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总结归纳,不断地改进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启发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在目标、内容、形式及手段上的根本否定和变革,但它并非是一种机械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思维模式。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兴趣效率
达维多夫说:“要解决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要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而改变思维类型。”显然,在教学模式改革这个整体行为中,教学目标的定位和设计是基础,教学内容的处理和设计是核心,教学结构的过程和方法的选用和设计是手段。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启发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在目标、内容、形式及手段上的根本否定和变革,但它并非是一种机械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思维模式。那么怎样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
一、导入新课力求“新”
新课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它正如电影的“序幕”一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悬念设置法、实验法和故事法等都是较好的导入新课的好方法。悬念设置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巧设悬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教师可以把它与故事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原电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很富有的老人,他生活上丰衣足食,唯一的遗憾就是有两颗门牙掉落了,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那有一天他就跑牙医那去镶了一颗金牙和一颗钢牙,但自打他镶了这两颗牙齿后,头痛就一直困扰着他。那大家知道简单的镶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后果吗?想必这时候学生已经被你激起了强烈的好奇心,这时候教师可以转入正题,“学了今天的原电池内容后大家就能明白其中的奥妙了。”相信后面学生必能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学习中。
实验法是教师按照教学目的,充分地控制实验的环境,创设一定的实验条件,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以直观现象来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Na2O2性质时,有一条是关于Na2O2和H2O可以发生反应放出氧气,那在学习这个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做一个滴水着火的实验:(1)向蒸发皿中依次加入5g氯酸钾粉末,5g蔗糖和2—3gNa2O2。把过氧化钠放置在最上层。(2)用长滴管向过氧化钠上滴加数滴水,然后迅速离开,容器里立即起火燃烧,火花十分明亮。学生必定对这个实验充满好奇,相对的后面的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讲解力求“精”
新课程十分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因此,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的指导者。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学生基本上都能进入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但千万不要认为直接讲授知识的时机已经成熟,否则,将截断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过程。教师应当承接第一阶段给学生呈现的与教学重点相关联的内容,通过精要、生动的讲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对于知识的讲授,无须讲求立论、讲解、分析、小结的完美程序。要知道这种完美的程序,只对教师“完成任务”的自我感觉有用,甚至是一种变相的对学生不负责任。教师必须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捕捉学生学习的障碍和思维的灵感方面,并及时开导启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沿着思维的阶梯,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自觉地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在教学结构上,该阶段表现为通过教师的非定性讲述,勾勒出知识结构的模糊概况。学生在形式上是被动的,但在思维活动中,仍然居于有意义的主动地位。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勾勒出知识结构的轮廓,教师处于主导角色的位置。教师若要成为“主导”,重点应放在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上。那么,教师必须转变备课只熟悉教参和教材,上课“照本宣科”的轻备课,重授课的教学思路,确立重备课,活课堂的教学思路。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仅仅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基本线索,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而且要着重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培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广泛搜集现实的材料,设定使用的媒体和教学方法,并使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扎实、科学、全面的备课,将会使课堂教学厚积薄发,游刃有余。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备课的工作量要远远超过上课的工作量。
三、创设情境贴近实际
问题情境的设置要善于从周围的社会现象、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寻找问题,更要根据所学知识联系当今社会上的焦点、热点问题。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从报刊、杂志、书籍中采集的,以及学生提供的,且具有代表性的、能给人启迪、思索的问题或案例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
当同学们学习了空气的主要成分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了有关“温室效应”的知识后,不禁担心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会不会越来越多,从而危害我们人类。于是,在老师的提议下,同学们设计实验来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否发生变化。
四、选择习题由浅入深
化学习题浩如烟海,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精选习题,善于分析题目中的因果关系,由表及里,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考虑化学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解决化学问题的正确思路。具体做法为:1.逐步提问,打开学生思路。据题中所涉及的关系设置一套由浅入深能击中问题要害的提问,层层剖析,以求得学生的解题思路的形成。2.一题多解,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不要单纯用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应灵活多变,拓宽思路。3.一题多变,活跃学生的思路。比如在学习烷烃通式时,我们可以通过展示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的球棍模型,让学生概括出它们的分子式,然后再逐步深入,让大家思考己烷的分子式,一百个碳的烷烃的分子式,通过这么一步步地由浅入深,概括得出烷烃的通式。
五、课堂小结要有条理性
在经过前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之后,教师要抓住学生急于鉴别自己探索结果的心理,回到主导地位中去,剖析错漏,归纳、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具体、准确、系统地讲述知识内涵和构成。化学课的小结,也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过程带有总结的性质,与传统教学总结不同的是,教师不是对自己的分段讲述进行自我总结,而是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疏理学生认识结果,推导出结论。是学生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迈进。由于学生思维主动性的贯穿和渗透,其教学结构表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作用实现了有机的统一。
总之,启发式教学模式应该是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基础,推导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结构、过程、方法设定的有机整体。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兴趣效率
达维多夫说:“要解决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要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而改变思维类型。”显然,在教学模式改革这个整体行为中,教学目标的定位和设计是基础,教学内容的处理和设计是核心,教学结构的过程和方法的选用和设计是手段。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启发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在目标、内容、形式及手段上的根本否定和变革,但它并非是一种机械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思维模式。那么怎样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
一、导入新课力求“新”
新课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它正如电影的“序幕”一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悬念设置法、实验法和故事法等都是较好的导入新课的好方法。悬念设置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巧设悬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教师可以把它与故事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原电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很富有的老人,他生活上丰衣足食,唯一的遗憾就是有两颗门牙掉落了,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那有一天他就跑牙医那去镶了一颗金牙和一颗钢牙,但自打他镶了这两颗牙齿后,头痛就一直困扰着他。那大家知道简单的镶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后果吗?想必这时候学生已经被你激起了强烈的好奇心,这时候教师可以转入正题,“学了今天的原电池内容后大家就能明白其中的奥妙了。”相信后面学生必能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学习中。
实验法是教师按照教学目的,充分地控制实验的环境,创设一定的实验条件,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以直观现象来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Na2O2性质时,有一条是关于Na2O2和H2O可以发生反应放出氧气,那在学习这个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做一个滴水着火的实验:(1)向蒸发皿中依次加入5g氯酸钾粉末,5g蔗糖和2—3gNa2O2。把过氧化钠放置在最上层。(2)用长滴管向过氧化钠上滴加数滴水,然后迅速离开,容器里立即起火燃烧,火花十分明亮。学生必定对这个实验充满好奇,相对的后面的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讲解力求“精”
新课程十分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因此,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的指导者。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学生基本上都能进入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但千万不要认为直接讲授知识的时机已经成熟,否则,将截断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过程。教师应当承接第一阶段给学生呈现的与教学重点相关联的内容,通过精要、生动的讲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对于知识的讲授,无须讲求立论、讲解、分析、小结的完美程序。要知道这种完美的程序,只对教师“完成任务”的自我感觉有用,甚至是一种变相的对学生不负责任。教师必须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捕捉学生学习的障碍和思维的灵感方面,并及时开导启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沿着思维的阶梯,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自觉地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在教学结构上,该阶段表现为通过教师的非定性讲述,勾勒出知识结构的模糊概况。学生在形式上是被动的,但在思维活动中,仍然居于有意义的主动地位。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勾勒出知识结构的轮廓,教师处于主导角色的位置。教师若要成为“主导”,重点应放在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上。那么,教师必须转变备课只熟悉教参和教材,上课“照本宣科”的轻备课,重授课的教学思路,确立重备课,活课堂的教学思路。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仅仅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基本线索,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而且要着重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培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广泛搜集现实的材料,设定使用的媒体和教学方法,并使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扎实、科学、全面的备课,将会使课堂教学厚积薄发,游刃有余。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备课的工作量要远远超过上课的工作量。
三、创设情境贴近实际
问题情境的设置要善于从周围的社会现象、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寻找问题,更要根据所学知识联系当今社会上的焦点、热点问题。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从报刊、杂志、书籍中采集的,以及学生提供的,且具有代表性的、能给人启迪、思索的问题或案例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
当同学们学习了空气的主要成分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了有关“温室效应”的知识后,不禁担心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会不会越来越多,从而危害我们人类。于是,在老师的提议下,同学们设计实验来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否发生变化。
四、选择习题由浅入深
化学习题浩如烟海,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精选习题,善于分析题目中的因果关系,由表及里,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考虑化学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解决化学问题的正确思路。具体做法为:1.逐步提问,打开学生思路。据题中所涉及的关系设置一套由浅入深能击中问题要害的提问,层层剖析,以求得学生的解题思路的形成。2.一题多解,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不要单纯用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应灵活多变,拓宽思路。3.一题多变,活跃学生的思路。比如在学习烷烃通式时,我们可以通过展示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的球棍模型,让学生概括出它们的分子式,然后再逐步深入,让大家思考己烷的分子式,一百个碳的烷烃的分子式,通过这么一步步地由浅入深,概括得出烷烃的通式。
五、课堂小结要有条理性
在经过前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之后,教师要抓住学生急于鉴别自己探索结果的心理,回到主导地位中去,剖析错漏,归纳、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具体、准确、系统地讲述知识内涵和构成。化学课的小结,也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过程带有总结的性质,与传统教学总结不同的是,教师不是对自己的分段讲述进行自我总结,而是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疏理学生认识结果,推导出结论。是学生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迈进。由于学生思维主动性的贯穿和渗透,其教学结构表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作用实现了有机的统一。
总之,启发式教学模式应该是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基础,推导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结构、过程、方法设定的有机整体。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