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湖北省当阳市锚定“两全齐美”目标,聚焦“全省前列、宜昌第一”定位,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明确以招才、提质、稳岗为重点,精准打好产业带就业、品质创品牌、服务强保障“组合拳”,创新推出“就业家企通”平台,全力助推市场主体实现更好发展。
用好求职用工“家企通”
深入挖潜本地岗位和劳动力资源 充分发挥各镇(街道)、市直单位就业服务专员和劳务经纪人优势,每月开展企业用工需求及人力资源市场“双向调查”,摸清企业经营状况、用工需求等情况,全面掌握全市人力资源动态信息,精准推送引导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组织市内108家企业186名人事专员,参加为期两天的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开展二季度双项调查,摸清全市人力资源总量19.92万人(含富余劳动力8000余人),收集市内51家企业岗位信息1554个。
用活用好“当阳就业家企通”微信公众号 持续加强与当阳生活网、当阳在线、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紧密合作,通过短视频带岗、政策对话等方式,助力劳动力输入、高技能人才引进,实现“市场搭桥”“云揽才”。今年以来,“就业家企通”微信公众号播放企业形象宣传视频6期,展示14家企业文化理念、用工需求等情况。吸引企业入驻“就业家企通”微信小程序191家,开展线上专场招聘活动10场,提供岗位2912个,发布招聘信息668条次,投递简历6033人次;“当阳就业在线”官方抖音平台发布相关政策宣传等视频26期,吸引粉丝6473人,浏览量达78万人次;组织华强化工和东田微科技参加三峡广电“情系宜昌·直播带岗“活动,吸引3万余人观看直播。6月28日联合当阳在线网,邀请中材(宜昌)节能新材料、鸿阳新材料等5家市内优质企业做客直播间,举办当阳市2021年第一期直播带岗活动,吸引5.5万人观看,帮助58名求职者达成就业意向。
同步举办“就业家企通”送岗上门线下招聘会 将招聘活动送进乡镇、送入村组、送到求职者的家门口,切实打通就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在全市10个镇(街道)举办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10622个,帮助1918人达成就业意向。组织市内4家企业赴远安参加民营企业招聘月暨残疾人就业帮扶招聘会,帮助12人达成就业意向。组织华强化工等市内15家规上企业,赴恩施参加“我选湖北·爱上宜昌”暨“宜荆荆恩”城市群联合校园招聘会和“当阳就业家企通”恩施建始、咸丰专场线下招聘会,共提供岗位771个,帮助114人达成就业意向,3名大学生达成实习意向。
用活人才培育“家企通”
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发展 创新校企联合、企业与培训机构合作方式,推出电商、电焊、育婴师等“拳头”专业,充实当阳市新产业新业态培训工种目录,促进培训向精细化、多样化方向转变,确保实现就业与市场无缝衔接。目前,依托市职教中心、市就业培训中心、琰珑职校等机构平台优势,全市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期,定向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1081名。为44家企业开展线上技能提升培训和以工代训,帮助5541名企业职工提升技能水平,“沮漳工匠”本土技能人才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为琰珑职校拨付培训补贴14.2万元,为5家企业拨付以工代训培训补贴79.68万元,为335名参训学员拨付培训生活补贴8.53万元。谋划建设腾飞当阳人力资源实训中心项目,为鄂西片区储备大批职业化、专业化技能人才。
激活人力资源市场主体力量 接轨市场需求,坚持就业导向,突出能力建设,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劳务能人带动、第三方输出”的劳务组织新模式,构建就业用工家企互通“新桥梁”,不断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和就业质量,全力塑造劳务输出特色品牌。
推进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对标国家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要求,力争在原有等级认定备案基礎上新增企业2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1个,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第三方机构为依托的人才评价联动格局。目前,全市共有技能人才2万余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216人。2021年以来,全市新增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93人,其中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证书76人,占比26%。为企业职工发放技能提升补贴214人次34万元,提高了企业职工综合素质。当阳市凌云科技公司已组织开展首批工种12个、员工322人的认定工作,其中211人通过认定并颁发证书,通过率高达65.53%。指导当阳市就业培训中心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评工作,向宜昌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申报“母婴护理”工种考核备案5场次,考评并发证78人次。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国网当阳市供电公司联合举办了当阳市第二届维修电工技能竞赛活动,组织16支代表队43名选手参赛。组织市内企业10名技能人才参加宜昌市第六届“技能状元”大赛第一轮竞赛活动。
用足服务保障“家企通”
强化就业援助“保底线” 推进失业保险金“畅通领、安全办”,及时更新“申领失业保险金”服务指南,进一步精简办事材料,创优服务流程,增加服务供给,精简申办材料3份,压缩办理时限5天,实现失业保险金申领“线上线下”立即办、零跑腿。今年以来,为2937人次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329万元,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156万元,为1453人次发放失业补助金118万元。
健全完善岗位人才“信息库” 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用足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支撑,收纳充实岗位信息与人力资源信息库,精准研判、科学把握,主动“送政策上门”。今年7月,当阳市“就业家企通”人力资源供需一体化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实现了劳资双方线上发布供需信息,平台智能匹配双向对接,大数据精准研判靶向服务,初步解决全市人力资源供需不对称问题。目前,共吸引1276家市场主体入驻,发布用工岗位1776个,浏览量569人次,促成85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探索打造“数字化仲裁庭” 坚持以市场主体和群众诉求为导向,以市场主体和市民满意度为目标,以高效精细服务为抓手,利用高清智能庭审设备和软件系统,同步公示庭审笔录、庭审全程录音录像及视频保存等措施,确保影音资料和证据材料完备性,有效提升案件办理速度和公开程度。今年以来,全市通过数字化仲裁庭成功调解劳动人事争议案件50起,市场主体和群众认可度均达100%。
用好求职用工“家企通”
深入挖潜本地岗位和劳动力资源 充分发挥各镇(街道)、市直单位就业服务专员和劳务经纪人优势,每月开展企业用工需求及人力资源市场“双向调查”,摸清企业经营状况、用工需求等情况,全面掌握全市人力资源动态信息,精准推送引导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组织市内108家企业186名人事专员,参加为期两天的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开展二季度双项调查,摸清全市人力资源总量19.92万人(含富余劳动力8000余人),收集市内51家企业岗位信息1554个。
用活用好“当阳就业家企通”微信公众号 持续加强与当阳生活网、当阳在线、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紧密合作,通过短视频带岗、政策对话等方式,助力劳动力输入、高技能人才引进,实现“市场搭桥”“云揽才”。今年以来,“就业家企通”微信公众号播放企业形象宣传视频6期,展示14家企业文化理念、用工需求等情况。吸引企业入驻“就业家企通”微信小程序191家,开展线上专场招聘活动10场,提供岗位2912个,发布招聘信息668条次,投递简历6033人次;“当阳就业在线”官方抖音平台发布相关政策宣传等视频26期,吸引粉丝6473人,浏览量达78万人次;组织华强化工和东田微科技参加三峡广电“情系宜昌·直播带岗“活动,吸引3万余人观看直播。6月28日联合当阳在线网,邀请中材(宜昌)节能新材料、鸿阳新材料等5家市内优质企业做客直播间,举办当阳市2021年第一期直播带岗活动,吸引5.5万人观看,帮助58名求职者达成就业意向。
同步举办“就业家企通”送岗上门线下招聘会 将招聘活动送进乡镇、送入村组、送到求职者的家门口,切实打通就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在全市10个镇(街道)举办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10622个,帮助1918人达成就业意向。组织市内4家企业赴远安参加民营企业招聘月暨残疾人就业帮扶招聘会,帮助12人达成就业意向。组织华强化工等市内15家规上企业,赴恩施参加“我选湖北·爱上宜昌”暨“宜荆荆恩”城市群联合校园招聘会和“当阳就业家企通”恩施建始、咸丰专场线下招聘会,共提供岗位771个,帮助114人达成就业意向,3名大学生达成实习意向。
用活人才培育“家企通”
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发展 创新校企联合、企业与培训机构合作方式,推出电商、电焊、育婴师等“拳头”专业,充实当阳市新产业新业态培训工种目录,促进培训向精细化、多样化方向转变,确保实现就业与市场无缝衔接。目前,依托市职教中心、市就业培训中心、琰珑职校等机构平台优势,全市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期,定向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1081名。为44家企业开展线上技能提升培训和以工代训,帮助5541名企业职工提升技能水平,“沮漳工匠”本土技能人才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为琰珑职校拨付培训补贴14.2万元,为5家企业拨付以工代训培训补贴79.68万元,为335名参训学员拨付培训生活补贴8.53万元。谋划建设腾飞当阳人力资源实训中心项目,为鄂西片区储备大批职业化、专业化技能人才。
激活人力资源市场主体力量 接轨市场需求,坚持就业导向,突出能力建设,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劳务能人带动、第三方输出”的劳务组织新模式,构建就业用工家企互通“新桥梁”,不断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和就业质量,全力塑造劳务输出特色品牌。
推进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对标国家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要求,力争在原有等级认定备案基礎上新增企业2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1个,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第三方机构为依托的人才评价联动格局。目前,全市共有技能人才2万余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216人。2021年以来,全市新增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93人,其中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证书76人,占比26%。为企业职工发放技能提升补贴214人次34万元,提高了企业职工综合素质。当阳市凌云科技公司已组织开展首批工种12个、员工322人的认定工作,其中211人通过认定并颁发证书,通过率高达65.53%。指导当阳市就业培训中心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评工作,向宜昌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申报“母婴护理”工种考核备案5场次,考评并发证78人次。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国网当阳市供电公司联合举办了当阳市第二届维修电工技能竞赛活动,组织16支代表队43名选手参赛。组织市内企业10名技能人才参加宜昌市第六届“技能状元”大赛第一轮竞赛活动。
用足服务保障“家企通”
强化就业援助“保底线” 推进失业保险金“畅通领、安全办”,及时更新“申领失业保险金”服务指南,进一步精简办事材料,创优服务流程,增加服务供给,精简申办材料3份,压缩办理时限5天,实现失业保险金申领“线上线下”立即办、零跑腿。今年以来,为2937人次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329万元,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156万元,为1453人次发放失业补助金118万元。
健全完善岗位人才“信息库” 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用足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支撑,收纳充实岗位信息与人力资源信息库,精准研判、科学把握,主动“送政策上门”。今年7月,当阳市“就业家企通”人力资源供需一体化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实现了劳资双方线上发布供需信息,平台智能匹配双向对接,大数据精准研判靶向服务,初步解决全市人力资源供需不对称问题。目前,共吸引1276家市场主体入驻,发布用工岗位1776个,浏览量569人次,促成85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探索打造“数字化仲裁庭” 坚持以市场主体和群众诉求为导向,以市场主体和市民满意度为目标,以高效精细服务为抓手,利用高清智能庭审设备和软件系统,同步公示庭审笔录、庭审全程录音录像及视频保存等措施,确保影音资料和证据材料完备性,有效提升案件办理速度和公开程度。今年以来,全市通过数字化仲裁庭成功调解劳动人事争议案件50起,市场主体和群众认可度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