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拉纳夫•米斯特里6月26日来到广州,继续布道他的虚拟现实交互科技——“第六感”装置。
这是他两个月内第二次出现在广州。这位喜欢乒乓球、汉语和书法的印度天才,今年5月11日,曾经在“2010年广州科技活动周”中发表演讲。
两次演讲的内容并无二致,都是介绍“第六感”装置的设计理念,以及各种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紧密维系起来的神奇应用。这位29岁的印度天才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将信息从虚拟世界中拿出来,让它们走到现实世界中”。
米斯特里目前的计划是,让更多的开发者利用这项发明,让更多的普通大众了解和感受到虚拟技术应用到生活中的力量。
TED的欢呼声
“第六感”究竟是一款怎样的产品?
在米斯特里的演示中,你会发现《少数派报告》、《哈利波特》、《阿凡达》这些电影中见到的虚构未来场景,竟然都可以在米斯特里的“第六感”装置上变为现实。
打开一张报纸,可以在上面观看相关新闻的视频和动态天气状况;用手指比划一个相机取景框的样子,就可以随地拍摄照片;在自己的掌心投射电话键盘,可以直接点触投射的光影拨号;翻开一本书,可以在扉页上看到(或收听)《纽约时报》的书评;随便一堵墙或一张白纸都可以被当作显示屏,浏览网页,处理照片,发送邮件……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能够实现所有上述应用的“第六感”装置,只是由摄像头、微型投影仪和镜子组成的颈挂式设备,以及由鼠标滚轮原理改造而来的手指标识装置(指套)组成,实际造价只有300美元。当然,“第六感”还需要与一台智能手机(或电脑)配合使用实现计算和网络通信功能。
具体地说,指套用于标识和定位,以及实现各种操作;镜子用于帮助摄像机扩大视角;摄像机通过跟踪指套的标识信息,抓取实体信息,将采集到的数据传回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结果返回给投影仪;后者起到的作用,就是通过投像,显示计算返回结果,与使用者进行交流。
这样一套看似简陋的装备,之所以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完全颠覆了人类认识和利用信息的方式。电脑打开了人类的信息时代,但是也将人类局限在电脑前面。
“第六感”是一套“穿在身上”的电脑,将信息工具简化和便携成为人身体的一部分,以一种更好的界面帮助和扩展了人类接触、了解、沟通现实世界的能力。彻底摆脱了鼠标、键盘的输入装置和电脑计算系统,以及笨重的显示设备,降低了两个世界切换的成本。这样的产品和创意思维,让全世界观众为之惊叹。
实际上,这套装备在2008年就已经设计出来,但是直到在TED上露面,才真正变为传奇。
TED是“科技、娱乐、设计”三个单词英文首字母缩写,在这个每年一度的大会上,会有众多科学家、设计师、音乐家等领域的杰出人物登台,在18分钟时间内分享独特经历和创新探索,进行思想上的碰撞。
2009年2月,米斯特里的导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流体界面研究组副教授帕蒂•梅斯在TED2009大会上,第一次介绍了她的天才学生的这项发明,米斯特里坐在台下,接受了热烈的欢呼。
2009年11月,当米斯特里自己在TED India 2009大会上介绍这款产品时,更是被掌声和欢呼声打断数次,演讲结束后观众甚至起立鼓掌和欢呼。TED创始人克里斯•安德森称米斯特里是来到TED演讲的最顶尖的科学家之一。
开放的技术革命
“第六感”装置的革命性,为米斯特里赢得了众多荣誉:2009年6月,《大众科学》杂志年度创新奖;8月,《科技创业》杂志TR35 2009荣誉(TR35即每年评选35位年龄在35岁以下的世界级科技领军人物);2010年3月,Creativity机构“全球创新50人”荣誉。
不过,米斯特里更喜欢称自己为设计工程师。在来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做助理研究员,攻读博士生课程之前,他分别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印度理工学院拿到了媒体艺术及科学以及设计硕士学位。另外,他还拥有电脑科学与工程的学士学位。
这些专业背景和经历,让米斯特里拥有独特的设计和科技双重视角,同时兼具实用精神。“我不想把这些技术留在实验室里。”米斯特里说。
米斯特里早期的开发集中在将实体放入虚拟世界,比如在便签上书写内容,可以同步到电脑和网络上。后来,他开始反过来思考,着手将虚拟世界带入到现实生活——将信息描画在实体世界里,并且通过标注、解释、沟通、连接,紧密衔接两个世界。
很快他就发现,借助虚拟技术,不仅可以让人们回归到传统生活方式,还可以在现实世界里扩展各种应用。比如在一张白纸上浏览网页,制作工作文档,进行看电影和打游戏的休闲活动,甚至你还可以用手指在手腕上画出一个光影的手表来显示时间。
可以说,凡是与信息有关的事物都可以通过这套装置来实现。任何你能想象到的电脑和互联网应用,比如图像、视频、搜索、电子邮件,以及播放器、浏览器、游戏机、平板电脑……原来都可以以一种更为人性化的界面来实现。
这就是不少人所说的“拥有毁掉一切电子产品的力量”。
与此同时,米斯特里还发现了这套装置的其他用途。比如将“第六感”中投影仪换成扩音器,就可以通过将聋哑人的手势识别后转换成声音,帮助他们拥有“第五感”,与普通人进行语言交流。
不过,米斯特里并也不指望依靠这项发明成立公司赚钱,而是宣布开放程序源代码,将这项技术共享给更多技术人员,“让大家都能开发自己的‘第六感’装置”。
关于“第六感”装置本身,米斯特里承认仍处在研究阶段,在稳定性、准确性和设计等方面还有完善的空间。不过,他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计算机技术和资讯介入现实世界的无限可能。正如米斯特里所说,“当虚拟技术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时,想象力是唯一能限制我们的东西。”
“第六感”的启示
“第六感”装置中的一些理念,与增强现实(AR)技术颇为相似。AR是一种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将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叠加的技术。
清华美院交互设计实验室一位对AR颇有研究的实验员表示,“第六感”装置也结合了增强现实的概念,另外结合了视频识别、基于投影的识别、手势识别,以及交互方面的多种技术。
目前在虚拟与现实结合领域,AR、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都是重要的发展趋势,其研发已有十余年,但进展缓慢。直到最近几年,国内外才开始实际应用的探索,现在仍处在发展初期,产业圈子尚未形成。目前只应用在营销、游戏等几个方面,尚未深层次发掘技术潜力,应用至实际生活中还需要一段时间。
“国内确实没有这样的研究,不过这也并非特别革命性的技术。”清华大学视频和虚拟现实技术研究室张轩说,“前端主要是利用了无缝连接和移动,后端则是识别和搜索。但是它在理念创新和集成创新方面的确带给了我们启示。”
“第六感”装置理念上的创新,直接来自米斯特里的科技观。
米斯特里在EmTech世界新兴技术峰会上的讲话中描述了自己科技观的核心:“爱因斯坦说过‘世界其实是我们思维的产物,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除非我们改变自己的思维’。新科技当然会不断地涌现,但解决问题并非永远需要新技术,更重要的在于,我们需要思考,如何用已有的技术和事物来解决问题。这是我对科技的看法。”
这是他两个月内第二次出现在广州。这位喜欢乒乓球、汉语和书法的印度天才,今年5月11日,曾经在“2010年广州科技活动周”中发表演讲。
两次演讲的内容并无二致,都是介绍“第六感”装置的设计理念,以及各种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紧密维系起来的神奇应用。这位29岁的印度天才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将信息从虚拟世界中拿出来,让它们走到现实世界中”。
米斯特里目前的计划是,让更多的开发者利用这项发明,让更多的普通大众了解和感受到虚拟技术应用到生活中的力量。
TED的欢呼声
“第六感”究竟是一款怎样的产品?
在米斯特里的演示中,你会发现《少数派报告》、《哈利波特》、《阿凡达》这些电影中见到的虚构未来场景,竟然都可以在米斯特里的“第六感”装置上变为现实。
打开一张报纸,可以在上面观看相关新闻的视频和动态天气状况;用手指比划一个相机取景框的样子,就可以随地拍摄照片;在自己的掌心投射电话键盘,可以直接点触投射的光影拨号;翻开一本书,可以在扉页上看到(或收听)《纽约时报》的书评;随便一堵墙或一张白纸都可以被当作显示屏,浏览网页,处理照片,发送邮件……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能够实现所有上述应用的“第六感”装置,只是由摄像头、微型投影仪和镜子组成的颈挂式设备,以及由鼠标滚轮原理改造而来的手指标识装置(指套)组成,实际造价只有300美元。当然,“第六感”还需要与一台智能手机(或电脑)配合使用实现计算和网络通信功能。
具体地说,指套用于标识和定位,以及实现各种操作;镜子用于帮助摄像机扩大视角;摄像机通过跟踪指套的标识信息,抓取实体信息,将采集到的数据传回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结果返回给投影仪;后者起到的作用,就是通过投像,显示计算返回结果,与使用者进行交流。
这样一套看似简陋的装备,之所以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完全颠覆了人类认识和利用信息的方式。电脑打开了人类的信息时代,但是也将人类局限在电脑前面。
“第六感”是一套“穿在身上”的电脑,将信息工具简化和便携成为人身体的一部分,以一种更好的界面帮助和扩展了人类接触、了解、沟通现实世界的能力。彻底摆脱了鼠标、键盘的输入装置和电脑计算系统,以及笨重的显示设备,降低了两个世界切换的成本。这样的产品和创意思维,让全世界观众为之惊叹。
实际上,这套装备在2008年就已经设计出来,但是直到在TED上露面,才真正变为传奇。
TED是“科技、娱乐、设计”三个单词英文首字母缩写,在这个每年一度的大会上,会有众多科学家、设计师、音乐家等领域的杰出人物登台,在18分钟时间内分享独特经历和创新探索,进行思想上的碰撞。
2009年2月,米斯特里的导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流体界面研究组副教授帕蒂•梅斯在TED2009大会上,第一次介绍了她的天才学生的这项发明,米斯特里坐在台下,接受了热烈的欢呼。
2009年11月,当米斯特里自己在TED India 2009大会上介绍这款产品时,更是被掌声和欢呼声打断数次,演讲结束后观众甚至起立鼓掌和欢呼。TED创始人克里斯•安德森称米斯特里是来到TED演讲的最顶尖的科学家之一。
开放的技术革命
“第六感”装置的革命性,为米斯特里赢得了众多荣誉:2009年6月,《大众科学》杂志年度创新奖;8月,《科技创业》杂志TR35 2009荣誉(TR35即每年评选35位年龄在35岁以下的世界级科技领军人物);2010年3月,Creativity机构“全球创新50人”荣誉。
不过,米斯特里更喜欢称自己为设计工程师。在来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做助理研究员,攻读博士生课程之前,他分别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印度理工学院拿到了媒体艺术及科学以及设计硕士学位。另外,他还拥有电脑科学与工程的学士学位。
这些专业背景和经历,让米斯特里拥有独特的设计和科技双重视角,同时兼具实用精神。“我不想把这些技术留在实验室里。”米斯特里说。
米斯特里早期的开发集中在将实体放入虚拟世界,比如在便签上书写内容,可以同步到电脑和网络上。后来,他开始反过来思考,着手将虚拟世界带入到现实生活——将信息描画在实体世界里,并且通过标注、解释、沟通、连接,紧密衔接两个世界。
很快他就发现,借助虚拟技术,不仅可以让人们回归到传统生活方式,还可以在现实世界里扩展各种应用。比如在一张白纸上浏览网页,制作工作文档,进行看电影和打游戏的休闲活动,甚至你还可以用手指在手腕上画出一个光影的手表来显示时间。
可以说,凡是与信息有关的事物都可以通过这套装置来实现。任何你能想象到的电脑和互联网应用,比如图像、视频、搜索、电子邮件,以及播放器、浏览器、游戏机、平板电脑……原来都可以以一种更为人性化的界面来实现。
这就是不少人所说的“拥有毁掉一切电子产品的力量”。
与此同时,米斯特里还发现了这套装置的其他用途。比如将“第六感”中投影仪换成扩音器,就可以通过将聋哑人的手势识别后转换成声音,帮助他们拥有“第五感”,与普通人进行语言交流。
不过,米斯特里并也不指望依靠这项发明成立公司赚钱,而是宣布开放程序源代码,将这项技术共享给更多技术人员,“让大家都能开发自己的‘第六感’装置”。
关于“第六感”装置本身,米斯特里承认仍处在研究阶段,在稳定性、准确性和设计等方面还有完善的空间。不过,他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计算机技术和资讯介入现实世界的无限可能。正如米斯特里所说,“当虚拟技术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时,想象力是唯一能限制我们的东西。”
“第六感”的启示
“第六感”装置中的一些理念,与增强现实(AR)技术颇为相似。AR是一种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将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叠加的技术。
清华美院交互设计实验室一位对AR颇有研究的实验员表示,“第六感”装置也结合了增强现实的概念,另外结合了视频识别、基于投影的识别、手势识别,以及交互方面的多种技术。
目前在虚拟与现实结合领域,AR、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都是重要的发展趋势,其研发已有十余年,但进展缓慢。直到最近几年,国内外才开始实际应用的探索,现在仍处在发展初期,产业圈子尚未形成。目前只应用在营销、游戏等几个方面,尚未深层次发掘技术潜力,应用至实际生活中还需要一段时间。
“国内确实没有这样的研究,不过这也并非特别革命性的技术。”清华大学视频和虚拟现实技术研究室张轩说,“前端主要是利用了无缝连接和移动,后端则是识别和搜索。但是它在理念创新和集成创新方面的确带给了我们启示。”
“第六感”装置理念上的创新,直接来自米斯特里的科技观。
米斯特里在EmTech世界新兴技术峰会上的讲话中描述了自己科技观的核心:“爱因斯坦说过‘世界其实是我们思维的产物,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除非我们改变自己的思维’。新科技当然会不断地涌现,但解决问题并非永远需要新技术,更重要的在于,我们需要思考,如何用已有的技术和事物来解决问题。这是我对科技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