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是有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知识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是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文素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为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此,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对促进道德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与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融合,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人文素质教育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这样一个高科技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实质上也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竞争中不仅要求参与者具有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还应该具有较高的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谁拥有了既有科学知识又有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谁就会拥有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潜能。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虽然高科技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必须是一个品德高尚有充分的社会责任感的人。例如:一些高科技生物技术(克隆、试管婴儿)的诞生,不仅仅是生物学、医学的高科技发展,而且还涉及到社会道德、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精神,作为科学教育的主导力量,高校必须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促使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培养具有科学知识和高尚人文精神的全面人才。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现实的诉求
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不同的道德滑坡现象严重影响社会风气,以至于我们看到种种违背道德的行为:制作有失真实的商业宣传广告、制造不合安全要求的食品药品、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偷税漏税、贪污受贿等,这些不良的社会行为已严重地侵入到教育领域,并在慢慢侵蚀国家和民族的肌体健康。这些问题单靠科技的力量是解决不了的。作为科技教育的主体,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道德善恶、道德良知感、道德正义感和道德责任感的培养来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它要求学生不仅具备从事某项社会活动和生产岗位必需的职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其它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在知识的学习深度层面可以略低,但知识的学习范围要宽泛。更加强调应用技能的掌握,品德上也要突出其职业针对性,培养的人才主要是直接面向专业技能型工作岗位,比之普通高等教育,更加强调职业对口。在具体形式上就是要求学生既要有文凭又要有岗位操作技能证书。与普通院校学生相比,他们的修学年限短,专业针对性较强,因而他们走向社会的独立意识更强。他们能够通过自我意识、自我观察和体验来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评价、分析,并能独立作出是否选择从事这一职业。因此,高职院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非常重要,而种种职业道德教育都需要通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来树立学生热爱人生、热爱祖国、热爱本职工作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1转变人文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有些人片面地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就是传授知识、培养适应生产岗位需要的特定技能。把能力本位理解为技术、技能教育,虽然培养技术型人才是高职教育办学的特色目标,但我们所培养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只懂技术的人。不能从根本上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要从提升整个民族素质的高度上来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确立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地位,把人文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入到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中来,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高尚道德修养的技能型人才。
2合理设置人文课程
调查显示,不少高职院校把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仅限于思想品德课、政治课这一狭小的教学环境中。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中我们应该从多方面来深入开展,并将其与专业技能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我们可以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来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例如: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并举出一些有关职业领域内的道德行为规范、行为准则、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实例,正确引导学生将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价值观。在专业学科特色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本学科优秀科学家的科研、工作经历,以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造福人类、敢于献身的科学精神。其次,可以适当地有目的地开设人文选修课程,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学习。在开设课程的同时也应该寓素质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要让学生灵活主动地去学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而不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要让学生体会到人文素质教育课是一门有意义有价值的课程。再次,可以适当地加强隐性课程建设,每学期可以多开展一些有关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高雅艺术、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讲座来变向地向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各项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到边远山区支教、去敬老院提供义务劳动、为贫困灾区捐献爱心等系列活动来拓展人文教育的空间,深化课堂教学。
3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师范影响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韩愈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在以其自身的素质感染和影响学生。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便是这个道理,教师的思想品德、教学态度都会以“榜样”的形式对学生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在教师的各项教学活动中“身教重于言教”,所以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要从教师抓起,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更需要有爱岗敬业的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这样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才能以良好的师德去教育学生。
4创造和谐良好的校园环境
一个学校的环境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影响是很重要的,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学习情操,激发他们创造性学习的兴趣。校园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其中学术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尤为深刻。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谐良好的人文校园环境,如举办各种道德素质竞赛、人文知识演讲、文化沙龙、学生学术作品展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开拓精神,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文化娱乐环境中接受人文素质教育。
总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未来,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所需。人文素质的综合提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高职院校只有切实地开展好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专业技能高素质人才,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灿.关于较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J].教育学论坛,2009(2).
[2]唐宏.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J].文学教育,2009(4).
[3]王万平.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4(6).
[4]刘刚.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实必要性[J]_中国成人教育,2007(5).
[5]张培,邬志辉.现代化进程中人文教育的现实意义[J]东北师大学报,1998(8).
1人文素质教育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这样一个高科技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实质上也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竞争中不仅要求参与者具有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还应该具有较高的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谁拥有了既有科学知识又有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谁就会拥有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潜能。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虽然高科技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必须是一个品德高尚有充分的社会责任感的人。例如:一些高科技生物技术(克隆、试管婴儿)的诞生,不仅仅是生物学、医学的高科技发展,而且还涉及到社会道德、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精神,作为科学教育的主导力量,高校必须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促使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培养具有科学知识和高尚人文精神的全面人才。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现实的诉求
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不同的道德滑坡现象严重影响社会风气,以至于我们看到种种违背道德的行为:制作有失真实的商业宣传广告、制造不合安全要求的食品药品、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偷税漏税、贪污受贿等,这些不良的社会行为已严重地侵入到教育领域,并在慢慢侵蚀国家和民族的肌体健康。这些问题单靠科技的力量是解决不了的。作为科技教育的主体,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道德善恶、道德良知感、道德正义感和道德责任感的培养来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它要求学生不仅具备从事某项社会活动和生产岗位必需的职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其它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在知识的学习深度层面可以略低,但知识的学习范围要宽泛。更加强调应用技能的掌握,品德上也要突出其职业针对性,培养的人才主要是直接面向专业技能型工作岗位,比之普通高等教育,更加强调职业对口。在具体形式上就是要求学生既要有文凭又要有岗位操作技能证书。与普通院校学生相比,他们的修学年限短,专业针对性较强,因而他们走向社会的独立意识更强。他们能够通过自我意识、自我观察和体验来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评价、分析,并能独立作出是否选择从事这一职业。因此,高职院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非常重要,而种种职业道德教育都需要通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来树立学生热爱人生、热爱祖国、热爱本职工作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1转变人文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有些人片面地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就是传授知识、培养适应生产岗位需要的特定技能。把能力本位理解为技术、技能教育,虽然培养技术型人才是高职教育办学的特色目标,但我们所培养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只懂技术的人。不能从根本上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要从提升整个民族素质的高度上来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确立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地位,把人文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入到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中来,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高尚道德修养的技能型人才。
2合理设置人文课程
调查显示,不少高职院校把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仅限于思想品德课、政治课这一狭小的教学环境中。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中我们应该从多方面来深入开展,并将其与专业技能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我们可以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来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例如: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并举出一些有关职业领域内的道德行为规范、行为准则、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实例,正确引导学生将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价值观。在专业学科特色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本学科优秀科学家的科研、工作经历,以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造福人类、敢于献身的科学精神。其次,可以适当地有目的地开设人文选修课程,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学习。在开设课程的同时也应该寓素质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要让学生灵活主动地去学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而不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要让学生体会到人文素质教育课是一门有意义有价值的课程。再次,可以适当地加强隐性课程建设,每学期可以多开展一些有关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高雅艺术、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讲座来变向地向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各项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到边远山区支教、去敬老院提供义务劳动、为贫困灾区捐献爱心等系列活动来拓展人文教育的空间,深化课堂教学。
3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师范影响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韩愈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在以其自身的素质感染和影响学生。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便是这个道理,教师的思想品德、教学态度都会以“榜样”的形式对学生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在教师的各项教学活动中“身教重于言教”,所以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要从教师抓起,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更需要有爱岗敬业的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这样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才能以良好的师德去教育学生。
4创造和谐良好的校园环境
一个学校的环境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影响是很重要的,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学习情操,激发他们创造性学习的兴趣。校园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其中学术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尤为深刻。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谐良好的人文校园环境,如举办各种道德素质竞赛、人文知识演讲、文化沙龙、学生学术作品展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开拓精神,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文化娱乐环境中接受人文素质教育。
总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未来,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所需。人文素质的综合提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高职院校只有切实地开展好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专业技能高素质人才,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灿.关于较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J].教育学论坛,2009(2).
[2]唐宏.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J].文学教育,2009(4).
[3]王万平.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4(6).
[4]刘刚.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实必要性[J]_中国成人教育,2007(5).
[5]张培,邬志辉.现代化进程中人文教育的现实意义[J]东北师大学报,1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