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是对于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来说,学习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还得从我们进化成人的过程中讲起。
人类之所以能够在数百万年的演化竞赛中胜出,成为有史以来最聪明的物种,是因为我们拥有一颗相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异常硕大的大脑。但这颗聪明的大脑带给我们的并不都是便利。事实上,由于生理结构所限,人类的婴儿不得不在还未发育完全的时候,就诞生到世界上。而人类社群不但要给这些小婴儿们提供足够多和足够长时间的营养和安全保护,还要把人类自古以来,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他们,否则他们将无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上生存,人类种群的延续也就无从谈起。在这个过程中,被称为“教育”的事业便诞生了。
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教育都是专属于贵族的特权。直到工业革命后,随着机械大工业生产的普及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令整个社会对于受教育人口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于是,对国民进行普遍的义务教育,就成为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选择。但是,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和简单生硬的教学方法,并不能保证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于是,人们便开始憧憬未来世界那些更加方便快捷的教育方法。
1931年,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著名科学家、《天演论》原作者托马斯·赫胥黎的孙子)创作出版了著名的未来社会科幻小说《美丽新世界》。在这个虚构的未来世界中,机械代替了人类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主角,人类不得不改变自己以适应机械的运作规则。而那时候的人类已经不再需要专门抽出时间去学习,而是通过睡眠教学法,即在人们熟睡时,向大脑灌输知识,来实现对人们的教育。
这种听上去非常高效的教育方法,却让作者笔下那个世界中的人们变得木讷呆滞,完全听命于机械的摆布。小说中,作者阿道司对于当时在全世界都非常流行的“福特主义”“泰勒制”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认为这种把人当作机器来对待的做法,最终会导致人性和良知的丧失,让人类成为机械的一部分。
在美国科幻文坛上享有盛誉的大师拉里尼文在其代表作《第四职业》中,构想了一种能够通过口服药物的方式让人获得知识的“教育丸”。无独有偶,在我们的东邻日本,漫画家藤子不二雄在科幻动漫作品《哆啦A梦》中想象了一种记忆面包,只要把这种面包吃下去,就能把课本上所有的知识都记下来。
提到考试,很可能会勾起众多同学们五味杂陈的回忆。但如果这项考试事关人类的生死存亡又当如何呢?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乡村教师》中,一场持续了两万年的银河战争即将见分晓,其中一方要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其中的所有恒星都将被消灭,而我们居住的地球和太阳系恰在其中。不过,为了遵守不消灭智慧文明的宇宙法则,外星人向地球派出了使者,并挑选了生活在一座落后山村中的几个少年作为被试者。最终,这几个少年终于把他们代课老师临终前传授的“牛顿三定律”背诵给了外星使者,向他们证明了地球人是文明的种族。这才让地球转危为安。
相比之下,龔睿翔、楚海谞、郭朔彤三位同学的科幻作品更能体现当下正在受教育的人们对于未来教育的畅想。《百年畅想》讲述了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学习生活变得更加轻松惬意;《教育进步》则让学生们能按照自己的心愿选择理想的教师来给自己上课;而《阴谋》则讲了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故事。三个科幻故事各有优长,风味却大不相同。
从《美丽新世界》到《乡村教师》,教育并不是科幻世界中的热门话题。因为相比于动辄成百上千光年的星际远航,教育的话题显得太过现实而缺乏趣味。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现有的生物构造和社会结构,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抛弃教育这项已经伴随了人类千万年的活动。而如何能让更多人、更加公平地从教育中获益,不仅是科学家、教育家关心的问题,也注定要为科幻创作者们提供更多的灵感和素材。
教育—从特权走向大众
人类之所以能够在数百万年的演化竞赛中胜出,成为有史以来最聪明的物种,是因为我们拥有一颗相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异常硕大的大脑。但这颗聪明的大脑带给我们的并不都是便利。事实上,由于生理结构所限,人类的婴儿不得不在还未发育完全的时候,就诞生到世界上。而人类社群不但要给这些小婴儿们提供足够多和足够长时间的营养和安全保护,还要把人类自古以来,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他们,否则他们将无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上生存,人类种群的延续也就无从谈起。在这个过程中,被称为“教育”的事业便诞生了。
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教育都是专属于贵族的特权。直到工业革命后,随着机械大工业生产的普及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令整个社会对于受教育人口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于是,对国民进行普遍的义务教育,就成为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选择。但是,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和简单生硬的教学方法,并不能保证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于是,人们便开始憧憬未来世界那些更加方便快捷的教育方法。
未来学校的模样
1931年,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著名科学家、《天演论》原作者托马斯·赫胥黎的孙子)创作出版了著名的未来社会科幻小说《美丽新世界》。在这个虚构的未来世界中,机械代替了人类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主角,人类不得不改变自己以适应机械的运作规则。而那时候的人类已经不再需要专门抽出时间去学习,而是通过睡眠教学法,即在人们熟睡时,向大脑灌输知识,来实现对人们的教育。
这种听上去非常高效的教育方法,却让作者笔下那个世界中的人们变得木讷呆滞,完全听命于机械的摆布。小说中,作者阿道司对于当时在全世界都非常流行的“福特主义”“泰勒制”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认为这种把人当作机器来对待的做法,最终会导致人性和良知的丧失,让人类成为机械的一部分。
在美国科幻文坛上享有盛誉的大师拉里尼文在其代表作《第四职业》中,构想了一种能够通过口服药物的方式让人获得知识的“教育丸”。无独有偶,在我们的东邻日本,漫画家藤子不二雄在科幻动漫作品《哆啦A梦》中想象了一种记忆面包,只要把这种面包吃下去,就能把课本上所有的知识都记下来。
提到考试,很可能会勾起众多同学们五味杂陈的回忆。但如果这项考试事关人类的生死存亡又当如何呢?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乡村教师》中,一场持续了两万年的银河战争即将见分晓,其中一方要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其中的所有恒星都将被消灭,而我们居住的地球和太阳系恰在其中。不过,为了遵守不消灭智慧文明的宇宙法则,外星人向地球派出了使者,并挑选了生活在一座落后山村中的几个少年作为被试者。最终,这几个少年终于把他们代课老师临终前传授的“牛顿三定律”背诵给了外星使者,向他们证明了地球人是文明的种族。这才让地球转危为安。
相比之下,龔睿翔、楚海谞、郭朔彤三位同学的科幻作品更能体现当下正在受教育的人们对于未来教育的畅想。《百年畅想》讲述了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学习生活变得更加轻松惬意;《教育进步》则让学生们能按照自己的心愿选择理想的教师来给自己上课;而《阴谋》则讲了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故事。三个科幻故事各有优长,风味却大不相同。
从《美丽新世界》到《乡村教师》,教育并不是科幻世界中的热门话题。因为相比于动辄成百上千光年的星际远航,教育的话题显得太过现实而缺乏趣味。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现有的生物构造和社会结构,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抛弃教育这项已经伴随了人类千万年的活动。而如何能让更多人、更加公平地从教育中获益,不仅是科学家、教育家关心的问题,也注定要为科幻创作者们提供更多的灵感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