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ao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从而提升综合素质,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传授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开展多种活动,提升阅读热情;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广度;表扬鼓励先进,体验成功喜悦。多种方法结合,把学生的好奇心逐渐转变成兴趣,继而变成巨大的学习动力,才能使学生进入最佳的读书境界,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兴趣 方法 活动 课内外结合 提升语文素养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数古语都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作为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从而提升综合素质,使身心健康发展、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我认为,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至关重要。下面就此谈几点做法:
  一、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有的小学生对读书没有兴趣,把读书当作是一种负担,所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是激发学生喜爱读书的重要条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可用资源,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从组织学生搜集读书名言、讲名人读书故事开始,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名人名言让学生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名人的故事让学生们了解了受迪生、鲁迅等人无不是从小酷爱读书、使自己的脑子变得日益聪明起来的。同时,我还确定预备铃响后的两分钟时间为古诗词诵读时间;利用上课后的前两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积累交流;要求学生养成睡前读书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从学生的发言和写作中我感觉到学生的语言更丰富精彩了,而随之变化的还有他们的言谈举止,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学生的读书兴趣激发起来了,但能否持之以恒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想到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学生教育工作最好的合作伙伴,我就给每位家长写了一封公开信,取得了家长的理解支持,让他们协助老师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用书香来“熏”孩子们,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此外,我还组建了班级图书角,号召学生从家里拿来图书,利用午休、课余时间相互传阅,交流沟通。此时,孩子们已不再把读书当作是一种负担,他们主动地在书海里遨游,兴趣越来越高涨,班级的读书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二、传授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许多学生喜欢读书,也读了不少的书,但是读写能力并没有多大的提高,其原因就是阅读方法不当。所以在读书方法上,我倡导个性化的读书方式,教给学生切实可行的读书方法。
  第一,引导学生“多读”,获取大量的信息,储存丰富的知识;第二,“多背”,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较强,所以,可以利用这个时期让学生多背诵一些好文章,使之转化成自己的语言;第三,“多摘”,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摘抄读物中的佳句、名段、奇事、妙闻;第四,“多写”,要培养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读完一本书,根据内容和自己的感受,作好读书笔记。
  三、开展多种活动,提升阅读热情
  为了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养成读书习惯,我在班级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将“读书”和“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辟了每周读书交流话题,然后是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体会交流、诗歌背诵比赛、读书笔记展示等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读书的喜悦,同时也有效地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了阅读成果,也推动了课外阅读的步步深入。
  四、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广度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利用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强、阅读面越来越宽。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关的课外书,让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从而使课外阅读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学习了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引导学生借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介绍学生阅读他的《阿Q正传》等文学作品……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更高了。
  五、表扬鼓励先进,体验成功喜悦
  读书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放任自流。如果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还应定期、不定期地进行阅读检查、评比。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对阅读更有信心,坚持下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了。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就会在班集体中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在于发现学生的好奇心,把好奇心逐渐转变为兴趣,这样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浓厚了,读书的欲望增强了,浓厚的兴趣继而转变为巨大的学习动力,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读书境界。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从而达到了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加强阅读学法指导迫在眉睫,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使学生“知法”、“得法”,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  一、框架阅读法  这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结构“框架”,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归纳和对比,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记忆。如学习议论文
期刊
随着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我们数学课也由原来的六节减为四节,自习课更是一节都没有了,但是我们的教材内容并没有缩减,学生似乎也没比以前更聪明。感觉到变化的只有我们教师自己,时间更紧了,自己更忙碌了,学生作业出错更多了。于是,我们矛盾重重,不得不再一次审视我们的数学课堂,希望能从中找到解决的办法。前一阶段,全校的一次集中听评课活动让我慢慢悟出了点什么。执教者的设计不可谓不精,课堂气氛也是热闹非凡,可作为
期刊
眼下,新的课程标准使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课程标准》使教师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们焕发了生命力,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质疑、乐于质疑是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特点之一,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这一点。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
期刊
所谓教材整合,就是把教材知识系统内各要素以整体观为指导加以分析和改进,通过筛选、交叉、渗透、对照、关联等方式重新组合起来,形成要素合理、便于接受、具有新意义、目的多样的结构形式。历史教材在不同时空中的整合并非传统教学上的机械“拼合”,而是有机结合。在此“整合”理念之下,教师就要思考怎样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大胆合理地对教材在宏观上进行整合和整体设计,微观上适当地进行取舍,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对课本的
期刊
摘 要:诵读是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也是检验学生是不是已经对课文内容有所领悟的一种方式。如果学生进入了课文所描写的境界,读起来自然能够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书是读懂的,不是讲懂的,更不是问懂的。  关键词:读书 语文 感悟  读书的过程,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的过程。孔子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一篇课文,读得越熟,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
期刊
众所周知,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造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以造成认知冲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认知冲突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冲突式差别,这种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并促使其注意关心和探索的行为。课堂教学中有了学习气氛和认知冲突,即创造
期刊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掌握好化学基本概念是学生学好基础理论、定律的前提,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基本概念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综合化学概念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我发现化学概念的教学必须遵循其特定的教学规律和心理机制,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本文就国培计划后,按新课程标准教学,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认识。  关键词:初
期刊
我这个人平时感情平淡,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什么都感觉无所谓,然而在童心的世界里我感动了,虽然那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孩子对老师说的简单的话语,你相信吗?那天,我真的流泪了。  记得那天是九月十日——第二十八个教师节,学校大门口张贴着鲜红的标语:教师节快乐!门口的小商贩们在校门口叫卖着鲜花,惹得许多孩子驻足围观,这一切对于我这个过了二十多个教师节的老师来说已没有什么值得好奇的。我和平时一样穿过大门沿
期刊
“白描”本是绘画术语,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及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或略施淡墨加以渲染。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画人难,画白描更难”(见《南腔北调集》)。而作为一代文学大师的鲁迅,恰恰是画白描的圣手,他用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实现了画人、写景、叙事。  一、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  他在《祝福》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