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像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作文题所说,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所以语文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语文素养的内涵非常广泛,作为学生来说,语文素养是指以听、说、读、写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涉及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思想情感、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习惯等诸多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就应从作文材料中提供的三种途径入手,在课堂上有效学习,在阅读中积累,在实践中提高。
课堂有效教学是语文素养提升的主阵地,学生可从中学到语文知识和语文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语言的综合运用等,养成语文基本习惯,接受优秀的文化熏陶。课堂教学是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教学大纲有计划地遵照学生认知规律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有利于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本中积淀着经过百年乃至千年历史的淘洗和升华的古诗文,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在教师的正确引领下,学生更容易端正价值取向,继承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出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课外大量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又一阵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作为一种间接经验可以让我们更好、更快地感受语言的魅力以及生活的豐富性,语言素养和读写素养都可通过大量阅读书籍得以巩固与提升,人文精神也得以培育。
课外阅读可以陶冶性情,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可以使知识得到积累……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以说课外阅读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有力补充,是课内语文素养培育的拓展。语文素养也是人文素养、民族素养,语文素养的考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民族文化的考查。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在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问题,国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过分的“经济意识”,使得传统文化在这种潮流中流失,具体表现为对阅读的漠视,对母语的麻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社会生活实践为语文素养培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语文来自于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有语言的地方就有语文,社会生活实践是语文丰富多彩的永不枯竭的素材。语文认知来源于实践,实践深化了语文知识。语文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和精神发展的窗户,并且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思考,带领学生探究,可以以“社会为课堂”,以“校园为课堂”,以“家庭为课堂”,甚至可以以“大自然为课堂”来策划、设计、组织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总之,只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才能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发展个性和品质,增加语言积累、增强语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第四高级中学】
课堂有效教学是语文素养提升的主阵地,学生可从中学到语文知识和语文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语言的综合运用等,养成语文基本习惯,接受优秀的文化熏陶。课堂教学是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教学大纲有计划地遵照学生认知规律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有利于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本中积淀着经过百年乃至千年历史的淘洗和升华的古诗文,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在教师的正确引领下,学生更容易端正价值取向,继承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出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课外大量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又一阵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作为一种间接经验可以让我们更好、更快地感受语言的魅力以及生活的豐富性,语言素养和读写素养都可通过大量阅读书籍得以巩固与提升,人文精神也得以培育。
课外阅读可以陶冶性情,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可以使知识得到积累……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以说课外阅读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有力补充,是课内语文素养培育的拓展。语文素养也是人文素养、民族素养,语文素养的考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民族文化的考查。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在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问题,国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过分的“经济意识”,使得传统文化在这种潮流中流失,具体表现为对阅读的漠视,对母语的麻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社会生活实践为语文素养培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语文来自于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有语言的地方就有语文,社会生活实践是语文丰富多彩的永不枯竭的素材。语文认知来源于实践,实践深化了语文知识。语文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和精神发展的窗户,并且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思考,带领学生探究,可以以“社会为课堂”,以“校园为课堂”,以“家庭为课堂”,甚至可以以“大自然为课堂”来策划、设计、组织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总之,只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才能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发展个性和品质,增加语言积累、增强语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第四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