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写议论文往往说理简单表面、见解平常,说理出现概念歧义含混。中学生说理时缺乏对关键概念进行严密的辨析与界定,导致说理没有逻辑,没有清晰的推理过程,道理讲不明白,致使文章失去立论基础,缺乏说服力。如果要改变这种情况。中学生必须学会理性地表达;而清晰地界定概念,是判断推理、归纳演绎的基础,是一切说理的起点。
议论说理,概念先行,界定概念是论说文的起点思维。说理的时候,应该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要根据写作要求,针对现实问题,对关键概念进行界定。介绍几种概念界定的方法,认真掌握,提升论说文的说理能力,是中学生理性表达的有效途径。
一、概念界定的学术渊源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白马非马”之辨,虽然作为名家的公孙龙有意混淆了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但这却是中国人言说中注重形式逻辑的开始。孔子也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强调要给事物命名,要明确事物的概念;如果概念不正确,连话都说不顺。
清代语言学家马建忠在《马氏文通·正名卷》里说:“凡立言,先正所用之名以定命义之所在者曰界说。”他自己解释道:“界之云者,所以限其义之所止,使无越畔也。”马建忠所谓的“界说”,即对一个概念的内涵,给予确切、简要的说明。潘新和先生在《语言:表现与存在》一书中,说“我以为语文教育之衰微,显然和基本概念、理论、观念的简陋贫乏、含混错乱颇有关系”,甚至他的煌煌两卷巨著,都在阐释“语文”到底是什么东西,“语文”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到底是什么。
在当代的关于逻辑学的教材中,也有不少对概念的诠释。中国人民大学逻辑教研室主编的《形式逻辑》一书中明确指出,“在思维中,概念是它的最小的单位和基本要素”,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徐贲在《公共说理十八讲》一书中也说道,“清晰的概念对于任何一种理性、逻辑的说理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清楚地表达主张和理由,就需要对重要的用词有清晰的概念和定义”。可以断言,任何严肃的思想,理性的表达,服人的理论,都必须对他的言说对象,有清晰的认识。
二、概念界定在论说中的作用
概念是思维的最小的“细胞”,是思维的起点,是论说文的基本思维之一。“概念是反映事物的范围和本质的思维形式。”一个概念,可能包含事物多方面的特性,而我们论说的往往可能只是事物某一方面的特性,因而要对概念的内涵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准确的界定,才不至于偏离了说理的范围。“界定概念体现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具有说服力的说理必须遵循概念准确、定义明确的原则,否则就会给人造成言说语焉不详、故弄玄虚的印象,也就不能起到有效说服别人的作用。
概念界定,可以让人对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明确、准确、深刻的认识。在论说文中,对事物、事理的判断是由概念构成或由概念展开而形成的,对概念作界定,有助于准确形成判断。概念界定在论说文写作的审题立意中,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概念的准确界定,可以使论说文中心明确、准确,防止“偷换概念”。由于每个人实践的经验各异,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同一事物。一个概念用来反映一个事物,可以揭示事物多方面的特性,具有丰富的内涵。在论说文中,如果不将概念的内涵加以明确的界定,写作中容易造成中心不明确、不准确,甚至“偷换概念”、“转移话题”。如一篇谈论“宽容”的论说文中,有学生从对他人过失的宽容,谈到对敌人的宽容,然后是对不同观点的宽容,对不同文化的宽容,实际上后两者是包容之意,甚至作者后来干脆直接用“包容”这一概念。
2.对概念特征的多层分析,可以帮助说理者打开思路,展开议论的层次。一个概念往往有多个层次,全面的分析,深入的解读,才能表现思维层次的丰富性。比如“怎样选择朋友”的论题,对朋友的定义,可以分类为良友,包括诤友、挚友、益友;又得明白不该交的朋友,包括损友、狗友、贼友。又如:“人贵有自知之明”的论点,对其中关键的概念是“自知之明”进行分析,可以知道“自知之明”应该包括“知己之长”和“知己之短”两个方面,因此可以分成两个分论点:“知自己的长处是聪明人”,“知道自己的短处是明白人”。进一步分析,所谓“自知”,包括要知道自己在知识、能力、思想、性格各方面的长处和短处。这样就会展开更多的分论点,所以说概念的辨析有助于我们将论点分解为分论点,从而打开论说的思路。
3.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可以使立论变得有内涵有深意。一篇文章的论点有多深刻,有多具有启发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你对关键概念挖掘的深刻程度。比如我们阐释“自由”的概念,把握它的内涵与特征,第一特点就是“不受约束与限制”;进一步联系现实思考,保证自由的条件,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的自主权”;如果更具人文关怀的思考,讲求自由,还要保证“给予他人尊重与自由”。层层思考自由的特点,论述问题就不会止于表面,浅尝辄止。
三、文中概念界定的方法
在考场上的论说文写作中,我们无法做到像词典一样科学、严密地阐释概念的意义,但可根据概念的基本特点做一些基础的阐释,并且根据写作材料的背景与具体的情境,或结合现实的生活,针对实际要解决的问题,对概念进行辨析与界定,寻找到合理的论证起点。这里介绍常用的三个方法:
1.定义
下定义就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是通过简明的陈述解释某个概念具有什么含义。”内涵是指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的特征与本质属性。套用说明文下定义的概念就是:属 种差,一般表述为:种差 属,就是概念的特征加上概念临近上一级的抽象概念。如:“诚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较为崇高的精神現象,“习惯”是指积久养成、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
下定义不仅要尊重概念的基本内涵,还要借助概念的外延,根据立论的需要灵活阐释。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征的事物。比如“成熟”的概念,它的字典里的定义是“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或事物、行为发展到完善的程度”,议论文写作无需下这样的科学定义。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有限,他们对“成熟”的理解只要不脱离这个内涵,可以列举包含“成熟”内涵特征的外延,如:成熟是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是对他人无心失误的宽容与谅解;成熟是能从容、沉着面对无理取闹,镇静、稳重面对突发事件;成熟是外圆内方,有所为有所不为;成熟是处顺境而不张狂,陷逆境而不消沉。这种多维度阐释概念外延的方式,能够对概念的理解丰富深入,同时文章立论也会更充分深刻。 下定义可以用“被定义项是定义项”、“所谓……,就是……”、“何谓就是……”句式。
2.义词辨析
通过对词义的比较、辨析,对概念内涵的细致区分,直观地感知概念内涵之间存在细微区别,使思考走向深入和精细,使认识分析更加具体而富有针对性。把论述对象说得准确、清晰、到位,要辨析近似、相关概念的差异,找出不同的。把论述对象不是什么说清楚,也就弄懂了是什么。可以表述成“不是……而是……”句式。比如,“理想”不是幻想,不是空想,也不是梦想,它是建立在真实,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它是经过努力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事物的想象与希望。如,邹韬奋在《本刊与民众》一文中说:“什么是民众?这虽没有一定的界说,我以为搜括民膏摧残国势的军阀与贪官污吏不在内。”又如,宽容自己并不是自高自大,自以为是,更不是随意放纵自己的错误,而是面对人生不如意时的一种豁达态度,面对人生挫折的一种超然的冷静与理智。
用“不是……而是……”句式对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先否定后肯定,辨析需要界定的概念与其他概念的不同之处,通过一些与相近的易混词语的辨析,使要辨析的概念更加清晰,认识更加深入。
3.词法
现代汉语中的概念多为双音节词,两个语素的组词方式有并列、动宾、偏正、主谓等方式,这两个语素他们各自都有独立的内涵,把词语拆分,分别阐释,然后综合,往往会翻出新意。
比如:“实力”之“实”指实在的、实际的,实力即指“实在的力量”或“实际拥有的能力”,它要求这个力量与能力是可以长期检验的,真实而不虚的。如:诚信,心应诚,言确切。它表明对他人应该要真心实意,要言出必行,言而有信。又如“常识”一词的內涵:“常”,指的是平常、普通、普及,不是尖端的、精英的、少数人掌握的东西;“常识”,指对平常、普通的现象的主观认知。可用“所谓……顾名思义,就是……”句式。
在论说文写作思维训练中,我们可以把概念界定相关知识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写作训练中理解、掌握概念知识,通过不断学习和运用概念知识,增强论说文写作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就高中阶段而言,概念知识对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表达能力和理性思维品质的提高和发展至关重要,论说文写作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概念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使高中生能理性表达,深刻说理,达到观点易于为他人接受的目的。
林晓峰,福建平潭县第一中学教师。
议论说理,概念先行,界定概念是论说文的起点思维。说理的时候,应该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要根据写作要求,针对现实问题,对关键概念进行界定。介绍几种概念界定的方法,认真掌握,提升论说文的说理能力,是中学生理性表达的有效途径。
一、概念界定的学术渊源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白马非马”之辨,虽然作为名家的公孙龙有意混淆了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但这却是中国人言说中注重形式逻辑的开始。孔子也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强调要给事物命名,要明确事物的概念;如果概念不正确,连话都说不顺。
清代语言学家马建忠在《马氏文通·正名卷》里说:“凡立言,先正所用之名以定命义之所在者曰界说。”他自己解释道:“界之云者,所以限其义之所止,使无越畔也。”马建忠所谓的“界说”,即对一个概念的内涵,给予确切、简要的说明。潘新和先生在《语言:表现与存在》一书中,说“我以为语文教育之衰微,显然和基本概念、理论、观念的简陋贫乏、含混错乱颇有关系”,甚至他的煌煌两卷巨著,都在阐释“语文”到底是什么东西,“语文”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到底是什么。
在当代的关于逻辑学的教材中,也有不少对概念的诠释。中国人民大学逻辑教研室主编的《形式逻辑》一书中明确指出,“在思维中,概念是它的最小的单位和基本要素”,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徐贲在《公共说理十八讲》一书中也说道,“清晰的概念对于任何一种理性、逻辑的说理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清楚地表达主张和理由,就需要对重要的用词有清晰的概念和定义”。可以断言,任何严肃的思想,理性的表达,服人的理论,都必须对他的言说对象,有清晰的认识。
二、概念界定在论说中的作用
概念是思维的最小的“细胞”,是思维的起点,是论说文的基本思维之一。“概念是反映事物的范围和本质的思维形式。”一个概念,可能包含事物多方面的特性,而我们论说的往往可能只是事物某一方面的特性,因而要对概念的内涵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准确的界定,才不至于偏离了说理的范围。“界定概念体现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具有说服力的说理必须遵循概念准确、定义明确的原则,否则就会给人造成言说语焉不详、故弄玄虚的印象,也就不能起到有效说服别人的作用。
概念界定,可以让人对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明确、准确、深刻的认识。在论说文中,对事物、事理的判断是由概念构成或由概念展开而形成的,对概念作界定,有助于准确形成判断。概念界定在论说文写作的审题立意中,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概念的准确界定,可以使论说文中心明确、准确,防止“偷换概念”。由于每个人实践的经验各异,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同一事物。一个概念用来反映一个事物,可以揭示事物多方面的特性,具有丰富的内涵。在论说文中,如果不将概念的内涵加以明确的界定,写作中容易造成中心不明确、不准确,甚至“偷换概念”、“转移话题”。如一篇谈论“宽容”的论说文中,有学生从对他人过失的宽容,谈到对敌人的宽容,然后是对不同观点的宽容,对不同文化的宽容,实际上后两者是包容之意,甚至作者后来干脆直接用“包容”这一概念。
2.对概念特征的多层分析,可以帮助说理者打开思路,展开议论的层次。一个概念往往有多个层次,全面的分析,深入的解读,才能表现思维层次的丰富性。比如“怎样选择朋友”的论题,对朋友的定义,可以分类为良友,包括诤友、挚友、益友;又得明白不该交的朋友,包括损友、狗友、贼友。又如:“人贵有自知之明”的论点,对其中关键的概念是“自知之明”进行分析,可以知道“自知之明”应该包括“知己之长”和“知己之短”两个方面,因此可以分成两个分论点:“知自己的长处是聪明人”,“知道自己的短处是明白人”。进一步分析,所谓“自知”,包括要知道自己在知识、能力、思想、性格各方面的长处和短处。这样就会展开更多的分论点,所以说概念的辨析有助于我们将论点分解为分论点,从而打开论说的思路。
3.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可以使立论变得有内涵有深意。一篇文章的论点有多深刻,有多具有启发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你对关键概念挖掘的深刻程度。比如我们阐释“自由”的概念,把握它的内涵与特征,第一特点就是“不受约束与限制”;进一步联系现实思考,保证自由的条件,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的自主权”;如果更具人文关怀的思考,讲求自由,还要保证“给予他人尊重与自由”。层层思考自由的特点,论述问题就不会止于表面,浅尝辄止。
三、文中概念界定的方法
在考场上的论说文写作中,我们无法做到像词典一样科学、严密地阐释概念的意义,但可根据概念的基本特点做一些基础的阐释,并且根据写作材料的背景与具体的情境,或结合现实的生活,针对实际要解决的问题,对概念进行辨析与界定,寻找到合理的论证起点。这里介绍常用的三个方法:
1.定义
下定义就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是通过简明的陈述解释某个概念具有什么含义。”内涵是指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的特征与本质属性。套用说明文下定义的概念就是:属 种差,一般表述为:种差 属,就是概念的特征加上概念临近上一级的抽象概念。如:“诚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较为崇高的精神現象,“习惯”是指积久养成、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
下定义不仅要尊重概念的基本内涵,还要借助概念的外延,根据立论的需要灵活阐释。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征的事物。比如“成熟”的概念,它的字典里的定义是“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或事物、行为发展到完善的程度”,议论文写作无需下这样的科学定义。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有限,他们对“成熟”的理解只要不脱离这个内涵,可以列举包含“成熟”内涵特征的外延,如:成熟是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是对他人无心失误的宽容与谅解;成熟是能从容、沉着面对无理取闹,镇静、稳重面对突发事件;成熟是外圆内方,有所为有所不为;成熟是处顺境而不张狂,陷逆境而不消沉。这种多维度阐释概念外延的方式,能够对概念的理解丰富深入,同时文章立论也会更充分深刻。 下定义可以用“被定义项是定义项”、“所谓……,就是……”、“何谓就是……”句式。
2.义词辨析
通过对词义的比较、辨析,对概念内涵的细致区分,直观地感知概念内涵之间存在细微区别,使思考走向深入和精细,使认识分析更加具体而富有针对性。把论述对象说得准确、清晰、到位,要辨析近似、相关概念的差异,找出不同的。把论述对象不是什么说清楚,也就弄懂了是什么。可以表述成“不是……而是……”句式。比如,“理想”不是幻想,不是空想,也不是梦想,它是建立在真实,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它是经过努力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事物的想象与希望。如,邹韬奋在《本刊与民众》一文中说:“什么是民众?这虽没有一定的界说,我以为搜括民膏摧残国势的军阀与贪官污吏不在内。”又如,宽容自己并不是自高自大,自以为是,更不是随意放纵自己的错误,而是面对人生不如意时的一种豁达态度,面对人生挫折的一种超然的冷静与理智。
用“不是……而是……”句式对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先否定后肯定,辨析需要界定的概念与其他概念的不同之处,通过一些与相近的易混词语的辨析,使要辨析的概念更加清晰,认识更加深入。
3.词法
现代汉语中的概念多为双音节词,两个语素的组词方式有并列、动宾、偏正、主谓等方式,这两个语素他们各自都有独立的内涵,把词语拆分,分别阐释,然后综合,往往会翻出新意。
比如:“实力”之“实”指实在的、实际的,实力即指“实在的力量”或“实际拥有的能力”,它要求这个力量与能力是可以长期检验的,真实而不虚的。如:诚信,心应诚,言确切。它表明对他人应该要真心实意,要言出必行,言而有信。又如“常识”一词的內涵:“常”,指的是平常、普通、普及,不是尖端的、精英的、少数人掌握的东西;“常识”,指对平常、普通的现象的主观认知。可用“所谓……顾名思义,就是……”句式。
在论说文写作思维训练中,我们可以把概念界定相关知识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写作训练中理解、掌握概念知识,通过不断学习和运用概念知识,增强论说文写作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就高中阶段而言,概念知识对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表达能力和理性思维品质的提高和发展至关重要,论说文写作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概念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使高中生能理性表达,深刻说理,达到观点易于为他人接受的目的。
林晓峰,福建平潭县第一中学教师。