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凭借其深度的思维、评论与生活、社会面貌的呈现,成为以人文素养培育为中心的语文教育的根本,即被称为语文教育之“根”。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言:“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北大资深教授钱理群先生亦言:“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在此关于阅读重要性的强劲理论背景下,文本便就“小学语文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指导”话题从阅读内容、阅读方式、读写三个方面的阐述,以在全面囊括阅读要义的基础上为语文教学提供具体的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
“唯教材是瞻”是小学乃至更高学年段的语文教学的通病,即画地为牢,囿于教材与应试,而失了语文之本“阅读”——广泛、大量的阅读,这亦是现阶段全民阅读渴望下降与各学段学生人文涵养与能力薄弱的根本原因之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亦即“模本”、“范本”,而真正的阅读对象指向却为林语堂所言:“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心灵”的书籍。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意味着对教材文本谋篇布局、表达方式、遣词造句等的剖析,更重要的是突破教材局限,引导学生走入更广阔的文字、书籍的海洋。基于此,应从阅读内容、阅读方式与读写结合三个维度进行探究。
1.阅读内容——全方位触及
阅读内容即“读什么”的问题,毫无疑问作为阅读指导的首要着眼点存在。但在语文学科背景下的阅读往往被顾名思义局限在“文学”圈内,而忽略了语文教育之“人文素养”的目标旨歸,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与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这便要求所阅内容必得全方位地触及到包括文学、传统文化、哲学、军事、心理等在内的多领域。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了解此类作品,将很好地对其艺术、学术、生活、社会等起到启蒙作用,亦将为其之后更深度、更广泛的阅读奠定坚实的认知、兴趣基础。
例如:在文学类项下,我参考教材所涉及的文章,给同学推荐了诸如《居里夫人的故事》、《鲁滨逊漂流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寄小读者》《小王子》《窗边的小豆豆》等书籍。在科学类项下,我则推荐了诸如《生命的故事》《最美的科普·四季时钟系列》《万物简史(少儿版)》《101个神奇的实验》等。在军事类项下,推荐了《小哥白尼》《谢尔曼传》等。在传统文化方面,则推荐了《有故事的汉字》《中国成语故事》《论语》等,除此之外,还有哲学类的《康德比我强在哪儿》《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之后作出诸如每天定量阅读、亲子阅读活动、阅读周等的规定与活动举措,促进同学们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还将使其在日积月累中充盈认知、扩展思维、深化思想。
2.阅读方式——浅深序渐进
在“读什么”的问题解决之后,便应是对“如何读”,即阅读方式问题的关注,这是我们在指导过程中共同产生的忽略区。因为我们倾向于向学生倾填经典名著,却无视其在小学成长阶段尚薄弱的接受理解能力。因此,在经典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做到难度“适当”之外,还应在阅读方式指导中做到由浅到深、由低而高,以在渐进性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促进其对经典书籍思想内涵与价值的理解。
例如:为了让同学们对《孔子》生出兴趣,并能领略其中的基本内涵价值,我先让同学们阅读了蔡志忠的漫画作品《孔子说》,其中对小学生关于孔子疑点的揭示、故事化的白话解读,使渗透在其中的《论语》文言语句显得自然而又简易。在对此阅读完毕后,同学们对于孔子其人、其在诗、礼、乐等方面的学问便有了基本的了解,兴趣自然高涨,使其能够自主地去搜集、阅读诸如《儒家的故事》《孔子和弟子的故事》《诗经》《礼记》《史记》中的《孔子世家》等较深层次的相关书籍与文章,我亦能够适时地推荐相关著作。结合上述推出的诸如《中国成语故事》、《有故事的汉字》等书籍,这便帮助同学们渐渐打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深层次的典籍、名著阅读,会对学生古典内涵与人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起水到渠成的效果。除此之外,在同学们阅读过程中,我并不对其具体的阅读方式,如“整合段落思想”等作出要求,而是让其完全自主地阅读、轻松松松地阅读,尽最大可能让其能在一个自由的空间内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并自由生成自己独特的思想。
3.读写结合——自由化表达
阅读为知识与思想的输入过程,而写作则为对此的输出过程,出入结合才能“学有所用”,促进一个健全化人才的生成,因此“读写结合”成为我们的一贯做法。但不同于专门的写作指导,基于学生自主阅读的写作亦应是学生自主的过程,即应不限篇幅、不限内容、不限写法、而只关注其真情实感的流露,以让学生进行充分自由的发挥。唯有如此,才能让其在爱上阅读的同时,爱上写作本身。
例如:在上面所述的蔡志忠的漫画《孔子说》阅读完毕后,我让同学们去写一篇自己的阅读感受,不限篇幅、写法,而只是单纯地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孔子有七十七个道艺精通的弟子,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与擅长,就像一个百花园,我想知道老师看到我们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感觉呢?在这些弟子里面,我最喜欢的当属颜回了,因为他居住在陋室里,而且只有一小碗饭、一瓢水,这样可怜的贫民生活他却过得怡然自得。要是我,我肯定有很多抱怨,所以他的境界是值得敬佩的,但是如果自己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就需要去奋斗,才不至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己也不得其乐’。”可见没有任何形式的写作束缚,同学们能够自由地依据意识所到之处,联系现实(老师看到我们的感觉)、评价人物(值得敬佩)、设身处地(肯定很多抱怨),在阅读思想得以深化的同时,体会到写作的自由趣味。
阅读作为语文教育之“根”是小学启蒙阶段必须紧抓的一项教学任务。但在此之前,亦需要清楚地意识到教材阅读与真正的阅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使学生在正确的阅读理念与科学的阅读指导中养成阅读习惯,实现人文素养、思想境界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万武.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华夏教师,2017(24):63.
[2]付荣清.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76-7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
“唯教材是瞻”是小学乃至更高学年段的语文教学的通病,即画地为牢,囿于教材与应试,而失了语文之本“阅读”——广泛、大量的阅读,这亦是现阶段全民阅读渴望下降与各学段学生人文涵养与能力薄弱的根本原因之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亦即“模本”、“范本”,而真正的阅读对象指向却为林语堂所言:“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心灵”的书籍。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意味着对教材文本谋篇布局、表达方式、遣词造句等的剖析,更重要的是突破教材局限,引导学生走入更广阔的文字、书籍的海洋。基于此,应从阅读内容、阅读方式与读写结合三个维度进行探究。
1.阅读内容——全方位触及
阅读内容即“读什么”的问题,毫无疑问作为阅读指导的首要着眼点存在。但在语文学科背景下的阅读往往被顾名思义局限在“文学”圈内,而忽略了语文教育之“人文素养”的目标旨歸,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与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这便要求所阅内容必得全方位地触及到包括文学、传统文化、哲学、军事、心理等在内的多领域。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了解此类作品,将很好地对其艺术、学术、生活、社会等起到启蒙作用,亦将为其之后更深度、更广泛的阅读奠定坚实的认知、兴趣基础。
例如:在文学类项下,我参考教材所涉及的文章,给同学推荐了诸如《居里夫人的故事》、《鲁滨逊漂流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寄小读者》《小王子》《窗边的小豆豆》等书籍。在科学类项下,我则推荐了诸如《生命的故事》《最美的科普·四季时钟系列》《万物简史(少儿版)》《101个神奇的实验》等。在军事类项下,推荐了《小哥白尼》《谢尔曼传》等。在传统文化方面,则推荐了《有故事的汉字》《中国成语故事》《论语》等,除此之外,还有哲学类的《康德比我强在哪儿》《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之后作出诸如每天定量阅读、亲子阅读活动、阅读周等的规定与活动举措,促进同学们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还将使其在日积月累中充盈认知、扩展思维、深化思想。
2.阅读方式——浅深序渐进
在“读什么”的问题解决之后,便应是对“如何读”,即阅读方式问题的关注,这是我们在指导过程中共同产生的忽略区。因为我们倾向于向学生倾填经典名著,却无视其在小学成长阶段尚薄弱的接受理解能力。因此,在经典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做到难度“适当”之外,还应在阅读方式指导中做到由浅到深、由低而高,以在渐进性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促进其对经典书籍思想内涵与价值的理解。
例如:为了让同学们对《孔子》生出兴趣,并能领略其中的基本内涵价值,我先让同学们阅读了蔡志忠的漫画作品《孔子说》,其中对小学生关于孔子疑点的揭示、故事化的白话解读,使渗透在其中的《论语》文言语句显得自然而又简易。在对此阅读完毕后,同学们对于孔子其人、其在诗、礼、乐等方面的学问便有了基本的了解,兴趣自然高涨,使其能够自主地去搜集、阅读诸如《儒家的故事》《孔子和弟子的故事》《诗经》《礼记》《史记》中的《孔子世家》等较深层次的相关书籍与文章,我亦能够适时地推荐相关著作。结合上述推出的诸如《中国成语故事》、《有故事的汉字》等书籍,这便帮助同学们渐渐打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深层次的典籍、名著阅读,会对学生古典内涵与人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起水到渠成的效果。除此之外,在同学们阅读过程中,我并不对其具体的阅读方式,如“整合段落思想”等作出要求,而是让其完全自主地阅读、轻松松松地阅读,尽最大可能让其能在一个自由的空间内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并自由生成自己独特的思想。
3.读写结合——自由化表达
阅读为知识与思想的输入过程,而写作则为对此的输出过程,出入结合才能“学有所用”,促进一个健全化人才的生成,因此“读写结合”成为我们的一贯做法。但不同于专门的写作指导,基于学生自主阅读的写作亦应是学生自主的过程,即应不限篇幅、不限内容、不限写法、而只关注其真情实感的流露,以让学生进行充分自由的发挥。唯有如此,才能让其在爱上阅读的同时,爱上写作本身。
例如:在上面所述的蔡志忠的漫画《孔子说》阅读完毕后,我让同学们去写一篇自己的阅读感受,不限篇幅、写法,而只是单纯地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孔子有七十七个道艺精通的弟子,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与擅长,就像一个百花园,我想知道老师看到我们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感觉呢?在这些弟子里面,我最喜欢的当属颜回了,因为他居住在陋室里,而且只有一小碗饭、一瓢水,这样可怜的贫民生活他却过得怡然自得。要是我,我肯定有很多抱怨,所以他的境界是值得敬佩的,但是如果自己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就需要去奋斗,才不至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己也不得其乐’。”可见没有任何形式的写作束缚,同学们能够自由地依据意识所到之处,联系现实(老师看到我们的感觉)、评价人物(值得敬佩)、设身处地(肯定很多抱怨),在阅读思想得以深化的同时,体会到写作的自由趣味。
阅读作为语文教育之“根”是小学启蒙阶段必须紧抓的一项教学任务。但在此之前,亦需要清楚地意识到教材阅读与真正的阅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使学生在正确的阅读理念与科学的阅读指导中养成阅读习惯,实现人文素养、思想境界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万武.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华夏教师,2017(24):63.
[2]付荣清.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