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事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众多,涉及多种机械设备和不同施工人员,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本文就是在分析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的创建工作进行的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安全模式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2-0159-01
建筑行业是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在当前全社会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对安全事故容忍度不断降低的背景下,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推动建筑工程高效有序施工,成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要汲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经验,结合建筑施工行业特点,构建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模式,保证建筑施工安全高效进行。
一、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大都发生在工程施工现场,要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模式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要求进行分析,查找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
1、人为不安全行为因素
建筑施工是由施工人员操作完成的,人为因素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首要原因,在建筑施工中,人为不安全行为包括启动或关闭设备不及时、启动操作不给信号等错误操作以及送料过快、作业速度不安全、用手工代替工具操作;使用不安全或运行状态不良的设备,施工现场物品排放不科学,在起吊物下停留以及进入危险作业场所;未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工作中说笑打闹、带电作业及注意力不集中等。
2、物的不安全状态因素
建筑施工涉及大量的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燃料、辅助设施,在现场施工中,存在塔吊钢丝绳脱丝、施工电梯限位失灵造成冒顶、钢丝绳维护保养和更新不到位引起断裂造成重物坠落以及电锯等用电设备电线老化引起电线放电失火等。
3、不良的生产环境因素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中不安全环境也会引发人为过失,比如施工现场布局不科学、通道不畅、光线不好、机械设备摆放无序等,都会影响正常的施工作业,同时对安全生产宣传培训不够,没有形成全员安全生产氛围,都会影響文明施工环境,埋下事故隐患。
4、安全管理不到位因素
在事故预防中,通过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可减少或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可通过健全完善的设备保养和使用制度改善物的不安全状态,可通过推行文明施工和安全达标活动改善施工环境,而这些都需要高效率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不到位会造成违章指挥、责任不明、制度体系不健全、安全检查力度不够等问题。
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及安全模式创建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一是落实持证上岗制度,施工人员需参加安全培训后方能上岗,对新入职职工要实行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并定期组织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培训,讲解和分析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具体的作业要求,提升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水平。二是即使推广应用可靠性强、安全系数高的施工工艺、技术措施和机械设备,有效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安全事故。三是加强对施工环境的风险评估,针对不同施工分项的施工特带你分析潜在的安全风险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防护和重点管理,改善施工环境的安全性。四是结合具体项目施工,严格落实安全措施,特别是在起重吊装、人工挖孔桩、模板支撑、深基坑、临时用电等特殊作业时,要编制单项安全施工方案并严格落实,提升特殊作业安全管理水平。五是认真检查和整改安全隐患,认真检查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生产工作,仔细查找存在的安全隐患,严格落实安全隐患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完成时限、整改标准等内容,全面细致的整改安全隐患,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建
一是积极构建全员安全管理模式。全员安全管理模式注重安全生产工作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管理,通过宣传引导和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总承包管理人员、分包管理人员、全体施工作业人员及建筑业主、规划设计和施工监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在该安全模式下,总承包方要积极调动和发挥对施工各方的安全管理监督职能,调动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营造浓厚的安全施工氛围,保障施工过程安全。构建全员安全管理模式,要做到四个转变:由单纯安全管理人员岗位管理转变为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由单纯安全管理转变为安全与施工进度、工序穿插、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紧密结合的综合管理,由以重点施工部位为主的静态安全管理转变为点面结合、连续性的动态安全管理,由安全与生产并行的两条线管理转变为安全与施工融合为一体的一条线管理。全员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工作不再是单独的工作,而是以工程项目经理为主,以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为核心,以分项工程工程师为骨干,以基层施工班组和全体施工人员为基础的全员安全生产体系,实现安全生产和项目施工的紧密融合,挖掘和调动一切因素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二是积极构建安全目标管理模式。随着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安全管理逐步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通过将目标管理方法应用于安全生产管理中,就形成了安全目标管理模式。该模式首先确定建筑施工的总体安全管理目标,然后进行目标分解,并落实相关措施,严格进行考核奖惩,形成施工现场分级负责、目标明确、协调一致的安全管理体系,使每名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能明确自己在安全目标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和作用,通过积极履行职责推进安全生产工作。该模式的关键是确定安全目标,可根据具体工程项目设置事故发生率、伤害程度、事故损失和安全技术措施完成率等指标,按照重要性对指标进行等级序列划分,能量化的指标要尽量数量化,便于工作考核。
三、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影响因素和施工环节众多,因为人、物、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构建科学高效的安全施工管理模式,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强,周伟.施工现场管理的途径及其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0(2).
[2] 白秀华,高泓.对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研究分析[J].知识经济,2009(11).
[3] 彭圣浩.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实例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4).
[4] 郑伟义.贯标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的运用[J].山西建筑,2009(8).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安全模式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2-0159-01
建筑行业是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在当前全社会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对安全事故容忍度不断降低的背景下,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推动建筑工程高效有序施工,成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要汲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经验,结合建筑施工行业特点,构建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模式,保证建筑施工安全高效进行。
一、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大都发生在工程施工现场,要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模式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要求进行分析,查找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
1、人为不安全行为因素
建筑施工是由施工人员操作完成的,人为因素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首要原因,在建筑施工中,人为不安全行为包括启动或关闭设备不及时、启动操作不给信号等错误操作以及送料过快、作业速度不安全、用手工代替工具操作;使用不安全或运行状态不良的设备,施工现场物品排放不科学,在起吊物下停留以及进入危险作业场所;未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工作中说笑打闹、带电作业及注意力不集中等。
2、物的不安全状态因素
建筑施工涉及大量的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燃料、辅助设施,在现场施工中,存在塔吊钢丝绳脱丝、施工电梯限位失灵造成冒顶、钢丝绳维护保养和更新不到位引起断裂造成重物坠落以及电锯等用电设备电线老化引起电线放电失火等。
3、不良的生产环境因素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中不安全环境也会引发人为过失,比如施工现场布局不科学、通道不畅、光线不好、机械设备摆放无序等,都会影响正常的施工作业,同时对安全生产宣传培训不够,没有形成全员安全生产氛围,都会影響文明施工环境,埋下事故隐患。
4、安全管理不到位因素
在事故预防中,通过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可减少或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可通过健全完善的设备保养和使用制度改善物的不安全状态,可通过推行文明施工和安全达标活动改善施工环境,而这些都需要高效率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不到位会造成违章指挥、责任不明、制度体系不健全、安全检查力度不够等问题。
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及安全模式创建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一是落实持证上岗制度,施工人员需参加安全培训后方能上岗,对新入职职工要实行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并定期组织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培训,讲解和分析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具体的作业要求,提升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水平。二是即使推广应用可靠性强、安全系数高的施工工艺、技术措施和机械设备,有效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安全事故。三是加强对施工环境的风险评估,针对不同施工分项的施工特带你分析潜在的安全风险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防护和重点管理,改善施工环境的安全性。四是结合具体项目施工,严格落实安全措施,特别是在起重吊装、人工挖孔桩、模板支撑、深基坑、临时用电等特殊作业时,要编制单项安全施工方案并严格落实,提升特殊作业安全管理水平。五是认真检查和整改安全隐患,认真检查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生产工作,仔细查找存在的安全隐患,严格落实安全隐患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完成时限、整改标准等内容,全面细致的整改安全隐患,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建
一是积极构建全员安全管理模式。全员安全管理模式注重安全生产工作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管理,通过宣传引导和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总承包管理人员、分包管理人员、全体施工作业人员及建筑业主、规划设计和施工监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在该安全模式下,总承包方要积极调动和发挥对施工各方的安全管理监督职能,调动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营造浓厚的安全施工氛围,保障施工过程安全。构建全员安全管理模式,要做到四个转变:由单纯安全管理人员岗位管理转变为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由单纯安全管理转变为安全与施工进度、工序穿插、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紧密结合的综合管理,由以重点施工部位为主的静态安全管理转变为点面结合、连续性的动态安全管理,由安全与生产并行的两条线管理转变为安全与施工融合为一体的一条线管理。全员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工作不再是单独的工作,而是以工程项目经理为主,以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为核心,以分项工程工程师为骨干,以基层施工班组和全体施工人员为基础的全员安全生产体系,实现安全生产和项目施工的紧密融合,挖掘和调动一切因素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二是积极构建安全目标管理模式。随着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安全管理逐步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通过将目标管理方法应用于安全生产管理中,就形成了安全目标管理模式。该模式首先确定建筑施工的总体安全管理目标,然后进行目标分解,并落实相关措施,严格进行考核奖惩,形成施工现场分级负责、目标明确、协调一致的安全管理体系,使每名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能明确自己在安全目标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和作用,通过积极履行职责推进安全生产工作。该模式的关键是确定安全目标,可根据具体工程项目设置事故发生率、伤害程度、事故损失和安全技术措施完成率等指标,按照重要性对指标进行等级序列划分,能量化的指标要尽量数量化,便于工作考核。
三、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影响因素和施工环节众多,因为人、物、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构建科学高效的安全施工管理模式,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强,周伟.施工现场管理的途径及其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0(2).
[2] 白秀华,高泓.对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研究分析[J].知识经济,2009(11).
[3] 彭圣浩.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实例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4).
[4] 郑伟义.贯标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的运用[J].山西建筑,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