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指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经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文章作者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介绍了几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当今时代,知识激增,教师不可能教会学生所有的知识。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所谓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因此,教师仅看到学生是主体还不够,还要对学生进行自觉主动学习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介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民主氛围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师就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变生硬灌输为师生共同探讨,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充满感情和活力。轻松和谐的民主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能使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热爱的重要性,这正符合真正意义上的“育人”宗旨,是贯穿于每堂数学课所必须具备的大环境。
二、充分认识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把握好“放手自学”的度
概念教学的传统做法是:教师从头到尾、逐个逐个地讲解、板书。讲得是有条不紊,可学生对于黑板上的一个个新的、陌生的概念,真的就随着教师的讲解完成而理解、记住了吗?不见得。更何况有时教师讲得眉飞色舞,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情景并不少见。为减少这种消极的课堂现象,也为了真正体现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宗旨,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配以合理的自学目标,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只在学生完成自学过程后通过提问、辨析来检测自学效果,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质疑、讨论以达成共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或是导演者,让学生唱主角、自主学习。
三、充分认识学生分析、解题的能力,不轻易提示或给出解题方案
由于潜在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求解过程会有较明显的落差,教师要注意平衡,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教师有责任不让每一位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掉队,正像孙维刚老师所说的那样:“要让不聪明的聪明起来,让聪明的更聪明。”
在例题的教学方面传统的做法是:出示例题后,教师读题、析题、指出关键在哪、有何技巧、给出完整的解。这种做法弊多利少,直接造成的负面影响为:反应慢的学生无法搞清问题情境,反应快的学生也只有接受的“份”。没有创新的“机”,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还在其次,最大的危害在于扼杀了学生们的思维火花,久而久之,还会让学生养成坐享其成、依赖他人的惰性思想和行为习惯,遇事缺乏主见等不良品格。这种教法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了,我们应改革例题的教法。
一般的,出示例题后,教师不作任何提示或解释,让学生自己去读通题目、弄通问题的情境。常听人说:“不会看题就不会解题。”这句话很有道理。学生如果在题意理解方面确实有困难,教师可与学生一道审题。在审题上多花些时间很值得,往往“一题多解”的“多解”就源于审题时考虑问题的角度的改变。
四、精心设计各种难度的问题,不让学生产生畏惧感
曾有学生感叹道:“数学咋就这么难呢?”教师如果不及时正确引导,发展下去学生便会怕数学、厌数学。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让学生解,让学生通过独立解题的成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信心就是力量”,当然任何问题都不是绝对的,课堂上要有一定的思考量,没有一定的思考量,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正如波利亚所说:“教学生解题是意志的教育,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教师应该设计各种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题经历困难的磨练体验战胜困难后的快乐,并进一步激发其自强不息的坚定信心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
五、鼓励学生勇于向书本挑战,向教师挑战
世上没有“没有为什么”的事,数学也一样。一个概念的给出、一个符号的书写都有它一定的合乎道理的地方,公理、定理和公式、法则更是如此,甚至连“规定”都与其相应的定义是和谐统一的(这也正是数学的和谐美)。数学课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些为什么。如果学生只会因袭教师或书本,历史将会凝滞。人类能有今天的进步,从教学的角度看,是许许多多优秀的教师自觉地促成自己的学生不断超过自己的结果。正因如此,科学才能不断向前发展,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总之,数学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要始终将学生推向课堂的第一线,要充分发挥数学课堂这一主阵地的功能和作用,发掘学生的潜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布鲁巴克.西方教学方法的历史发展.
[2]叶一舵.心理学.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当今时代,知识激增,教师不可能教会学生所有的知识。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所谓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因此,教师仅看到学生是主体还不够,还要对学生进行自觉主动学习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介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民主氛围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师就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变生硬灌输为师生共同探讨,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充满感情和活力。轻松和谐的民主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能使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热爱的重要性,这正符合真正意义上的“育人”宗旨,是贯穿于每堂数学课所必须具备的大环境。
二、充分认识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把握好“放手自学”的度
概念教学的传统做法是:教师从头到尾、逐个逐个地讲解、板书。讲得是有条不紊,可学生对于黑板上的一个个新的、陌生的概念,真的就随着教师的讲解完成而理解、记住了吗?不见得。更何况有时教师讲得眉飞色舞,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情景并不少见。为减少这种消极的课堂现象,也为了真正体现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宗旨,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配以合理的自学目标,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只在学生完成自学过程后通过提问、辨析来检测自学效果,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质疑、讨论以达成共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或是导演者,让学生唱主角、自主学习。
三、充分认识学生分析、解题的能力,不轻易提示或给出解题方案
由于潜在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求解过程会有较明显的落差,教师要注意平衡,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教师有责任不让每一位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掉队,正像孙维刚老师所说的那样:“要让不聪明的聪明起来,让聪明的更聪明。”
在例题的教学方面传统的做法是:出示例题后,教师读题、析题、指出关键在哪、有何技巧、给出完整的解。这种做法弊多利少,直接造成的负面影响为:反应慢的学生无法搞清问题情境,反应快的学生也只有接受的“份”。没有创新的“机”,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还在其次,最大的危害在于扼杀了学生们的思维火花,久而久之,还会让学生养成坐享其成、依赖他人的惰性思想和行为习惯,遇事缺乏主见等不良品格。这种教法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了,我们应改革例题的教法。
一般的,出示例题后,教师不作任何提示或解释,让学生自己去读通题目、弄通问题的情境。常听人说:“不会看题就不会解题。”这句话很有道理。学生如果在题意理解方面确实有困难,教师可与学生一道审题。在审题上多花些时间很值得,往往“一题多解”的“多解”就源于审题时考虑问题的角度的改变。
四、精心设计各种难度的问题,不让学生产生畏惧感
曾有学生感叹道:“数学咋就这么难呢?”教师如果不及时正确引导,发展下去学生便会怕数学、厌数学。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让学生解,让学生通过独立解题的成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信心就是力量”,当然任何问题都不是绝对的,课堂上要有一定的思考量,没有一定的思考量,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正如波利亚所说:“教学生解题是意志的教育,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教师应该设计各种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题经历困难的磨练体验战胜困难后的快乐,并进一步激发其自强不息的坚定信心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
五、鼓励学生勇于向书本挑战,向教师挑战
世上没有“没有为什么”的事,数学也一样。一个概念的给出、一个符号的书写都有它一定的合乎道理的地方,公理、定理和公式、法则更是如此,甚至连“规定”都与其相应的定义是和谐统一的(这也正是数学的和谐美)。数学课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些为什么。如果学生只会因袭教师或书本,历史将会凝滞。人类能有今天的进步,从教学的角度看,是许许多多优秀的教师自觉地促成自己的学生不断超过自己的结果。正因如此,科学才能不断向前发展,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总之,数学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要始终将学生推向课堂的第一线,要充分发挥数学课堂这一主阵地的功能和作用,发掘学生的潜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布鲁巴克.西方教学方法的历史发展.
[2]叶一舵.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