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评课,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形式,它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帮助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建构有效的、智慧的课堂,提升学生的基础学力和思维水平。基于这样的价值取向,无论是站在教师教的视角,还是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评价课堂,我们都可以避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站在教师的视角看课堂,我们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否科学、合理。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富有创意,教学的组织和方法的运用是否得体、有效,等等;站在学生的角度看课堂。我们可以看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一、听课可以促使年轻教师形成匠气
《辞海》中“匠”的第一个义项是“工匠”,指有专门技术的工人。在教育圈里,“不做教书匠”的声音被广泛认同。按照《辞海》中的意义,“教书匠”可以解释为“具有教书技术的人”。从积极的方面去理解这句话,就是我们不要做简单意义上只有教书技术的人,应该做一个有教书艺术的人。
事实上,并不是每个教师一开始就都能做“教书匠”,尤其是年轻教师。一般认为,任教5年以内的教师为年轻教师,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带着从“象牙塔”里学到的自以为充盈的书本知识,凭着自己的年轻和热情,想象着教学的简单和容易,没有教学实践经验,也谈不上有教学技术。实际上,一个年轻教师应该以成为教书匠为首要前提,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教学规范、教学技术。
听评课是年轻教师成为教书匠的捷径之一。对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我们可以关注他们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关注他们在文本内容的解读上是否到位,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正确,教学环节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有利于重点、难点的化解,等等。让他们通过教学实践和行动研究形成教学规范。
二、听课可以帮助经验教师
发展匠心《辞海》中“匠”的第二个义项指“在某一方面造诣和修养很深的人”。这样的人也被称为有“匠心”的人,他实现了从有技术到有艺术的飞跃。
年轻教师和经验教师的最大区别在于教与学的侧重点不同:年轻教师更多地思考自己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经验教师更多地思考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成为教书匠需要教学经验的积淀,但教师从“教书匠”发展成为“教育家”,仅有教学经验是不够的。波斯纳曾说过:“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这句话充分表明了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有很多种形式。例如自省式反思,常用的方法有:一是用自传的方式来挑战自己原先感觉良好的教学假定。教师可以先把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再写下体会和启示,然后对照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二是写好教学日志。教学日志是一种对教师生活事件的记录,它不仅仅是生活事件的罗列,而是聚焦这些事件,以总结教学经验、认识教学规律。三是微格分析。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拍摄并观看教学录像,审视自己教学的全过程,研究自已的教学行为。这是自省式反思中很有价值的一类反思。教师可以从中发现自己课堂教学中最精彩的场面;也能观察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为日后教学行为的改善提供借鉴;还能清晰地观察到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今后设计满足学生需求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奠定基础。又如比照式反思,常见的方法有:一是同类型教学内容的比较。同学科的教师,经常相互听课或随机讨论一些问题,这为同类型比照式反思提供了条件。在听同学科教师的课时,我们经常会自问:
假如我上这一节课,我会怎样设计?同样的一个教学环节,我会用什么方法去教?相比较而言,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基于怎样的理念?
他使用这样一种教学方法有怎样的依据?这样的比照式反思,不是为了寻找同行的教学不足,而是为促进自己更好地进行教学。同样,在讨论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去发现同行的合理内核,而决不是去寻找他们的缺陷作为批判的依据。批判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提升。二是异类型教学内容的比较。尽管非同一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不完全相同,但教学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学科与学科之间往往存在许多相通之处。经常听评其他学科教师的课,和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特点进行比较,借鉴别人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三是以学生为参照的比较。以往,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经验:听到了一堂好课,激动不已,觉得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非常高,其教学方式可以借鉴和尝试。但一旦将这种良好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课堂,常常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只要认真反思,我们都能发现,我们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我们需要因材施教,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和学习水平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再如引领式反思,自省式反思有可能跳不出经验的怪圈,比较式反思常受制于自己的思维定式,高水平的反思需要专业引领。引领式反思的方法主要有专家点评式、文献参与式,这些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助推器。
无论是作为同伴,还是作为专家,在对有经验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我们都应该充分挖掘其匠心独运之处,去研究和追寻更多精彩的教学设计,使我们的教学更趋完善。
三、在评课时教师要善于摆正自己的位置
学术批评是学术研究的一种形式,是学者之间的思想交锋,以实现学术繁荣为目的。孙正聿先生的见解很精辟,他认为学术批评的出发点是“同情的了解”与“带有敬意的批判”;学术批评的灵魂是“发现理论困难”与“创新理论思路”;学术批评的着力点是“对论据和论证的批评”。学术批评应该是一种无罪推断,应该看到人家的长处,分析人家的问题,重要的是形成新的思路,完善学术成果。
听评课是一种学术研究,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学术批评。对于被听课和评课者来说,应该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这种胸怀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总能从善如流,勇于改过。教师的教学常常留有遗憾,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差错和遗憾。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个能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人,常能赢得人们的尊敬,也能使自己得到良好的发展。反过来,作为听评课者,首先要让授课教师感觉到你的批评是善意的,而不是自已标榜善意,却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批评是敌意的;其次是要想到自己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许多观点也有待于论证和批判,学术没有金科玉律,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一、听课可以促使年轻教师形成匠气
《辞海》中“匠”的第一个义项是“工匠”,指有专门技术的工人。在教育圈里,“不做教书匠”的声音被广泛认同。按照《辞海》中的意义,“教书匠”可以解释为“具有教书技术的人”。从积极的方面去理解这句话,就是我们不要做简单意义上只有教书技术的人,应该做一个有教书艺术的人。
事实上,并不是每个教师一开始就都能做“教书匠”,尤其是年轻教师。一般认为,任教5年以内的教师为年轻教师,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带着从“象牙塔”里学到的自以为充盈的书本知识,凭着自己的年轻和热情,想象着教学的简单和容易,没有教学实践经验,也谈不上有教学技术。实际上,一个年轻教师应该以成为教书匠为首要前提,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教学规范、教学技术。
听评课是年轻教师成为教书匠的捷径之一。对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我们可以关注他们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关注他们在文本内容的解读上是否到位,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正确,教学环节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有利于重点、难点的化解,等等。让他们通过教学实践和行动研究形成教学规范。
二、听课可以帮助经验教师
发展匠心《辞海》中“匠”的第二个义项指“在某一方面造诣和修养很深的人”。这样的人也被称为有“匠心”的人,他实现了从有技术到有艺术的飞跃。
年轻教师和经验教师的最大区别在于教与学的侧重点不同:年轻教师更多地思考自己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经验教师更多地思考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成为教书匠需要教学经验的积淀,但教师从“教书匠”发展成为“教育家”,仅有教学经验是不够的。波斯纳曾说过:“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这句话充分表明了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有很多种形式。例如自省式反思,常用的方法有:一是用自传的方式来挑战自己原先感觉良好的教学假定。教师可以先把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再写下体会和启示,然后对照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二是写好教学日志。教学日志是一种对教师生活事件的记录,它不仅仅是生活事件的罗列,而是聚焦这些事件,以总结教学经验、认识教学规律。三是微格分析。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拍摄并观看教学录像,审视自己教学的全过程,研究自已的教学行为。这是自省式反思中很有价值的一类反思。教师可以从中发现自己课堂教学中最精彩的场面;也能观察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为日后教学行为的改善提供借鉴;还能清晰地观察到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今后设计满足学生需求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奠定基础。又如比照式反思,常见的方法有:一是同类型教学内容的比较。同学科的教师,经常相互听课或随机讨论一些问题,这为同类型比照式反思提供了条件。在听同学科教师的课时,我们经常会自问:
假如我上这一节课,我会怎样设计?同样的一个教学环节,我会用什么方法去教?相比较而言,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基于怎样的理念?
他使用这样一种教学方法有怎样的依据?这样的比照式反思,不是为了寻找同行的教学不足,而是为促进自己更好地进行教学。同样,在讨论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去发现同行的合理内核,而决不是去寻找他们的缺陷作为批判的依据。批判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提升。二是异类型教学内容的比较。尽管非同一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不完全相同,但教学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学科与学科之间往往存在许多相通之处。经常听评其他学科教师的课,和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特点进行比较,借鉴别人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三是以学生为参照的比较。以往,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经验:听到了一堂好课,激动不已,觉得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非常高,其教学方式可以借鉴和尝试。但一旦将这种良好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课堂,常常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只要认真反思,我们都能发现,我们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我们需要因材施教,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和学习水平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再如引领式反思,自省式反思有可能跳不出经验的怪圈,比较式反思常受制于自己的思维定式,高水平的反思需要专业引领。引领式反思的方法主要有专家点评式、文献参与式,这些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助推器。
无论是作为同伴,还是作为专家,在对有经验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我们都应该充分挖掘其匠心独运之处,去研究和追寻更多精彩的教学设计,使我们的教学更趋完善。
三、在评课时教师要善于摆正自己的位置
学术批评是学术研究的一种形式,是学者之间的思想交锋,以实现学术繁荣为目的。孙正聿先生的见解很精辟,他认为学术批评的出发点是“同情的了解”与“带有敬意的批判”;学术批评的灵魂是“发现理论困难”与“创新理论思路”;学术批评的着力点是“对论据和论证的批评”。学术批评应该是一种无罪推断,应该看到人家的长处,分析人家的问题,重要的是形成新的思路,完善学术成果。
听评课是一种学术研究,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学术批评。对于被听课和评课者来说,应该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这种胸怀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总能从善如流,勇于改过。教师的教学常常留有遗憾,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差错和遗憾。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个能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人,常能赢得人们的尊敬,也能使自己得到良好的发展。反过来,作为听评课者,首先要让授课教师感觉到你的批评是善意的,而不是自已标榜善意,却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批评是敌意的;其次是要想到自己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许多观点也有待于论证和批判,学术没有金科玉律,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