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灵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需要充分挖掘学生身上蕴藏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中阶段正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时期,因此,优化高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创新高中化学教学
高中化学属于基础知识教学,同时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方面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化学是以观察与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定的环境条件,引导学生去模拟、探究前人的实践活动过程,从中发现化学现象的本质与规律,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结合化学史教育,培养创新情感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化学史教育,可以结合化学发展史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如化学家波义耳是近代科学的奠基者,他有着强烈的创新欲和敢于怀疑的精神,如果没有这些精神,就不可能促使化学从医药和炼金术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学科;德国化学家维勒、柯尔柏正因为有了敢于怀疑、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从而打破了生命力学说的神话,合成了尿素、醋酸等,促进了有机化学的迅速发展。但德国化学家维勒、李比希因为一时的疏忽,对观察到的现象没有持怀疑精神,从而与溴、钒元素的发现失之交臂而抱憾终生。这些事例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怀疑精神的重要性,自觉养成批判性的眼光,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同时,化学史教育中还可以采取介绍科学成果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如讲述芒硝、纯碱、烧碱等作为造纸原料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劳动人民蔡伦用破布、草木灰等作为原料,发明了造纸法,后来这项技术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讲述硅酸盐时,可以给学生介绍我国著名的陶瓷技术,让学生领略民族的创新精神。
二、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课堂中竭力提倡创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变成现实。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意义。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对培养创新意识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比如,讲授钠的化学性质时,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到钠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把钠投入到盐酸溶液中,结果会怎样?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发生了两步反应,第一步是钠与水的反应,第二步是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第二种观点认为钠与盐酸直接发生反应。这两种观点你同意哪一个?这样设置问题情境,会让学生陷入深思,有的学生认为第一种观点是合乎实际的。而有的学生则认为第二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钠与水中的氢离子发生反应,而盐酸中的氢离子浓度更高,应该是钠与盐酸直接反应。当同意第二种观点的学生说明理由后,同意第一种观点的学生会意识到自己思维的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设计探索实验,培养创新思维意识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高中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可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包括材料的选择,制作过程的注意事项,效果的优劣程度,然后选取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又如学习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乙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乙炔的实验装置,这套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开展化学活动,培养创新个性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例如,可以开设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生活经验,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化学调查报告等。如教学水资源时,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水源是否受到污染,你是如何判断的,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理污染等,然后根据观察写一篇小论文。学生得出的结果令教师振奋:如有的学生判断水源是否污染时,不只是从水的颜色等表面进行观察,而是进行了对照观察,把两条相同的小金鱼分别放在清水中,看看哪条金鱼活的时间长;有的学生把水样带进了实验室,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有的学生指出水污染主要是因为往河里倒垃圾、建养猪场等。对活动进行总结时,可指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
结束语: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中,也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农村、商店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条件许可的可以进行研究方案,并帮助实施。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点,设置具有创新空间的活动,优化化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具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李趁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创新教育.2012 ,(10).
[2]何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化学教学质量[J].科教文汇.2012,(02).
[3]许珊珊.谈谈中学化学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6).
【关键词】创新高中化学教学
高中化学属于基础知识教学,同时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方面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化学是以观察与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定的环境条件,引导学生去模拟、探究前人的实践活动过程,从中发现化学现象的本质与规律,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结合化学史教育,培养创新情感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化学史教育,可以结合化学发展史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如化学家波义耳是近代科学的奠基者,他有着强烈的创新欲和敢于怀疑的精神,如果没有这些精神,就不可能促使化学从医药和炼金术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学科;德国化学家维勒、柯尔柏正因为有了敢于怀疑、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从而打破了生命力学说的神话,合成了尿素、醋酸等,促进了有机化学的迅速发展。但德国化学家维勒、李比希因为一时的疏忽,对观察到的现象没有持怀疑精神,从而与溴、钒元素的发现失之交臂而抱憾终生。这些事例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怀疑精神的重要性,自觉养成批判性的眼光,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同时,化学史教育中还可以采取介绍科学成果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如讲述芒硝、纯碱、烧碱等作为造纸原料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劳动人民蔡伦用破布、草木灰等作为原料,发明了造纸法,后来这项技术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讲述硅酸盐时,可以给学生介绍我国著名的陶瓷技术,让学生领略民族的创新精神。
二、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课堂中竭力提倡创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变成现实。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意义。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对培养创新意识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比如,讲授钠的化学性质时,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到钠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把钠投入到盐酸溶液中,结果会怎样?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发生了两步反应,第一步是钠与水的反应,第二步是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第二种观点认为钠与盐酸直接发生反应。这两种观点你同意哪一个?这样设置问题情境,会让学生陷入深思,有的学生认为第一种观点是合乎实际的。而有的学生则认为第二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钠与水中的氢离子发生反应,而盐酸中的氢离子浓度更高,应该是钠与盐酸直接反应。当同意第二种观点的学生说明理由后,同意第一种观点的学生会意识到自己思维的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设计探索实验,培养创新思维意识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高中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可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包括材料的选择,制作过程的注意事项,效果的优劣程度,然后选取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又如学习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乙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乙炔的实验装置,这套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开展化学活动,培养创新个性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例如,可以开设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生活经验,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化学调查报告等。如教学水资源时,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水源是否受到污染,你是如何判断的,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理污染等,然后根据观察写一篇小论文。学生得出的结果令教师振奋:如有的学生判断水源是否污染时,不只是从水的颜色等表面进行观察,而是进行了对照观察,把两条相同的小金鱼分别放在清水中,看看哪条金鱼活的时间长;有的学生把水样带进了实验室,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有的学生指出水污染主要是因为往河里倒垃圾、建养猪场等。对活动进行总结时,可指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
结束语: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中,也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农村、商店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条件许可的可以进行研究方案,并帮助实施。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点,设置具有创新空间的活动,优化化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具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李趁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创新教育.2012 ,(10).
[2]何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化学教学质量[J].科教文汇.2012,(02).
[3]许珊珊.谈谈中学化学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