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日,我们一家人早早起来,吃过饭收拾停当,就坐在沙发上守着电视,观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实况。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后,大阅兵开始。当由直-19等飞机组成“70”字样的直升机梯队飞越天安门时,全家人都激动得红了眼眶。
“看!我们的飞机!”这是我和小伙伴们从小就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我家是地地道道的“哈飞世家”,从爷爷、姥爷到爸爸妈妈,再到我,就连我老公都是与我“门当户对”的“哈三代”。可以说,“哈飞”二字是融入我血脉中的精神基因。
记得小时候因为爸妈工作忙,每天放学都是爷爷去接我,爷爷总跟我讲他年轻时候的事儿。“那时候,厂里还没有自主研发的飞机,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修理飞机,后来就仿制一些苏联飞机……”一提起当年的往事,爷爷就打开了话匣子,“你爸出生那年,正好赶上厂里研制的直-5首飞成功,那可是咱新中国第一架直升机啊!好家伙,激动得我们这帮人好几宿都没睡好觉……”
1979年,我爸也进厂了,从事螺纹磨工作,主要负责加工水轰-5和直-9型机的零件。那时的哈飞已经有了自主研发飞机的能力,直-5、轰-5也都开始批量生产。听我爸说,他做的零件精度要求非常高,公差范围都是千分之几。当时我不大懂,就知道我爸挺厉害——在单位自己一个屋不说,屋里还有5台大“机器”。直到我进厂工作后,有一天去他那儿吃午饭,才看到他的办公桌上竟然放着一本《高等数学》。
我打趣道:“行呀爸,进步了啊,都看上《高等数学》了。”
我爸瞥了我一眼,骄傲地说:“那是!我这活儿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对刀时得用函数,对好刀后一个小小的零件就得加工两个多小时,这样才能达到工艺要求。”
因为家里条件一般,爸爸妈妈结婚的时候没有新房,只能跟爺爷奶奶、老姑老叔住在一起。等我出生后,爸妈带着我住进了厂里分配的过渡房,那时叫“母子宿舍”。这是我的第一个家,也是承载了我童年回忆的地方。我每天早上跟着爸妈一起坐着厂里接送职工上下班的特有交通工具——“小火车”进厂,可以说,我是“最小哈飞人”了。
2010年,我被分配到复合材料车间,从事直-15型机复合材料成型工作。当时,该型机还处于研发阶段,我就跟着老师傅们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摸索、研究,一层层、一剪剪地铺贴。
2012年1月,为保证该型机机身下线节点,刚刚结婚半年的我,每天跟班组同事一起加班加点抢进度。为照顾家住市区内的“90后”小师弟,我选择了夜班,这就意味着我和丈夫每天都碰不到面——他下班,我上班;我到家,他在厂。这样的夜班一上就是4个月。
那年2月14日早上,我下夜班回到家里补觉,刚掀开被子,就看见一盒巧克力“躺”在那里,下面压着的一张纸条上写着:“情人节快乐!”一个多月未见到丈夫的我被感动得“眼泪哗哗的”。
在哈飞,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有很多。我想,将来我的孩子也会选择哈飞。因为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精神一直在传承,因为哈飞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因为哈飞有我最难舍的情缘。
今天,作为中国人,我为祖国的繁荣和强大而骄傲;作为航空人,我为祖国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而骄傲;作为哈飞人,我为公司研制的飞机能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而骄傲。我想,等我的孩子长大了,每当他听到天空中有轰轰声,也会仰望天空,边蹦边喊:“看!我们的飞机!”
(作者单位: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姜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