诗歌;佛教;喇嘛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7
期刊
【摘要】 自写史开始的“曲笔”手法在《左传》中得到极大发展。《左传》作者在叙写赵姬主动让嫡这一事件时,明里写出了赵姬的深明大义,也以双关式曲笔写出了晋文公的执家以礼。《三国演义》作者刻画司徒王允这一人物形象时承袭了《左传》的这一手法,在“连环计”事件中通过貂蝉这一形象,突出了王允为国事忧愁、痛恨奸恶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 《三国演义》;王允 ;《左传》晋文公;曲笔  【中图分类号】I207
期刊
【摘要】 殷健灵在其成长小说《橘子鱼》中对少女妈妈问题进行了聚焦书写,作品采用双线叙事方式展现了两位少女妈妈艾未未与夏荷的成长轨迹,她们都有着成长的危机,都不懂青春冲动所带来的后果,所幸的是她们最终都像逆行的橘子鱼通过引渡者的帮助和引导走出了成长的困境。这部成长小说探索了当代少女面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办法,为青少年读者提供了成长的启示。  【关键词】 殷健灵;少女问题;社会问题  【中图分类号】I20
期刊
【摘要】 在舒尔茨小说里无论长篇短篇,对父亲形象的建构是他的一大写作方向。结合舒尔茨独有的“画+写”的写作特点,在舒尔茨笔下的父亲形象与我们在传统小说里所熟悉的父亲形象是有很大差别的,他笔下的父亲经常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是孤独的、异化的,是处于模糊的人类边缘的。通过他独特的笔调,他书写的父亲形象是脱离了父亲这一社会身份的。在短篇小说《鸟》中,通过文本的细读去分析他笔下父亲形象的其中一面,达到对该形
期刊
【摘要】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紧密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不仅是在经济领域,在文化领域也是如此。文化逐渐成为国家综合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家的文化建设,能为国家的发展营造一个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文化交流对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就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文化具体表现形式的研究,譬如唐诗和俳句,可以对中日的自然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文结合中日两国唐诗和俳句的实际内容和具体组成,对中日自然观进行了研究和分
期刊
【摘要】 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瘟疫叙事多采用侧面描写,两次疫情和病症的描写详略程度不同。叙事细节处融合道教思想和八卦五行学说,体现一定的道佛相融特点。其中主要人物的表现各有特点。武王仁德软弱、姜子牙疏于防控、杨戬力挽狂澜,人物的行为和语言都影响着疫情的发展,体现出小说刻画人物的细腻笔触。  【关键词】 封神演义;瘟疫;叙事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 以蒋天平教授团队的《20世纪美国文学中的帝国医学想象》为主要文本,对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中的西方医学如何与帝国政治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指出本书对跨学科研究、医学想象研究,尤其是西方殖民主义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  【关键词】 20世纪美国文学;医学;帝国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7-0035-02  一、蒋
期刊
【摘要】 新时代文化建设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新时代文化精神是在提高中外经济发展与合作的质量和能力水平中体现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包容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特色又富有创意,提出了中国方案,是世界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结合,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