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区噪声变化特征分析及控制措施

来源 :海峡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scwb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该文主要对泉州市区2006年~2010年功能区噪声、区域噪声及交通噪声进行定期监测,通过监测结果的分析、总结,得出泉州市区整体噪声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泉州市区声环境质量状况的主要噪声污染源一是社会生活噪声,其次是交通噪声污染源,并根据泉州市区的实际情况提出控制噪声污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噪声 污染源 变化趋势
  
  
  1 泉州市区环境噪声功能区划
  
  《泉州市中心组团环境噪声功能区划》于1996年经泉州市人民政府第61次常务会研究,同意批转各单位组织实施。
  
  2 泉州市区功能区噪声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
  2006年~2010年泉州市区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定期监测点数均为4个,分别代表1类区、2类区、3类区和4类区,按规定每季度各进行一次昼夜24小时的连续监测。
  
  
  
  2006年~2010年泉州市区1类功能区(居民文教区)、2类功能区(商住混合区)、3类功能区(工业集中区)昼夜等效声级变化不大。
  由功能区声环境达标率可见:5年来,4个类别的功能区中只有1类和2类功能区的昼间、夜间等效声级达标率达到了100%;3类功能区、4类功能区昼间等效声级全部达标,但3类功能区的夜间噪声达标率仅为40%,4类功能区的夜间噪声均超过标准限值。
  3 泉州市区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
  泉州市区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的网格测点数为119个(600m×600m),网格总面积为42.8km2,每年各进行一次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其总体水平按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暂行技术规定》(总站物字[2010]241号)中表1进行评价。
  
  2006年~2010年泉州市区区域环境噪声五年平均等效声级为54.4dB(A),属二级水平,年平均等效声级变化幅度不大。自2006年以来,区域环境噪声基本稳定,在54.0 dB(A)~54.6 dB(A)范围内波动。2007年区域环境噪声年平均等效声级最高,为54.6 dB(A),2008年区域环境噪声年平均等效声级最低,为54.0 dB(A)。
  根据各测点所属区域类别,对照相应类别标准限值,统计各年度各类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情况。
  
  2006年~2010年,泉州市区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为58.3%,其中,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4类区)的达标率最高,为66.3%;混合区(2类区)的达标率最低,为55.3%;按泉州市区区域环境噪声每年的达标情况统计,2006年达标率为54.6%,2007年和2008年上升至59.7%,2009年略下降了1.7个百分点,2010年达到最高,为60.5%,达标率略有上升的趋势。
  根据暴露在不同等效声级的面积分布统计,2006年~2010年,暴露在50.1dB(A)~55.0dB(A)和55.1dB(A)~60.0dB(A)声级范围的面积分别为49.7%和42.5%,暴露在45.1dB(A)~50.0dB(A)和60.1dB(A)~65.0dB(A)声级范围内的面积分别为5.2%和2.4%,极少数区域声环境质量可达到40.1dB(A)~45.0dB(A),未出现长期暴露在65.1dB(A)~70.0dB(A)的区域。
  4 泉州市区道路交通噪声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
  “十一五”期间,泉州市区每年进行一次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监测结果按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暂行技术规定》(总站物字[2010]241号)中表2规定进行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划分。2006年~2010年泉州市区交通噪声五年平均等效声级为68.7dB(A),五年平均达标率为78.6%。交通噪声前三年逐年下降,近两年基本稳定达标,总体保持在二级水平,达标率逐年升高。
  
  
  按不同交通干线统计,泉州市区17条交通干线2006年~2010年年平均等效声级在67.2dB(A)~69.6dB(A);干线达标率100%,噪声声级最高的是东湖街,为69.6dB(A)。
  按暴露在不同等效声级下的路段统计,2006年~2010年泉州市区暴露在65.1dB(A)~70.0dB(A)和70.1dB(A)~75.0dB(A)声级范围的路段长度比较大,分别占交通干线总长度的79.4%和19.1%;而暴露在60.1dB(A)~65.0dB(A)声级范围的路段长度,占交通干线总长度的1.5%;未出现>75.1dB(A)的路段。
  5 声环境污染原因及变化趋势分析
  5.1 主要声环境污染问题、污染原因分析
  根据2006年~2010年泉州市区五年的声源状况统计,泉州市区声源构成比最高为社会生活噪声,占76.0%;其次是交通噪声,占9.6%;最低的为工业噪声,占6.4%。可见影响泉州市区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声源是社会生活噪声,其次才是交通噪声污染。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泉州市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市区生活区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受生活噪声影响的网格测点相对较多,生活噪声所占比例较大的原因。
  
  
  5.2 声污染变化趋势
  采用Daniel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2006年~2010年泉州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年平均昼间等效声级、道路交通噪声年平均昼间等效声级以及功能区噪声年平均昼夜等效声级进行相关分析,泉州市区整体噪声水平总体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
  
  6 小结
  2006年~2010年泉州市区区域声环境质量等效声级在54.0dB(A)~54.6dB(A)范围内波动,稳定达标,区域声环境质量五年平均等效声级为54.4dB(A),属二级水平。泉州市区城市道路交通噪声五年平均等效声级为68.7dB(A),属二级水平,平均达标率为78.6%,道路交通噪声呈逐年下降趋势,且近三年基本稳定达标。各县(市、区)五年的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能达标。总体而言,泉州市的声环境质量较好。
  7 对策与建议
  7.1 道路交通噪声控制措施
  (1)以泉州城区西扩东进及行政中心东移为契机,对城市功能区划进行合理调整,切实分流中心市区交通压力。加强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城市内、外环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优化城市交通路线,降低道路车辆密度。
  (2)对主要交通干线特别是城市高架桥采取切实有效的降噪措施,提高干线两侧居民区声环境质量。
  (3)切实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构建城市公交快速通道,为城市公交提速,为市区道路减压,为城市环境降噪。
  (4)尽量利用绿化林作为防噪林,但要处理好路线与公路景观的关系[1]。
  7.2 社会生活噪声防治措施
  (1)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对商业、文化娱乐业、餐饮服务业等受投诉较大的行业进行规范整治,限制其在声敏感区域内的经营行为。
  (2)对低频声源的安放位置进行合理布局,以减少其对受纳居民的困扰。
  (3)有效控制建筑施工噪声扰民行为,对建设项目遵照“三同时”政策[2],严把验收关。其次,检查噪声排放达标情况以及维修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等。对于不符合验收条件的[3],坚决不予通过。
  
  参考文献:
  [1] 崔亚萍,蔡玉斌.道路交通噪音及其控制措施[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23(3):101-101.
  [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253号).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
其他文献
[摘要] 论述园林药用植物的概念,并根据生物学特性、药效作用方式及其在园林景观中的不同用途将其进行分类。初步探讨不同园林药用植物在园林绿地中应用的原则和方法,分析其在园林绿地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挖掘和合理开发利用园林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园林药用植物 生物学特性 作用方式 西湖公园       药用植物是指根、茎、叶、花、果实等含有特殊成分而可供人类使用的植物,而药用植物
期刊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对一般的社会而言,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就是研究、收藏、展示以及教育(汉宝德,2000)。研究与收藏,旨在保存人类的文化遗产,建立学术的途径。展示与教育,则在提供全民的文化信息,增进个人的知识修养,也兼具休闲文化的功能。由此观之,博物馆本身也肩负着教育的重任。位在台中市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即以“协助各级学校达成其教育目标,进而为自然科学的长期发展建立基础”为建馆目标。
期刊
[摘要] 该文回顾了福建省麻醉学科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福建省麻醉学科在临床医疗、教学与人才培养、科研与学术交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果,展望了福建省麻醉学科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麻醉学 学科进展 科研  现代麻酎哮是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它集中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多种边缘学科中有关麻醉学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形成自身的理论与技术体系。麻醉学科是手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前
期刊
[摘要] 长期以来,福建省森林保护学科在维护区域林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新世纪国家林业发展需求的转变,森林保护学科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推进福建省森林保护学科的发展,更好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福建林业持续健康发展服务,福建省林学会森林保护专业委员会组织省内学科成员,在广泛调查、文献研究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共同撰写完成了本报告。报告回顾总结福建省森林保护学科的发展现状,结合国情和省情
期刊
[摘要] 该文在回顾了福建省儿童保健学学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本学科所涉及领域的进展,科学分析学科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今后发展的目标和对策。  [关键词] 儿童保健学 学科发展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0 引言  儿童保健学是一门兼具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特色,以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保健、疾病防治、健康管理和生命监测等的综合性学科。依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福建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专业学科发展与趋势,促进学科建设,提升学术水平。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本专业学科发展的回顾,采用现状调查的方法对福建省91所二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分析学科发展趋势。结果:福建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力资源结构、人才梯队配置不够合理,未建立集中管理模式占62.64%,未配置清洗设备占52.75%,灭菌效果监测有待进一步规范,同时缺乏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及
期刊
[摘要] 植物病害问题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病害的病原、发生、发展以及防治的应用学科。该文综述了植物病理学的发展概况,回顾了我省植物病理学科的发展简史。从植物病毒学、植物病原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天然产药物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作物品种抗性鉴定、植物病害流行学、植病经济学、农林植物病害疫情监测与控制等八个方向综述我省植物病理学科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我省植物病理学科近年来在人
期刊
[摘要]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积极性、回归学生学习本能为突破口,通过自主阅读课、“我为课堂做贡献”等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生本教育 自主阅读 唤醒自觉 中职语文     笔者在所教班级进行了是否喜欢语文的调查,80%的学生选择了喜欢,但实际的课堂学习中,仅有30%的学生在跟随老师的安排进行学习探讨,其余的学生则对课堂学习活动无兴趣、不参与。学生的这种学习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1R)基因多态性与福建汉族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DNA测序方法检测福建籍汉族NSCLC患者260例和健康人258例的IGF-1R+1013和IGF-2R+1619两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探讨不同基因型与NSCLC发病的关系。结果:IGF-1R+1013(G/A)
期刊
[摘要] 地方党报作为当地党委的机关报,是人民的喉舌,是地方的主流媒体,其舆论引导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地方党委重大决策的贯彻实施,决定着一个地方的舆论导向。该文以县市级党报《福清侨乡报》为例,运用新闻学、传播学、舆论学和社会学等有关理论,通过分析《福清侨乡报》有关舆论引导的实践,旨在探讨地方媒体如何发挥导向功能,从而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 地方媒体 舆论 导向     在如今的信息爆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