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血浆循环游离DNA的临床价值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9506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定量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血浆游离DNA(cfDNA)水平在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本院接受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当天血浆标本178份和正常人血浆56份。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血浆cfDNA水平。利用ROC曲线评价cfDNA水平在结直肠癌各分期亚组的诊断价值。对Ⅳ期患者进行随访,分析cfDNA与患者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结直肠癌组cfDNA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07±65.38) ng/ml比(22.85±8.88) ng/ml,P=0.000)]。Ⅲ~Ⅳ期结直肠癌组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cfDNA浓度分别为(39.59±31.56)、(107.32±102.85) ng/ml比(22.85±8.88) ng/ml,均P=0.000)]。血浆cfDNA水平在高、中、低分化肿瘤中分别为(29.42±18.29)、(54.69±75.05)、(9.67±103.1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血浆cfDNA水平TNM分期密切相关。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血浆cfDNA浓度与肿瘤患者总生存期(OS)明显相关。

结论

血浆cfDNA水平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价值有限,初次治疗时血浆cfDNA浓度是有效的预后指标。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断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关皮肤不良反应30例分析实验室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疗效等。结果30例中,痤疮样皮疹15例,湿疹样皮疹10例,麻疹样皮疹2例,毛细血管扩张1例,手足皮肤反应1例,皮肤干燥9例,指/趾甲改变7例,毛发改变4例。1例4级的痤疮样皮疹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315 U/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联合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PDT)对乳房外Paget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前瞻性、开放性、对照研究,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病理确诊的38例乳房外Paget病患者分为两组:单纯手术治疗组21例,手术联合ALA-PDT治疗组17例。手术联合ALA-PDT治疗组术后2周1次ALA-PDT治疗,共3次。38例患者3个月随访1次,随访≥ 12个月。对两组的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
目的探讨对称性肢端角化病的超微组织病理特点。方法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6例对称性肢端角化病皮损及其周围外观正常皮肤、3例正常人皮肤活检标本,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皮损中角质层明显增厚,角化细胞形态不规则,角化包膜不连续;表皮各层角蛋白细丝聚集和排列异常;角质层与颗粒层移行区可见较多大小不等的空泡;颗粒层变薄,透明角质颗粒形态及大小异常,被膜颗粒减少;基底层黑素细胞增多,胞质中有大量Ⅳ期黑素小
期刊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过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只3个月龄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BMSC组和BMSC+bFGF组,模型组、BMSC组和BMSC+bFGF组大鼠采用切除卵巢去势法建立骨质疏松骨折模型,模型组、BMSC组和BMSC+bFGF组大鼠全部制作胫骨骨折模型。BMSC组和BMSC+bFGF组分别于术后第1、14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942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70例肝癌和癌旁组织miR-942的表达;将Huh7细胞分别转染miRNA随机序列(阴性对照组)、miR-942模拟物(miR-942模拟物组)和miR-942抑制物(miR-942抑制物组)后,噻唑蓝(MTT)法和T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