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好奇;质
疑;设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5—0052—01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有用人才,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巧用好奇,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原始动力,它可以激励学生去发现周围事物的差异,并促使他们去思考和探索。为什么婴儿从出生到青年时期,智力发展特别迅速呢?这与好奇心在这个阶段特别强烈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可以应用问题情境引发好奇心,可以利用科学猜想激发好奇心,还可以利用奇趣实验触发好奇心。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就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愿望、探索的动力。这时,如果教师及时鼓励,正确引导,就必然会激发学生一连串新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二、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始于思 ,思始于疑”,疑是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创新思维的开始。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发展的大多是一种被动的应答性行为。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盲目崇拜,对教材“奉若圣典”,盲目迷信,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可能得到培养。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质疑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向教师和教材挑战;其次,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要让学生学会比较,学会联想,让学生在“此”与“彼”的差别处,在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个人经验与科学理论的矛盾冲突中产生思维动力,形成创新意识。
三、精心设问,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1.选用综合性题目,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属于能力范畴,思维品质的不同会带来能力上的巨大差异。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先优化其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发散性题目进行变式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利用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利用一题多问,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利用一题多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利用一题多思,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2.选用开放性题目,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我国传统的习题教学特别注意习题的唯一性。没有唯一答案的习题不上课本,没有固定答案的习题教师不讲,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习惯了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寻求固定的答案,所以创新能力的培养始终没有落到实处。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更新观念,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探索性的、非常规的、答案不确定的题目来进行训练,以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周长12厘米的长方形,长和宽都是整数,它们的长和宽可能是多少”就属于这类题目。
四、知行合一,锻炼学生的创新技能
广阔的生活世界和学生鲜活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学习中丰富的课程资源。只有将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去,才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技能,才能使知识与能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都“高分低能”,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要坚持“知行合一,实践第一”的原则。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创造,力求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达到发现新问题,形成新思想,创出新成果的目的。如,调查活动、实地测量活动、数学辩论活动、科技小制作活动等都可以当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锻炼学生创新技能的平台。
编辑:刘立英
疑;设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5—0052—01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有用人才,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巧用好奇,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原始动力,它可以激励学生去发现周围事物的差异,并促使他们去思考和探索。为什么婴儿从出生到青年时期,智力发展特别迅速呢?这与好奇心在这个阶段特别强烈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可以应用问题情境引发好奇心,可以利用科学猜想激发好奇心,还可以利用奇趣实验触发好奇心。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就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愿望、探索的动力。这时,如果教师及时鼓励,正确引导,就必然会激发学生一连串新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二、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始于思 ,思始于疑”,疑是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创新思维的开始。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发展的大多是一种被动的应答性行为。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盲目崇拜,对教材“奉若圣典”,盲目迷信,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可能得到培养。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质疑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向教师和教材挑战;其次,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要让学生学会比较,学会联想,让学生在“此”与“彼”的差别处,在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个人经验与科学理论的矛盾冲突中产生思维动力,形成创新意识。
三、精心设问,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1.选用综合性题目,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属于能力范畴,思维品质的不同会带来能力上的巨大差异。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先优化其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发散性题目进行变式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利用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利用一题多问,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利用一题多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利用一题多思,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2.选用开放性题目,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我国传统的习题教学特别注意习题的唯一性。没有唯一答案的习题不上课本,没有固定答案的习题教师不讲,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习惯了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寻求固定的答案,所以创新能力的培养始终没有落到实处。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更新观念,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探索性的、非常规的、答案不确定的题目来进行训练,以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周长12厘米的长方形,长和宽都是整数,它们的长和宽可能是多少”就属于这类题目。
四、知行合一,锻炼学生的创新技能
广阔的生活世界和学生鲜活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学习中丰富的课程资源。只有将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去,才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技能,才能使知识与能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都“高分低能”,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要坚持“知行合一,实践第一”的原则。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创造,力求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达到发现新问题,形成新思想,创出新成果的目的。如,调查活动、实地测量活动、数学辩论活动、科技小制作活动等都可以当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锻炼学生创新技能的平台。
编辑:刘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