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米紧急暂缓CDR的6月19日,恰好也是战略配售基金募集的最后一天。此前战略配售基金的募集宣传轰轰烈烈,语不惊人死不休,诸如“限时、限量、限额!不容错过的战略配售基金投资新机遇”,“2018年度投资产品中当红炸子鸡诞生”,“跟着国家队去打新”,“国家红利基金”,“分享时代机遇”等等,好像是包赚不赔的摇钱树,但对投资风险却一笔带过。这种极限宣传,任何时候都是不允许的,但因为迎合了独角兽回归的需要,便得以肆意妄为,无人问责。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战略配售基金被刻意包装成独角兽基金,声称六大“獨角兽”战略配售基金火速获批,基金公司按照证监会规定的要求筛选出了两类“独角兽”:第一类是6家境外已上市或拟上市的创新企业,分别是腾讯、阿里、京东、百度、网易和7月将在香港上市的小米;第二类是30家境内未上市创新企业,如蚂蚁金服、滴滴出行、阿里云和美团点评等。宣称可以一键投资中国核心高新资产,足不出户,买遍全球。国内投资者终于有机会可以让本国“独角兽”为自己打工了,分他们挣的钱。
战略配售基金凭什么包赚不赔呢?宣传上是这么说的:战略配售基金本质上就是打新股基金,所打新股就是这些在境外上市的科技巨头发行的CDR及未来将在境内上市的独角兽企业。因为是战略配售,都不用摇号就100%可以拿到新股,新发股票会先拨一定比例股票分配给战略配售基金,获取优质稀缺资源,享受制度红利。新股不败的神话A股投资者最熟悉了,把战略配售基金包装成包赚不赔的打新基金,并且跟最热门的独角兽企业捆绑在一起,不怕你不动心。
这还没完,还搞上了饥饿营销,表示投资者单人购买单只产品50万元封顶,封闭期三年,每半年开放申购一次,错过需要再等半年!宣称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投资机会,打新+独角兽+制度红利三个因素叠加,这样的投资新机遇不容错过!对个人投资者的募集时间仅5天,时间紧迫,一大批购买的人已经在路上啦,你还在等什么?
轮到券商那儿推销时,那就更直白了,声称这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要像中签新股那样摇号的,得6只基金都顶格申购才能确保买到。如果有谁言听计从,那就苦了,因为实际上没有这么热门,谁要全部顶格申购,那就全部满足,300万资金锁三年。谁知道三年以后会怎样?
战略配售基金的好处宣传了一箩筐,那么投资风险是什么呢?就几句话:基金投资存在一定风险,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购买需谨慎。这跟正面宣传的极限用语相比,岂不是太苍白无力了?明摆着就是一种草草应付。这种无所不用其极的极限宣传在过去是非常罕见的,现在却畅行无阻,只能说明现在的市场参与主体都非常急功近利,监管缺位。
现在因为小米CDR的暂缓,且没有时间表,人们开始追问战略配售基金怎么办?结果发现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有基金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市场上有人将战略配售基金称为“CDR基金”或者是“独角兽基金”,但这只是一种噱头,招募说明书中未出现“CDR”的字样,战略配售基金也从来不止是“CDR基金”或“独角兽基金”。另一位基金业内人士也表示,战略配售基金不是仅投资CDR,还投资新经济创新型企业的IPO等,只要是战略配售的都可以参与,未来还会有很多标的可供选择。搞了那么多包装原来只是一种噱头,是在误导投资者,这又该承担何责?
事实上战略配售基金还有很多情况没有说清楚,凭什么说它们可以百分之百地拿到新股?是谁给它们这种特权的?有没有相关规定来支撑这种说法?众所周知,即便是战略配售新股,也是存在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如果事先就能确定这些基金可以百分之百地获配新股,那么市场的“三公”原则何在?难道成立6只战略配售基金就是为了给它们吃偏食的吗?这样做有何意义?它们偏食吃多了,不就意味着侵占了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吗?监管部门有必要对此予以澄清,同时也应该对涉及战略配售基金的不当宣传予以问责。
(想要了解作者更多观点,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时评君》)
极限包装成包赚不赔的摇钱树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战略配售基金被刻意包装成独角兽基金,声称六大“獨角兽”战略配售基金火速获批,基金公司按照证监会规定的要求筛选出了两类“独角兽”:第一类是6家境外已上市或拟上市的创新企业,分别是腾讯、阿里、京东、百度、网易和7月将在香港上市的小米;第二类是30家境内未上市创新企业,如蚂蚁金服、滴滴出行、阿里云和美团点评等。宣称可以一键投资中国核心高新资产,足不出户,买遍全球。国内投资者终于有机会可以让本国“独角兽”为自己打工了,分他们挣的钱。
战略配售基金凭什么包赚不赔呢?宣传上是这么说的:战略配售基金本质上就是打新股基金,所打新股就是这些在境外上市的科技巨头发行的CDR及未来将在境内上市的独角兽企业。因为是战略配售,都不用摇号就100%可以拿到新股,新发股票会先拨一定比例股票分配给战略配售基金,获取优质稀缺资源,享受制度红利。新股不败的神话A股投资者最熟悉了,把战略配售基金包装成包赚不赔的打新基金,并且跟最热门的独角兽企业捆绑在一起,不怕你不动心。
这还没完,还搞上了饥饿营销,表示投资者单人购买单只产品50万元封顶,封闭期三年,每半年开放申购一次,错过需要再等半年!宣称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投资机会,打新+独角兽+制度红利三个因素叠加,这样的投资新机遇不容错过!对个人投资者的募集时间仅5天,时间紧迫,一大批购买的人已经在路上啦,你还在等什么?
轮到券商那儿推销时,那就更直白了,声称这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要像中签新股那样摇号的,得6只基金都顶格申购才能确保买到。如果有谁言听计从,那就苦了,因为实际上没有这么热门,谁要全部顶格申购,那就全部满足,300万资金锁三年。谁知道三年以后会怎样?
须对不当宣传予以澄清并问责
战略配售基金的好处宣传了一箩筐,那么投资风险是什么呢?就几句话:基金投资存在一定风险,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购买需谨慎。这跟正面宣传的极限用语相比,岂不是太苍白无力了?明摆着就是一种草草应付。这种无所不用其极的极限宣传在过去是非常罕见的,现在却畅行无阻,只能说明现在的市场参与主体都非常急功近利,监管缺位。
现在因为小米CDR的暂缓,且没有时间表,人们开始追问战略配售基金怎么办?结果发现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有基金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市场上有人将战略配售基金称为“CDR基金”或者是“独角兽基金”,但这只是一种噱头,招募说明书中未出现“CDR”的字样,战略配售基金也从来不止是“CDR基金”或“独角兽基金”。另一位基金业内人士也表示,战略配售基金不是仅投资CDR,还投资新经济创新型企业的IPO等,只要是战略配售的都可以参与,未来还会有很多标的可供选择。搞了那么多包装原来只是一种噱头,是在误导投资者,这又该承担何责?
事实上战略配售基金还有很多情况没有说清楚,凭什么说它们可以百分之百地拿到新股?是谁给它们这种特权的?有没有相关规定来支撑这种说法?众所周知,即便是战略配售新股,也是存在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如果事先就能确定这些基金可以百分之百地获配新股,那么市场的“三公”原则何在?难道成立6只战略配售基金就是为了给它们吃偏食的吗?这样做有何意义?它们偏食吃多了,不就意味着侵占了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吗?监管部门有必要对此予以澄清,同时也应该对涉及战略配售基金的不当宣传予以问责。
(想要了解作者更多观点,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时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