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加速了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革新。本文以学生提出“为什么”的若干课例为素材,笔者在教学方法上尝试作出变革后运用到教学实践,期望对一线生物教师有所启发。
一、基于知识网络下的猜想法
高考备考一般采用三轮复习策略,一轮复习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二轮复习试图寻求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点整体化、有序化、实用化,三轮复习侧重对知识的提取、运用、迁移,即实战化。显而易见,采取何种措施使新旧知识点之间形成联系,进而内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时,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例1:衰老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核体积增大
对于衰老细胞体积减小,由于学生已经学过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细胞衰老时水分减小,故衰老细胞体积减小。学生有了同化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能力,很容易在新旧知识中建立联系,理解起来就水到渠成。
对于细胞核的增大,学生理解起来就难一些,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很容易记成细胞、细胞核体积均减小。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细胞核体积增大,表面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小(S/V),物质运输效率降低。通过知识检索,使衰老细胞的特征与物质运输的效率形成联系,也就是给学生寻找到同化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衰老细胞核增大的必然性,进而达到理解记忆的目的。
二、源于生活实际中的举例法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概念是纯理论性的,由于学生头脑中还不具备同化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能力,心理上就有一种挫败感,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变换教学方法,注重现实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知到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例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传统教学方法以理论问题为切入点,由于这句话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学生要做的是从课本上找出来加以识记即可,教师若换一种教学方法,应先列举生活实例:利用牛的一个细胞核,可以培育出与供体几乎一样的牛;继而提出问题:现有一优良品种的奶牛,欲利用该奶牛的细胞核培育一奶牛,应将该奶牛细胞核植入哪种结构中?怎样繁殖优良品种的奶牛?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学生能够体验到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性与可能性,于是会滋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探究过程中,他们会提出问题:什么样的结构才能发育成一个生物体,进而收集资料分析,最后会得出结论: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运动、新陈代谢等复杂的生命活动,即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从而可迁移出单独的细胞器或细胞核均没有此功能。由于此过程是学生以生活实际出发,主动探索寻求答案,其学习方式是发现学习,因此对“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这句话理解比较深刻,知识迁移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善于运用假说——演绎法
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假说,可以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还能极大地提高其实验设计的能力。
课例3:DNA的复制方式
关于DNA的复制方式,可能的情况有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分散复制三种。究竟是哪一种复制方式呢?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在实验基础上作出假设并进行演绎推理:①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②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③将亲代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DNA将分布在试管的不同位置上。
若子Ⅰ代能分辨两种DNA带:重带、轻带,则为全保留复制;若子Ⅰ代只有一种DNA带:中带,则为半保留复制或分散复制。再继续做子Ⅱ代DNA密度鉴定,若子Ⅱ代可以分出两种DNA带:中带、轻带,则为半保留复制;若子Ⅱ代不能分出两种DNA带:中带、轻带,则为分散复制。
教师展示实验结果:子Ⅰ代只有一种DNA带:中带;子Ⅱ代可以分出两种DNA带:中带、轻带。学生很快发现实验结果与演绎推理中半保留复制相符,从而得出结论: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综上所述,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线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勤于思考,敢于探索,善于反思,尽可能地挖掘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大力引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作者单位 甘肃省张家川县第三高级中学
一、基于知识网络下的猜想法
高考备考一般采用三轮复习策略,一轮复习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二轮复习试图寻求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点整体化、有序化、实用化,三轮复习侧重对知识的提取、运用、迁移,即实战化。显而易见,采取何种措施使新旧知识点之间形成联系,进而内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时,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例1:衰老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核体积增大
对于衰老细胞体积减小,由于学生已经学过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细胞衰老时水分减小,故衰老细胞体积减小。学生有了同化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能力,很容易在新旧知识中建立联系,理解起来就水到渠成。
对于细胞核的增大,学生理解起来就难一些,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很容易记成细胞、细胞核体积均减小。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细胞核体积增大,表面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小(S/V),物质运输效率降低。通过知识检索,使衰老细胞的特征与物质运输的效率形成联系,也就是给学生寻找到同化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衰老细胞核增大的必然性,进而达到理解记忆的目的。
二、源于生活实际中的举例法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概念是纯理论性的,由于学生头脑中还不具备同化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能力,心理上就有一种挫败感,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变换教学方法,注重现实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知到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例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传统教学方法以理论问题为切入点,由于这句话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学生要做的是从课本上找出来加以识记即可,教师若换一种教学方法,应先列举生活实例:利用牛的一个细胞核,可以培育出与供体几乎一样的牛;继而提出问题:现有一优良品种的奶牛,欲利用该奶牛的细胞核培育一奶牛,应将该奶牛细胞核植入哪种结构中?怎样繁殖优良品种的奶牛?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学生能够体验到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性与可能性,于是会滋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探究过程中,他们会提出问题:什么样的结构才能发育成一个生物体,进而收集资料分析,最后会得出结论: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运动、新陈代谢等复杂的生命活动,即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从而可迁移出单独的细胞器或细胞核均没有此功能。由于此过程是学生以生活实际出发,主动探索寻求答案,其学习方式是发现学习,因此对“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这句话理解比较深刻,知识迁移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善于运用假说——演绎法
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假说,可以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还能极大地提高其实验设计的能力。
课例3:DNA的复制方式
关于DNA的复制方式,可能的情况有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分散复制三种。究竟是哪一种复制方式呢?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在实验基础上作出假设并进行演绎推理:①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②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③将亲代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DNA将分布在试管的不同位置上。
若子Ⅰ代能分辨两种DNA带:重带、轻带,则为全保留复制;若子Ⅰ代只有一种DNA带:中带,则为半保留复制或分散复制。再继续做子Ⅱ代DNA密度鉴定,若子Ⅱ代可以分出两种DNA带:中带、轻带,则为半保留复制;若子Ⅱ代不能分出两种DNA带:中带、轻带,则为分散复制。
教师展示实验结果:子Ⅰ代只有一种DNA带:中带;子Ⅱ代可以分出两种DNA带:中带、轻带。学生很快发现实验结果与演绎推理中半保留复制相符,从而得出结论: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综上所述,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线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勤于思考,敢于探索,善于反思,尽可能地挖掘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大力引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作者单位 甘肃省张家川县第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