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一大批一模一样的人才,而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国内教育界也日益重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因为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学校教育的引导是起着重要作用的,所以新一轮的教改也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任务之一。体育教学的特点也决定了其过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的理想场所。以下是本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兴趣和爱好本来就是个性化的东西,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养成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由于教学的内容过于单一,教学的方法过于呆板等因素,导致许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根本就谈不上终身体育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学生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兴趣。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來抓。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应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多趣味性的运动项目;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我在这几年高中体育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教改实验,即在每节课中除按大纲要求安排一定时间的正常教学外,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场地、器材状况安排几个项目供学生选择练习,学生在完成第一教学任务外,可在教师提供的项目中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主动性,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权威、是教学的中心这种观念的影响,而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得怎么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个性也就无法得到发展。新课程把教师和学生都做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不同需求等情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目标,并用主动的、积极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安排上肢力量练习,如果要求学生都做俯卧撑,统一的口令,整齐的动作,看似组织严密,其实有的同学量不够,有的完不成。同样的练习如果把统一练俯卧撑改成根据个人情况考虑抬高手的位置或抬高脚的位置来完成,全体学生都能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切合自己实际的练习,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身心健康得到发展。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锻炼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定等都不能搞一刀切,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充分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在跳高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每个组的目标、要求不同,预先向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学生按预定的指标进行练习。教师给学生预定好这节课的指标。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的目标,以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目的性比较强,在体育课中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更具有意义。但还应侧重于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争取胜利的进取动机,使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中愉快的心情,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1、重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身体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实践,以健康为目标的学校体育应努力满足学生的身体活动实践,上课提倡教师精讲让学生多练,例如: 用启发诱导法教学,由教师提出任务,启发学生去探求完成任务的具体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再如学生练习跳高,除了教师教的方法之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允许学生创造性地偿试其它方法过杆。球类教学多用竞赛法、游戏法等多种形式组织练习,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感性认识,又让学生在对动作的体会中创造性地掌握动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个性的目的。
2、重视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应用能力是指如何把学到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应用到身体活动中去,例如有氧运动能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其中耐久跑就是很有效的一种练习方法,但如果让学生反复绕着操场跑学生是不太情愿的。这样一种具有良好健身价值的教学内容,应该怎么样让学生接受呢?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喜爱的球类、游戏等运动形式同样可以达到锻炼目的,与其强迫学生长时间进行枯燥无味的耐久跑,不如让学生多参加自己有兴趣又同样有健身价值的球类等运动。当然即便是进行耐久跑教学,也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越野跑、定时跑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能经常坚持的运动项目,同样可以达到提高心肺功能的目的。这既提高了学生应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3、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门不断发展创新的科学。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了充分挖掘这些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要让学生自己去重新掌握、建立和发现真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智慧产生于行动。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准备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内容,上课时分组做准备活动,可以发现学生们设计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大家练习的兴趣也很浓厚,有的组做游戏、有的组花样跑、有的组跳街舞,学生们的积极性高涨、上课的气氛热烈,教学效果也很好。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象力,以及不甘落后勇于创新的精神都得到培养,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五、教师注意组织教法的改进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主体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如分组练习可按水平分组、按兴趣分组、按性别分组,按合作分组、友情分组、随机分组等形式。教师的教学也应更多的采用引导式、启发式、协商式等形式。尊重学生的意愿,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营造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体现,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一大批一模一样的人才,而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国内教育界也日益重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因为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学校教育的引导是起着重要作用的,所以新一轮的教改也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任务之一。体育教学的特点也决定了其过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的理想场所。以下是本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兴趣和爱好本来就是个性化的东西,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养成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由于教学的内容过于单一,教学的方法过于呆板等因素,导致许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根本就谈不上终身体育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学生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兴趣。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來抓。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应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多趣味性的运动项目;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我在这几年高中体育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教改实验,即在每节课中除按大纲要求安排一定时间的正常教学外,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场地、器材状况安排几个项目供学生选择练习,学生在完成第一教学任务外,可在教师提供的项目中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主动性,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权威、是教学的中心这种观念的影响,而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得怎么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个性也就无法得到发展。新课程把教师和学生都做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不同需求等情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目标,并用主动的、积极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安排上肢力量练习,如果要求学生都做俯卧撑,统一的口令,整齐的动作,看似组织严密,其实有的同学量不够,有的完不成。同样的练习如果把统一练俯卧撑改成根据个人情况考虑抬高手的位置或抬高脚的位置来完成,全体学生都能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切合自己实际的练习,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身心健康得到发展。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锻炼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定等都不能搞一刀切,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充分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在跳高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每个组的目标、要求不同,预先向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学生按预定的指标进行练习。教师给学生预定好这节课的指标。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的目标,以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目的性比较强,在体育课中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更具有意义。但还应侧重于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争取胜利的进取动机,使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中愉快的心情,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1、重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身体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实践,以健康为目标的学校体育应努力满足学生的身体活动实践,上课提倡教师精讲让学生多练,例如: 用启发诱导法教学,由教师提出任务,启发学生去探求完成任务的具体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再如学生练习跳高,除了教师教的方法之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允许学生创造性地偿试其它方法过杆。球类教学多用竞赛法、游戏法等多种形式组织练习,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感性认识,又让学生在对动作的体会中创造性地掌握动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个性的目的。
2、重视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应用能力是指如何把学到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应用到身体活动中去,例如有氧运动能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其中耐久跑就是很有效的一种练习方法,但如果让学生反复绕着操场跑学生是不太情愿的。这样一种具有良好健身价值的教学内容,应该怎么样让学生接受呢?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喜爱的球类、游戏等运动形式同样可以达到锻炼目的,与其强迫学生长时间进行枯燥无味的耐久跑,不如让学生多参加自己有兴趣又同样有健身价值的球类等运动。当然即便是进行耐久跑教学,也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越野跑、定时跑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能经常坚持的运动项目,同样可以达到提高心肺功能的目的。这既提高了学生应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3、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门不断发展创新的科学。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了充分挖掘这些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要让学生自己去重新掌握、建立和发现真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智慧产生于行动。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准备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内容,上课时分组做准备活动,可以发现学生们设计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大家练习的兴趣也很浓厚,有的组做游戏、有的组花样跑、有的组跳街舞,学生们的积极性高涨、上课的气氛热烈,教学效果也很好。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象力,以及不甘落后勇于创新的精神都得到培养,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五、教师注意组织教法的改进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主体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如分组练习可按水平分组、按兴趣分组、按性别分组,按合作分组、友情分组、随机分组等形式。教师的教学也应更多的采用引导式、启发式、协商式等形式。尊重学生的意愿,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营造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体现,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