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视媒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方式。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具有内部性、能动性、运动性、互动性和系统性的特点。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发挥和提升受到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中外因包括:传媒环境、基础设施、覆盖范围、国外媒体与国外受众,内因则包括媒体的公信力、媒体传者素质、媒体信息传播艺术四个方面。
【关键词】对外传播 电视媒体 跨文化 传播能力
何为传播能力?美国学者特伦霍姆和延森所下的定义是:“一个人以有效而得体相宜的方式进行传播的能力。”我国在研究科技传播能力的时候,学者们提出这样的概念:国家科技传播能力就是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有效整合科技传播力量、高效配置科学技术信息资源的一种能力。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媒体传播能力就是媒体以有效而得体的方式进行传播的能力。它强调用恰当的方式达到媒体传播目的。
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就是电视媒体以有效而得体的方式对本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的能力。它包括传播的信息量、传播速度与精度、信息传播的覆盖面以及最后产生的影响效果。
一、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特征
根据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它具有如下特征。
1、内在性
电视媒体的对外传播能力是媒体自身所具有的,通过媒体内部的结构优化、各个部门的协调运作、媒体的理念以及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体现出来。如果把电视媒体比喻为一个人,那么媒体的传播能力就是这个“媒体人”的心理特征和掌握的各种技能,是媒体能够顺利完成一项对外传播活动的主观条件。因此,电视媒体的对外传播是以媒体自身作为主要发力点来进行的传播,是媒体内在的特征。
2、能动性
所谓能动性,就是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和影响做出积极的、有选择的反应或回答。人的能动性称为主观能动性,其特点是通过思维与实践的结合,主动地、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反作用于外部世界①。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也是如此,它是电视媒体主动的将决策、理念、战略等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具体的外部世界进行主动的、自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传播活动,从而产生一定的影响力。相反,如果电视媒体的传播活动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始终服从于其他媒体的议程设置,或者是成为其他媒体的传声筒,无法单独采集并发布信息,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没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和理念,,那么这样的电视媒体可以说不具有传播能力,或者传播能力低下。
3、运动性
运动性原理是指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是动态的,其稳定是相对的。电视媒体传播能力内部的联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具体事件做出不同的并且恰当的反应。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和运动,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和更新,电视媒体若要适应世界的变化,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必须不断的调整自己,适应社会,从而走在信息时代的前列,影响并引导时代的发展。这恰恰也体现了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运动性的特点。
4、互动性
电视媒体对外传播的目的就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而产生一定的影响。电视媒体要达到对外传播的目标,就必须了解受众群体的特征和需求,提供受众想要知道的信息,而不仅仅是传播自己想传播的内容,说自己想说的话。媒体与受众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媒体内容对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的针对性,受众对媒体的传播活动做出信息反馈,两者形成互动。与受众保持一定的互动使媒体更好的为受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这不仅是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体现,更有助于提升这种能力。
二、影响中国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外因
中国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发挥和提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类。在客观因素中则包括以下几点:
1、传媒环境
传媒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内,大众传媒的发展水平,媒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其指标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媒体发展水平,指传媒的种类、数量,传媒的覆盖率、普及率、发行量等,还体现在国家对媒体资源的利用,以及媒体在受众中的易得性。二是传媒的社会环境,指传播机构的管理方式以及传媒与国家权力的结构关系。
传媒环境之于电视媒体发展,犹如水之于鱼的生长。良好的传媒环境将有利于电视媒体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电视媒体传播能力的提升和发挥。但是,传媒环境是一个较宏观的概念,其内部各项因素对电视媒体的影响也比较复杂,因此,要多方观察、仔细研究,针对不同领域、不同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方能把握住传媒环境与电视媒体的关系。
2、基础设施
电视媒体基础设施是中国电视媒体对外传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因此在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建设中,我们要重视基础设施的作用。
我国曾深刻体会到没有自己的传播渠道设施的无奈。在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对外传播通过向国外寄送节目,或者租用其他国家的通讯卫星来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外传播活动的开展和传播的质量根本得不到保证,甚至受到不法分子的干扰。再例如媒体的数字技术。在现代传播中,数字技术是一项高质、运用范围非常广泛的技术。对于中国电视媒体来说,掌握和运用数字技术将大大提高传播效率,实现传播现代化。
3、覆盖范围
媒体覆盖范围是指印刷媒体的发行范围或电子媒体传播所能达到的地区范围。对于媒体来说,覆盖范围越广,其信息传播的范围也就越广,媒体的潜在受众也就越多,媒体的潜在影响力也就越大。但是要明确的一点是,媒体的覆盖率不等于收视率,媒体的覆盖率高,并不等于其影响力大。媒体要进行国际传播,其覆盖率必不可少。没有覆盖率,媒体的信息就无法到达传播的目的地,也就无所谓国际传播。媒体若要进行全球性的传播活动,就必须建立全球性的媒体覆盖。
三、影响中国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内因
影响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媒体公信力
喻国明认为:媒介公信力评价是公众通过社会体验所形成的,是对媒介履行作为具有特殊使命的社会公共产品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能的信用程度的感知、体验基础上的评价,而媒介公信力则是指媒介所具有的赢得公众信赖的职业品质与能力②。
从公信力的概念和认识中可以得出,公信力重在“信”字。“信”体现了媒体在传播信息时的媒体精神和理念,是对受众负责的表现。同时,“信”也体现了受众对媒体的看法,是媒体在受众心目中地位和权威性的体现。
电视媒体公信力的形成,取决于电视媒体所传递的信息。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客观、真实的信息是电视媒体公信力的基本也是关键性因素,只有客观、真实,才能取信于民。二、信息的及时性。电视媒体的主要责任就是及时地为受众提供各种信息,以满足受众对社会变动的信息的需求。三、信息的观点和立场。电视媒体的观点和立场是立足之本,人云亦云顶多充当“传声筒”的角色,所传递的信息将无价值可言,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四、受众的态度。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如何,归根到底还是由受众说了算,而这取决于受众对电视媒体的接受和使用程度。
2、传媒从业人员素质
当今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传媒领域,人才决定着媒体的实力。传媒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在全球传播势不可挡的当下,高素质和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中国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名对外传播的媒体从业人员,光具备专业知识、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还不够,还要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和良好的外语水平。跨文化传播能力,是媒体从业人员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传播的能力,它需要充分了解和认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人民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在了解的同时融入进去,运用其他民族和国家容易接受的传播方式来传递本媒体所要传递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具有国际传播能力。
3、媒体信息传播艺术
如何传播是技巧问题,是指新闻媒体在采集、制作和传播新闻信息时所选择的角度、方式、分寸和时机等。能否在信息的传播中体现及时性、丰富性和服务性、能否对复杂的新闻事实提供有效的深度解读,能否提供独家的报道、评论和观点,直接影响到传播的质量和能否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在信息传播艺术上,人的传播方式和技巧受到他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相同的信息内容会有不同的传播方式,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
首先是信息传播的语言艺术。媒体语言是媒体进行传播时所使用的社会语言,是媒体传播的基本元素,对媒体的信息传播有巨大影响。相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会取得不同的效果。
其次是信息内容传播的角度问题。采用恰当的传播方式,包括叙事方式,传播者的立场,传播中的用词等使得受众容易接受,甚至是乐于接受。在跨文化传播中,独特的民族文化也会产生世界性吸引力,但作为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有效传播方式,传媒必须用国际传媒介的通用语法,用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核心价值去设置、评说国际社会的核心议题。■
参考文献
①百度:http://baike.baidu.com/
view/1286.htm
②喻国明、靳一:《大众媒介公信力测评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6:87
③蒋晓丽、胡登全:《从汶川大地震报道看中国传媒的国际公信力》[J].《探索与争鸣》,2008(8)
④周彪:《公信力:传媒最具价值的内在魅力》[J].《新闻战线》,2009(8)
(作者: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实习编辑:王雨燕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对外传播 电视媒体 跨文化 传播能力
何为传播能力?美国学者特伦霍姆和延森所下的定义是:“一个人以有效而得体相宜的方式进行传播的能力。”我国在研究科技传播能力的时候,学者们提出这样的概念:国家科技传播能力就是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有效整合科技传播力量、高效配置科学技术信息资源的一种能力。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媒体传播能力就是媒体以有效而得体的方式进行传播的能力。它强调用恰当的方式达到媒体传播目的。
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就是电视媒体以有效而得体的方式对本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的能力。它包括传播的信息量、传播速度与精度、信息传播的覆盖面以及最后产生的影响效果。
一、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特征
根据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它具有如下特征。
1、内在性
电视媒体的对外传播能力是媒体自身所具有的,通过媒体内部的结构优化、各个部门的协调运作、媒体的理念以及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体现出来。如果把电视媒体比喻为一个人,那么媒体的传播能力就是这个“媒体人”的心理特征和掌握的各种技能,是媒体能够顺利完成一项对外传播活动的主观条件。因此,电视媒体的对外传播是以媒体自身作为主要发力点来进行的传播,是媒体内在的特征。
2、能动性
所谓能动性,就是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和影响做出积极的、有选择的反应或回答。人的能动性称为主观能动性,其特点是通过思维与实践的结合,主动地、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反作用于外部世界①。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也是如此,它是电视媒体主动的将决策、理念、战略等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具体的外部世界进行主动的、自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传播活动,从而产生一定的影响力。相反,如果电视媒体的传播活动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始终服从于其他媒体的议程设置,或者是成为其他媒体的传声筒,无法单独采集并发布信息,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没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和理念,,那么这样的电视媒体可以说不具有传播能力,或者传播能力低下。
3、运动性
运动性原理是指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是动态的,其稳定是相对的。电视媒体传播能力内部的联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具体事件做出不同的并且恰当的反应。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和运动,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和更新,电视媒体若要适应世界的变化,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必须不断的调整自己,适应社会,从而走在信息时代的前列,影响并引导时代的发展。这恰恰也体现了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运动性的特点。
4、互动性
电视媒体对外传播的目的就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而产生一定的影响。电视媒体要达到对外传播的目标,就必须了解受众群体的特征和需求,提供受众想要知道的信息,而不仅仅是传播自己想传播的内容,说自己想说的话。媒体与受众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媒体内容对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的针对性,受众对媒体的传播活动做出信息反馈,两者形成互动。与受众保持一定的互动使媒体更好的为受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这不仅是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体现,更有助于提升这种能力。
二、影响中国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外因
中国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发挥和提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类。在客观因素中则包括以下几点:
1、传媒环境
传媒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内,大众传媒的发展水平,媒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其指标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媒体发展水平,指传媒的种类、数量,传媒的覆盖率、普及率、发行量等,还体现在国家对媒体资源的利用,以及媒体在受众中的易得性。二是传媒的社会环境,指传播机构的管理方式以及传媒与国家权力的结构关系。
传媒环境之于电视媒体发展,犹如水之于鱼的生长。良好的传媒环境将有利于电视媒体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电视媒体传播能力的提升和发挥。但是,传媒环境是一个较宏观的概念,其内部各项因素对电视媒体的影响也比较复杂,因此,要多方观察、仔细研究,针对不同领域、不同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方能把握住传媒环境与电视媒体的关系。
2、基础设施
电视媒体基础设施是中国电视媒体对外传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因此在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建设中,我们要重视基础设施的作用。
我国曾深刻体会到没有自己的传播渠道设施的无奈。在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对外传播通过向国外寄送节目,或者租用其他国家的通讯卫星来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外传播活动的开展和传播的质量根本得不到保证,甚至受到不法分子的干扰。再例如媒体的数字技术。在现代传播中,数字技术是一项高质、运用范围非常广泛的技术。对于中国电视媒体来说,掌握和运用数字技术将大大提高传播效率,实现传播现代化。
3、覆盖范围
媒体覆盖范围是指印刷媒体的发行范围或电子媒体传播所能达到的地区范围。对于媒体来说,覆盖范围越广,其信息传播的范围也就越广,媒体的潜在受众也就越多,媒体的潜在影响力也就越大。但是要明确的一点是,媒体的覆盖率不等于收视率,媒体的覆盖率高,并不等于其影响力大。媒体要进行国际传播,其覆盖率必不可少。没有覆盖率,媒体的信息就无法到达传播的目的地,也就无所谓国际传播。媒体若要进行全球性的传播活动,就必须建立全球性的媒体覆盖。
三、影响中国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内因
影响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媒体公信力
喻国明认为:媒介公信力评价是公众通过社会体验所形成的,是对媒介履行作为具有特殊使命的社会公共产品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能的信用程度的感知、体验基础上的评价,而媒介公信力则是指媒介所具有的赢得公众信赖的职业品质与能力②。
从公信力的概念和认识中可以得出,公信力重在“信”字。“信”体现了媒体在传播信息时的媒体精神和理念,是对受众负责的表现。同时,“信”也体现了受众对媒体的看法,是媒体在受众心目中地位和权威性的体现。
电视媒体公信力的形成,取决于电视媒体所传递的信息。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客观、真实的信息是电视媒体公信力的基本也是关键性因素,只有客观、真实,才能取信于民。二、信息的及时性。电视媒体的主要责任就是及时地为受众提供各种信息,以满足受众对社会变动的信息的需求。三、信息的观点和立场。电视媒体的观点和立场是立足之本,人云亦云顶多充当“传声筒”的角色,所传递的信息将无价值可言,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四、受众的态度。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如何,归根到底还是由受众说了算,而这取决于受众对电视媒体的接受和使用程度。
2、传媒从业人员素质
当今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传媒领域,人才决定着媒体的实力。传媒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在全球传播势不可挡的当下,高素质和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中国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名对外传播的媒体从业人员,光具备专业知识、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还不够,还要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和良好的外语水平。跨文化传播能力,是媒体从业人员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传播的能力,它需要充分了解和认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人民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在了解的同时融入进去,运用其他民族和国家容易接受的传播方式来传递本媒体所要传递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具有国际传播能力。
3、媒体信息传播艺术
如何传播是技巧问题,是指新闻媒体在采集、制作和传播新闻信息时所选择的角度、方式、分寸和时机等。能否在信息的传播中体现及时性、丰富性和服务性、能否对复杂的新闻事实提供有效的深度解读,能否提供独家的报道、评论和观点,直接影响到传播的质量和能否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在信息传播艺术上,人的传播方式和技巧受到他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相同的信息内容会有不同的传播方式,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
首先是信息传播的语言艺术。媒体语言是媒体进行传播时所使用的社会语言,是媒体传播的基本元素,对媒体的信息传播有巨大影响。相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会取得不同的效果。
其次是信息内容传播的角度问题。采用恰当的传播方式,包括叙事方式,传播者的立场,传播中的用词等使得受众容易接受,甚至是乐于接受。在跨文化传播中,独特的民族文化也会产生世界性吸引力,但作为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有效传播方式,传媒必须用国际传媒介的通用语法,用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核心价值去设置、评说国际社会的核心议题。■
参考文献
①百度:http://baike.baidu.com/
view/1286.htm
②喻国明、靳一:《大众媒介公信力测评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6:87
③蒋晓丽、胡登全:《从汶川大地震报道看中国传媒的国际公信力》[J].《探索与争鸣》,2008(8)
④周彪:《公信力:传媒最具价值的内在魅力》[J].《新闻战线》,2009(8)
(作者: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实习编辑:王雨燕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