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Jin Liang's Anonymous Room
现代性乃是一场拔根的运动,是个体进入了无家可归的无根基状态,艺术对此更为敏感,如何通过艺术作品来为生命找到心灵的家园?年轻的艺术家金亮一直在探索水墨绘画的可能道路。身处北方,出生于绘画世家,怀着对艺术狂热的爱,走遍各地参观艺术展览,在父亲去世之后,他感到了艺术的迫切性,不断尝试着用绘画的方式,寻找着自己心灵的家园。
金亮的《某某房》,就是凭着自己的感觉涂抹色条,然后裁剪,拼贴在已经;装裱的平面上,形成浅浮雕的色块,似一个个房舍或建筑,但在这些看似抽象的色块与条柱中,却总有一种幽谧的宁静气息,面对一个无处可藏的世界却无所畏惧地寻找灵魂之家的诗意。
首先是立体条块的建筑形体。画面总体上以立体的块状造型似不同房舍的形体,因此每一幅作品都不一样,其转角与块面的斑驳感,暗示空间与时间的变化。每一条柱都有着墨色层次的细微变化,从灰色到黑色暗示出光线的变化。块面极为硬朗坚实,甚至有着水泥墙的质感,这也让水墨具有了硬度。这是金亮运用裁纸刀形成“硬边”块状,然后反复拼裱,在画面上形成了浅浮雕一般的厚度,但基本上保持着平面的平面性,在色条之间的留白中,又充分利用了空白的基底平面,这样让物象—基底—宣纸三者之间的关系被控制在一个低调与内收的平面上。
其次是反复积染。金亮进入了黑色与灰色的深度,也以人为的拼贴方式来建构水墨的基本语言,这并非放弃笔墨,而是保留了墨色晕染时的不同细微层次,更具偶发性,也更接纳时间性。这些看似硬朗的条柱,因为反复的水墨渗染,使之具有了一种平淡幽微的气息,带来一种距离感,似乎这些房舍并非人世建筑之物,是未名之物,是无主之物,因此,“某某房”的命名就具有了一種当代的概念性,一种无所归属的虛无感。这些沉浸在黑夜与黑色之中的建筑体,被一种神秘与幽谧的氛围所萦绕,尽管其间有着一些红颜色的边角修饰,但总体上是一种夜色中的房舍。
再次,画面上所形成的感觉张力。这些无名的房舍有着内在的张力:一方面,其形体异常硬朗与笔直,但在块面上有着墨色的细微变化,暗示时间的烙印,每一个条柱上墨色都不同,似乎是光阴的直接记录,甚至还似水泥墙上斑驳陆离的痕迹,还有绿色和红色在边角转角处的对比,既有着装饰性又有着构图的妙处,也有着色彩的对比;另一方面,则是总体上的冷色调,怎么看都并非可以居住的房舍,仿佛是幽灵所居,或者保持一种空出,其条柱的冷峻拒绝了人类的温情,并且画面保持为一种深夜幽谧的气息,一种无人但又沉静的诗意,与前者形成绝对反差。绘画平面上这种时间与空间的错位,如此坚实、具体又如此幽谧、沉静,形成一种迷离感,一种非真实的梦幻与形而上感,但又并没有人为的形象来具体表达什么。这些房舍怎么看似乎都不是写实的,不是当下之物,而是带有一种远古的气息,有些房舍就暗示出仿佛是古代修行的庙宇。而整个作品的布局上,主要是局部,只是一隅,这就更加富有暗示性,也没有人在其间。在色度的变化中,这些条柱的形态显现出音乐性的节奏,传统的“气韵生动”被抽象化之后,在色调上具有了非常高级的变化节律,这是墨色呼吸的节律,不仅是平行条柱上的色调变化,还有画面前后空间的轻微错觉调整,时空被金亮巧妙地组织起来,结构严谨,但却富有情绪的韵味,面对建筑形体的参差不齐,墨色也有着相应的调节,这就是“灵晕”回转的时刻。
最后,则是其暗示的寓意。金亮所画的这些白昼与夜色中的房舍,乃是试图为现代人寻找藏匿心灵的隐秘家园。总体上的幽谧氛围,来自夜色的洗礼,隐含诗意的幽谧。而作品上的白色块状,那透明的白色,似乎就是月光在关照这些房舍,也许只有纯洁如初的月光,古老而又常新的月光,在“转朱阁低绮户”之中,诗意、柔和、恬静地笼罩着整个画面,显得幽静而深邃,让到来的凝视者变得纯洁。
金亮的这些新作,充分利用了水墨自身特有的细微色差,在造型与渗染的张力中,让水墨获得了新的张力:一方面还原出现代工业水泥墙的质感与冷感,另一方面又带回了古意的幽谧与遥远,让两重时空巧妙地并置起来,相互融合,这样就可以让灵晕以遥远的方式回还接近,但依然有着深深的诗意魅力。房舍乃是我们生活于世界的基本存在方式,金亮作品的当代性似乎值得我们去沉思我们与世界的基本关系:面对现代性的工业冷漠感与厚度,面对一堵墙,如何获得新的“穿墙术”,使之具有诗意的幽居?金亮以水墨,反复罩染,让坚实之物变得柔和,让几何形获得时间参差的呼吸感,把现代人疲惫的心灵置于一个远古的修身之所,以此调节我们的心绪,使之安静下来。水墨绘画在这个时代的价值就是一种调节,面对工业时代的冰冷与漠然,以水墨的古意和诗意来调节我们烦扰的心绪,同时在形式与色调上加以“默化”,再次带来诗意的灵晕,让虚无主义的现代人可以在凝视绘画的时刻,进入梦想的家园。
现代性乃是一场拔根的运动,是个体进入了无家可归的无根基状态,艺术对此更为敏感,如何通过艺术作品来为生命找到心灵的家园?年轻的艺术家金亮一直在探索水墨绘画的可能道路。身处北方,出生于绘画世家,怀着对艺术狂热的爱,走遍各地参观艺术展览,在父亲去世之后,他感到了艺术的迫切性,不断尝试着用绘画的方式,寻找着自己心灵的家园。
金亮的《某某房》,就是凭着自己的感觉涂抹色条,然后裁剪,拼贴在已经;装裱的平面上,形成浅浮雕的色块,似一个个房舍或建筑,但在这些看似抽象的色块与条柱中,却总有一种幽谧的宁静气息,面对一个无处可藏的世界却无所畏惧地寻找灵魂之家的诗意。
首先是立体条块的建筑形体。画面总体上以立体的块状造型似不同房舍的形体,因此每一幅作品都不一样,其转角与块面的斑驳感,暗示空间与时间的变化。每一条柱都有着墨色层次的细微变化,从灰色到黑色暗示出光线的变化。块面极为硬朗坚实,甚至有着水泥墙的质感,这也让水墨具有了硬度。这是金亮运用裁纸刀形成“硬边”块状,然后反复拼裱,在画面上形成了浅浮雕一般的厚度,但基本上保持着平面的平面性,在色条之间的留白中,又充分利用了空白的基底平面,这样让物象—基底—宣纸三者之间的关系被控制在一个低调与内收的平面上。
其次是反复积染。金亮进入了黑色与灰色的深度,也以人为的拼贴方式来建构水墨的基本语言,这并非放弃笔墨,而是保留了墨色晕染时的不同细微层次,更具偶发性,也更接纳时间性。这些看似硬朗的条柱,因为反复的水墨渗染,使之具有了一种平淡幽微的气息,带来一种距离感,似乎这些房舍并非人世建筑之物,是未名之物,是无主之物,因此,“某某房”的命名就具有了一種当代的概念性,一种无所归属的虛无感。这些沉浸在黑夜与黑色之中的建筑体,被一种神秘与幽谧的氛围所萦绕,尽管其间有着一些红颜色的边角修饰,但总体上是一种夜色中的房舍。
再次,画面上所形成的感觉张力。这些无名的房舍有着内在的张力:一方面,其形体异常硬朗与笔直,但在块面上有着墨色的细微变化,暗示时间的烙印,每一个条柱上墨色都不同,似乎是光阴的直接记录,甚至还似水泥墙上斑驳陆离的痕迹,还有绿色和红色在边角转角处的对比,既有着装饰性又有着构图的妙处,也有着色彩的对比;另一方面,则是总体上的冷色调,怎么看都并非可以居住的房舍,仿佛是幽灵所居,或者保持一种空出,其条柱的冷峻拒绝了人类的温情,并且画面保持为一种深夜幽谧的气息,一种无人但又沉静的诗意,与前者形成绝对反差。绘画平面上这种时间与空间的错位,如此坚实、具体又如此幽谧、沉静,形成一种迷离感,一种非真实的梦幻与形而上感,但又并没有人为的形象来具体表达什么。这些房舍怎么看似乎都不是写实的,不是当下之物,而是带有一种远古的气息,有些房舍就暗示出仿佛是古代修行的庙宇。而整个作品的布局上,主要是局部,只是一隅,这就更加富有暗示性,也没有人在其间。在色度的变化中,这些条柱的形态显现出音乐性的节奏,传统的“气韵生动”被抽象化之后,在色调上具有了非常高级的变化节律,这是墨色呼吸的节律,不仅是平行条柱上的色调变化,还有画面前后空间的轻微错觉调整,时空被金亮巧妙地组织起来,结构严谨,但却富有情绪的韵味,面对建筑形体的参差不齐,墨色也有着相应的调节,这就是“灵晕”回转的时刻。
最后,则是其暗示的寓意。金亮所画的这些白昼与夜色中的房舍,乃是试图为现代人寻找藏匿心灵的隐秘家园。总体上的幽谧氛围,来自夜色的洗礼,隐含诗意的幽谧。而作品上的白色块状,那透明的白色,似乎就是月光在关照这些房舍,也许只有纯洁如初的月光,古老而又常新的月光,在“转朱阁低绮户”之中,诗意、柔和、恬静地笼罩着整个画面,显得幽静而深邃,让到来的凝视者变得纯洁。
金亮的这些新作,充分利用了水墨自身特有的细微色差,在造型与渗染的张力中,让水墨获得了新的张力:一方面还原出现代工业水泥墙的质感与冷感,另一方面又带回了古意的幽谧与遥远,让两重时空巧妙地并置起来,相互融合,这样就可以让灵晕以遥远的方式回还接近,但依然有着深深的诗意魅力。房舍乃是我们生活于世界的基本存在方式,金亮作品的当代性似乎值得我们去沉思我们与世界的基本关系:面对现代性的工业冷漠感与厚度,面对一堵墙,如何获得新的“穿墙术”,使之具有诗意的幽居?金亮以水墨,反复罩染,让坚实之物变得柔和,让几何形获得时间参差的呼吸感,把现代人疲惫的心灵置于一个远古的修身之所,以此调节我们的心绪,使之安静下来。水墨绘画在这个时代的价值就是一种调节,面对工业时代的冰冷与漠然,以水墨的古意和诗意来调节我们烦扰的心绪,同时在形式与色调上加以“默化”,再次带来诗意的灵晕,让虚无主义的现代人可以在凝视绘画的时刻,进入梦想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