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目的是转变教育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交往的学习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在教学目的和方法上需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提问的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把学生培养成善于学习的人,若激发了个人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就能够学会任何他们需要学的东西。这里所说的学习不是教师的传授,也不是狭义的教育,而是属于学习者本人。这彻底改变了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把教师从“高高在上的圣贤”转变为“身边的引导者”,意味着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方式和需求进行学习,也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就好比学生在看风景纪录片,学生只是知道有这么美丽的风景,倘若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就如同让学生亲临其境,使之热血沸腾,自然会想到处去走走看看,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提问的互动式教学,将学生变被动式灌输为主动式参与,能使课堂的气氛保持活跃。此时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客体,而是作为自我教育的主体会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参与教育活动,从中体验想象的兴奋、自主的豪迈和成就的自信。当教师创设创造性课堂提问时,他自身也将从中获得情感的激发、智慧的启迪、发现的欢愉和收获的宽慰。无论是备课时忽生的一个令其兴奋不已的念头,还是上课时由于教学互动而引发的浮想联翩,都将为教师增加教育经验的积累,鞭策和激励着教师的创新与发展。
2.培养学生自信心,有效开发学生潜力
学生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兴趣不完全一样,学生的潜力也各不相同,但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教育得当,每个学生都是能够成才的。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是我们每一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教育的实践证明:充分信任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既是有效开发学生潜力的前提,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
学生需要老师的支持和帮助来提高自己在学习环境中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便启迪思维、开发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学习的人、善于学习的人,因此要将个人技能的发展融入到课程中来,将“失败”的概念从教学思想中剔除,代之以增强自信心。学生的潜力需要合适的教育加以开发。扬长教育就是充分信任学生的教育,是学生在学习中能得到乐趣、得到自信的教育。其所订立的教学目标既要有不同发展方向要求,也要有不同发展层次的要求,不能成为扼制资优学生发展和忽视学习困难者的桎梏。对个别资优学生可创设高于同级目标的学习条件,比如实行导师制等,对学习困难者则给以特别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教师要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充满自信得到充分发展。
3.陶冶学生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尽管随着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的加速,教师的部分工作将被计算机或其他技术手段代替,越是具有人性的工作,机器越不能代替。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恰恰是更强化了教师作为人的作用,其中最根本的陶冶学生的人格,这是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和个体人格的影响力所铸就的。陶冶学生的人格是美育的感性教育特有方式,是一种心理的体验。它不是以思维为特征认识过程,而是情感的表现与升华,是主体生命意识与本质力量的激活与呈现,是情感的体验、涵养,同时在体验中生成、创造着新的情感和意识,进而达到对心智的启发,走向精神的解放与升华,以及人格的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对学生人格的陶冶要求教师有一种博大宽厚的“师爱”,这不是一种朴素直觉的情绪反映,而是一种无私纯净的合乎理智的情感,是通过理性培养起来的一种普遍的高度的责任感。
修身师为先,教师典雅端庄的形象、高雅的情趣、洋溢的才华、执著的追求,都会在学生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对他们的性情将产生长远的影响,使他们超越单纯感官的刺激和满足,克服低级趣味的引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染和陶冶,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志气的人。
4.小结
在未来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将是终身学习者,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要有强健的自然生命力。因此教育的关键在于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教师而言,不应只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注重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利用课堂提问的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要善于掌握教育尺度,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使学生积极投入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能够自主学习。◆(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责任编辑:王锋旗
1.课堂提问的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把学生培养成善于学习的人,若激发了个人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就能够学会任何他们需要学的东西。这里所说的学习不是教师的传授,也不是狭义的教育,而是属于学习者本人。这彻底改变了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把教师从“高高在上的圣贤”转变为“身边的引导者”,意味着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方式和需求进行学习,也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就好比学生在看风景纪录片,学生只是知道有这么美丽的风景,倘若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就如同让学生亲临其境,使之热血沸腾,自然会想到处去走走看看,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提问的互动式教学,将学生变被动式灌输为主动式参与,能使课堂的气氛保持活跃。此时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客体,而是作为自我教育的主体会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参与教育活动,从中体验想象的兴奋、自主的豪迈和成就的自信。当教师创设创造性课堂提问时,他自身也将从中获得情感的激发、智慧的启迪、发现的欢愉和收获的宽慰。无论是备课时忽生的一个令其兴奋不已的念头,还是上课时由于教学互动而引发的浮想联翩,都将为教师增加教育经验的积累,鞭策和激励着教师的创新与发展。
2.培养学生自信心,有效开发学生潜力
学生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兴趣不完全一样,学生的潜力也各不相同,但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教育得当,每个学生都是能够成才的。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是我们每一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教育的实践证明:充分信任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既是有效开发学生潜力的前提,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
学生需要老师的支持和帮助来提高自己在学习环境中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便启迪思维、开发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学习的人、善于学习的人,因此要将个人技能的发展融入到课程中来,将“失败”的概念从教学思想中剔除,代之以增强自信心。学生的潜力需要合适的教育加以开发。扬长教育就是充分信任学生的教育,是学生在学习中能得到乐趣、得到自信的教育。其所订立的教学目标既要有不同发展方向要求,也要有不同发展层次的要求,不能成为扼制资优学生发展和忽视学习困难者的桎梏。对个别资优学生可创设高于同级目标的学习条件,比如实行导师制等,对学习困难者则给以特别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教师要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充满自信得到充分发展。
3.陶冶学生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尽管随着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的加速,教师的部分工作将被计算机或其他技术手段代替,越是具有人性的工作,机器越不能代替。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恰恰是更强化了教师作为人的作用,其中最根本的陶冶学生的人格,这是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和个体人格的影响力所铸就的。陶冶学生的人格是美育的感性教育特有方式,是一种心理的体验。它不是以思维为特征认识过程,而是情感的表现与升华,是主体生命意识与本质力量的激活与呈现,是情感的体验、涵养,同时在体验中生成、创造着新的情感和意识,进而达到对心智的启发,走向精神的解放与升华,以及人格的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对学生人格的陶冶要求教师有一种博大宽厚的“师爱”,这不是一种朴素直觉的情绪反映,而是一种无私纯净的合乎理智的情感,是通过理性培养起来的一种普遍的高度的责任感。
修身师为先,教师典雅端庄的形象、高雅的情趣、洋溢的才华、执著的追求,都会在学生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对他们的性情将产生长远的影响,使他们超越单纯感官的刺激和满足,克服低级趣味的引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染和陶冶,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志气的人。
4.小结
在未来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将是终身学习者,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要有强健的自然生命力。因此教育的关键在于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教师而言,不应只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注重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利用课堂提问的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要善于掌握教育尺度,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使学生积极投入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能够自主学习。◆(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责任编辑:王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