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常言道“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身体是否健康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繁荣与昌盛,故而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提升小学生体质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简要阐述了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过程中小学体育教育所扮演的角色,并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后者对前者所产生的直接作用,以求为促进小学生体质的提升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关键词:小学体育;青少年;体质健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体育课程在小学教学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了能够顺应新课改教学目标,需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原则,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全面提升其身体素质。为此,通过加强小学体育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能够提高素质教育理念在基础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则可以保证小学生处于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为其日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夯实基础。
一、制约我国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课业负担重,空闲时间较少
课外活动主要是由课间操、体育项目和体育课程共同组合而成。尤其是在开展了多种大型实验之后便会发现:一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锻炼,所以要求学生每天进行锻炼的老师更少。其中,当前国家出台了一项新的规定,即要求每一位青少年在每一天都应该锻炼一个小时。另外,还有一些学科的老师喜欢占用体育教学时间,这样更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而预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时间更少。
(二)生活习惯不规律,营养摄取有问题
在当前社会中,我国青少年中体脂过高和体型较胖的人数居多。尤其是立足于营养学的角度进行分析,青少年出现肥胖的现象并不好,将直接威胁到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吃得过多,但运动较少,所以导致体型偏胖,从而因肥胖而诱发出多种问题。此外,还有一些学生非常喜欢吃垃圾食品,如辣条、土豆片、油炸薯条等。一旦长时间食用这些油炸食品,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严重威胁到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创新小学体育健康教育课的措施建议
(一)从小学生实际出发,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受到家庭环境、性格特点、学习基础、社交能力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教育者需要认清小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的体育健康教学方式,在运动训练中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开展“踢毽子”这一体育课程时,对于刚刚进入小学的一二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件事物上,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轻言放弃,不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在课程刚开始,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强的参与积极性,但随着失败次数的不断增加,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了不耐烦的状态,甚至还会与其他同学出现一些小摩擦。针对这一问题,教育者及时改变了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多个活动小组,制定比赛规则,看谁能将毽子踢得更远。此时学生的参与情绪又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参与到比赛活动中。与此同时,教育者要利用鼓励式语言代替批判式语言,对于踢得比较远的学生给予赞美,而对于踢的距离较近的学生则要给予鼓励。另外,班级中有几名学生的协调能力较差,经常会因踢不到毽子或将毽子踢到反方向而引起哄堂大笑。教育者要及时干预,耐心的为这几名学生讲解踢毽子的动作,并提醒其他学生要给他们鼓掌加油。短短的45分钟课堂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学生们表示意犹未尽,对下堂体育课程产生更高的期待。
(二)掌握小學生发展知识,创新教学方式
小学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可以从小就采取良好的行动,并为终身教育打下基础。小学教师从学生入学后需要立即进行严格的教育,这样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困难的教育活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的。尤其是,小学体育馆的老师在操场的大教室里面对40、50或更多的活跃且个性迥异的孩子,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室的管理、学生的安全运动、兴趣和奖励的感觉,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活力的练习,初中和大学生的指导就要简单得多。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生理和心理上的认知体验并不容易,并且认知水平较低。教师需要很好地学习学生,并具有丰富的小学生发展知识和动手经验。那些选择成为小学体育老师的人必须在体育,爱与纯真、观察儿童和养育孩子方面具有特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合理的教学内容能够使青少年的体质得到健康的发展。
当前广大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偏低,主要是因为学校的教学方法落后,而这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并不相符合。因此,学校通常在组织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的时候,需要全面了解青少年的身体状态,再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其中,学校可积极开展问卷调查活动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运动,再坚持以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健康需求都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同时,在体育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对抗性运动的重要性。例如,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拓展训练。此外,还需要在体育课堂内容的设置过程中将体育内容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运动中。通常学生在参与运动中,教师只是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将学生选择数量较多的体育运动记录下来。然后,再指导学生不断进行总结和分析,全面了解适合学生的体育运动,以此保证体育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这样老师便能够真正了解学生在健康方面存在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切实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结论
综上所述,无论是小学体育教学的理念、模式,还是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都会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在增强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实践过程中,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出自身所具备的主导作用,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的革新来增强青少年自身的体质,进而有效推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戴毅,沈青,钟要红,等.小学体育伤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1(9):12.
[2]汤万松.我国义务教育体育课程纲要演变[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5):33–34.
[3]王亚燕,郭晓静,王月月.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进展[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0):168–169.
关键词:小学体育;青少年;体质健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体育课程在小学教学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了能够顺应新课改教学目标,需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原则,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全面提升其身体素质。为此,通过加强小学体育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能够提高素质教育理念在基础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则可以保证小学生处于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为其日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夯实基础。
一、制约我国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课业负担重,空闲时间较少
课外活动主要是由课间操、体育项目和体育课程共同组合而成。尤其是在开展了多种大型实验之后便会发现:一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锻炼,所以要求学生每天进行锻炼的老师更少。其中,当前国家出台了一项新的规定,即要求每一位青少年在每一天都应该锻炼一个小时。另外,还有一些学科的老师喜欢占用体育教学时间,这样更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而预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时间更少。
(二)生活习惯不规律,营养摄取有问题
在当前社会中,我国青少年中体脂过高和体型较胖的人数居多。尤其是立足于营养学的角度进行分析,青少年出现肥胖的现象并不好,将直接威胁到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吃得过多,但运动较少,所以导致体型偏胖,从而因肥胖而诱发出多种问题。此外,还有一些学生非常喜欢吃垃圾食品,如辣条、土豆片、油炸薯条等。一旦长时间食用这些油炸食品,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严重威胁到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创新小学体育健康教育课的措施建议
(一)从小学生实际出发,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受到家庭环境、性格特点、学习基础、社交能力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教育者需要认清小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的体育健康教学方式,在运动训练中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开展“踢毽子”这一体育课程时,对于刚刚进入小学的一二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件事物上,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轻言放弃,不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在课程刚开始,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强的参与积极性,但随着失败次数的不断增加,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了不耐烦的状态,甚至还会与其他同学出现一些小摩擦。针对这一问题,教育者及时改变了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多个活动小组,制定比赛规则,看谁能将毽子踢得更远。此时学生的参与情绪又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参与到比赛活动中。与此同时,教育者要利用鼓励式语言代替批判式语言,对于踢得比较远的学生给予赞美,而对于踢的距离较近的学生则要给予鼓励。另外,班级中有几名学生的协调能力较差,经常会因踢不到毽子或将毽子踢到反方向而引起哄堂大笑。教育者要及时干预,耐心的为这几名学生讲解踢毽子的动作,并提醒其他学生要给他们鼓掌加油。短短的45分钟课堂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学生们表示意犹未尽,对下堂体育课程产生更高的期待。
(二)掌握小學生发展知识,创新教学方式
小学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可以从小就采取良好的行动,并为终身教育打下基础。小学教师从学生入学后需要立即进行严格的教育,这样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困难的教育活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的。尤其是,小学体育馆的老师在操场的大教室里面对40、50或更多的活跃且个性迥异的孩子,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室的管理、学生的安全运动、兴趣和奖励的感觉,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活力的练习,初中和大学生的指导就要简单得多。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生理和心理上的认知体验并不容易,并且认知水平较低。教师需要很好地学习学生,并具有丰富的小学生发展知识和动手经验。那些选择成为小学体育老师的人必须在体育,爱与纯真、观察儿童和养育孩子方面具有特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合理的教学内容能够使青少年的体质得到健康的发展。
当前广大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偏低,主要是因为学校的教学方法落后,而这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并不相符合。因此,学校通常在组织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的时候,需要全面了解青少年的身体状态,再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其中,学校可积极开展问卷调查活动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运动,再坚持以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健康需求都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同时,在体育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对抗性运动的重要性。例如,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拓展训练。此外,还需要在体育课堂内容的设置过程中将体育内容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运动中。通常学生在参与运动中,教师只是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将学生选择数量较多的体育运动记录下来。然后,再指导学生不断进行总结和分析,全面了解适合学生的体育运动,以此保证体育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这样老师便能够真正了解学生在健康方面存在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切实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结论
综上所述,无论是小学体育教学的理念、模式,还是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都会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在增强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实践过程中,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出自身所具备的主导作用,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的革新来增强青少年自身的体质,进而有效推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戴毅,沈青,钟要红,等.小学体育伤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1(9):12.
[2]汤万松.我国义务教育体育课程纲要演变[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5):33–34.
[3]王亚燕,郭晓静,王月月.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进展[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0):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