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言文回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102169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农村一线的教师,我已经工作了19年。在这19年里,我有一大半的时间是担任语文教师。都说语文难教,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哪有什么难教的课呢?就比如今天我要说的“文言文”教学,在小学或者叫做“小古文”教学。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难啃的古文,一样能教出好成绩,学生们也一定能爱上文言文。
  近几年来,国学课、阅读课成为农村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作文、绘本、名著、再到古诗文。每一项的教学都有难度,但是每一项的教学又都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午我就对文言文教学谈谈的感受。
  各位语文老师都深知白话文以文言文为语言基础:文言文是语言的宝库,更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文言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沉淀了极为丰富的极富表现力的典故、语汇、辞章,白话基本源自文言,它的基本語汇大部分依附于于文言,辞章文法也无法超脱文言。
  现行教材中,虽然文言文在初高中占有十分总要的地位,可是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却是令人无奈又无力: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对文言文可以说是茫然,一无所知。我们虽然深知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但是实际情况是,在小学里几乎不接触文言,苦于没有现成教学资料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以说,文言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是一片空白。在小学阶段只涉及到一些古诗,即便数量这样少的古诗,教师讲解起来依然晦涩、难懂、无味。老师们只能靠一张嘴讲解诗句的含义,每个字、每个词、每个句子都是逐一讲解,唯恐有所丢落,正所谓“操碎心、磨破嘴”。学生们学的抽象,茫然,难以激起对中国传统古诗的兴趣。但是到了初中阶段,古诗、文言文骤然增多,这让老师以及很多学生都措手不及。
  小学如何改变这种学习古诗的现状呢?如何为以后的初中学习打好基础呢?
  到了中学,文言文却一下子多了起来,而且只要是考试必然都会有文言文,填空、解释、甚至谈感想。在没有语感基础的情况下,学生骤然接触这么多的文言文,难度说是有如登天也不为过!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学老师只能用教英语的方式逐个翻译字词、讲解语法……这样一来,如此枯燥的学习让很多学生都将文言文视为“腻味星”,看见就讨厌。学吧枯燥难懂学不会;不学吧考试又丢分,学生们也是觉得无语又无奈。为了初高中的文言文学习有个预备阶段,小学也可以适当学点浅显有趣的小文言,积累一定的语汇、语法、培养文言的语感。
  一、品读文言文——找到语感
  朱熹云:“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古文的魅力之所以恒久不衰,就在于它的表现方式,其表现方式看似因为文字的运用方法使然,其实却是朗读的方式的迥异造成的。因此,读出声色、读出抑扬顿挫的“古韵”才是文言文朗读的最高境界。
  怎样才能使学生读出“古韵”呢?首先教师自己品读好文言文是指导学生读好文言文之决定性条件。其次,做好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有些小古文可以可以通过边读边讲边画,最后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懂得全文主旨,让学生的诵读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二、品悟文言文——感受文言之美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作仁也说:“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却使人感受。”当学生能掌握古文的节奏和韵味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文章读得熟,熟读中感悟文言文的内容及表达的意境。读熟文章的方法很多,我们强调学生进入情境,融入故事其中,把一遍静态的文字读活读动,这是最高境界的熟读之法。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了“动作”。古人云“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的就是这个理。当学生情不自禁地因文章中某处精彩而摇头晃脑,抑或皱眉顿足、拂袖摆手,这些都是十分自然而恰到好处的。这则寓言恰巧需要孩子们达到这样的境界。
  读好并不一定读懂了。在朗读中理解文言文表达的大概意思,这也是古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如果学生从头到尾都不知道学的文言文大致讲了些什么,那这堂课有什么效果呢?读懂一篇文章最基本的方法一是借助手头资料;二是联系上下文。文言文的阅读也不例外。小学教材的编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文言文篇目在教材中的编排是:原文在上,译文紧随其后。旁侧还有资料袋。因此,我总结的教学方法为:先让学生借助译文与原文对照阅读,粗知原文大意。学生能把意思说出个大概,也就可以了。不必太斤斤计较。其次,教师抓住文言文中几个关键的知识点予以引导点拨。
  另外,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这是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倡导的,也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文言文最有效地方法。当学生能试着联系上下文来达到大致理解文章的目的,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就达到了效果。虽然这些方法都是些小技巧,但是却是我们的学生日后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三、积累文言文——一生受益
  文言文比现代白话文更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韵美,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给人以非常优美的享受,学生只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方法,他们就一定能愿意读、喜欢读、喜欢背。通过诵读,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文言文言简意赅,让学生平时背诵一些精彩句段,对于语言的积累和接受文化熏陶都大有好处。
  借助小古文范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浓厚兴趣,文言文虽然语言凝练,韵味十足,但是其复杂的知识系统往往让初学者望而生畏。因此,课堂教学中,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聪敏才智,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声情并茂,给学生以安全、有趣、乐在其中的教学氛围。其次,在课外阅读上教师要多下功夫,鼓励孩子涉猎一些文言文(教师要做好阅读推荐,认真选择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的篇目多以故事、寓言类为主。)通过组织各种阅读成果展示的活动,引发学生阅读后的成功感及必要的认知冲突,刺激他们继续坚持读下去的动力,逐渐养成一种习惯让他们爱上文言。
  让孩子们对文言文不再陌生,不在排斥,让他们充分感受文言之美、文言之韵,让文言文回家。
其他文献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就非常的有必要把怎样学习的方法教会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的学习,那样学习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如何在课堂上既让学生领悟方法,理解内容,又能让
期刊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即能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现实,能以数学的思维研究现实,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要学好、用好数学,就應该具备良好的数感。数感对数学教学和数学的运算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数感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
期刊
针对小班幼儿依赖性强,对陌生的环境适应较慢,在入园时易产生分离焦虑等情绪波动,我们从生活化、游戏化的环境创设原则入手,创设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在稳定幼儿情绪,缓解幼儿心理压力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  一、原因分析  3岁年龄段左右的幼儿是属于小班的班级,正处于对家人产生依恋的一个高峰期,幼儿对新环境中的教师和小朋友、设备设施都非常的陌生,因害怕而感而产生不安、焦虑、伤心哭喊、吵
期刊
一、要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课堂充满活力  1.设计合理的问题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  教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提问的精神,更要准备促动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学生的好奇是在一个个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过程中逐渐浓厚的。  2.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当学生具备了大量该主题的相关知识时, 老师可以故意提出一些难度更大的题目, 这种知识的再度空白会重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营造平
期刊
广东省多年前,就把12本名著定为中考篇目,以期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重视。然而直到今天,各个学校里能把这12本名著认真读完的学生可能还不足一半,偏远地区的名著阅读情况更令人心忧。为何学生们不愿意读名著?  有的同学说:“名著太厚了,还没读呢就让人害怕。”可是据我观察,他看的网络玄幻小说要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厚多了;有的同学说:“名著里的故事,离我们太远了,看了也没有什么意义。”书中故事发生的年代,的确
期刊
案例教学,就是把相关的材料、相关的案例引进道德与法治课堂,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根据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三维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讨论,最后得出结论,锻炼学生能力的方法。作为一名有着十多年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老教师,几乎每一节课都会用上案例进行教学。下面浅析本人对案例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作用的几点体会:  一、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期刊
一、学习目标  正确识别命题中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并学会运用。  二、问题预设  1.“只要A就B”与“只有A才B”,哪一个是表示A是B的必要条件,哪一个表示A是B的充分条件?试着举例说明。  2.“如果A那么B”和“因为A所以B”可以转化成上面的哪一个?请举例。  三、变脸表述  下面的句子可以转化成“只要A就B”还是“只有A才B”?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  可以转化成:只有拿来的
期刊
“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保证自己认知协调或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高的要求。在具体运用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低级目标,适当地引导,逐步提出高層次的目标。受“门坎效应”的启示,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一步,两步,三步,攀登习作进步的阶梯,感受习作成长的历程。  以写人习作教学为例,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人物常常会走进我们的习
期刊
一、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和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与学生、家长、学校教师访谈的方式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后,发现以下特点:  1.学生阅读动机单一,阅读知行不一。  2.阅读时间少,缺乏良好的阅读意志和习惯。  3.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单一。  二、优化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经过对全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充分把握小学生14岁前的阅读饥饿期,构建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儿童文学为副翼
期刊
多年来,许多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是单一的、一元的,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听、记,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这样的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又沉闷,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随着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深入开展,导学案教学方法的开展使用也越来越重视。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