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engl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广大教师的重任,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我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些探索如下.
  一、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以知识和潜能为基础,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创新兴趣对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启动、导向功能. 只有当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迫切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时,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发挥.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自然合理、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自觉地探究新知识,并通过精心创设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猜想、发现、探究的强烈欲望. 例如一元一次方程中关于打折销售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好一元一次方程,我利用这个机会开展了一次活动. 课前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分组到城里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 其中有一组同学的调查结果是:有一双运动鞋,标价260元,7折销售,这双运动鞋的进价120元,于是我便以此数据出了一道应用题.
  某运动鞋标价260元,以7折销售后,仍然获利62元,求该运动鞋的进价是多少元 .提示:利润 = 销售价 - 成本.
  由于课前各组同学都进行了社会调查,同学们很快找出了该题的已知量、未知量和等量关系,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然后我又让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出一道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自己解答后向全班同学展示并分析解题思路.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了视野,还让他们认清了商店里所谓的“亏本处理”、“清仓大处理”价格等现象的本质,从而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提高了.
  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我设计这样一道题:“把平行四边形分成四块面积相等的图形,有几种分法?”分组讨论,每人画一个图形,由组长统计本组的画法,然后由各组代表把图形画在黑板上. 最后,我根据各组的结果归纳出六种画法:
  
  通过这道题的学习,开发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加强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思维的建立,而创新思维的训练,主要靠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所谓发散思维就是冲破思维的定式,多角度、多层次思考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具体表现为,从给定的信息中,能按不同的角度,进行有意的联想和探索,不受常规思维定式的束缚,敢于提出新奇构想,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例如,在做课堂练习“解方程2x2 - 4x - 6 = 0”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然后提问学生,有多少种解法,其中最容易的是哪一种?从而得到三种解题方法:
  方法一:用公式x = ■求得x1 = 3,x2 = -1;
  方法二:配方法:把2x2 - 4x - 6 = 0配成(x - 1)2 = 4,求得x1 = 3,x2 = -1;
  方法三:因式分解法:2x2 - 4x - 6 = 0,(x - 3)(2 x + 2) = 0,求得x1 = 3,x2 = -1.
  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思维是由问题而激发的,一个好问题的解决能使思维得以产生、维持和深入. 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无不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主动地带着怀疑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发现问题.
  例如,在讲“无理数概念”时,我设计这样的教学: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它是整数吗?是分数吗?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时,会发现边长平方等于5的正方形,边长既不是整数,又不是分数,和以前学习的数有区别,这种区别在哪里呢?学生产生了疑问. 带着这种疑问,进行计算讨论后发现边长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这时,我才给出无理数的概念,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接受. 对于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教师不能急于给出结论,而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利用著名数学家的童年趣事、典故,某个结论的产生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都喜欢听名人趣事,教学中应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 如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某些结论的来历等,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由来,丰富知识,又可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五、培养学生掌握创新能力的方法
  学生创新能力的产生与发展既要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技巧,还要懂得一般的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还要采取科学的培养措施,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标新立异,促进学生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协调发展,促使学生有勇气研究、发现自己还未认识的知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 集中思维能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是最可贵的创新性的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现递减趋势,而创造人才的特点都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所以,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 比如对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教师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
其他文献
能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与运算的首要目标. 新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生动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根据运算的含义,运用适当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加以检验,这与传统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编排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传统解决问题的编排中,注重问题的类型和固定解法,学生解决某些问题的速度得到提高;而在新教材编排中淡化了题型,解决问题的内容散见于各个单元,形式也由单一到复杂. 对于一部分学生来
【摘要】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学教学的成败,关系着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强弱,也是能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模式单调,教学方法枯燥无味,缺乏活力,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经过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和总结,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问题的提出一个健全的人是以健康的心理作为各种活动的基础的,同样,学生的各项活动是以一定的心理为基础的。因此,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没有什么比个性心理的发展更重要的了。
“人皆有灵魂,但灵魂未必总是在场的。”当读到周国平先生《灵魂的在场》中的这句话时,我顿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句话不正是对当前中学生作文中一些怪现象的最好概括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