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作为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反应敏捷能力的学科,直接影响着国民的基本素质和生活质量,良好的数学素养将为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初中数学的学习又是比较抽象的,从小学的具体数到初中抽象数的升华。升入初中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可以激发他们学好初中数学的兴趣。
一、相互了解,使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
要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首先要教材衔接和教师的教学衔接,中学教师首先要了解小学数学已学过那些知识。现在新课标的小学教材中,许多内容如:统计、空间与图形等已经占有较大篇幅,学习的要求也比较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接近初中要求。初中教师可在此基础上介绍新的知识,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避免重复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开学初,困扰初中教师的可能是学生的有理数的运算的错误率。只要一碰到分数,特别是带分数的运算,错误频出。其实,这是初中教师对小学教材不了解,小学数学对分数运算要求不高,而且,不出现带分数的乘、除运算。小学教师要求学生分数运算的结果一定要写成假分数的形式,而初中有理数的乘、除运算一定要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学生没有养成这种运算习惯。这就要求初中教师把带分数的乘、除运算当成新知识进行教学,再渗透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效果会好得多。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练习,才能让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初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孩子的成长,应作换位思考:中学数学教学需要什么样的基础?也应该了解初中的数学教材,知道初中数学学习需要那些基础知识,为小学生进入初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譬如关于“π”,以前小学生进入初中后总是说:π就是3.14,3.14就是π。而现在,学生知道,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取近似值为3.14。
无论是中学老师还是小学老师,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中要做个有心人。这样学生才能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很好的融入初中生活。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在初中数学中,把自然数扩展到一般的抽象的数——有理数,用式代替了具体的数;把自然界的实物转化成了抽象的图形来研究。这是数学上的一个大的转折点,实现了由具体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当然,它也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了困难。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即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规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把数学问题化归成学生已经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适时适度地提升概念的抽象水平。让学生顺利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这也是小学与与初中在数学教学方式上的衔接。
例如“负数”问题,其实,负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天气很冷,当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用负摄氏度表示;当经济增长率下降时,可以说为负增长等等。因为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实际生活经验,这些知识都能理解,从中起到负数学习的启蒙。现在初中负数教学中,已有较多生活实际的例子。但在有理数运算时,学生仍然要出错,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用实际生活解释来送一程。在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可以把正数当作“收入”,负数当作“支出”,结果则是“多余”或“还差”多少。学生容易理解,且效果也不错。当学生把有理数加减运算熟练掌握以后,其它运算又可以化归成加减运算来解决,再进一步理解符号法则,那么有理数的运算即可轻而易举过关了。
三、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和习惯
进入初中后,学生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初中的教学方法。经常是上课听懂了,课后作业却不会做。这是因为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其认知能力还是幼稚的。在数学学习中还以“模仿学”为主,缺乏主动性,分析能力还不够。这就涉及到小学与初中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上的衔接,要做好小学阶段“手把手”教学、“套公式计算”,与初中“放手自学”、“独立思考”之间的衔接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小学生原有的“好奇、好动、好胜、好学”等特点,尽量将课设计得生动有趣,多让其参与分析,学会如何分析。这样有理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关键点,学会探索问题,以至形成创新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会“问问题”。不会“问问题”,一方面是不理解;另一方面则是没有深入进去,一味的听老师讲课就没有时间思考,也不知道怎样去发现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培养他们会问,也是相当关键的。在小学时,老师对孩子最好的评价是“听话”,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让他去深入的思考、去找问题,就勉为其难了。所以,我们在平时上课,要留出必要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引导他们有条理地说,启发他们有根据地说,帮助他们符合逻辑地说,鼓励他们补充着说;还要活跃课堂气氛,延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慢慢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研究和解决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其宗旨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一、相互了解,使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
要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首先要教材衔接和教师的教学衔接,中学教师首先要了解小学数学已学过那些知识。现在新课标的小学教材中,许多内容如:统计、空间与图形等已经占有较大篇幅,学习的要求也比较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接近初中要求。初中教师可在此基础上介绍新的知识,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避免重复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开学初,困扰初中教师的可能是学生的有理数的运算的错误率。只要一碰到分数,特别是带分数的运算,错误频出。其实,这是初中教师对小学教材不了解,小学数学对分数运算要求不高,而且,不出现带分数的乘、除运算。小学教师要求学生分数运算的结果一定要写成假分数的形式,而初中有理数的乘、除运算一定要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学生没有养成这种运算习惯。这就要求初中教师把带分数的乘、除运算当成新知识进行教学,再渗透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效果会好得多。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练习,才能让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初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孩子的成长,应作换位思考:中学数学教学需要什么样的基础?也应该了解初中的数学教材,知道初中数学学习需要那些基础知识,为小学生进入初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譬如关于“π”,以前小学生进入初中后总是说:π就是3.14,3.14就是π。而现在,学生知道,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取近似值为3.14。
无论是中学老师还是小学老师,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中要做个有心人。这样学生才能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很好的融入初中生活。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在初中数学中,把自然数扩展到一般的抽象的数——有理数,用式代替了具体的数;把自然界的实物转化成了抽象的图形来研究。这是数学上的一个大的转折点,实现了由具体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当然,它也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了困难。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即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规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把数学问题化归成学生已经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适时适度地提升概念的抽象水平。让学生顺利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这也是小学与与初中在数学教学方式上的衔接。
例如“负数”问题,其实,负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天气很冷,当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用负摄氏度表示;当经济增长率下降时,可以说为负增长等等。因为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实际生活经验,这些知识都能理解,从中起到负数学习的启蒙。现在初中负数教学中,已有较多生活实际的例子。但在有理数运算时,学生仍然要出错,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用实际生活解释来送一程。在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可以把正数当作“收入”,负数当作“支出”,结果则是“多余”或“还差”多少。学生容易理解,且效果也不错。当学生把有理数加减运算熟练掌握以后,其它运算又可以化归成加减运算来解决,再进一步理解符号法则,那么有理数的运算即可轻而易举过关了。
三、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和习惯
进入初中后,学生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初中的教学方法。经常是上课听懂了,课后作业却不会做。这是因为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其认知能力还是幼稚的。在数学学习中还以“模仿学”为主,缺乏主动性,分析能力还不够。这就涉及到小学与初中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上的衔接,要做好小学阶段“手把手”教学、“套公式计算”,与初中“放手自学”、“独立思考”之间的衔接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小学生原有的“好奇、好动、好胜、好学”等特点,尽量将课设计得生动有趣,多让其参与分析,学会如何分析。这样有理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关键点,学会探索问题,以至形成创新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会“问问题”。不会“问问题”,一方面是不理解;另一方面则是没有深入进去,一味的听老师讲课就没有时间思考,也不知道怎样去发现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培养他们会问,也是相当关键的。在小学时,老师对孩子最好的评价是“听话”,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让他去深入的思考、去找问题,就勉为其难了。所以,我们在平时上课,要留出必要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引导他们有条理地说,启发他们有根据地说,帮助他们符合逻辑地说,鼓励他们补充着说;还要活跃课堂气氛,延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慢慢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研究和解决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其宗旨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