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实践、善于创造的现代素质,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创新教育 教育改革 培养
一、环境“活”,激发创新意识
1、精心营造宽松氛围。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领悟创新。叶圣陶说:“教师之为师,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成弥深乃为善驭者也。”因此,教师必须千方百计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力,发挥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终而达到“自求”、“自悟”和自己发现的目的。可见,善“导”之师才能导出学生的趣味来。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将抽象概括的内容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将枯燥的内容放在生活的矛盾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充满生活的乐趣,从而激发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教育”,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其次教师要把“微笑教学”带进课堂。一堂课教师柔和的语调、期待的目光、亲切地抚摸、关注地倾听、激励的语言好似一条条情感的纽带,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沟通更加顺畅;教师的信任、鼓励、欣赏、赞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产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精神环境之关键”。
2、巧妙创设创新情境。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思想创新的权利。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语文教育的过程是不断扼杀学生思想创新知识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也就麻木了,除了迷信教师、迷信课本之外,已经意识不到自己也有思考的权利。现在,一些教师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但还只是停留在“技巧”创新上。问题是在进行技巧训练的同时,不要忘了创新教育中重要的一点,这就是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让他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的标志,不在于学生与老师有多少“一致”,而是看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多少“不一致”。从某种意义说,宽容学生的“异端”就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权利的尊重。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欲望。从而将“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
二、技巧“活”,发展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也正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关键。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制,根据教学情况,教师适度的引导和巧妙的点拨,既能保证语文课堂顺利的进行,又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和创新性,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不着痕迹地启发学生并由此展开文章的阅读活动,则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创新思维。
1、相机而动,巧引导。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还要在“善导”上下功夫。
2、实时而为,妙点拨。教师的引导要注意适时和适度,而点拨则讲究巧妙性和启发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点拨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对创新思维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主体“活”,培养创新能力
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宽松的空间中才能孕育、诞生。因为没有宽松的环境学生就没有自主性,而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新行为,情境教学特别强调宽松的学习情境的营造,让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境诸因素产生互动,从而形成有利于创新、易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在情境中自由飞翔。创新从哪里来?它来自于学生的探索。来自于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和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是学生“动”起来的具体表现。只有学生积极地多方面地探索,创新方能逐渐成为他自身品质的一部分。
1、积极鼓励主动探究。学习是一项以个体参与为主要形式的认识活动,没有学习主体的参与,教学工作很难有所成就。小学语文课堂要广泛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多元的,而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他们通过独立的学习活动,面对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各样的结果,正如“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机会,在互动、互助、沟通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创作的火花。
2、注重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语言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锻炼他们敢想、敢做、敢说的创新精神,从写一两句话的感想到续说、续写课文;从根据课文绘画到表演课本剧;从提建议到写调查报告;从办壁报到做导游等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锻炼技能,从而挖掘潜质,掌握创新的本领。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创新教育 教育改革 培养
一、环境“活”,激发创新意识
1、精心营造宽松氛围。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领悟创新。叶圣陶说:“教师之为师,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成弥深乃为善驭者也。”因此,教师必须千方百计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力,发挥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终而达到“自求”、“自悟”和自己发现的目的。可见,善“导”之师才能导出学生的趣味来。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将抽象概括的内容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将枯燥的内容放在生活的矛盾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充满生活的乐趣,从而激发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教育”,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其次教师要把“微笑教学”带进课堂。一堂课教师柔和的语调、期待的目光、亲切地抚摸、关注地倾听、激励的语言好似一条条情感的纽带,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沟通更加顺畅;教师的信任、鼓励、欣赏、赞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产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精神环境之关键”。
2、巧妙创设创新情境。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思想创新的权利。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语文教育的过程是不断扼杀学生思想创新知识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也就麻木了,除了迷信教师、迷信课本之外,已经意识不到自己也有思考的权利。现在,一些教师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但还只是停留在“技巧”创新上。问题是在进行技巧训练的同时,不要忘了创新教育中重要的一点,这就是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让他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的标志,不在于学生与老师有多少“一致”,而是看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多少“不一致”。从某种意义说,宽容学生的“异端”就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权利的尊重。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欲望。从而将“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
二、技巧“活”,发展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也正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关键。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制,根据教学情况,教师适度的引导和巧妙的点拨,既能保证语文课堂顺利的进行,又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和创新性,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不着痕迹地启发学生并由此展开文章的阅读活动,则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创新思维。
1、相机而动,巧引导。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还要在“善导”上下功夫。
2、实时而为,妙点拨。教师的引导要注意适时和适度,而点拨则讲究巧妙性和启发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点拨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对创新思维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主体“活”,培养创新能力
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宽松的空间中才能孕育、诞生。因为没有宽松的环境学生就没有自主性,而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新行为,情境教学特别强调宽松的学习情境的营造,让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境诸因素产生互动,从而形成有利于创新、易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在情境中自由飞翔。创新从哪里来?它来自于学生的探索。来自于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和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是学生“动”起来的具体表现。只有学生积极地多方面地探索,创新方能逐渐成为他自身品质的一部分。
1、积极鼓励主动探究。学习是一项以个体参与为主要形式的认识活动,没有学习主体的参与,教学工作很难有所成就。小学语文课堂要广泛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多元的,而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他们通过独立的学习活动,面对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各样的结果,正如“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机会,在互动、互助、沟通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创作的火花。
2、注重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语言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锻炼他们敢想、敢做、敢说的创新精神,从写一两句话的感想到续说、续写课文;从根据课文绘画到表演课本剧;从提建议到写调查报告;从办壁报到做导游等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锻炼技能,从而挖掘潜质,掌握创新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