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历史转折”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88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雕塑》杂志
  培一同志:
  忽接贵州刘万琪先生来函,寄来为遵义会议纪念馆所创作的《历史转折》群雕照片。我认为这是革命历史题材的一种成功的探索,相当生动、真实地体现了当时的艰苦环境和战斗气氛,特别是毛泽东主席的高瞻远瞩、料敌如神的刻画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高度,比我见到的所有绘画、电影等都近了一步。
  他们希望在《雕塑》杂志上发表。我是赞成的。不知能否安排,不知你们如何意见?由你们决定。照片用完后先存你处,有便时还给我即可。
  


  编安
  钱绍武于三月
  与钱绍武先生联系颇多,通话、会面都很经常。但是,我却在不久之前非常意外地接到了他的亲笔信,推荐刘万琪先生的新作,还寄来了作品的照片。在认真读完信和作品照片之后,我和其他的同志都深深地被感动了,被作品所散发的磅礴气势所震撼、所折服,当即决定刊发。
  苏珊·朗格认为“雕塑是感觉空间的能动体积的意象”,又认为“一个雕塑是一个三维空间的中心”。雕塑艺术的形态结构的特殊性,不仅仅在于自身的形态与关系的组织,也在于对环境空间的支配和与周围物体的链接,使其产生环形向心运动,产生浓郁的精神氛围和慑服力。而这一切,都取决于雕塑作品、作品语言的内在凝聚力。一件作品的凝聚力取决于作品的中心引力与各部分的内在放在一起所产生的汇聚作用,取决于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刘万琪先生和廖凯同志为贵州遵义纪念馆序厅设计而创作的这组大型雕塑《历史转折》,在作品整体方案的主题性与凝聚力的统合方面表现得极为出色。
  


  20世纪的最后一个年头,在冬末春初之际,我有幸参观了遵义会议纪念馆,并在文史专家、贵州省文化厅文物处老处长吴正光先生和党史专家、遵义会议纪念馆老馆长费侃如先生的陪同下,“重走”了一段长征路,了解了这段历史,受益颇深。费侃如先生对遵义会议的参加人数、参加者的身份的考证见解独特,得到了党史界的公认。本文在解析作品时,引用了费侃如先生的观点。这个难得的考察、学习历程虽然过去多年,却如同昨日,依然历历在目。
  遵义会议是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革命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前途、命运发生历史性重大转折的标志,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确立了党中央和红军的正确领导,从而谱写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老城红军总部驻地召开了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秦邦宪,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参加会议的还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主要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以及中央秘书长邓小平,还有共产国际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及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共计20人。会议决定,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张闻天为“中央总负责”,毛泽东增选为政治局常委,帮助周恩来进行军事指挥,毛泽东开始进入党中央政治局的领导核心。会议后,在1935年3月4日,毛泽东被中央军委任命为前敌政治委员,取得了对红军的公开的、直接的领导权,3月12日参加了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从此,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刘万琪先生创作的《历史转折》,就是对70年前那个历史时刻的成功再现。场面中刻画的也是这20个历史人物。刘万琪先生在谈到这组作品的创作时如是说:“虽然只有20个人的场面(还有些混乱),但要有如史诗般的宏大、悲壮,就不容简单地再现。这样的题材应该产生强烈的、震撼的视觉效果,像中国水墨画大写意的手法,而不应精雕细刻,才更能配得上这段历史。”又说:“查阅了相关资料,不论是绘画、雕塑还是轶闻杂事,只望有所突破,非把那股强悍的民族脊梁找到,非把那身处逆境而能力挽狂澜的自信找到。”刘万琪和廖凯“夜不能寐,持刀直下”,创作激情如山洪爆发般一泻千里,于是才有了这件气势磅礴、感天动地的作品问世。
  


  作品采用圆雕和高浮雕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既强化、突出了主题,又使作品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变化;既使作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又使得作品中每个人物的安排错落有致,别有一番风味。6个圆雕人物分别是6个中央政治局常委,是创作的主体部分,其余十几个人物都用浮雕来表现,这中间起最重要历史作用的是候补委员王稼祥,被安排在整个浮雕画面的中心位置,居中而坐。
  王稼祥的右手是依此是朱德、周恩来(立像)和秦邦宪(博古)的圆雕坐像,朱、周的目光都坚定不移地注视着对面坐着的毛泽东。坐在周恩来旁边的秦邦宪,内心的矛盾和失落感都刻画得十分恰当。王稼祥的左手,依此是陈云(立像)、毛泽东和张闻天的圆雕坐像,其中之一的毛泽东是这组作品创作的主体和灵魂。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的张闻天,是遵义会议成功的关键人物,他的领导地位和对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是杰出的,他的胸有成竹、他的神态自若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他是作品所重点刻画的核心人物之一,但相对于其他几个圆雕人物来说,离开了中心位置,就显得有些“退居其次”,也隐喻了他将从中央最高领导岗位上的淡出,充分表现了张闻天不计个人得失,以革命、国家、民族为重的坦诚若谷胸怀。而毛泽东在长征开始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一直受到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挤。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和战略思想得到了认可,并走上了中央领导岗位。毛泽东时年42岁,正值壮年,英姿勃发。作品成功地刻画了他那破旧棉服下掩饰不住的逼人锐气,刻画了他目光如炬、料事如神、指挥若定的自信,刻画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雄才大略,刻画了他“弹指一挥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风流潇洒,刻画了他心系家国和民族安危的博大胸怀。毛泽东的形象成为整组作品的焦点和亮点。
  


  刘万琪先生在创作这件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时,对这段历史进行了研究,对这段历史、对这些历史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处理得十分巧妙,顾盼有致。遵义会议解决了中国革命和红军的前途以及领导权的问题,但并没有在思想上达到完全统一认识。秦邦宪没有完全彻底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何克全不同意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的意见,李德坚决不同意对他的批评,周恩来及其他同志则完全同意张闻天及毛泽东、王稼祥的报告和意见。所以,“场面有些混乱”是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
  《历史转折》取法于中国传统的大写意笔法,不求形似,沉着痛快,气象森然。有人这样评论齐白石的画,说:“画幅虽小,也能觉气势磅礴。倘若画的是长屏巨幛,那就更觉气势逼人,气象万千,看画人瞠乎自微了。”也有人这样评论李苦禅的画:“笔笔沉雄,简直和‘铁画’一样,厚而且沉,凝重有力,不是飘逸,而是魁伟!”又说:“苦禅作画,用笔非常简洁,大力着重于对象的精神状态,不在皮毛上多下功夫,致有‘毛而失貌’之弊。他的画粗枝大叶,但却栩栩如生,看了画得不像,但却越看越有味,这就是对他的画要‘读’才能更觉其造诣之高的所在。”我以为,看到了刘万琪先生的《历史转折》就如同看到了齐白石先生和李苦禅先生以如椽大笔写就的巨幅宏构,令人感到振奋,感到一股逼人的磅礴气势,感到一种勃发、贲张的无穷生命力扑面而来,感到了70年前那个历史瞬间所凝结的沉重与不朽。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政治不是艺术所唯一表现的对象,而艺术则是政治的最佳表现形式。离开了政治,艺术则会变得若“言之无物”;离开了艺术,政治的表现则会苍白乏力。只有政治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佳作。刘万琪和廖凯创作的这个群雕《历史转折》,堪称重大题材的力作,堪称表现政治题材的雕塑作品范例。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那就是当前的雕塑创作与艺术家所肩负的历史、社会责任。
  
  刘万琪1935年生,1956年四川美术学院毕业,1963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班毕业。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创作雕塑作品800余件,200余件被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机构、个人收藏。《哥俩好》、《山寨女》、《鹏韵》参加第六、七、八届全国美展并获奖。
  廖凯1970年生。1986年从事雕塑工作,先后受教于贵州省城市雕塑工作室、贵州艺专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其他文献
据说,当车辆往返于上海卢浦大桥时,只有一件世博园内的雕塑可以被看到。是哪一件呢?世博会意大利国家馆的负责人翁贝尔托·万达尼(Umberto Vattani)骄傲地告诉世人,那是阿纳尔多·波莫多罗(Arnaldo Pomodoro)的作品——“马可波罗之门”。  阿纳尔多·波莫多罗何许人也?  这位现年84岁的雕塑家,是意大利国宝级的人物,是意大利至今还在世的最伟大的雕塑家。他出生于意大利的蒙泰费尔
期刊
内容摘要:由于重文人轻工匠的传统观念所致,也因为在宗教造像里缺乏意境的营造,缺少情感的宣泄和心灵的写意,中国几千年的雕塑(包括宗教佛像)仅仅是求生的门路,而没有作为艺术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多年的雕刻创作使我认识到,雕塑作为智慧的内在展示,必在七个方面做到庄谐相生、瑶璎相衒,即——“美在其艺、艺在其形、形在其神、神在其意、意在其韵、韵在其心”,才能使造型刀法风神不散,才能被人们所理解、欣赏和喜爱,才能
期刊
内容摘要:在当代雕塑艺术的语境下,当代雕塑观念表达是从视觉审美走向观念的构造过程,强调一种概念被瓦解之后的思想表达,传统形式被解体之后的观念重构。本文章旨在通过当代雕塑观念表达样式的分析,当代雕塑语言实践的体验和当代主题的表达,来感悟当代雕塑观念表达领域的形成。  关键词:观念表达;雕塑创作; 雕塑语言实验  Abstract:In contemporary context of sculptur
期刊
自从工具性的工业革命,弥补了人类意识上的贪婪遗憾以来,我们惦记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多更快地把大自然这个整体切碎,而后转换成我们的商品。我们的日常话语,举手投足,我们的时尚、梦想、政治纲领以及文明进步的标志,就是看谁更疯狂地索取了地面上的森林、土地和地下的石油、矿产等等资源。  虽然这些被我们视为“财富”的资源,并非出自我们无中生有的自我创造,但我们仍长期地浸淫于自己是“创造者”的轻薄中;在自然对人类
期刊
夏去秋至,由中国工藝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泉州市工藝美术协会,惠安雕刻藝术研究会主办为期15天的“鼎立行”第三届全国高校毕业生石雕创作营于2011年8月17日在中国雕刻之乡惠安鼎立雕刻有限公司隆重开营。中国工藝美术学会副理事长、《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泉州市工藝美术协会会长郑金尧、中共惠安县委领导蒋向群等省、市、县领导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藝术家、工藝美术大师、藝术院校师生等嘉宾出席开幕式。  从2
期刊
章华的雕塑艺术有一种舒放的气息,他的人物造型比例是有意拉长的,结构上带有一定的設计意味,手法上多以铸铜着色以增强视觉的感染力。  他的这种舒放的气息,最早体现在他的作品《编花篮》上,这件作品塑造的人物在相互漫联的欢乐之中,表达出富有民歌特征的视觉节奏。当这节奏转化在他的《快乐童年》之创意上又使得这种造型方式得以畅快地表达。《快乐的童年》以横与竖的构图,动与静的对比,捕捉回了他儿时的记忆,召唤回了虽
期刊
宋伟光:我们今天研讨会的主题是“旅游环境空间的公共艺术文化介入”,谈到这个话题,我认为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应该重视人文景观为载体,重视历史文化为亮点;二是以多种宣传活动为契机,展开历史文化,重视人文景观,发现历史,采用各种艺术形式来激活旅游空间,成为引发旅游资源的重要因素。  胡印民:今天下午参加这次研讨会,感到十分荣幸。旅游是南戴河的主打产业,这次的南戴河国际雕塑展与第8届荷花节同时开幕,更加提
期刊
美国雕塑家阿比奥拉·阿基杜拉出生于非洲尼日利亚,他创作作品的灵感来自于古典音乐和爵士音乐中焕发的激情,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思考。他善于运用不锈钢反射光线的特质展现出表现对象的内在韵律,让人领略到一种蕴含已久的动力,幻化的色彩伴随着流动的形态,呈现出灵动的艺术想象。  他对于艺术的热诚与执着体现在他创作作品的过程之中,在他的作品中能让人感受到来自非洲大地的本真淳朴的民族性格,那种童趣和天真,那种对于作
期刊
经文化部批准,由文化部艺术司、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长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第三届中国长春世界雕塑大会于2011年9月2日上午10时在长春世界雕塑公园隆重开幕,大会以“友谊·和平·春天——雕塑让城市更精彩”为主题,旨在弘扬雕塑文化,促进中外雕塑家的交流与合作,探寻城市雕塑建设的发展方向,交流城市雕塑建设经验,研究城市雕塑发展模式及其对城市历史文化、城市建设发展的作用与影响,提高中国城市雕塑在
期刊
压电陶瓷变压器是用铁电陶瓷材料经烧结、高压极化等工艺制造而成的一种新型电子变压器,其变压原理和结构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电磁式变压器。  关于压电陶瓷变压器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G.E.Motorola Zenith公司的Rosen在1956年阐述了压电陶瓷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并成功地制备出长条形单片压电陶瓷变压器。但由于这种单片变压器使用的是压电性能较差的BaTiO3陶瓷材料,加上工艺不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